心理學的研究早已證明,對于每個個體來說,正常的人際交往和良好的人際關系是個體的心理正常發(fā)展、個性保持健康和生活具有幸福感的必要前提之一。實踐證明,任何一種事業(yè)的成功都與人際交往息息相關。在校大學生時間充裕、精力充沛、興趣廣泛,人際交往的需要極為強烈,但是不同的認知、情感和個性差異造成的交往困擾和障礙非常普遍。有些大學生由于性格內向或不懂交往方法和技巧,導致同學關系緊張,由此帶來精神上的不安、抑郁等,在當代大學生身上所體現(xiàn)出的心理問題,如孤獨、空虛、心情壓抑、失落感和同學感情淡漠等等,大多數(shù)與他們不能較好地與周圍的同伴友好相處有關。
我國老一輩心理學家丁瓚曾說過:人類的心理適應,最主要的就是對人際關系的適應。所以人類的心理病態(tài),主要是由于人際關系的失調而導致。人際交往的問題在人生的各個時期都會存在,在校大學生中表現(xiàn)得尤為突出。大學時期的人際交往在個體生活中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轉折點,怎樣以獨立的個體踏入社會群體的交際圈,是當代大學生進入社會必須加以重視的大事。因此,分析大學生人際交往能力和行為困擾的現(xiàn)實狀況和具體特點,方能有針對性地提出解決措施,對于幫助大學生提高人際交往能力、改善人際關系、適應未來社會生活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本研究使用鄭日昌的人際關系綜合診斷量表,對人際關系行為困擾的程度進行診斷。[1]量表共28個題目,回答‘是’記1分,回答‘否’記0分。該量表的校正后的分半信度在0.508—0.630。對測查結果的解釋主要從兩方面:一方面是總分,就是從總體上評述個體的人際關系行為困擾;另一方面是各項目分,共有4個項目,分別為交談困擾、交際困擾、待人接物困擾、異性交往困擾。分數(shù)越高,表明人際關系行為困擾的程度越高。分數(shù)越低,表明人際關系行為困擾的程度越低。
人際交往能力評估問卷(中文版)由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心理學家編制,問卷包括40個測題,分為5個維度:主動交往、適當拒絕、自我表露、沖突管理與情感支持,每一維度各8個測題。問卷采用五級記分制,每個維度總分為40分,得分越高表示該項能力越強,問卷總分值為200分。魏源(2005)對中國212名大學生評價該問卷的信度和效度,結果該問卷的克朗巴赫系數(shù)a為0.87,5個維度相隔3周的重測信度為0.78—0.86,問卷與人際反應指標(IRI)的效標效度為0.82,該問卷基本符合測量學要求的信度和效度,適合在中國借鑒用來評估人際交往能力水平。[2]
隨機抽取濟寧和曲阜兩地三所高校在校大學生300人,發(fā)放問卷共300份。剔除填寫不規(guī)范的無效問卷,回收有效問卷287份,有效回收率96%。在有效的問卷中,男生142人,女生145人;大一69人,大二121人,大三97人;本科生205人,??粕?3人;文科70人,理科125人,工科41人,醫(yī)科51人;獨生子女104人,非獨生子女有183人;城鎮(zhèn)戶籍118人,農村戶籍169人;學生干部73人,非學生干部214人。選擇晚上自習時間,在自習室內團體施測,統(tǒng)一發(fā)放,統(tǒng)一指導語。要求參與者在規(guī)定時間內認真完成兩份問卷。由心理學專業(yè)教師擔任主試。調查結束后,對有效問卷進行統(tǒng)一編碼,建立數(shù)據(jù)庫,使用SPSS18.0統(tǒng)計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分析。
表2-1 人際關系行為困擾診斷量表統(tǒng)計結果
首先,從總體上分析大學生人際關系行為困擾程度,根據(jù)鄭日昌的人際關系行為困擾診斷量表的相關說明和調查結果可知,287名學生中有39.4%的學生不存在或較少存在交友方面的困擾,他們個性比較開朗、真誠、寬容,能主動關心別人,與朋友相處時關系融洽,能獲得眾多的好感與贊同。剩余60%的學生人際關系中存在不同程度的困擾,其中,48.2%的學生與朋友相處存在一定的困擾,他們的人緣一般,與朋友的關系不牢固,時好時壞,經常處于一種起伏波動中。12.4%的學生在人際相處過程中的行為困擾較嚴重,他們心理上存在較為明顯的交往障礙,難以與他人建立朋友關系,他可能是一個性格孤僻、不善言談的人,也或者有明顯的自命清高、言談舉止不太講究方式等討人嫌的行為。
其次,從量表的各項分數(shù)分析大學生人際關系行為困擾。根據(jù)交談困擾的得分,48.8%的學生有較高的交談能力與技巧,能夠利用恰當?shù)难哉Z和非言語等方式交流思想感情。47%的學生交談能力一般,他們不太愿意與陌生人交談,交談時往往表現(xiàn)的拘謹與沉默;欠缺表達和傾聽的技巧。4%的學生不善于交談,與朋友在相處時難以表達自己,總是沉默寡言。
交際困擾的得分情況,占總人數(shù)28.2%的學生不擔心與人交往,他們能自然地與朋友打招呼、交談,他們認為與朋友相處是一件快樂的事情。近60%的學生在交往中傾向于被動,不善于積極主動地創(chuàng)造條件與朋友交往和相處。12.9%的學生在社交活動與交流方面存在著較大的行為困擾,在集體活動和正常的社交場合,他們比大多數(shù)人更加緊張、拘謹,不能清晰表達自己的感受,思緒混亂。
待人接物困擾方面,81.8%的學生較尊重別人,禮貌待人,具有真誠、寬容、責任心強等良好的個性品質。16.3%的學生是多面性的人,對待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態(tài)度,而不同的人對其評價也不同。1.7%的學生缺乏待人接物的機智與技巧。可見,在校大學生中大部分人可以很好地待人接物,較少一部分學生存在這方面的問題。
異性交往困擾的分數(shù)表明,60%的學生懂得如何正確處理與異性朋友之間的關系,他們愿意接觸了解異性,能自然大方地和異性交往。40%的學生存在異性交往困擾,其中,32.4%的學生與異性交往的行為困擾程度一般,有時可能感覺與異性交往是件愉快的事,有時又會認為這種交往是一種負擔,他們的內心常常處于矛盾狀態(tài),不知道與異性保持怎樣的距離最適宜。7.6%的學生在與異性交往過程中存在較為嚴重的困擾,他們或者不知如何把握好與異性同學交往的分寸,或者對異性過度地思慕或持有偏見。
從調查結果可以看出,當代大學生存在人際關系行為困擾的人數(shù)占很大比例,60%的學生感到有不同程度的困擾?!按私游铩崩_稍少,“交際”“異性交往”困擾尤為突出。
表2-2 大學生人際交往能力問卷得分統(tǒng)計結果
(續(xù)表)
從被調查總體上看,大學生人際交往能力的現(xiàn)實狀況令人堪憂,低分所占的百分率為32%,高出常模17個百分點,而高分所占的百分率為2%,遠遠低于15%的常模。
從問卷的各個維度上看,主動交往維度得高分的人數(shù)占總人數(shù)(287人)的7.7%,低出常模近8個百分點,低分百分率為16%,略高于15%的低分常模,顯示當代大學生在人際交往中傾向于被動,不會主動發(fā)起談話,生活中習慣別人先跟自己打招呼,別人先跟自己交談。在適當拒絕維度得高分的人數(shù)僅占總人數(shù)的2%,低分百分率為46%,遠遠高于常模,表明大學生在人際交往中,當對方表現(xiàn)出令人不滿意的言行舉止時,不能及時恰當?shù)木芙^,傾向于采取隱忍、退讓、逃避的做法,不會直接向對方表達自己的不滿。在自我表達維度上,得高分的人數(shù)占總人數(shù)的6%,低于常模;低分占總樣本人數(shù)的30%,表明大學生在人際交往中,還不能很好的或者不愿意與他人分享自己的情感和思想,難以信任他人,交流僅限于泛泛而談,缺乏深入,交流的內容范圍局限于較淺顯的層次。在沖突管理維度上,得高分的人數(shù)占總人數(shù)的9%,得低分的占45%,表明大部分的同學面對人際關系沖突和矛盾時,難以合理有效解決,不會采取積極的應對方式,缺乏解決問題的技巧。在情感支持維度上,得高分的人數(shù)占總人數(shù)的6%,得低分的人數(shù)占總人數(shù)的63%,表明當代大學生大部分人情感淡漠,在人際交往過程中不能換位思考,往往以自我為中心,較少關注他人的感受,不能很好的給予他人情感支持,同樣,在自己需要情感支持時也較少得到他人的幫助和理解。
縱觀大學生在人際交往能力五個維度方面的得分情況,可以看出,當代大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總體水平很低,有較多學生的交往能力存在障礙,尤其在“適當拒絕”“情感支持”方面表現(xiàn)出較大的能力缺陷,其他方面也不容樂觀。大學生人際交往能力的提高需要引起大學生和教育者的關注。
調查發(fā)現(xiàn),多數(shù)大學生存在某種程度的人際關系行為困擾,三分之一的大學生人際交往能力存在障礙。當代大學生在人際交往方面的欠缺和不足,不是某幾個人的個別問題,而是整個群體的共性問題,不良的人際關系和人際交往能力對大學生的學習、生活、就業(yè)乃至今后的人生必將產生負面影響。因此,大學生的人際交往現(xiàn)狀亟待改善和提高。我們針對以上調查結果,以有效解決大學生人際交往問題為目標,提出一些建議和對策供大學生和教育者參考。
人際交往是一項實踐性的活動,實踐必須有理論來指導,在大學課程體系中,設置人際關系與交往相關的課程,如大學生人際交往與戀愛、人際關系與溝通、人際交往技巧等課程就是讓學生掌握人際交往的相關理論。這些課程可以讓大學生們系統(tǒng)地接受人際交往的理論知識,加深對人際交往的理性認知,彌補理論修養(yǎng)的不足,這對于他們對人際交往形成正確的認識,樹立正確的交往理念至關重要。在人際交往理論課上,有關人際交往的內涵、意義等內容,可以讓學生明了人際交往在個人成長發(fā)展過程中的重要意義,加強意識層面重視程度。通過學習人際交往的原則和影響人際關系的因素,幫助他們理解和把握交往的心理環(huán)節(jié)及交往對象的需求;人際交往技能課程的學習和訓練,使學生了解和掌握建立良好人際關系的基本策略;人際交往禮儀課程可以讓學生知書達理,成為一個道德素養(yǎng)文明高尚的現(xiàn)代人。
人際交往技能是從知到行的過程,這個過程需要通過課堂和實際生活中的訓練,逐漸體驗,逐步接受并使用。用團體訓練的方式,可以讓學生在體驗中掌握人際交往技巧和交往禮儀,在學習中感受,在感受中提升。團體咨詢是在團體情境下進行的一種心理咨詢形式,它是通過團體內人際交互作用,促使個體在交往中通過觀察、學習、體驗,認識自我、探討自我、接納自我,調整改善與他人的關系,學習新的態(tài)度與行為方式,以發(fā)展良好適應的助人過程。團體咨詢既是一種有效的心理治療,也是一種有效的教育活動。團體咨詢中的多向交流和人際互動,使團體咨詢更適用于解決人際關系等方面的問題。團體咨詢中,同學之間的朋輩交流為大學生搭建了相互交流溝通、支持的平臺,學生更容易敞開心扉,每個人通過觀察他人的表現(xiàn)和行為方式,從他人那里學習自己欠缺和不足的方面,通過他人的反饋和相互交流,更加全面客觀的認識自己和他人。[3]團體咨詢的情境類似于真實的社會生活情境,為參加者提供了社交的機會,在充滿信任的良好的團體氣氛中,通過示范、模仿、訓練等方法,參加者可以發(fā)現(xiàn)和識別自己不適應的行為,并嘗試與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如果在團體中能有所改變,這種改變能延伸到團體之外的現(xiàn)實生活中,也就是說,在團體咨詢中收獲的效果容易得到鞏固。
美國人際關系大師戴爾·卡耐基說過,在現(xiàn)代社會中,一個人的成功15%靠專業(yè)技術和創(chuàng)造,85%靠人際關系和溝通,只有在交往的過程中才能建立人際關系。[4]大學生將來走出校園,能否在社會上立足,能否取得事業(yè)的成功,建立美滿的家庭,與他的交往能力密切相關。因此,大學生一定要把人際交往作為大學中的一項重要功課。在成功交往的技巧中,最重要的原則就是主動。良好的交際局面是通過主動的心態(tài)獲得的,一定要積極參加學校、班級、社團組織的各項活動,善于抓住各種交往機會,在活動中主動和同學交往。平時學習生活中鼓勵自己主動打招呼,主動微笑、主動發(fā)祝福短信,主動幫助別人,主動承擔責任,主動找同學老師談話……因為每一個人在內心深處都渴望得到別人的尊重和關注,對自己主動示好的人往往會心存好感。主動的心態(tài)既成全了別人,也成全了自己。
社會支持通常是指來自社會各方面包括父母、親戚、朋友等給予個體的精神或物質上的幫助和支持。當產生人際關系困擾,存在人際沖突和矛盾時,學生更需要獲得來自家長、同學、老師的理解與支持。大學生要勇于與他人分享自己在交往中的情緒體驗和內心感受,向他人表露出自己內心深層次的信息,家人、朋友、同學或老師等對其表現(xiàn)出關心和愛心,給予較多的關注和理解。使用言語、擁抱等方式進行安撫,給予他們各種信息、知識和積極的建議等,學生就能感受到來自父母、同學、老師等人的支持,可以增加學生與他人交往的信心,使他們勇于與他人進行交往,敢于與他人建立人際關系。
異性交往在個體成長過程中是不可缺少的,異性吸引是個體生理心理成熟的必然結果。大學生心理生理逐漸成熟,課余時間相對較多,與異性同學交往不僅是正常的,而且非常有必要。大學生與異性進行健康交往,不僅可以促進心理健康的發(fā)展,而且有助于大學生加深對異性的了解,取長補短,優(yōu)勢互補,完善個性發(fā)展。異性交往要把握好尺度,一是要樹立正確的交往觀念。男女同學之間,要珍情和維護純潔的友誼,堂堂正正、大大方方的往來接觸。二要相互理解、相互尊重。在交往中要注意男女有別的事實,要注意相互理解、尊重、信任對方,理解尊重對方的習慣、人格、意愿,不隨意干擾別人。三是以集體交往為宜。課堂上的討論發(fā)言、課外的社團活動,為大家創(chuàng)造了異性交往的機會。在集體中與異性進行交往,每人所面對的是一群異性同學,使一些個性內向、不善交際的同學,免除了獨自面對異性的羞澀和困窘,若是單獨相處時,一定要注意選擇好環(huán)境和場所。只要把握好與異性交往的尺度,誠懇對人,熱情大方,自尊自重,便能處理好與異性的關系,以自身良好的修養(yǎng)和人品贏得異性的尊重和友情。
注釋:
[1]鄭日昌. 大學生心理診斷[M].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1996.
[2]魏源. 人際交往能力問卷在大學生中應用的信效度評價[J].中國學校衛(wèi)生,2005,26(12):1046-1048.
[3]樊富珉. 團體心理咨詢[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4]吉峰,白波.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M]. 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