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文文 河南省濟源市動物衛(wèi)生監(jiān)督所 459000
后備母豬的飼養(yǎng)管理技術
鄧文文 河南省濟源市動物衛(wèi)生監(jiān)督所 459000
后備母豬是擴繁豬群的基礎,后備母豬的培育從仔豬就開始挑選和培育。加強后備母豬的飼養(yǎng)管理,可以提高母豬的生產性能,提高經濟效益。因此,本文對后備母豬的飼養(yǎng)管理技術進行綜述,為生產實踐中后備母豬的養(yǎng)殖提供指導意見。
后備母豬;飼養(yǎng);管理
基礎母豬是經過記錄產仔、哺育和仔豬發(fā)育等情況,確認符合要求的母豬。如果頭胎產仔情況不符合要求,可檢驗第二胎的情況,第二胎符合要求的,則進入基礎母豬群,不合格的母豬作育肥豬處理。一般情況下,商品豬場的基礎母豬年更新率為33%左右,即每年有1/3的種母豬要淘汰,同時每年增加占基礎母豬數1/3的后備母豬進入基礎母豬群。
在仔豬30~40日齡時,凡符合品種特征、發(fā)育良好、乳頭多(6對以上)且排列整齊的仔豬均可留種。在4月齡育成母豬中,除有缺陷、發(fā)育不良或患病外,健康的均可留作種用。在7~8月齡時,應挑選體型長、腹部較大而不下垂、后軀較大和乳頭發(fā)育良好的母豬留作種用。初產母豬中乳房豐滿、間隔明顯、乳頭不沾草屑、排乳時間長和溫馴者宜留種。在哺乳期間,食欲旺盛、消化吸收好的宜留種。
(1)后備母豬適宜的配種體重為125~135kg,背膘厚度為16~18mm,月齡為7~8月齡,最晚不超過10月齡。配種時的發(fā)情次數為2~3次。
(2)體重在75kg左右的后備母豬約4月齡,在配種前既要生長又要發(fā)育,需要的維生素和微量元素等比育肥豬高得多,所以不能用肥豬料和妊娠料代替后備母豬的專用料。后備母豬日糧應含有15%的粗蛋白質、0.95%的鈣和0.65%的磷。應以膘情確定后備母豬的喂料量:日喂料量為1.5~3kg。后備母豬應保持中等略偏上的膘情,正常膘情的后備母豬日喂量為2.5kg,過肥和過瘦均會導致后備母豬不發(fā)情或不受孕。
(3)生長育肥前期(30~60kg)采用生長育肥期飼料自由采食;生長育肥后期的飼養(yǎng)管理(60~100kg)采用后備母豬專用飼料,自由采食,要求日齡達145~150天時體重達95~100kg,背膘為12~14mm;100kg至配種前飼喂后備母豬料,根據膘情適當限止或增加飼喂量;配種前10~14天后備母豬達到初情并準備配種時,可以使用催情補飼的方法來增加卵巢的排卵數量,從而增加約1頭窩仔數。具體方法是在后備母豬配種前10~14天開始自由采食以增加采食量,增加窩仔數。不過使用催情補飼后在后備母豬配種當天開始把采食量降下來,在懷孕前期過量飼喂會導致胚胎死亡率上升,減少窩仔數。大群飼養(yǎng)后備母豬有利于早期發(fā)情,最好不要單欄飼養(yǎng)。體重達標后,每天用試情公豬查情1~2次。第1次發(fā)情就必須做好記載,便于確定是否配種。后備母豬最好配種3次。
(1)后備母豬在150~160日齡時進行換圈或合圈,然后每天讓它們和10月齡以上且性欲旺盛的公豬鼻與鼻相接觸,此法還有助于使它們首次發(fā)情同步,有利于配種計劃的實施,便于實行催情補飼。
(2)在后備母豬配種前至少3個星期讓它們和公豬接觸,這有助于減少后備母豬由于害怕公豬而出現非正常站立反應的發(fā)生機率。誘情時把公豬趕到母豬圈內,每圈的母豬數最好為6~8頭。誘情前公豬要先喂飽,同時確保母豬圈內地板不能太滑和潮濕,料槽和飲水器不會引起公母豬受傷。誘情公豬和后備母豬接觸的時間應為15分鐘,一天2次,間隔8~10個小時。如果同圈內的母豬數量較多,那么和公豬接觸的時間需要更長一些。另外在夏天,往往由于高溫而使發(fā)情表現不明顯,需增加公母豬接觸的次數。
(1)疫苗免疫接種驅蟲。常規(guī)免疫接種疫苗包括豬瘟、口蹄疫、細小病毒及每年2~4月份的乙型腦炎疫苗。用藥凈化,凈化后備母豬體內的細菌性病原體,預防呼吸道疾病、豬痢疾和腸炎??刂萍纳x病,包括蛔蟲、結節(jié)蟲、絳蟲、線蟲、鞭蟲、腎蟲及外寄生蟲螨蟲和豬虱等。
(2)調查種源場有無重要傳染病,加強檢疫,防止引進重要傳染病的隱性感染者。
(3)外購后備母豬要仔細觀察,做好采血檢驗工作,了解免疫狀態(tài)和疾病感染情況,進行嚴格的隔離和適應,隔離期至少45天。
[1]佘明遠.規(guī)模豬場母豬飼養(yǎng)管理技術要點[J].農業(yè)開發(fā)與裝備,2017,(07):195.
[2]張彥庭.優(yōu)良后備母豬的培育技術[J].養(yǎng)殖與飼料,2017,(07):21-22.
[3]耿傳勇.母豬的飼養(yǎng)管理保健技術[J].畜禽業(yè),2017,28(05):37-38.
[4]安軍,劉蘭.后備母豬飼養(yǎng)管理技術要點[J].畜牧獸醫(yī)科學(電子版),2017,(0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