勾榮
摘 要:信息技術的發(fā)展,正在改變著傳統(tǒng)的教學格局。將信息技術中的微課逐步引入到高職實訓課程的教學中,對于提高教師教學效率和學生學習效率而言,都是一種有益的嘗試和探索。文章分析探討了高職實訓課程的特點和微課設計方法,并以高職物聯網終端產品維修實訓課程為例,選擇課程的一個項目,進行了微課設計與教學實踐,為同行提供了借鑒。
關鍵詞:微課;實訓課程;物聯網
中圖分類號: G642.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8454(2017)02-0053-03
近年來,微課、翻轉課堂、MOOC、在線教育、智能錄播和移動學習等信息化新技術與教育的結合,正在悄然改變著人們的學習方式,并引起了國內外教育研究者們的廣泛關注。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10-2020年)》中,明確提出“信息技術對教育發(fā)展具有革命性影響,必須予以高度重視”。
《教育信息化十年發(fā)展規(guī)劃(2011-2020 年)》指出,“教育信息化的發(fā)展要以教育理念創(chuàng)新為先導,以優(yōu)質教育資源和信息化學習環(huán)境建設為基礎,以學習方式和教育模式創(chuàng)新為核心”。
信息化技術大發(fā)展的背景下,教育傳輸給學生的,不再僅僅是知識和技能,更為重要的是要幫助學生具備和掌握獲取知識的能力和方法。
一、 微課與信息化教學
微課,不是簡單地錄制上課過程的視頻,而是一種從學習者的學習需求出發(fā),強調互動交流的課程設計新概念。
目前,國內研究微課的學者很多,關于微課的定義也有很多種。其中,張一春認為,微課的定義是:為使學習者自主學習獲得最佳效果,經過精心的信息化教學設計,以流媒體形式展示的圍繞某個知識點或教學環(huán)節(jié)開展的簡短、完整的教學效果;并認為微課本質上是完整的教學活動。[1]
焦建利認為,微課是以闡釋某一知識點為目標,以短小精悍的在線視頻為表現形式,以學習或教學應用為目的的在線教學視頻。[2]關于微課的評價原則,王嵐、張一春認為,應分為科學性、教育性、實用性、藝術性和技術性等五個方面。[3]
大數據時代,應告別以教師教學為中心的資源觀,代之以大力開發(fā)學生自主學習的微課程資源的新資源觀。[4]如今,國外的微課資源網站建設,相對比較新穎和完善,已應用于日常教學中,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近年來,國內每年也都有國家級和省級的信息化大賽和微課比賽等,極大地提高了教師在教學設計和教學實施過程中熟練運用信息化技術和手段的能力。但是,比賽只是選取了課程的部分內容或者幾個知識點。
國內的微課資源在教學實踐上的應用,仍然是處于探索的階段。微課視頻以課堂實錄片段為主,內容的連貫性不是很強,錄制的效果也不佳,導致微課在教學上的應用效果大打折扣。[5]
高職教育中,信息技術的地位也還不明確,信息技術與課程的融合不夠,課程設計也缺乏與信息技術的深度融合。因此,針對一門課程的一個教學單元或者一個教學項目,設計制作相對完整的微課資源,并應用于日常的教學實踐中,是值得研究和探索實踐的。
二、 高職實訓課程與微課
高職實訓課程,是在專業(yè)理論知識指導下,強調實踐操作技能的集中性教學實踐環(huán)節(jié),一般在2-3周內完成。在實訓課的教學中,教師常常需要進行現場操作演示以及手把手的教學。有時,由于校內實訓設備和場地的限制,還需要帶學生去企業(yè)實訓。
由于高職學生的學習基礎和學習習慣的原因,因此,不同的學生學習情況不盡相同。具體表現在,對于實訓知識的理解、實訓技能的掌握,以及實訓任務的完成時間等方面。
有些班級學生人數較多,教師在進行實訓課的教學組織時,常常會面臨很大的壓力,還可能會有管不過來和力不從心的感覺。同樣,對于學生來說,畢竟是初學者,在短時間內快速地掌握具有一定難度的實訓理論知識和實踐操作技能,也是很不容易的。
微課,根據學習者的學習特點和認知規(guī)律,對教學內容進行知識點的劃分和設計,每節(jié)微課內容相對完整,時間大約5-8分鐘。短小完整的微課,可以幫助學習者根據自身學習需求,選擇部分難點反復學習,也可利用零散的時間進行碎片化的學習。
因此,可嘗試將短小易懂的微課,引入實訓課程的資源建設和教學中。通過對實訓課程教學內容的整體設計,將每個教學項目的理論背景知識、應用軟件、硬件平臺資源等進行剖析分類,挑出難點重點,搭建實訓工作環(huán)境,按照項目的實施過程和進度,建設便于教師教學和學生自學的微課。
三、實訓課程的微課設計流程
拍攝制作微課,不是一件輕松的事,需要一定的周期和相當的人力物力。如果請專業(yè)人員拍攝制作微課,制作費用也很可觀。同時,在微課的制作過程中,課程的教學團隊與專業(yè)的微課制作團隊,還需要進行多次的溝通和協(xié)調。
由于實訓課中實踐操作往往要占到很大的比例,因此,在拍攝制作實訓課程的微課時,還要提前做好實訓設備的調試準備工作。在拍攝過程中,實訓操作要注意符合行業(yè)企業(yè)的操作規(guī)范和標準。實際在拍攝制作實訓課程的微課時,可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準備:
1.微課腳本設計
拍攝制作微課前,首先需要準備微課腳本,包括教學PPT和詳細的解說詞。設計微課腳本時,要盡可能地考慮清楚選取哪些內容作為微課素材,以及這些素材以什么樣的方式呈現,例如Flash動畫、實訓設備的操作過程實拍、實訓原理的講解分析、軟件的錄屏操作等。微課腳本設計完成后,需要與專業(yè)技術人員進行溝通,討論微課拍攝方案的可行性。
2.前期準備
拍攝制作實訓課程的微課,要根據拍攝內容,預先準備好實訓教學中要使用的專業(yè)儀器設備、實訓臺、實訓箱、電路板、工具箱等。一些實訓過程中所需的大型設備或者專業(yè)設備,如果校內實訓室沒有,還需要與相關的公司企業(yè)聯系。
3.拍攝預案
準備工作完成后,需要反復熟悉拍攝內容和微課腳本。同時,調試準備好實訓中用到的儀器設備,并對實訓操作部分可能出現的問題做好解決預案。實際上,即便事先已經多次調試,一些實訓設備在使用過程中,還是會出現各種小問題和小故障。而微課一旦開始拍攝,由于涉及到現場燈光布置、人員準備、攝像機機位調整等多種因素,如果實訓設備總出問題,就會影響拍攝進度。
4.后期制作
現場拍攝結束后,后期要完成的就是剪輯制作和字幕添加等工作。剪輯制作完成后的實訓微課,還要進行多次校對和檢查,查看有無實訓原理講解錯誤、口誤、字幕錯別字以及實訓操作順序錯誤等問題。
5.值得關注的問題
以學生為本,從學生的學習角度出發(fā),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這是設計制作微課的出發(fā)點。此外,在實訓課程的微課制作和應用中,還要特別關注以下幾個具體的問題:
①花費很大精力制作的微課,是作為課程教學的有益補充,還是能減輕教學過程中教師的工作量?
②制作完成的微課,是否能真正有效地幫助學生學習本課程?
③在微課的制作過程中,是偏重制作技術,還是偏重實際內容?考慮到縮短制作周期和降低制作成本,實際制作微課時,應該注意避免拍攝一些“華麗”但并不“實用”的微課資源。
四、實訓課程的微課設計與實踐
物聯網是一門新興專業(yè),涉及到電子信息、單片機與嵌入式技術、計算機與網絡技術等多個學科,包括了硬件電路調試、計算機軟件編程以及物聯網系統(tǒng)集成等,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和綜合性。
近年來,很多本科院校和高職院校,都依據本校的專業(yè)學科優(yōu)勢,開設了物聯網相關專業(yè)。2013年,我院開設了物聯網設備與工程技術專業(yè)。物聯網終端產品維修實訓,是一門專業(yè)核心實訓課程,共計56學時、2周時間。課程內容包含了功能模塊電路的焊接與調試、軟件代碼調試下載、系統(tǒng)整體測試等。
教學實踐表明,對于初學者來說,獨立完成本課程的學習項目并不容易,甚至可以說學習困難很多,需要老師隨時指導和幫助。那么,制作本課程的微課能否幫助學生學習,減輕教師的教學壓力呢?課程教學團隊嘗試設計制作了針對本課程項目三——ZigBee傳感網系統(tǒng)的調試與維修的全部微課,并進行了教學實踐。
1.微課內容設計
在對課程教學內容和實訓項目都非常熟悉的基礎上,選取了微課制作的素材,設計了微課腳本。項目三包括電源電路、最小系統(tǒng)、TFT顯示屏、時鐘電路、ID卡讀卡模塊電路、溫濕度采集電路、煙霧報警電路、熱釋電紅外傳感器電路、光敏電路、ZigBee無線數據傳輸模塊等功能電路模塊。
項目三的微課資源,針對的是各個功能模塊的電路原理講解、焊接注意事項、測試方法、故障排除方法等,每節(jié)微課的時長都不超過5-6分鐘。
2.微課設計調整
教學實踐中可以發(fā)現,初學者如果不注意一些細節(jié)問題,就可能在實訓過程中出現問題,導致電子元器件或者電路模塊燒毀。例如,如果將電解電容、鉭電容等元器件的正負極接反,電容就會燒毀、冒煙或爆炸。一旦出現了這樣那樣的問題,辛苦焊接的電路板可能也就報廢了,需要重新開始。
雖然對于這門以維修為主的實訓課程來說,出現問題能幫助學生學習到很多東西,會有切身的體會和感受。但是,如果因為基本常識和技能的失誤,導致出現多次的失敗,還是會嚴重打擊初學者的學習信心。
因此,對本課程進行后續(xù)的微課設計和調整補充時,要在前期設計微課的基礎上,結合學生的學習實際,多關注一些可能引起學習困難的小問題。對于這些小細節(jié)小問題,可以通過錄屏軟件、攝像頭或者手機,在實訓室里提前錄制好,幫助學生掃清學習障礙,順利完成實訓任務。
3.微課教學實踐反思
通過實訓課程微課設計和教學實踐可知,相對信息化技術手段的運用,微課設計的關鍵還是內容。相比專業(yè)微課制作人員,普通教師也應該熟悉和了解一些常用的微課制作軟件和設備。畢竟,如果全部微課制作都要依靠專業(yè)人員,會存在包括拍攝檔期、后期剪輯、制作周期以及與專業(yè)制作團隊的溝通等問題。因此,如果普通教師也能掌握一些微課制作的方法和軟件,那么拍攝制作微課就方便多了。
本實訓課程開始時,要求學生復習貼片元件電路焊接方法,并自行練習。貼片元件體積較小,焊接還是有一定的難度的。其中,貼片集成芯片引腳較密,如果沒有掌握正確的焊接方法,很容易將芯片引腳焊接粘連在一起,造成短路。
因此,為幫助學生盡快掌握貼片元件的焊接方法,課堂上首先播放了包括集成芯片、排阻、二極管等幾個講解貼片元件焊接的簡易微課。所謂簡易,是指這幾個微課視頻都是教師在實訓室用普通攝像設備拍攝完成的,沒有片頭和字幕,時長都在5分鐘之內。
相比專業(yè)人員制作的微課效果,這些簡易微課的視頻畫面效果并不是很完美,但講解清楚,焊接方法演示清晰,足以說明問題。觀看完視頻后,除了極個別基礎薄弱的學生,大部分學生都很快熟練掌握了貼片元件的焊接方法,也學會了拆焊貼片元器件的熱風槍的使用方法,說明這種簡易微課的教學效果還是不錯的。
當然,非專業(yè)人員在用手機、攝像頭等設備進行微課拍攝時,視頻的畫面要求也要符合相關技術標準,如果太過粗糙簡陋,不考慮學習者的學習感受和體驗,也不會得到學習者的認可和青睞。
信息技術的發(fā)展已經是勢不可擋的潮流和趨勢,熟悉微課的設計方法,熟練掌握微課開發(fā)軟件和設備,是教師應逐步具備的一種教學能力。將微課引入到實訓課程的資源建設中,對于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都是積極有益的嘗試和探索。
參考文獻:
[1]張一春.微課建設研究與思考[J].中國教育網絡,2013(10):28-31.
[2]焦建利.微課及其應用與影響[J].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2013(4):13-14.
[3]王嵐,張一春.微課的評價指標體系研究[J].教育現代化,2015(5)(下半月):85-88.
[4]金陵.大數據與信息化教學變革[J].中國電化教育,2013(10):8-13.
[5]張一川,錢揚義.國內外“微課”資源建設與應用進展[J].遠程教育雜志,2013(6):26-33.
(編輯:李曉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