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燁
(西南醫(yī)科大學 a.人文與管理學院;b.醫(yī)學與文學研究中心,四川 瀘州 646000)
“革”無“告誡”義
——語文辭書釋義補正
李 燁a,b
(西南醫(yī)科大學 a.人文與管理學院;b.醫(yī)學與文學研究中心,四川 瀘州 646000)
《漢語大詞典》《漢語大字典》和《辭?!返热哭o書在條目“革”下均列有“告誡”這一義項,但通過分析以上三部辭書所列舉的文獻用例及相關古人注解,發(fā)現(xiàn)其所列文獻中的“革”字均為“更改”“改換”義而非“告誡”義,且在其他文獻中亦沒有發(fā)現(xiàn)“革”有“告誡”義的用例,據(jù)此認為上述辭書中關于“革”有“告誡”義的義項歸納有誤。
革;語文辭書;釋義
《漢語大詞典》[1]、《漢語大字典》[2]和《辭海》[3]三部辭書的條目“革”之下均列有“告誡”這一義項,相關訓釋分別如下:
(1)告誡?!蛾套哟呵铩ぶG上十六》:“嬰之年老,不能待君使矣,行不能革,則持節(jié)以沒世耳。”張純一校注引孫星衍曰:“《倉頡篇》:‘革,戒也。’”晉袁宏《三國名臣序贊》:“風美所扇,訓革千載,其揆一也?!保ā稘h語大詞典》第12卷第178頁“革”下義項10)
(2)告誡?!段倪x·袁宏〈三國名臣序贊〉》:“風美所扇,訓革千載,其揆一也?!崩钌谱⒁秱}頡篇》曰:“革,戒也”。(《漢語大字典》第8卷第4610頁“革”下義項6)
(3)告誡。袁宏《三國名臣序贊》:“風美所扇,訓革千載,其揆一也。”(《辭?!返?卷第698 頁“革”下義項 8)
如上所引,《漢語大詞典》(下簡稱《大詞典》)、《漢語大字典》(下簡稱《大字典》)和《辭海》三部辭書歸納出“革”有“告誡”義所列的書證主要是《晏子春秋》和《三國名臣序贊》中的文句及其相關注文,但根據(jù)三部辭書所列的書證及有關古人注解來看,其所列書證中的“革”并非“告誡”義。
引文中《大詞典》所說的張純一“校注”即《晏子春秋校注》[4],張純一書中所引孫星衍之說出自孫氏所著的《晏子春秋音義》,孫星衍的原注文為:“革,《倉頡篇》:‘革,戒也’,《說文》:‘諽,更也’,革,省文。”[5]從張純一《晏子春秋校注》一書內(nèi)容來看,作者原本完全引用了孫星衍的說法,而《大詞典》在引用張氏《校注》時只截取了其中的一句,以至于文意不清,誤解了《晏子春秋》原文及孫星衍注文的原意。從孫星衍的注解來看,這里的“革”與“諽”同義,而“諽”又與“更”同義,可知“革”義與“更”相同,《說文·攴部》“更,改也”,則上《大詞典》所引《晏子春秋》中“行不能革”之“革”顯然是更改、改換之義。從文意來看,《晏子春秋》的相關文句是晏子勸誡齊景公的話,大意是說晏嬰年老不能為君王做事了,如若君王的行為不能改正,自己就只有保持節(jié)操而死去。孫星衍將此處《晏子春秋》中的“革”理解為更改、改換之義,顯然是說得通的。
袁宏《三國名臣序贊》中的“訓革千載”,《大詞典》和《辭?!肺匆霉湃俗⒔?,《大字典》則羅列了李善注引《倉頡篇》的文句,其文為“革,戒也”。但僅以這一句注解為依據(jù)便將“訓革千載”的“革”解釋為“告誡”,似乎并不是很充分?!秱}頡篇》為佚書,在今天能見到的有關《倉頡篇》的殘篇里沒有發(fā)現(xiàn)李善所引的那句原文,故李善注中的“革,戒也”一句是什么意思尚不能確定。而同為《文選》作注的李周翰在“訓革千載”之下注曰:“革,改”,“訓革千載”即“訓教改于千載”[6],從李周翰注文來看,《三國名臣序贊》中“訓革千載”的“革”顯然也是更改、改換之義。
我們查閱了《經(jīng)籍纂詁》[7]、《故訓匯纂》[8]和《中文大辭典》[9]等古今大型辭書,均未發(fā)現(xiàn)“革”有“告誡”義的相關訓釋,也沒有查閱到“革”有“告誡”義的文獻用例。此外,我們還查閱了包括湯化譯注《晏子春秋》[10]、李萬壽《晏子春秋全譯》[11],陳濤譯注《晏子春秋》[12]、石磊《晏子春秋譯注》[13]和吳則虞《晏子春秋集釋》[14]等相關的今人譯注著作,發(fā)現(xiàn)對于《晏子春秋》中“行不能革”的“革”字,以上學者的解釋都較為統(tǒng)一。其中湯化、李萬壽、陳濤、石磊四位學者分別以“改”“改也”“更改”和“改變”注譯“行不能革”中的“革”字,吳則虞則直接引用了前文提到的孫星衍的注文,可知吳則虞先生也是認為“革”為更改、改換之義。可見,現(xiàn)代學者的解釋基本與古人注解一致,即均認為《晏子春秋》中“行不能革”的“革”為更改、改換之義。
而關于《三國名臣序贊》中“訓革千載”的“革”字,張啟成、徐達主編的《文選全譯》[15]引用李善注文釋“革”為“戒”,在其白話譯文中則譯“訓革”為“訓誡”。陳宏天等人主編的《昭明文選譯注》[16]則直接把“訓革”注解為“訓誡”。從以上兩家的注譯來看,二者均把“訓革千載”中的“革”字解釋為了“誡”,而從“革”到“誡”,中間顯然有李善注文“革,戒也”的影響?!洞笤~典》《大字典》羅列書證時將李善注文“革,戒也”一句一并列出,顯然也是為了說明“革”字有“告誡”義的緣由。但前文分析可知,《晏子春秋》《三國名臣序贊》有關書證中的“革”字為更改、改換之義,則上述三部辭書歸納的“告誡”義與其所列書證不符。也就是說,從上述三部辭書所列的書證來看,是不能歸納出“革”有告誡義的。究竟“革”字是否有“告誡”義,我們認為正確理解李善注文中“革,戒也”一句所表達的意思是解決問題的關鍵。
我們認為,李善注文說的是“革”“戒”二字古音通假的問題,而不是以“戒”來釋義“革”。首先,“革”“戒”二字古音同為見母職部,古音相同,具備通假的條件。其次,“戒”“革”二字通假有其相關文獻用例,如《淮南子·精神》:“且人有戒形而無損于心”,高誘注曰:“戒,或作革。革,改也,言人形骸有改更而作化也。”[17]“人有戒形而無損于心”大意是說人的形體變化了但內(nèi)在心神卻無損。結(jié)合高誘的注文來看,這里涉及文獻版本的問題,高誘的意思是說此處的“戒”在其他版本的《淮南子》中寫作義為更改、改換的“革”,而在高誘作為底本的《淮南子》中寫作“戒”,高誘說“戒或作革”說的就是其它版本中寫作“革”的情況。從高誘注文來看,此處《淮南子》中的“戒”與“革”同為更改、改換之義,但“戒”字是本無此義的,此處《淮南子》異文中相對應的“戒”“革”二字音同而義不相涉,顯然是通假關系。關于“革”“戒”二字通假,還有其他異文材料?!秶Z·卷十七·楚語上》:“叔時曰:‘教之《春秋》,而為之聳善而抑惡焉,以戒勸其心?!盵18]賈誼《新書·卷五·傅職》:“或稱《春秋》,而為之聳善而抑惡,以革勸其心。”[19]此處引文所屬的《國語》和《新書》,其時代分屬先秦和西漢,二者文字表述大體相同,且均出自如何教育太子的相關論述文段,《國語》的“以戒勸其心”和《新書》的“以革勸其心”明顯為異文關系。關于此處“戒”“革”二字的理解,俞樾在《諸子平議·卷二十七·賈子一》中說:“革者,戒也。《文選·三國名臣序贊》‘訓革千載’李善引《蒼頡篇》曰:‘革,戒也’,革勸即戒勸,《國語·楚語》正作以戒勸其心?!盵20]從俞樾引《三國名臣序贊》的例子來看,其認為《國語》和《新書》中“戒”“革”二字應與《三國名臣序贊》中“訓革千載”之“革”同義,如前文所述,“訓革千載”之“革”義為更改、改換,則《國語》和《新書》中“戒”“革”也當為此義。我們知道,“革”字有更改、改換之義,而“戒”字本無更改、改換之義,所以鑒于“革”“戒”二字古音相同的情況下,《國語》和《新書》中的異文“革”“戒”二字當為古音通假的關系,此為“革”“戒”二字通假的又一例證。
通過以上分析可知“革”“戒”二字確為一組通假字,李善注文中“革,戒也”這句話講的應該就是二者的通假關系,而處在通假關系中的“革”“戒”二字只是同音替代關系,其中一方并不會獲得對方的字義。當然,有些通假字因習用已久反而取代了本字的地位,如以“強”(本義為米中的黑蟲)代“彊”(本義為弓有力,引申為強大),但本文所說的“戒”和“革”的關系并不屬于這種情況。理清了這層關系,我們就知道“戒”雖有告誡義,但“革”并不會因為和“戒”通假就獲得“戒”的告誡義?!洞笤~典》《大字典》和《辭海》之所以把所列《晏子春秋》和《三國名臣序贊》等相關書證中的“革”釋為“告誡”,應該就是誤解了李善注文中“革,戒也”這句話的含義。查檢包括《經(jīng)籍纂詁》《故訓匯纂》等在內(nèi)的古今大型訓詁工具書,我們發(fā)現(xiàn)這類工具書里有關“革”與“戒”的訓釋中,也只有“革,戒也”的簡單解釋,具體的意思是什么卻沒有更多的說明。如《經(jīng)籍纂詁·入聲·十一陌》:“革,戒也?!段倪x·三國名臣序贊》注引《倉頡》。”[7]《故訓匯纂·革部》:“革,戒也?!段倪x·袁宏〈三國名臣序贊〉》‘訓革千載’李善注引《倉頡篇》曰。”[8]而這樣的訓釋方式容易讓人望文生義,被釋字的具體含義還需要人們結(jié)合相關文例來理解?!洞笤~典》《大字典》等辭書在引用相關注文時也是如此只引“革,戒也”一句,這容易使人誤解“革”在所引書證中的具體含義,這可能是《大詞典》《大字典》和《辭?!返认嚓P辭書得出錯誤釋義的一個原因。此外,《大詞典》《大字典》和《辭?!啡哭o書所引用的《三國名臣序贊》中“訓革千載”一句,“訓”“革”二字連文,而“訓”字有“訓誡”或“訓戒”的語詞,義為教導和勸誡,《大詞典》《大字典》和《辭?!穼ⅰ案铩弊掷斫鉃椤案嬲]”,也有可能是受書證中“訓”“革”二字連文的影響。
綜上所述,《晏子春秋》“行不能革”和《三國名臣序贊》“訓革千載”中的“革”字當為更改、改換之義,李善注引《倉頡篇》的“革,戒也”一句說的是“革”“戒”二字為通假字關系而并非以“戒”釋義“革”,“革”“戒”二字在字義上并無關聯(lián)。《大詞典》《大字典》和《辭?!啡哭o書中條目“革”之下歸納的“告誡”義顯然與其所列書證中的“革”之義不相符,加之其他古籍中也并沒有“革”有“告誡”義的文獻用例,因此從已有的文獻材料來看,上述三部辭書關于“革”有“告誡”義的義項歸納是錯誤的。故而我們認為《大詞典》《大字典》和《辭海》有關“革”有“告誡”義的釋義不當,相關辭書修定時“革”下的“告誡”義當予以修正。
[1]漢語大詞典編輯委員會、漢語大詞典編纂處.漢語大詞典[K].上海: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93.
[2]漢語大字典編輯委員會.漢語大字典[K].成都:四川辭書出版社,崇文書局,2010.
[3]夏征農(nóng),陳至立.辭海[K].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9.
[4]張純一.晏子春秋校注[M].北京:中華書局,1978.
[5]孫星衍.晏子春秋音義[M].北京:中華書局,1985:14.
[6]蕭統(tǒng)編,[唐]李善、呂延濟、劉良、張銑、呂向、李周翰注.六臣注文選[M].北京:中華書局,1987:898.
[7]阮元,等.經(jīng)籍纂詁[K].北京:中華書局,1982.
[8]宗邦福,等.故訓匯纂[K].北京:商務印書館,2003.
[9]中文大辭典編纂委員會.中文大辭典[K].臺北:中國文化大學出版部,1991.
[10]湯化.晏子春秋[M].北京:中華書局,2011.
[11]李萬壽.晏子春秋全譯[M].貴陽:貴州人民出版社,1993.
[12]陳濤.晏子春秋[M].北京:中華書局,2007.
[13]石磊.晏子春秋譯注[M].哈爾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2003.
[14]吳則虞.晏子春秋集釋[M].北京:中華書局,1982.
[15]張啟成,徐達.文選全譯[M].貴陽:貴州人民出版社,1994.
[16]陳宏天,趙福海,陳復興.昭明文選譯注[M].長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07.
[17]劉安等編,[東漢]高誘注.淮南子[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72.
[18]左丘明,[吳]韋昭注.國語[M]//四部叢刊初編.上海:商務印書館,1926.
[19]賈誼.新書[M]//四部備要.上海:中華書局,1934.
[20]俞樾.諸子平議[M].北京:中華書局,1954:558.
[責任編輯、校對:王興全]
“Ge”(革)Does not Mean“Warning”——Correction and Amendment of Chinese Dictionaries
LI Ye
(School of Humanities and Management;Medical and Literary Research Center,Southwest Medical University,Luzhou Sichuan 646000,China)
The Chinese Dictionary(Unabridged),The Dictionary of Chinese Characters,Chinese Encyclopedia all listed the meaning of“warning”below the entry“Ge”(革).However,by analyzing the cited examples of the above three dictionaries and the related ancient annotations,it has found that the Chinese character“Ge”(革)listed in the documents contain the meaning of“change”and“replacement”,but not“warning”.Besides,there are no cases that contain such meaning in other documents.Therefore,it can be concluded that it is not correct that“Ge”(革)has contained the meaning of“warning”in the above three dictionaries.
“Ge”(革);Chinese Dictionaries;Meaning
H163
A
1009-8666(2017)10-0051-04
10.16069/j.cnki.51-1610/g4.2017.10.008
2017-05-24
西南醫(yī)科大學2016年度校級基金“散見出土涉醫(yī)簡牘醫(yī)藥詞語研究與數(shù)據(jù)庫建設”
李燁(1987—),男,白族,云南玉溪人。西南醫(yī)科大學人文與管理學院講師,博士,研究方向:漢語漢字史和簡帛文獻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