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映忠
(隴東學(xué)院文學(xué)院,甘肅慶陽745000)
尚保定《西和禮縣方言紀(jì)實(shí)》述評
李映忠
(隴東學(xué)院文學(xué)院,甘肅慶陽745000)
尚保定先生《西和禮縣方言紀(jì)實(shí)》是西和、禮縣方言研究的新成果,也是迄今為止對西和縣方言、禮縣方言最為全面的調(diào)查。在借鑒相關(guān)研究成果的基礎(chǔ)上,對該書的成績和不足做點(diǎn)力所能及的論述,以期得到方家的進(jìn)一步指教。
尚保定; 西和禮縣方言紀(jì)實(shí); 聲韻調(diào); 詞匯
近日有幸請得尚保定先生所著《西和禮縣方言紀(jì)實(shí)》,如獲至寶*為陳述方便起見,在確保援引忠實(shí)的前提下,筆者對原文字進(jìn)行了必要的加工。特此說明。。尚先生是我三十年前上禮縣師范時的語文基礎(chǔ)課老師。先生專注研究語言,著作甚豐。該書概述部分寫道:“筆者編寫這本方言志的目的,就是想把它(西和禮縣方言。映忠按)的基本狀況原原本本地、不折不扣地描寫和記錄下來,一方面把它作為一份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予以保留,另一方面,也為同行們進(jìn)一步深入研究提供一份原始材料?!鄙邢壬ぷ髦畤?yán)謹(jǐn)、待事業(yè)之忠誠、對家鄉(xiāng)之熱愛,汩汩然溢于言表!尚先生新著《西和禮縣方言紀(jì)實(shí)》一書非常值得研究。
尚先生認(rèn)為,禮縣方言有聲母25個、韻母34個、聲調(diào)4個。鑒于社會屬性才是語音的最根本屬性,在音位概念的啟發(fā)下,我將聲母歸并為24個,韻母歸并為29個,聲調(diào)保持4個不變。對聲母、韻母的音質(zhì)體會,對聲調(diào)的調(diào)值描寫,尚先生與我之間也存在一些細(xì)小差別。不過,總體來看,對禮縣方言語音系統(tǒng)的描述,我與尚先生還是比較接近的。
禮縣方言中,音變構(gòu)詞是一種非常能產(chǎn)的造詞方式。很多方言詞語,用音變這一機(jī)制來解釋就會文從字順,使人豁然開朗。比如,“蒙”(meng)讀成陽平可表“覆蓋;遮蔽”“閉(嘴巴)”等含義,讀成陰平可表“蒙蔽;愣”“昏迷;糊涂”“瞎猜”等含義,讀成去聲可表“蘸(水等)使?jié)瘛钡暮x[1]。這是用不同聲調(diào)來區(qū)別相關(guān)而又明顯不同的幾個意思。再比如,“欻”(cua)讀陰平時屬于擬聲詞,可表“急促的腳步聲”,可表“雨急速下落的聲音”,也可僅僅表示“突然貌”,讀成陽平則為動詞,表“(被水)沖刷;(用水)沖刷”的含義,讀成上聲時仍為動詞,表“把皮等從上到下用力撕下來”“變(臉)”等含義,讀成去聲時也為動詞,可表“(有意)落在后面”的含義。此外,“欻”讀陰平時還可用作形容詞,表“(食物)疏松”的含義[2]。這也是用不同聲調(diào)來區(qū)別相關(guān)而又明顯不同的幾個意思。又比如,“撇”(pie)讀陰平時可表“從液體表面輕輕舀取”“白拿”等含義,讀上聲可表“平著扔出;遠(yuǎn)擲”的含義,讀去聲可表“差;不好”的含義。此外,“撇”在“撇嘴”組合中讀成bie,上聲[3]。這是用不同聲調(diào)或不同音質(zhì)來區(qū)別相關(guān)而又明顯不同的幾個意思。類似的例子數(shù)量不少,略舉一些:“□35”(p58,可能是“娘”的音變。下體例同)、“尤”(p119“抽”)、“友”(p119“悠”)、“阿爺”(p117“阿姨”)、“梡梡兒”(p109“掛掛兒”)、“口歌”(p107“口訣”)、“窟促”(p107“咕出”)、“苦欻”(p107“咕欻”)、“枯促促”(p107“咕出出”)、“苦腮”(p107“鼓腮”)、“康子”(p106“腔子”)、“炕”(p106“渴”)、“開”(p106“個”)、“郭著”(p105“覺著”)、“各加加”(p103“我娘娘”)、“溝子”(p103“尻子”)、“嘎斗”(p101“掛鉤”)、“革地”(p101“耕地”)、“蓋指”(p101“戒指”)、“幸”(p100“銹”)、“斜35”(p100“橫”)、“斜44”(p100“橫”)、“旋黃旋割”(p100“現(xiàn)黃現(xiàn)割”)、“邂逅”(p98“先后”)、“宿宿”(p98“星宿”)、“俏氣”(p94“挑剔”)、“僑前”(p94“矯健”)、“閃兒”(p84“扇兒”)、“□44”(p82,“纏”)、“嗻53”(p81,“折”)、“擩”(p79“拄”)、“三(動詞)”(p74“散”)、“翠”(p73,“垂”)、“岔子”(p69,“嚓子”)、“最”(p67,“追”)、“子加”(p66,“茲價”)、“繒子”(p65,“粽子”)、“六(動詞)”(p61,“遛”)、“碌柱”(p57,“碌碡”)、“狼西”(p56,“狼藉”)、“欄上”(p55,“廊檐上”)、“乃西”(p54,“狼藉”)、“鐵爺”(p52,“天爺”)、“萬路”(p45,“彎路”)、“明申”(p40“明晨”)、“盤慌人”(p32“彷徨人”)。
禮縣方言中,有很多地域色彩相當(dāng)濃郁的語匯成分。這些成分不單出現(xiàn)在語素、詞語層面,也出現(xiàn)在句子、句群層面。語素層面主要是形容詞的生動式,如“(濕)拉拉”“(害)拉拉”“(凈)簌簌”“(涼)簌簌”“(圓)耿耿”“(瓷)耿耿”“(定)耿耿”“(軟)呲呲”“(軟)設(shè)設(shè)”“(軟)沓沓”“(軟)愣愣”“(綿)呲呲”“(肥)愣愣”“(舊)欻欻”“(光44)欻欻”“(光44)舉舉”“(臑)巴巴”“(烈)巴巴”“(酸)嘰嘰”“(苦)嘰嘰”“(柔)繃繃”“(甜)兮兮”“(嫩)閃閃”“(瞎)出出”“(黏)嗒嗒”“(化)生生”“(頂)耿耿”“(紅)嘰嘰”“(黃)聰聰”“(白)瓜瓜”“(暮)昏昏”“(板)曳曳”“(豬)哼哼”“(筍)條條”“(水)拉拉”“(立)惺惺”“(撲)活活”“(潑)衍衍”“(瓜)不楞登”“(疙瘩)凹腦”等。類似的成分有“(搞)干”“(瞅)視”“(徹)僷”等。句子層面主要是語氣詞,如“哩”“嘮”“唦”“彎”“曼”,及擬聲詞,如“鼟”“唏唏”“啷啷”“嘚嘚”“喤喤”“嗞嗞”“吭吭”“叭嗒”“咯嘣”“吱呴”“咣當(dāng)”“呲啷”“啹嘎”“咕嚅”“咯叭叭”“啪咜咜”“霍楞楞”“觳觫觫”“骨碌碌”等。
由于方言固有的不規(guī)范性,常用語義的表達(dá)相當(dāng)隨意、靈活,變說、繁說隨處可見。這種靈活性,以擬聲詞體現(xiàn)得尤為典型。在普通話里,只有“ba”“pa”“ma”“bang”“pang”“bu”“pu”“pou”,雙唇輔音是不能與齊齒呼韻母“ia”“iang”“iu”相拼的,可是在禮縣方言里卻有“bia”“pia”“mia”“biang”“piang”“biu”“piu”等擬聲詞,雙唇輔音是可以與齊齒呼韻母“ia”“iang”“iu”相拼的。為了精準(zhǔn)地記錄上述方言擬聲詞,理應(yīng)新造相應(yīng)字符。但是為了不增加字符數(shù)量,也可以用已有字符“叭”“啪”“喵”“邦”“乓”“咘”“噗”等字記錄。再舉幾個動詞用例。表達(dá)“買”的意思,當(dāng)和“頭繩”搭配時,可變說成“割”,當(dāng)和“衣裳”搭配時,可變說成“扯”,當(dāng)和“鹽”搭配時,可變說成“稱”,當(dāng)和“醋”搭配時,可變說成“灌”,當(dāng)和“糧食”搭配時,可變說成“糴”,當(dāng)和“牲口”搭配時,可變說成“看”,當(dāng)和“中藥”搭配時,可變說成“抓”。再比如,表達(dá)“進(jìn)食”的意思,就有“吃”“裝”“謝”“撐”“憋”“咥”“砟”“吞”“舔”“舔摩”等語用變體。又比如,表達(dá)“打”的意思,就有“搷”“搧”“刨”“揍”“謝”“頂”“揲”“斬”“砸”“撬”“捶”“綿”“整”“治”“治挖”“配治”“做操”等語用變體。另一種情況是,有些常用動詞、形容詞的義項(xiàng)很多,可表達(dá)多種語義。比如,用“弄”可表達(dá)通用語“做”“搞”等動詞的大多數(shù)意思,有“弄疼嘮”“弄爛嘮”“弄完嘮”“弄畢嘮”“弄到手嘮”“弄難看嘮”“弄白氣嘮”“弄菜”“弄飯”“弄衣裳”“弄點(diǎn)書”“弄點(diǎn)錢”“弄點(diǎn)糧食”“弄上一桶子水”等說法。再比如,同樣的“大”,不但可以表達(dá)“占的空間較多,面積較大,容量較多”“數(shù)量較多”“程度深,范圍廣”“聲音響”“年紀(jì)長”等通用意思[3],還可以表示“(氣溫)高”“(時間)久”“(露水等)濃”“(某種成分)含量高”等含義,有“天氣大得很”“時間大嘮”“今個早起露水大得很”“饃饃堿大嘮”“洋芋面氣子大”“外個娃娃才人大的哩”“蘿卜柴大著沒吃”等說法。普通話里的很多量詞在禮縣話中都可以用量詞“個”來替換。
由于來源的相同或相近,也由于共同語的巨大影響,方言詞匯往往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禮縣方言作為漢語方言的一種地域變體,與其他漢語方言間的關(guān)系非常密切,很多方言詞語總能在鄰近地區(qū)聽到,有些還能從近代、古代語料中找到,所以用現(xiàn)代漢字來記錄禮縣方言,字符基本上夠用,真正找不到相宜字符的情況很少。比如,表“跌;摔”的意思時,禮縣方言說成ban,尚先生用“拌”來記錄(p28)。再比如,表“遮擋”的意思時,禮縣方言說成ying,尚先生用“影”來記錄(p121)。其實(shí)還可變說成“閘”(ca)、“斜”(xie)等。但使用頻率最高的還是“堵”“擋”等字眼。又比如,表“東西無人經(jīng)管”的意思時,禮縣方言說成can,尚先生用“□”來記錄(p82)。其實(shí)可以用“綻”來記錄?!熬`”在禮縣方言中讀成去聲時可表“裂開;打開”“(親友等離開后)覺得寂寞”等含義,讀成上聲時多與“的”連用,相當(dāng)于形容詞,可表“(東西)無人經(jīng)管”的含義:外家家的啥都是~的。當(dāng)然還可變說成“敞的”“海的”等。類似的例子還有:“漂洗”(p27,尚先生用“擺”來記錄。下體例同)、“喝倒彩”(p114“黃”)、“晚上”(p112“黑地里”)、“瞪”(p112“恨”)、“貓頭鷹”(p112“哼哼”)“澆;灑”(p110“海”)、“吹噓”(p108“噲”)、“汗毛”(p107“苦毛子”)、“水果”(p105“果木”)、“跳蚤”(p104“虼蚤”)、“鍋底上熏出來的黑色炭?!?p104“鍋煤”)、“哭泣哽咽的聲音”(p103“呴”)、“噎人的感覺”(p103“哽人”)、“高蹺”(p101“高腳子”)、“靈動”(p100“醒事”)、“干凈”(p100“宣凈”)、“不要緊(勸慰語)”(p99“閑淡”)、“大聲斥責(zé)”(p99“降”)、“死板;笨拙”(p82“車”)、“正規(guī);正宗”(p81“正纏”)、“肉類腐敗變質(zhì)的氣味”(p76“尸氣的”)、“用腳尖踢”(p29“蹦”)。正因?yàn)槿绱?,方言詞匯研究應(yīng)把握好兩個關(guān)鍵:注音要準(zhǔn)確;字形要科學(xué)。在此基礎(chǔ)上,如果能對某一方言區(qū)共時層面的所有詞語盡可能地全面收羅,對其盡可能地系統(tǒng)描述,其成果就一定能經(jīng)得起時間的檢驗(yàn),也必定能經(jīng)得起后學(xué)的指點(diǎn)??墒?,我更多注意到的是,書中很多字符沒能采用更好字形*由于相關(guān)條件的限制,最大可能是撰寫、校勘時間不夠充分,致使許多字符未能采用更加理想的字形。這不能不算是尚先生《西和禮縣方言紀(jì)實(shí)》一書的一大缺憾。。比如,表“想”的意思時,禮縣方言說成ying,尚先生用“英”來記錄(p121),我覺得寫成“縈”更好一些。再比如,表“點(diǎn)燃”的意思時,禮縣方言說成yan,尚先生用“炎”來記錄(p120),我覺得寫成“焰”更好一些。又比如,表“實(shí)在;的確”的意思時,禮縣方言說成yansi,尚先生用“演是”來記錄(p120),我覺得寫成“延是”更好一些。類似的例子還有:“好像”(p120,尚先生用“嚴(yán)像”來記錄,我覺得寫成“儼像”更好。下體例同)、倚(p118)——掎、爾(p117)——扔、爾失(p117)——耳識、安35(p116)——洝、惡撓抱(p116)——惡老鴇、挨的(p115)——額的、火搧?zhàn)?p114)——火閃子、毀(p114)——喙、沆(p111)——夯、豪勢癖(p110)——好勢屄、哈米兒(p109)——蝦米兒、哈(p109)——拿、哈馬(p109)——嚇么、哈數(shù)(p109)——下數(shù)、可(p108)——科、扣31(p107)——摳、吭(p107)——掯、亢(p106)——炕、乖爽(p105)——乖縮、詭(p105)——鬼、詁執(zhí)(p103)——箍執(zhí)、固就(p103)——錮就、幹能(p102)——干塄、嘎鴨子(p101)——嘎鴉子、該(p101,核桃皮厚因而難剝)——隔、該地(p101)——革地、改錐(p101)——解錐、學(xué)(p100)——斜、漩(p100)——旋、向端(p99)——相端、心食口兒哈(p99)——心室口兒下、秀(p98)——繡、習(xí)木(p97)——稀不、風(fēng)司(p97)——風(fēng)絲、慶人(p96)——凊人、□44(p96)——缺、前徹(p95)——虔著、羌(p95)——戧、強(qiáng)咪咪巧(p95)——藏謎謎雀、□44(p79)——挼。
李如龍先生認(rèn)為:“方言特征詞是從方言區(qū)片的比較研究中提取出來的、對內(nèi)一致、對外排他的有特征意義的方言詞?!盵4]為了深刻理解這一概念,他將其本體特征歸納成:“強(qiáng)調(diào)方言特征詞必須是方言詞,這是特征詞在詞匯系統(tǒng)中的基本特征;強(qiáng)調(diào)特征詞必須是常用的核心詞、基本詞,這是特征詞的頻度特征;指出方言特征詞往往是多義項(xiàng)的單音詞,并且可以組成許多多音詞,這是特征詞的結(jié)構(gòu)特征;說明特征詞在詞義上的泛化、分化或引申、轉(zhuǎn)移,這是特征詞的語義特征;至于特征詞的組合能力、構(gòu)句能力強(qiáng),則是它的語法特征;而特征詞中常見的古字、俗字和有音無字,是它的用字特征。”[4]
我曾對禮縣燕河流域單音節(jié)詞進(jìn)行了窮盡式的調(diào)查,總共搜集到3506個常用詞。我先逐一與《現(xiàn)代漢語詞典》比對,刪除其中的通用詞匯。在此層面上,我把語義基本一致、語音近似、可用同樣字符記錄的詞語均看成通用詞匯,比如“筆”“碑”“畢”“逼”“被”“比”“備”“閉”等,只保留差異明顯的方言詞匯,比如“潷”“秕”“鐾”等,常用詞的數(shù)量便降至1176個,方言詞語僅占34%左右。經(jīng)過這次篩選,就滿足了上引的基本特征和頻度特征。但是,“潷”“秕”“鐾”無法組成許多多音詞,在詞義引申時泛化、分化、轉(zhuǎn)移體現(xiàn)得不夠典型,因而在結(jié)構(gòu)特征、語義特征上體現(xiàn)得不夠充分。如果從概念“對外排他”來衡量,似乎就沒有一個能看成特征詞了:漢·服虔《通俗文》:“去汁曰潷。”明·徐光啟《農(nóng)政全書》卷一一:“大扺立夏后,夜雨多,便損麥。蓋麥花夜吐,雨多花損,故麥粒浮秕也?!泵鳌だ顚?shí)《蜀語》:“以刀磨瓦盆或皮上曰鐾?!痹俦热纾Y縣方言中“巴”讀成去聲ba時,是個常用的動詞,表示“粘;貼”的意思[3];它能音變成bia,仍為去聲,含義不變:你把宰個畫給敖~著墻上去。“叭”通讀成ba,陰平,是個常用的擬聲詞[3]。在禮縣方言中,它除了變調(diào)構(gòu)成一個上聲的擬聲詞,也可以音變成bia,仍為陰平,含義卻更加豐富:①唾:你再能唦,看我不把你給~給兩團(tuán)才怪哩。②拋撒;灑落:你咋弄著哩把飯~下一世界唦。③粘附;久臥:把爛泥給~著墻上嘮∣熱頭都曬著屁臉上嘮呣,你還~著炕上著做啥哩唦?此外,“叭”讀作陽平bia時可表示“人懦弱或能力差”的意思。我甚至覺得,表示“拉(屎)”含義、讀作上聲ba的動詞,也可能是由擬聲詞“叭”音變、引申而來的。將這些語言現(xiàn)象與上引特征比較,“叭”似乎可以看成禮縣方言的特征詞,因?yàn)椤鞍取边€符合上引的語義特征和語法特征;也符合用字特征,義項(xiàng)③寫成“巴”亦可。但是,由于我們掌握的方言材料畢竟有限,的確難以保證“叭”一定能“對外排他”。又比如,“杠”讀gang,去聲,本指較粗的棍子,可泛說成“杠子”,含義不變[3]。禮縣方言中,“杠”還可以用作動詞,指用杠子等支、撥、擋,以求受力物體牢固或移動:把石板些微往后~給下,傷前嘮。在此基礎(chǔ)上,“杠”還引申出三種用法:①〈動〉拋;扔;踢:下把填炕的幾锨~開曬給下著,熱頭紅得很|著我給一腳~著出去嘮。②〈動〉(濃煙)涌出:炕眼里大煙~著哩。③〈副〉非常;特別:锨上銹得~紅的?!案堋弊冋{(diào)讀成上聲后可繁說成“杠頭”,指當(dāng)?shù)仄毡槭褂玫囊环N木質(zhì)犁地工具,還產(chǎn)生了“杠尖”“杠溝”“杠轅”“杠鍵”“杠把”等說法,而且把杠頭一來或一去所耕的地叫一杠地。此外,“杠”讀成上聲還能表達(dá)如下三種含義:①〈動〉鏟:~土∣~糞∣~垃圾。②〈動〉把刀沿缸口或磨刀石的邊緣來回摩擦,以求其鋒利:切刀老著用不成嘮,麻煩你給敖~給下著。③〈動〉擦;抹:把墻上的白灰給~著脊背里嘮∣鼻下來嘮就放袖子一~,你咋兀么濁的來!“杠”變調(diào)讀成陽平后可表如下含義:①〈動〉跑:你看宰個娃娃,書包都沒背就迎門~嘮。②〈動〉頂撞;謾罵:不知道咋來,我一聽他說話就氣多的,著我給美美地~給嘮一頓。可繁說成“日杠”:著我給呼婆婆叫奶奶地~給嘮一頓。③〈動〉爭吵:宰兩塊今個沒說幾句就~著起來嘮。④〈形〉倔強(qiáng):宰個人的脾氣咋外么~的來是子。⑤〈動〉揚(yáng):慢慢掃,沒嘮把土~著起來的。⑥〈形〉(塵粒)含量高:屋里咋外么~的來,你嚇么掃的時候沒灑水呣還。禮縣方言甚至把酒席等場合的主位稱作“上杠子”:宰個人單愛在~坐,咋兀么沖心的來。將這些語言現(xiàn)象與上引各種特征比較,顯然“杠”可以看成禮縣方言的特征詞。但是,我們還是難以確?!案堋本鸵欢堋皩ν馀潘薄K?,禮縣方言中通用詞匯占很大比例,方言詞匯所占比例較小,真正能看成方言特征詞的少之又少。
因此,僅憑特征詞很難有效地將兩種方言區(qū)別開來。方言是萌生于炕頭田邊、回蕩于販夫走卒間的相當(dāng)接地氣的系統(tǒng)符號,只有在實(shí)地調(diào)查的基礎(chǔ)上,將語音、語匯、語法、語用等方面的特質(zhì)綜合起來考察,才能將對內(nèi)一致、對外排他的方言客觀、立體地描述出來。
禮縣方言是一個動態(tài)的變化著的符號系統(tǒng),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和時間的往前推移,有些詞語逐漸消退,而有些詞語開始出現(xiàn),有些詞語雖然還在使用,卻起了不少變化。由于共時分布的不同,所含詞語及其使用頻率也可能有所不同。尚先生長于春秋,加之十里不同俗的影響,《西和禮縣方言紀(jì)實(shí)》中收列了不少就算土著的我都沒聽過的方言詞語:把仗(p27);抱如(p28);跛腦蓋兒(p29);背腳子(p29);碥(p30);冰牛(p31);皮胎子(p31);盤棵(p32);膀(p32);潑牛(p32);坡土勝糙(p33);白癡癡(p33);白火石(p33);噴子(p34);匹頭(p34);蒲團(tuán)(p36);步苗(p36);馬徘子(p37);滿嘎兒(p38);昧(p39);門前排(p39);米貓兒(p39);覓淹淹兒(p39);乜寫(p39);翻經(jīng)(p41);風(fēng)建(p42);屋山(p43);襪鞋(p43);瓦密(p44);萵苣(p44);外腦殼(p44);望子(p45);搭駒(p46);打字虎(p46);打立爪(p46);打撂鞭兒(p46);打灰簸箕(p46);代醫(yī)(p47);倒案(p47);倒掛牛(p47);丟砣閃稱(p48);丁丁入卯(p49);多乃乃兒(p49);碓槌(p50);搭茬(p50);拓指押(p50);地豬兒(p52);條踏子(p52);天每兒(p52);膽唾(p53);拿醒(p54);拿搪(p54);乃得兒(p55);賴揣(p55);老鸛(p55);勞糙人(p55);老娘婆(p55);男貓(p55);攔單子(p55);郎豬子(p56);落福(p57);落話(p57);羅哩布海(p57);攣麻(p57);亂操(p58);咬(p59);咬火(p59);咬嚓(p59);拗(p59);捻弄(p59);硬本事兒(p60);驢起臥(p60);烈哇(p61);早(p64);臟氣的(p65);走馬(p65);走跟子(p65);滋淹淹兒(p66);脂氣的(p66);注嘍罐兒(p67);鉆眼(p67);詫不拉赫(p69);褿松的(p69);瞎瞎倉(p70);椿牯牛兒(p70);賊托生(p70);搊魂(p70);撐角子(p71);撐兒扎凹(p71);瓷苶(p71);跐雨子(p71);出尖(p72);摋(p74);三更兒(p75);散拳(p75);死驢霍(p76);?;镒?p77);水冬葉兒(p78);沾挨(p80);纏花兒(p82);綽魂(p83);痁指兒(p84);嘗熟客(p85);嘗熟地(p85);神著(p86);然然一分(p87);焦閑(p90);較佮些兒的(p90);揪拔(p90);占欺頭(p93);拤人(p93);秋秋葉兒(p94);淺淺窩兒(p94);親勢(p95);清拾早起(p95);清拾巴腦(p95);勤掙(p95);踃(p98);小削(p98);該額(p101);蓋虎馬(p101);干氣(p102);干眉失啥(p102);杠氣的(p102);梗的(p103);雇身漢(p104);龜子啃羊頭(p105);鬼不流幾(p105);鬼鉆子(p105);鬼吹火(p105);瞎鬮娃子(p109);害的(p110);嚎聲兒悲泣(p110);刺蕻兒(p111);渾全套二(p111);洪壇神(p111);后阿爸(p112);后扇衣子(p112);胡基(p113);糊神爺(p113);糊不朗堂(p113);喝酒(p113);活去子(p114);煥(p114);耳子(p117);二貫整(p117);一阿(p118);一哩二哩(p118);牙麻(p118);牙嚓(p119);腰冒節(jié)兒(p119);秧畦(p120);秧顆子(p120);淫(p121);孕草(p121)。上列僅為簡單統(tǒng)計(jì),所得多達(dá)155個。按1600計(jì)算,占10%左右。由此可見,禮縣方言詞匯的年齡差異、地域差異還是挺大的。
我與尚先生的不同,有時表現(xiàn)在語音方面。比如,37頁“麻挎”中的“麻”為陽平,我聽到的卻是陰平,所以我傾向于寫成“抹掛”。類似的例子還有:沒搞嘮(p38,“沒”為陽平)——我聽到的是去聲(下體例同);乜贊(p39,“乜”為陽平)——陰平;哲(p81,去聲)——上聲;傻耿耿(p84,“傻”為陽平)——上聲;憨呆子(p110,“憨”為陰平)——陽平。再比如,58頁“押31”,尚先生聽到的是“nia”,我聽到的卻是“ya”。類似的例子還有:延革地(p120)——應(yīng)該的;虧慶(p120)——虧幸;應(yīng)感(p121)——一趕。又比如,尚先生記作uo的,在我的方言片多讀成e:廓籮兒——磕籮兒;活爬子——合爬子。我與尚先生的不同,有時表現(xiàn)在語法方面。比如104頁,禮縣方言用“呱啦子”表“只有某種使人厭煩的情況”時,他舉的例子是:“門窗開著大街道里,~吵”。其實(shí)這是一個跨語言結(jié)構(gòu),或者說是一個大于詞的結(jié)構(gòu),其中包括一個擬聲詞“呱啦”和一個虛化成分“子”,有時可不用“子”:葬下再沒嘮~~地吵的,娃娃看書著哩。我與尚先生的不同,有時只表現(xiàn)在字符方面。比如,27頁“罷”,不少工具書寫成“巴”,所以我傾向于用“巴”,甚至其語音變體bia也可以寫成“巴”[3]。類似的例子隨處可見:拜答(p28)——我寫成“拜達(dá)”(下體例同);半腳(p28)——拌腳;半瓜傷十(p28)——半瓜傷食;邦間(p28)——膀肩;排(p31)——徘;才的(p69)——柴的。前面舉例已多,此處不再過多舉例。
經(jīng)尚先生不懈努力,禮縣方言研究,不管是在語音、語法,還是在語匯、語用上均取得了可觀成績*石意會、白莉、王建弢等人有些零散的語音研究論文,但沒有語匯、語法和語用方面的研究成果面世。。但如果與禮縣歷史、民俗研究相比,語言研究的成果還非常單薄。尚先生一邊從事現(xiàn)代漢語教學(xué),一邊搜集方言材料,其主要方式是內(nèi)省基礎(chǔ)上的比較。學(xué)習(xí)、講授普通話時,尚先生總會把普通話與自己的方言母語比較,也總會把普通話與自己聽到的其他方言比較,所以尚先生的研究基礎(chǔ)比較可靠、描寫比較準(zhǔn)確。比如116頁,西和方言用“我子”表第一人稱復(fù)數(shù),58頁,西和方言用“你子”表第二人稱復(fù)數(shù),109頁,西和方言用“狂(逛)”表“游玩;玩?!钡囊馑肌T俦热?9頁,鹽官方言用“朵底”表“下面”的意思,76頁,紅河方言用“槮”表“搞;弄”的意思,115頁,下片人用“傲”表第一人稱復(fù)數(shù)。紅河方言我不太熟悉,對其用法不敢妄言;我曾在鹽官鎮(zhèn)工作一年之久,覺得尚先生的相關(guān)描寫很準(zhǔn)確,而且我也知道,鹽官方言用“繞陽紅”表“向日葵;葵花籽”的意思,但“繞陽紅”的讀音卻是ranghong。上引下片人、西和方言的用法的確存在。1600個方言詞語,明言地點(diǎn)的才10個左右——懂行的人都能看出,尚先生系統(tǒng)描述的主要是龍鱗方言,或者說是他自己的方言母語,還不能算是對禮縣方言的系統(tǒng)描述,更不能算是對西和、禮縣方言的系統(tǒng)描述。單憑一人之力,掌握大量方言材料是很困難的,其準(zhǔn)確度、可信度必將大受影響。
方言是方言區(qū)人民交際的最主要方式,是方言區(qū)人民精神世界揮之不去的記憶,離之越遠(yuǎn)越彰顯,離之愈久愈動人。不知多少游子聽到鄉(xiāng)音后熱血澎湃,又有不知多少花甲老人客居異域卻思念著鄉(xiāng)音。要理解一個社會,就要了解他們的語言。一個文化底蘊(yùn)深厚的地區(qū),總有人對其方言進(jìn)行深入的調(diào)查和研究。有了張成材先生,我們才了解到商州、西寧方言;有了孫立新先生,我們才了解到戶縣、西安方言;有了尚先生,我們才了解到龍鱗、禮縣方言。由于他們成果的啟發(fā),我才對自己的方言母語有了更加準(zhǔn)確的理解。衷心感謝他們、他們的辛苦工作以及他們的研究成果。方言調(diào)查是個系統(tǒng)工程,是地方文化建設(shè)的重要內(nèi)容;方言調(diào)查需要足量的團(tuán)隊(duì),需要專項(xiàng)資金的支持,需要相關(guān)的專業(yè)訓(xùn)練。這就要求政府相關(guān)部門高瞻遠(yuǎn)矚,組織一些有識之士,全面調(diào)查當(dāng)?shù)胤窖裕瑢ζ浞制?、特點(diǎn)認(rèn)真研究,成就功在千秋的事業(yè)。讓我們翹首以待,期盼家鄉(xiāng)在不久的將來能出版一些更有分量的方言專著吧!
[1]許寶華,宮田一郎.漢語方言大詞典[Z].北京:中華書局,1999:6432.
[2]李榮.現(xiàn)代漢語方言大詞典(綜合本)[Z].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2:4512.
[3]中國社會科學(xué)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現(xiàn)代漢語詞典(第5版) [Z].北京:商務(wù)印書館,2005:1047,248,17,18,449,17.
[4]李如龍.論方言特征詞的特征——以閩方言為例[J].方言,2014(2):97,101.
[5]尚保定.西和禮縣方言紀(jì)實(shí)[M].北京:中國藏學(xué)出版社,2012:全書.
【責(zé)任編輯 答會明】
A Review ofDialectofXiheCountyandLiCountyby Shang Baoding
LI Ying- zhong
(College of Literature,Longdong University,Qingyang 745000,Gansu)
DialectofXiheCountyandLiCountyby Shang Baoding is a new study achievement of dialect used in Xihe County and Li County.It’s also the most comprehensive survey of dialect used in the area so far.Based on the related research,the paper discusses the book,including its success and shortcoming in order to get Mr.Shang Baoding’s further guidance.
Shang baoding;DialectofXiheCountyandLiCounty;phonology;vocabulary
H17
A
1674- 1730(2017)04- 0001- 05
2016- 07- 15
國家社會科學(xué)基金項(xiàng)目《涇、渭流域語言民俗特征比較研究》(16XYY009)
李映忠(1967—),男,甘肅隴南人,副教授,碩士,主要從事語言學(xu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