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延 云
(西安交通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西安 710049)
【馬克思主義研究】
當今西方學界的傳媒版《資本論》
——評介《在信息時代讀馬克思》
周 延 云
(西安交通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西安 710049)
在信息通信技術飛速發(fā)展的今天,傳媒已經(jīng)成為當今資本主義社會經(jīng)濟體系中一個重要而特殊的行業(yè)。在國外馬克思主義研究中,傳播學政治經(jīng)濟批判學派的突出代表人物克里斯蒂安·福克斯運用馬克思的《資本論》(第一卷)的理論對資本主義傳媒進行了解讀。在該書中,他以黑格爾的辯證法重建了馬克思的《資本論》(第一卷);同時,運用馬克思的勞動價值論、剩余價值論、資本積累理論等探究了國際壟斷傳媒資本基于定向廣告的新的剝削模式,揭示了當今傳媒資本對全球雇傭工人和非雇傭工人(互聯(lián)網(wǎng)用戶)24小時全天候的剝削本質(zhì)。并提出,在揭露國際壟斷傳媒資本以當今資本主義和前資本主義的各種方式剝削全球工人、無止境地追逐利潤的同時,要改變資本主義傳媒,即廢除資本主義的傳媒設計和使用,為建設另一個公有、民主的替代性的共產(chǎn)主義傳媒而斗爭。
《在信息時代讀馬克思》;傳媒版《資本論》;黑格爾辯證法;克里斯蒂安·??怂?/p>
世界著名的勞特利奇(Routledge)出版公司于2016年出版了《在信息時代讀馬克思:傳媒研究視角的〈資本論第一卷〉》(ReadingMarxintheInformationAge:AMediaandCommunicationStudiesPerspectiveonCapitalVolume1.以下簡稱《在信息時代讀馬克思》)一書,該書從傳媒視角對當今研讀馬克思《資本論》的必要性做出了肯定的回答,并被西方學界稱為傳媒版的《資本論》。著名青年馬克思主義理論家、傳播學政治經(jīng)濟批判學派在當今的突出代表人物、英國威斯敏斯特大學傳媒研究所所長克里斯蒂安·福克斯教授(Christian Fuchs)為該書作者。他的馬克思主義學術代表作還有:《數(shù)字勞動和卡爾·馬克思》(DigitalLabourandKarlMarx2014)[1]、《卡爾·馬克思@互聯(lián)網(wǎng)研究》(KarlMarx@InternetStudies2012)[2]、《馬克思歸來》(2016)[3]等等。
(一)信息時代研讀馬克思的現(xiàn)實必要
“為什么我應該讀馬克思?我寧愿去臉譜、寧愿去找更有趣的地方”[4]1
《在信息時代讀馬克思》的作者??怂乖诒緯_篇就論述了當今研讀馬克思《資本論》的現(xiàn)實必要性。
如果站在讀者的角度,人們不禁會問:為什么我就應該讀《資本論》,《資本論》和傳播又有什么關系?馬克思是一個19世紀的人,那時的社會沒有今天的ICT技術和產(chǎn)品,也就是說,馬克思沒有用手提電腦寫《資本論》,他沒有博客,沒有臉譜文件,也不上推特和微信。可是在當今,這些媒介已經(jīng)無孔不入地全面沁入我們的生活之中。我們的工作、政治活動和日常生活都離不開它們。但是,我們有沒有進一步地深入思考過,它們中的許多都是由利潤導向型企業(yè)組織的。而這就是馬克思稱之為“資本積累”的表現(xiàn)。同時,這些媒介能夠使我們告知或提醒自己,傳播并維持社會關系。信息、傳播和社會性是它們的“使用價值”,而“使用價值”則是馬克思用于描述商品如何滿足人類需求的一個術語。
但在現(xiàn)實中,傳播企業(yè)并不總是高調(diào)宣稱自己是利潤導向型企業(yè),而往往總是突出它們的使用價值。例如,臉譜說,它“有助于你聯(lián)系并和人們共享你的生活”。推特言,它允許你“和你的朋友——以及那些迷人的人們聯(lián)系”??墒?,這些斷言僅僅反映了事實的一個方面,那就是馬克思所說的意識形態(tài),或者如他所言為“拜物教”的使用價值。傳播企業(yè)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把人們的注意力從交換價值以及傳播企業(yè)設法多賺錢的目標上分散開來。馬克思一直認為這是很重要的,原因在于我們生活在一個資本主義的傳播世界中,許多傳播形式、傳播意識形態(tài)以利潤導向為目標組織起來。在某種程度上今天的資本主義和馬克思生活的19世紀的資本主義有所不同:今天的資本主義是全球化的資本主義;金融、技術、傳播和消費文化以及廣告起著更大作用的資本主義等等。然而,馬克思已經(jīng)透過這些現(xiàn)象抓住了它們背后的基礎和本質(zhì),并預期到這些現(xiàn)象和未來的相關性。他強調(diào)社會是歷史的,為了再生產(chǎn)其根本的基礎性結(jié)構(gòu)、資本積累的結(jié)構(gòu),資本主義發(fā)展并獲得了一種新質(zhì)和非連續(xù)性,而這種新質(zhì)和非連續(xù)性則呈現(xiàn)出資本主義社會在當今發(fā)展的階段性。馬克思關注倫理和政治,他堅信我們需要一個資本主義的替代物,因為我們沒有生活在一個最好的可能性的世界中。所以,一方面,他會歡迎當今資本主義媒體,但同時他認為,資本主義媒體應該被改變,所以我們能夠克服他們的資本主義設計和使用。他也支持為如此一個不同世界而進行斗爭。
??怂固岢觯P于當今傳播馬克思告訴了我們很多重要的東西。為了理解手提電腦、移動電話、臉譜和推特等等,我們需要從事對馬克思的研究。他是我們批判地理解信息和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的一個重要的思想家。所以,馬克思和臉譜并不對立。他是第一位給出我們一個批判性視角的思想家,沒有第一我們就無法理解第二。本書一步一步地指導我們?nèi)绾螐膫髅揭暯亲x《資本論》(第一卷),它是我們認識資本主義傳媒世界的一個向?qū)?。[4]1-2
(二)信息時代研讀馬克思的理論必要性:克服盲點之爭
與文化、信息、傳播、媒介和互聯(lián)網(wǎng)有關的各個方面已經(jīng)被傳媒政治經(jīng)濟批判領域批判地分析和研究。然而,它們在馬克思主義的理論中往往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它們常常被視為是上層建筑、第二位的、非生產(chǎn)性的、只歸屬于流通和消費的方面,并且由經(jīng)濟基礎所決定的、非物質(zhì)的、觀念的、非獨立的,是經(jīng)濟剝削的支持結(jié)構(gòu)等等。這是國外學界對西方馬克思主義的主流認識。也正是在這樣的觀念背景下,1977年,加拿大傳媒政治經(jīng)濟學家達拉斯·史麥茲(Dallas W. Smythe)指出,傳播是西方馬克思主義的盲點,學術史上稱之為盲點之爭。“西方馬克思主義的分析忽略了大眾傳播體系中經(jīng)濟和政治的重要性”、 “大眾傳媒和相關的機構(gòu)關注廣告、市場研究、公共關系和生產(chǎn)以及包裝設計等,所有這些在歐洲和大西洋流域文化的馬克思主義理論中是一個盲點”。[5]這種缺席也是為什么英國馬克思主義文化理論家雷蒙德·威廉斯(Raymond Williams)在同一年當史麥茲出版他的“傳播:西方馬克思主義的盲點”一文時,威廉斯在其《馬克思主義和文學》一書中提出了“文化唯物主義”的概念。威廉斯強調(diào),“文化工作和活動不是上層建筑”[6] 111。文化行業(yè)、信息經(jīng)濟和信息工作已經(jīng)證明:文化和傳播是物質(zhì)的,是資本主義生產(chǎn)性經(jīng)濟的組成部分。[7]
??怂拐f道,他出席了太多的馬克思主義的會議和批判性理論的會議,還讀過諸多的馬克思主義書籍和文章,但是,所有這些都否認傳媒的作用,或只承認其是一個次要的作用。即便是在著名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家哈維的空間理論中傳媒也是一個盲點。正是基于上述種種原因,作為英國開源學術期刊《傳播、資本主義和批判》(簡稱3C)的編輯??怂购同斃蛩鳌ど6嗤郀柺?Marisol Sandoval)力圖提供一個出版、討論資本主義傳播的批判性分析的空間,而這一批判性分析是在馬克思作品的激勵下并運用馬克思主義理論而進行的。[4]62012年第10卷第2期的3C全面介紹了主題為“馬克思歸來:馬克思理論和研究對當今傳播學批判研究的重要性”的學術成果(國內(nèi)已有中譯本《馬克思歸來》,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6年版)?!对谛畔r代讀馬克思》(2016)當仁不讓地成為國外馬克思研究學界克服“傳播盲點”的力作。
(一)特征:從傳媒視角讀《資本論》
首先,??怂拐劦?,自1867年《資本論》(第一卷)出版之后,人們寫了許多介紹《資本論》(第一卷)的書籍;而他的這本書與這些一般性介紹的書籍不同,它不是另一個一般性的介紹。它的任務在于為《資本論》(第一卷)的讀者提供一個援助:提出關于資本主義的媒體、信息、傳播、計算機和互聯(lián)網(wǎng)在資本主義經(jīng)濟系統(tǒng)中其作用如何問題的解讀。它為對傳媒研究感興趣的人們提供了一個閱讀《資本論》(第一卷)的介紹,同時也是一個陪伴人們閱讀的向?qū)?。[4]2
人們?yōu)槭裁磻撽P注傳媒并從傳媒視角去研讀馬克思的《資本論》呢???怂拐J為,那些我們生活在信息、知識、網(wǎng)絡經(jīng)濟和社會的斷言夸大且發(fā)展了一種觀點,那就是:我們生活在一種完全新的和馬克思分析的19世紀的資本主義毫無共同之處的經(jīng)濟或社會之中。如此斷言服務于這樣的傳播意圖:資本主義的新技術為每個人創(chuàng)造了巨大的經(jīng)濟機遇,資本主義生產(chǎn)方式對于民主、財富、自由和社會穩(wěn)定性具有內(nèi)在的潛力。然而現(xiàn)實是,資本主義的歷史是戰(zhàn)爭、不平等、統(tǒng)治和危機的歷史。資本主義的現(xiàn)實逐漸削弱并使得自由主義意識形態(tài)成為問題。信息社會的愉悅感只是一個方面和非批判性的。人們應該對此提出質(zhì)疑。一言以蔽之,他要批判一種觀念——ICT技術的發(fā)展可以解決資本主義社會自身固有而無法克服的矛盾。
??怂惯M一步談到,這種對信息社會愉悅感的錯誤反映是輕視或無視資本主義信息和傳媒的作用的表現(xiàn)。如果看看下面的統(tǒng)計數(shù)據(jù)——展示世界最大的跨國公司的利潤、收入、資本資產(chǎn)和股票市值,人們就會發(fā)現(xiàn),它們中的一些完全是經(jīng)濟部門及其分支,諸如廣告、廣播、電纜、傳播設備、計算機硬件;文化、娛樂和休閑;計算機服務、計算機儲存設備、電子、互聯(lián)網(wǎng)平臺、印刷和出版;半導體、軟件和電子通訊。信息經(jīng)濟可能不是資本主義的主導經(jīng)濟部門,然而,對于理解資本主義,如同其他資本主義的行業(yè)一般具有不可忽視的重要性。當今資本主義是一個信息資本主義,就如同他是一個金融資本主義、帝國主義的資本主義、危機資本主義、超工業(yè)資本主義(石化燃料和流動性行業(yè))等。資本主義是一種多維經(jīng)濟和社會構(gòu)造。信息只是多維中的一個方面,研究資本主義信息的作用及其矛盾是一個重要的事業(yè)和社會批判理論維度。[4]2
其次,《在信息時代讀馬克思》一書是關于馬克思而不是馬克思主義的。??怂寡缘?,他只解釋馬克思的論斷與媒介、技術、文化和傳播的關系;并且,為了實現(xiàn)這一目的,他也交叉引用這些研究領域思想家的思想。該書的任務是,密切關注馬克思的文本,并提供把文本和傳媒聯(lián)系在一起的說明性解釋。本書不提供傳媒政治經(jīng)濟領域歷史的一個深度討論,當然,馬克思在其中具有重大的作用。
第三,《在信息時代讀馬克思》一書具有前瞻性特征。我們生活于信息時代、大數(shù)據(jù)時代、微時代,傳播現(xiàn)象發(fā)展很快。所以,如福克斯所言,他的書不可能也不想對于當今傳播發(fā)展給出一個完美的解釋。當他寫本書的時候,一些重要的傳播發(fā)展現(xiàn)象已經(jīng)發(fā)生,例如大數(shù)據(jù)、云計算、創(chuàng)客文化、移動廣告、社交媒體、定向在線廣告以及共享經(jīng)濟等等。鑒于資本主義、傳播及其矛盾已經(jīng)有了一個較為長期的發(fā)展歷史,上述現(xiàn)象可以來去,可以產(chǎn)生和消亡?!对谛畔r代讀馬克思》力圖給出一個長期的視角,從現(xiàn)在起可以一直讀到30~50年之后。它動用了幾千年的案例,就如同它給出的19、20、21世紀的案例一般。[4]8
最后,他和一般介紹和研究馬克思《資本論》的書籍不同,在安排和整合《在信息時代讀馬克思》一書的內(nèi)容時,??怂挂罁?jù)讀者常規(guī)的從頭到尾一章一章讀來的閱讀習慣來寫作他的傳媒版《資本論》。也就是說,他的傳媒版《資本論》與馬克思《資本論》(第一卷)的篇、章、節(jié)是全部對應和一致的。如他所言,我總是不喜歡不跟隨馬克思章節(jié)的結(jié)構(gòu)。絕大多數(shù)讀者讀馬克思的書是從頭到尾一章一章去讀的。所以逐章指導最為合適和明智。
(二)內(nèi)容簡介
如前所言,這是一部被西方學界譽為傳媒版《資本論》的書籍。在本書中,??怂雇高^互聯(lián)網(wǎng)、數(shù)字勞動、社交媒體、媒體業(yè)和數(shù)字階級斗爭等當今諸多社會現(xiàn)象,從傳媒研究視角,對《資本論》(第一卷)進行了逐章及全方位介紹、闡釋,以幫助讀者理解馬克思在信息時代最重要和開創(chuàng)性的研究工作,并探討了馬克思的一系列核心概念。當跨國媒體公司諸如亞馬遜、谷歌、臉譜在全球資本主義中扮演著日益重要的角色的時候,??怂箯娬{(diào)了馬克思和他的著作具有連續(xù)的重要性。在本書的每章結(jié)尾部分,還討論了諸多問題并安排了練習題,以助于讀者進一步把馬克思的著作運用于分析和研究當今社會。練習題分為兩類:G為小組練習(Group Exercises):適用于讀馬克思《資本論》(第一卷)時的小組討論,不耗時。P為項目練習(Project Exercises):需要耗費更多的時間,讓讀者或小組讀者立足于對馬克思思想的深度分析來研究當今諸多的傳播現(xiàn)象。
例如,“第一篇 商品和貨幣”的“第一章 商品”的練習題1.6(P)為:分小組討論。每組選擇一種具體的信息商品、娛樂或其他媒體公司,找尋和搜集這些企業(yè)在雜志、在線網(wǎng)絡和電視上提供的廣告,討論如下問題,然后各組進行展示、分析。問題是:第一,廣告呼吁或?qū)θ藗冋f了什么?沒說什么?第二,傳播的含義是什么?第三,傳播如何傳遞這些信息的?第四,傳播有意識或無意識地表明和呼吁了哪種道德價值?并排斥哪種道德價值?第五,哪些方面是和商品拜物教相關的廣告?[4]49-50而練習題1.7(G)為:請觀看一下內(nèi)奧米·克萊因(Naomi Klein)的電影《沒有標志:品牌、全球化和抵抗》(NoLogo:Brands.Globalization.Resistance2003)。然后分小組討論如下問題:第一,是什么使得那些名牌產(chǎn)品吸引某些人?你買特定牌子的產(chǎn)品嗎?你從來不會買那些牌子商品嗎?如果是,為什么呢?第二,確切地說什么是生活方式的標志?試著編制生活方式標志的案例清單,并描述一下什么是現(xiàn)在的生活方式?如何用這種方式生活?第三,什么是這些標志的真實或可能的負面作用?尋找一下Watchdog Platform的故事和信息,以展示關于人類、社會、環(huán)境的特殊產(chǎn)品的負面效應。第四,標志和商品拜物教如何相關聯(lián)?練習題1.8(G)為:廣告是如何與商品拜物教相關聯(lián)的?商品拜物教在廣告中是如何運作的?討論一個廣告和商品拜物教關系的案例。[4]51
??怂惯x擇的《資本論》(第一卷)是由企鵝出版社編輯的英文文本。本文本內(nèi)容包括七篇(第一至第七篇標題依次為:商品和貨幣;貨幣轉(zhuǎn)化為資本;絕對剩余價值的生產(chǎn);相對剩余價值的生產(chǎn);絕對剩余價值和相對剩余價值的生產(chǎn);工資;資本的積累過程)二十五章(從第一章的“商品”至第二十五章的“資本主義積累的一般規(guī)律”),他《在信息時代讀馬克思》一書中從傳媒研究視角對此文本進行了逐章的解讀。此外,他依據(jù)德文版《資本論》(第一卷)的內(nèi)容編排把資本的原始積累問題列為第八篇,題為“所謂原始積累”(在中文版本的《資本論》(第一卷)[8]此部分歸為第七篇“資本的積累過程”其中的一個章節(jié))。在本書中,??怂拐撌隽藗鞑サ闹T多方面是如何與商品(第一篇)、貨幣(第一篇)、資本(第二篇)、絕對剩余價值(第三、五篇)、相對剩余價值(第四、五篇)、工資(第六篇)、資本積累(第七篇)以及原始積累(第八篇)相聯(lián)系的。
由于本文篇幅所限,加之《在信息時代讀馬克思》一書內(nèi)容繁雜,因此不能作逐一章節(jié)的介紹。在這里,我們就該書“第一篇 商品和貨幣”以及第七篇“資本積累過程”從內(nèi)容上做選擇性闡釋??傮w而言,福克斯對馬克思勞動價值論的重建是以黑格爾的辯證法為方法論基礎的。首先,他對馬克思勞動范疇進行了語義學、人類學和哲學層面的分析。他認為,由于馬克思的母語——德語勞動和工作是合二為一的一個詞語,因此,他主張馬克思的勞動概念應該分解為兩個詞,那就是體現(xiàn)人類學意義的“工作”和體現(xiàn)歷史性意義的“勞動”。如果解讀二者之間的關系的話,那么,勞動具有歷史性特征,是異化了的工作;而工作是反映人類“類本質(zhì)”或者說物種意義上的一個概念。福克斯區(qū)分了作為人類學的工作和人類活動的歷史形式的勞動。進而他分析道,這種區(qū)分反映在資本主義社會由勞動的二重性所決定的商品的二因素上,商品同時具有使用價值和(交換)價值。他對資本主義異化勞動(勞動力的異化、生產(chǎn)資料的異化和勞動產(chǎn)品的異化)概念的分析是立足于工作過程(或生產(chǎn)力系統(tǒng)中主、客體辯證統(tǒng)一關系)的一般模型的,或者說是基于經(jīng)濟系統(tǒng)中主客體辯證法而被概念化的勞動過程的一般模型的。具體而言,??怂姑枥L了黑格爾式的馬克思辯證的工作過程的三角形,該模型以黑格爾主客體辯證法為基礎,也是馬克思用于理論化勞動過程為辯證過程的方法。在這個圖示中,人類主體擁有勞動力即在勞動過程中相互作用于生產(chǎn)資料(對象)。生產(chǎn)資料(客體)由勞動對象(自然資源,原材料)、勞動工具(技術)構(gòu)成。[4]94在勞動過程中,人類在勞動工具的幫助下利用勞動力轉(zhuǎn)變勞動對象(自然),其結(jié)果是勞動產(chǎn)品,這就是黑格爾的主客體?;蛘呷珩R克思所言,在一個產(chǎn)品中,勞動被綁定在勞動對象里,即勞動客體化于生產(chǎn)之中,客體是一個轉(zhuǎn)換為滿足人類需求的使用價值。
另外,??怂惯\用黑格爾質(zhì)、量、度的辯證法建構(gòu)了馬克思勞動價值論中關于使用價值、價值和交換價值的辯證關系。[4]25他還運用黑格爾一和多、吸引和排斥的辯證法建構(gòu)了馬克思價值形式的辯證法模型[4]39-40,如此等等。
最后,《在信息時代讀馬克思》第七篇的“第24章 剩余價值轉(zhuǎn)化為資本”中,他給出了馬克思資本積累過程的模型[1]289,并以此為理論基礎建構(gòu)了信息時代基于定向廣告的企業(yè)社交媒體平臺的資本積累模式。[4]363
(一)結(jié)論:只要資本主義活著,馬克思就活著
馬克思及其理論對于當代資本主義的傳播研究有著諸多相關性和重要的指導性作用。??怂狗治龅?,為了理解手提電腦、移動電話、推特和臉譜等等,我們需要馬克思。他是一個批判地理解信息和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的重要的思想家,所以馬克思和臉譜不是對立的,而是相關聯(lián)的?!对谛畔r代讀馬克思》一步一步地引導我們?nèi)绾螐膫髅窖芯康囊暯茄凶x馬克思的巨著《資本論》(第一卷)。從傳媒視角研究馬克思的《資本論》有助于我們理解和批判資本主義傳媒;同時,能夠呼喚一個不是資本主義企業(yè)統(tǒng)治而是人民自身掌管的替代性、民主的傳播體制,并為之而進行不懈的斗爭。本書的目標在于激勵人們運用馬克思的著作思考資本主義社會中傳媒的作用、以及如何創(chuàng)造一個民主信息的共產(chǎn)主義社會。同時,它還想激勵人們、特別是年輕人和學生從傳媒研究視角去研讀馬克思的《資本論》(第一卷)。
《資本論》(第一卷)是最具爭論性的書籍之一。很多人聲稱它死了,很多人又斷言它復活了。2008年的世界金融危機之后,國外學者對《資本論》持續(xù)不斷的研究興趣和閱讀《資本論》(第一卷)的浪潮表明:馬克思著作的生命力。危機、剝削和不平等已經(jīng)表現(xiàn)出現(xiàn)代資本主義社會的持續(xù)性特征。只要它們存在,人們對馬克思關于資本主義的分析就會有興趣,因為人們在尋找解釋以及克服他們所面臨問題的方法。媒體、信息和傳播在這樣的背景下事關重大,因為它們形成了一個資本主義的特殊行業(yè)。文化是為剝削和統(tǒng)治辯護的意識形態(tài)進行公共傳播的手段,也是批判資本主義的手段。從傳媒視角讀《資本論》(第一卷)有助于理解和批判資本主義媒體,并能夠激發(fā)人們?yōu)榱艘粋€不被資本主義企業(yè)控制,而是人民自己掌握的替代的、民主的傳播體系而斗爭。
只要資本主義活著,馬克思就活著。[4] 12馬克思及其理論對于研究當今資本主義傳媒不可或缺。
(二)簡評:馬克思死后他的思想依然活著
(1)馬克思依然活著。卡爾·馬克思這個19世紀的人沒有用過手提電腦,也沒有微信和自己的朋友圈,更不會使用支付寶網(wǎng)絡購物和轉(zhuǎn)賬,但是,他卻揭示了人類歷史發(fā)展的一般規(guī)律和資本主義的特殊規(guī)律。??怂埂对谛畔r代讀馬克思》一書表明,馬克思的勞動價值論、剩余價值論、資本積累理論以及唯物史觀的生產(chǎn)方式理論、共產(chǎn)主義理論在當今依然具有重大的理論價值。所有這些理論對于揭示當今信息時代傳媒資本剝削模式的秘密以及如何創(chuàng)造一個克服了當今資本主義傳播制度弊端的人民公有、民主的共產(chǎn)主義社會的傳媒都是至關重要。
在該書結(jié)論部分有這樣的一個標題:“馬克思死后他依然活著”。也許福克斯說的更為精準,“有一些人想通過指責馬克思的工作過時或是錯誤來打敗馬克思。如恩格斯所言,馬克思是他那個時代最讓某些人憎恨和誹謗的人。但是,馬克思的葬禮并不是他的死亡,他的工作不斷地吸引著那些思考如何理解和廢除資本主義的人們”[4]337。
(2)對馬克思勞動觀和勞動價值論的黑格爾式解讀的缺陷如前所言,??怂拱疡R克思的勞動范疇區(qū)分為人類學的工作和歷史性的勞動。他對馬克思生產(chǎn)過程的解讀采用黑格爾主客體辯證法進行了闡釋,換句話講,他把黑格爾主客體統(tǒng)一的辯證法運用于解釋經(jīng)濟領域中的生產(chǎn)過程。他還采用一和多、吸引和排斥的黑格爾式的辯證法重新建構(gòu)了馬克思的勞動價值論。也就是說,在馬克思勞動價值論的重建中,他給出了使用價值、價值、交換價值、貨幣、價格和勞動力的價值和價格以及剩余價值的黑格爾式闡釋。我們對此作如下辯證分析:
首先,??怂箤︸R克思勞動觀的人類學解讀難逃人本學之嫌疑。并且,他對于人的類本質(zhì)——生產(chǎn)活動的認識是基于抽象的人而非現(xiàn)實的人。其次,黑格爾的辯證法是“絕對精神”的辯證法,是客觀唯心主義的辯證法。如果以此作為方法論解讀馬克思的理論的話,容易造成哲學黨性問題上的誤解,同時,讓人們對資本主義社會的替代性的歷史必然也會產(chǎn)生質(zhì)疑。這些都是??怂箤︸R克思勞動價值論的黑格爾方法論解讀過程中無法避免的缺陷和不足。
[1] Christian Fuchs. Digital Labour and Karl Marx[M]. New York: Routledge, 2014.
[2] Christian Fuchs. Karl Marx @ Internet Studies[J]. New Media & Society, 2012,(5):782-796.
[3] [英]??怂?,[加]莫斯可.馬克思歸來[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6.
[4] Christian Fuchs. Reading Marx in the Information Age: A Media and Communication Studies Perspective on Capital Volume 1[M].New York: Routledge, 2016.
[5] Dallas W. Smythe. Communication: Blind of Western Marxism[J]. Canadian Journal of Political and Social Theory,1977,1(3):1-27.
[6] Raymond Williams.Marxism and Literature[M].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77.
[7] Christian Fuchs. Culture and Economy in the Social Media[M].New York: Routledge, 2015.
[8] [德]馬克思.資本論: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責任編輯 劉 蓉】
The Communication and Media VersionCapitalof the Western Academic World Today—The Review onReadingMarxintheInformationAge
ZHOU Yan-yun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 Xi’an 710049, China)
Nowadays,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the communication and media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and special industry in the capitalist economic system. In the foreign Marxism research, Christian Fuchs who is the outstanding representative of the school of critique of 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the media and communication applies Karl Marx’sCapitalVolume1 on capitalist media interpretation. In this book, taking Hagel’s dialectics to reconstruct Marx’sCapitalVolume1, he explores the new exploitation mode about the communication and media capital targeted advertising of international monopoly by applying Marx’s labor value theory, surplus value theory and capital accumulation theory. He reveals the exploitation nature of the international monopoly communication and media capital today on the global employment workers and 24 hours a day of non-employment workers (internet users). He suggests exposing international monopoly capital of the communication and medial to pursuit endless the profit in the various ways of today capitalism and pre-capitalism at the same time, the capital communication and media should be changed, in other words, to abolish the capitalism media design and use and struggle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another public and democratic alternative communism media.
ReadingMarxintheInformationAge;Capital(Communication and Media Version); Hegel’s Dialectics; Christian Fuchs
A811
A
1009-5128(2017)03-0030-06
2016-12-05
陜西省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國外馬克思數(shù)字勞動理論研究(2014A090)
周延云(1964—),女,河北南宮人,西安交通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經(jīng)濟學博士,主要從事國外馬克思主義和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