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雪峰
青島濱海學(xué)院 山東青島 266555
魯迅小說中的另類孤獨者形象分析
張雪峰
青島濱海學(xué)院 山東青島 266555
魏連殳、呂緯甫、涓生是魯迅小說中眾所周知的孤獨者形象,同時他的小說中也存在另類孤獨者形象,如受科舉之害的孔乙己和陳士成、受封建禮教侵蝕的阿Q和祥林嫂、革命家夏瑜和行為怪異的狂人。本文通過對另類孤獨者在封建社會下覺醒與未覺醒的孤獨狀態(tài)進行探究,揭露封建統(tǒng)治的殘暴性,挖掘其蘊含的反封建意義,體會魯迅對時代、社會、國民性格的反思。
魯迅;人物形象;孤獨者;另類
孤獨者在魯迅小說中具有獨特地位,在《吶喊》《彷徨》中,魯迅塑造了一系列社會中下層人物形象,其中孤獨者形象不在少數(shù),最常提起的便是《孤獨者》中的魏連殳,此外,還有《在酒樓上》中的呂緯甫,《傷逝》中的涓生等等。然而人們卻未曾注意到另類的孤獨者形象,他們在特殊的歷史環(huán)境下,以自身的經(jīng)歷揭示了封建社會“吃人”的本質(zhì)。關(guān)于孤獨者形象的分析,已有不少專家、學(xué)者做出過討論與研究,本文將對帶有“另類”標(biāo)簽的孤獨者進行探討,通過未覺醒者與覺醒者之間的議論,挖掘其深刻的反封建意義,繼而對封建主義進行批判。
孔乙己是一個“一心只讀圣賢書”的下層舊知識分子,作為滿口之乎者也的穿長衫的人,他是唯一一個在魯鎮(zhèn)咸亨酒店里站著喝酒的。和他一齊站著的,都是他看不上眼的短衣幫。為什么說他看不上眼,因為“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意識深深鑲嵌在他的頭腦中。然而孔乙己并沒有受到他人絲毫的尊重,反而是常常使得酒店內(nèi)充滿了快活的空氣,人們可以任意挪揄、嘲笑、侮辱他,而他總是用那迂腐的口氣來為自己辯解。百無聊賴的孔乙己與長衣幫格格不入,與短衣幫又毫無共同語言,由此顯得異類無常、孤獨無比。封建社會慢慢吞噬著孔乙己的性命,他一面飽受欺凌,一面自視高貴。封建科舉制度使得一批又一批的知識分子輪番跳入封建統(tǒng)治者所織好的網(wǎng)籠中,再任其利用??滓壹哼@般無才無能的舊知識分子,由此變得更為悲慘,已然是迷失其中又不能自拔。同時,孔乙己沒有營生的本領(lǐng),又不屑于從事體力活(讀書人的高貴),他只好替人鈔鈔書來維持生計,可惜自身不爭氣的行為又將他送入更為悲慘的境地中。他常常穿著又臟又破并且看起來似乎是十多年都沒有洗過的長衫,當(dāng)別人故意揭露他偷書被吊著打的傷疤時,他便漲紅了臉,青筋暴起地爭辯:“竊書不能算偷!讀書人的事,能算偷么?”旁人每每問他為什么連半個秀才也撈不到時,他立刻頹唐不安,接著回擊更加難懂的之乎者也的話了,這個時候孔乙己是既可憐又可悲的。
魯迅塑造這樣的一個人物形象,一來是表示對舊知識分子的同情,再則是痛斥封建主義荼毒人心,因此孔乙己的“另類”帶有反封建之意和深刻的社會批判性。
陳士成和孔乙己同是屬于被科舉制度緊緊束縛而沒有覺醒的舊知識分子,一個是沒進學(xué)的童生,另一個是連續(xù)縣考16次的落榜者。與孔乙己不同的是,在絕望之中,陳士成瘋癲而去。陳士成會產(chǎn)生精神上的幻聽和視覺上的假象都是由于他落榜之后的極度失意,畢竟對于封建統(tǒng)治下的舊知識分子而言,金榜題名就是他們所向往的“榮耀”。走入仕途、光宗耀祖是陳士成的夙愿。可惜,陳士成曾經(jīng)預(yù)計著的上省鄉(xiāng)試、登門攀親、趕走雜姓、屋宇全新,統(tǒng)統(tǒng)成了泡影,平日里處處遭受奚落和挖苦,因而想象著人們對自己那如同看見神明似的敬畏,此刻像受潮的糖塔一般倒塌。陳士成可憐自己懷才不遇,竟沒有一個考官懂得文章,甚至在憤然之中發(fā)現(xiàn)連門外的一群雞都在嘲笑他。寒夜中,四周極靜,陳士成的耳邊傳來斷斷續(xù)續(xù)的低音(幻聽),有一個聲音在同他說著話:“左彎右彎……”他記得了:這屋子埋著祖宗留下的無數(shù)多的銀子,有福氣的子孫一定會得到。開挖吧,心抖得厲害,然而摸出來的卻是一個發(fā)銹了的銅錢以及幾片破碎的磁片。陳士成沒有停手,他心里空虛起來,連同他一起空虛的還有祖宗留下的錢財寶藏。這一次,他摸到了一個帶牙的下巴骨,房內(nèi)燈火輝煌(幻覺)。陳士成瘋癲了,仿佛整個世界唯他一人,他追隨著白光往山里去了。翌日,他的尸身在湖中浮起。
在封建科舉制度的洗髓下,陳士成苦苦追求著飛黃騰達的人生,一次又一次的失敗、失意,如同一錘又一錘的鐵榔頭砸在他的頭上,就算鮮血直流也不覺疼痛,畢竟已經(jīng)麻木了。他所目見的“黑圓圈”不過是試紙上的蝌蚪文罷,蝌蚪文排成一圈又一圈,如同洪流中的漩渦,把陳士成往里跩。那因幻聽而反復(fù)出現(xiàn)的低聲,一方面來自陳士成的內(nèi)心暗示,他需要一種解脫,能夠帶他遠離現(xiàn)實;另一方面來自封建制度發(fā)出的靡靡之音,誘導(dǎo)千萬國民俯首稱臣。房子里有挖掘過的舊痕跡,那是之前同樣失敗時的作為,可見陳士成被仕途之路蠱惑得不輕。白光使瘋癲的陳士成陷入真正的孤獨之中,“功名利祿、升官發(fā)財”閃爍著誘人的白光,使極度妄想之中的陳士成獅子似的奔往幾十里外的山中。山峰如朝笏一般挺立著,千百年來的科舉仕途之路向外延展開來,為此而狂的陳士成到底是沒有踏上去。“這回又完了”出現(xiàn)過三次:第一次是幻聽,第二次是陳士成自己所說,第三次是聽到幻影所說,這里的“又”不僅僅是揭示陳士成的仕途之路中斷了,還控訴了科舉制度再一次毀掉了一個民眾的身心。
孔乙己和陳士成既是科舉文化的受害者,又是另類的孤獨者。從孔乙己與陳士成的遭遇來看,統(tǒng)治者為了維護封建勢力,從被統(tǒng)治者的思想入手,少數(shù)人考取功名而后被統(tǒng)治者利用,多數(shù)人落榜之后陷入“死循環(huán)”,最終不過都是被封建主義左右人心。魯迅通過對科舉制度束縛思想的揭露,批判了封建統(tǒng)治殘害人心的丑惡行徑,以孔乙己和陳士成為代表的舊知識分子更是為此丟掉性命,他們用盡性命剝下了封建科舉制度的偽善面具。
魯迅筆下的著名人物:阿Q,他也是另類孤獨者之一。阿Q生活的未莊是一個閉塞的村子,封建思想根深蒂固。阿Q在未莊總是遭受排擠,遭人白眼,他沒有家,住在土谷祠,當(dāng)然,也沒有正式的職業(yè)。一無所有的阿Q很自尊,然而卻沒有一個未莊人尊重他,他常常是爭論不贏反倒被打,因此發(fā)明了一套精神勝利法。精神勝利法并沒有使未莊人對阿Q敬重有加,反而讓阿Q與未莊人越離越遠,直至成為精神制勝的孤獨人。
阿Q在屢戰(zhàn)屢敗中通過精神勝利法取得心理平衡和精神安慰,進行自我蒙蔽:承認自己是蟲豸,作為第一個能夠坦然自輕自賤的人,阿Q“勝利”了;在賭攤上贏了又贏卻在別人的一場打架中莫名其妙丟失洋錢,連打自己兩個嘴巴子,阿Q心滿意足“得勝”了;聲稱自己姓趙,趙太爺給了他一個嘴巴子,阿Q心想現(xiàn)在的世界太不成話了,兒子打老子,于是阿Q再一次“勝利”了……這一次次的勝利,可笑而可悲。深受封建禮教侵蝕的阿Q在精神勝利法的“保護”下卻也曾有過異樣,當(dāng)阿Q調(diào)戲小尼姑的時候被其罵道“斷子絕孫”,于是“不孝有三無后為大”的禮教思想促使阿Q向吳媽表白——“我和你困覺,我和你困覺!”也就在此后,未莊的人們漸漸孤立起阿Q來。無奈沒有工作的阿Q淪為了偷兒,使得未莊人對他更為遠避了,本來就孤獨的阿Q顯得尤為孤零零。
阿Q的另類孤獨是在封建思想尤為頑固的封閉農(nóng)村里形成的,封建等級觀念讓他對趙太爺?shù)热瞬桓矣幸唤z一毫的不尊敬,封建禮教的腐蝕讓他渴望有一個女人給他生孩子,無知麻木的精神狀態(tài)讓他在臨死前還想著自己畫押的圓圈不圓。幾千年來封建社會壓迫下誕生的封建主義思想,不斷拖著阿Q獨創(chuàng)的精神勝利法前行。雖然阿Q思想狹隘而保守,“但他比一般農(nóng)民稍微廣泛的閱歷又使他有著一定的不安分的反抗心靈”[1],他想?yún)⒓痈锩?!于是成為未莊第一個神往革命的農(nóng)民。阿Q要革命的想法,一方面是來源于他以為革命之后自己能夠獲取尊重,改變命運;另一方面也不過是人云亦云,反而不知所以罷了。這也正是阿Q扭曲靈魂的體現(xiàn)。
“阿Q的精神勝利法是弱小者掙扎失敗后的產(chǎn)物,真實地反映出那些不能掌握自己命運又找不到出路的不覺悟農(nóng)民的病態(tài)的靈魂”[1],一個阿Q死了,千萬個阿Q卻沒有覺醒,自欺欺人的、欺軟怕硬的、逆來順受的阿Q,正是扭曲了靈魂的、麻木不仁的、愚昧懦弱的國民精神的寫照。魯迅通過阿Q的故事,從另類的孤獨中畫出沉默的國民的魂靈來,塑造阿Q這樣處于尚未覺醒但又隨波逐流的、被封建主義洗腦尚不能徹底投入革命的農(nóng)民形象,徹底揭露了封建統(tǒng)治對人性的殘害。
祥林嫂是魯迅刻畫的農(nóng)村勞動婦女形象中最具封建色彩的一個,她頭發(fā)全白、黃中帶黑的臉消瘦不堪,已然是一個孤獨的乞丐。這個悲慘的農(nóng)村勞動婦女一生經(jīng)歷了幾次三番的艱難困苦之后,仍舊是沒有擺脫掉罪惡封建社會對其的精神奴役。
最初,死了丈夫的祥林嫂為了逃避婆婆的壓迫來到魯家做工,她勤快又有力,即使受到魯四老爺?shù)牟还酱觯埠翢o怨言,這樣受剝削的奴隸生活使她做得多得到少。由此看來,以祥林嫂為代表的具有奴隸性國民精神的下層民眾早已失去了反抗的意識。祥林嫂的包辦婚姻已經(jīng)是可悲的了,然而這個可憐的女人竟然被婆家要求改嫁,以換取小叔子娶媳婦的聘禮,如此種種表現(xiàn)出封建禮教對人性無情的虐待。就祥林嫂這樣的農(nóng)村婦女而言,她所接受到的是“從一而終”的封建思想,因此才會被綁著第二次上花轎甚至后來被魯鎮(zhèn)的人取笑嘲弄,并且男女之間的不平等觀念更是理所當(dāng)然被大眾所接受。隨著祥林嫂的第二任丈夫死去,以及她唯一的兒子被狼叼走,當(dāng)祥林嫂第二次回到魯鎮(zhèn)的時候,人們已經(jīng)一致認同她是傷風(fēng)敗俗的女人,因此祭祀的時候她是一點都不能沾手的,否則祖宗們不會接受。此時,祥林嫂被整個魯鎮(zhèn)的人所排斥、孤立,雙重打擊使得她不僅手腳不如從前靈活,精神也處于恍惚之中,她甚至詢問:“一個人死了之后,究竟有沒有魂靈的?”“那么,也就有地獄了?”祥林嫂極度害怕將來要是到了陰間,閻王爺會把她鋸開來分給已死的兩任丈夫,于是去土地廟捐了門檻。即便如此,魯鎮(zhèn)的人對她依舊十分避諱,迷信思想瓦解了祥林嫂內(nèi)心那一絲絲的希望,使她陷入無窮的痛苦之中。
封建禮教和倫理觀念摧殘了祥林嫂的精神,迷信思想束縛了祥林嫂的魂靈,祥林嫂最終被魯鎮(zhèn)的百姓所拋棄,成為孤苦伶仃的乞討者,直至在“祝福”聲中死去?!跋榱稚阎畛恋目謶肿呦蛩劳觯w現(xiàn)了全部封建宗法制度和思想體系對勞動人民精神奴役的殘酷性”[1],“吃人”的封建社會對于被壓迫者來說是殘忍而無情的。魯迅述說著祥林嫂的經(jīng)歷來批判封建社會的殘酷和身處封建社會人們內(nèi)心的冷漠無情,它們一層一層地侵蝕著祥林嫂的身體,虐殺著祥林嫂的精神。正如魯迅所說:“在中國,則單是為生活,就要花去生命的幾乎全部?!盵2]祥林嫂用盡全身力氣拼死與生活進行掙扎和反抗,最終還是被人們丟棄在塵芥堆里,她的故事很快便會遺忘在魯鎮(zhèn)這片土地上,罪惡的封建統(tǒng)治壓迫了這個安分而勤勞的農(nóng)村勞動婦女的一生,最后她連死也不安心。
魯迅在《〈吶喊〉自序》里寫道,“然而說到希望,卻是不能抹殺的。因為希望是在于未來,決不能以我之必?zé)o的證明,來折服了他之所謂可有”[3]。為了點燃這希望之火,于是,《狂人日記》出世了。這部揭露封建禮教“吃人”的日記,塑造了“狂人”這樣一個患有迫害癥的另類孤獨者。為何說狂人是一個另類孤獨者,源于他異于常人的瘋癲,然而看似瘋癲實則最為清醒,獨自清醒反倒成了孤獨??袢说牧眍愔庴w現(xiàn)在,于正常人的世界里他是一個可悲可嘆的被迫害妄想癥患者,同周圍人格格不入;而在狂人自己的眼中,周遭處處充滿著“吃人”的壓抑氣氛,他不能坐等著被“吃”,更不愿淪為“吃人”的人。
從狂人另類的所言所語、所做所行中可以看到封建統(tǒng)治下整個社會之貌所折射出的“吃人”本質(zhì):早上出門得小心,趙貴翁的眼色很怪,就連旁邊的七八個人也都在議論著狂人,大家臉色鐵青著,于是狂人從頭直冷到腳跟??袢藶楹慰偸菑谋娙搜壑懈惺艿綌骋庵睿降卓袢撕痛蠹矣惺裁闯??這恐怕是20年以前,狂人把古久先生的陳年流水簿子踹了一腳罷!這個“陳年流水簿子”恰恰是中國幾千年來封建統(tǒng)治的象征??袢缩吡肆魉咀拥韧邗吡朔饨ńy(tǒng)治一腳,所以封建統(tǒng)治者是萬萬不肯罷休的??袢撕芮宄悍彩马毜醚芯?,才會明白。當(dāng)他仔細去追查時,才發(fā)現(xiàn)“翻開歷史一查,這歷史沒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頁上都寫著‘仁義道德’幾個字……從字縫里看出字來,滿本都寫著兩個字是‘吃人’[3]!”狂人終究是明白了,從古至今,什么“易子而食、食肉寢皮、割股療親”,什么吃“徐錫麟”、吃蘸血饅頭,一直到狼子村也吃了人的心肝,都是合伙密謀著為了吃人!
魯迅筆下的狂人清醒的看到這是一個吃人的社會,國人在四千年來封建統(tǒng)治的氛圍之中生存,以“仁義道德”為標(biāo)榜的封建禮教早已將人們的內(nèi)心腐蝕。陳年流水簿子被踢翻,延續(xù)幾千年的封建統(tǒng)治被一個瘋子揭露??袢丝吹阶挚p里藏著字——吃人:合伙吃、直接殺了、逼人自戕。舊制度吃人,不僅是心肝,更是對國民精神的殘害!“國民魂靈沉默的重要因素之一是統(tǒng)治階級思想精神的毒害,這種思想精神的毒害往往使被統(tǒng)治者自覺地或不自覺地維護‘吃人’的封建主義,成為統(tǒng)治階級的奴仆”[1]。萬分沉重的責(zé)任在肩,狂人極力勸告:立刻改了,真心改起,將來是容不得吃人的人。但“這人肉的筵宴現(xiàn)在還排著,有許多人還想一直排下去[2]”,唯有懷著純凈心靈的新生孩子,沒有吃人的履歷。舊制度的一角已被狂人翻起,后來者趕緊救救孩子,救救麻木的國民,救救被侵蝕的民族。
“瓦礫場上還不足悲,在瓦礫場上修補老例是可悲的。我們要革新的破壞者,因為他內(nèi)心有理想的光[2]”,有了理想之光的斗士才會有積極抗?fàn)幍木?,如同《藥》里面的革命者夏瑜。狂人和夏瑜同作為覺醒的另類孤獨者,前者通過日記形式表達了對舊制度吃人本質(zhì)的憂憤之情,而后者卻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去呼喚昏昏欲睡中麻木的國民。
夏瑜屬于革命中的孤獨者,他的革命行為不僅得不到眾人的絲毫理解,而且還被嘲笑、辱罵,直至犧牲,甚至連為革命灑下的熱血也被當(dāng)做“藥”。夏瑜具有大無畏的反封建精神,雖然被自家親戚告官而被捕,但夏瑜在監(jiān)牢里面還規(guī)勸著牢頭參加革命,在生命的盡頭也要誓死捍衛(wèi)革命。他說:“大清的天下是我們大家的?!彼蓱z被封建統(tǒng)治蒙蔽了雙眼的國民。與夏瑜的大無畏精神相對比的是紅眼睛阿義、康大叔以及茶館里的茶客那無知的、冷漠的、空虛的、愚昧的精神狀態(tài),他們“既是‘沉默的國民的魂靈’的蛆蛹,又是統(tǒng)治階級所謂的‘首善’。他們的所作所為,真實地反映出統(tǒng)治階級思想對民族意識和民族心理的滲透[1]”。正是由于封建統(tǒng)治階級對國民思想意識的掌控,使得革命新思想得不到民眾的支持,脫離了群眾力量的革命者夏瑜是孤獨難行的。魯迅最后在夏瑜的墳?zāi)股蠎{空添上一個花環(huán),那一圈紅白的花,圍著那尖圓的墳頂,表達了魯迅對革命前途所懷有的熱切希望。夏四奶奶和華大媽的眼睛雖是老花,卻能夠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看見那不是很多但也整齊的花環(huán)——“這沒有根,不像自己開的!”可見尚且還是有和夏瑜一樣的革命者抗?fàn)幵诟锩鼞?zhàn)線上。雖然夏瑜的犧牲沒有在群眾中起到激蕩麻木靈魂的作用,人們表現(xiàn)出的更多是無動于衷、幸災(zāi)樂禍,但是封建社會需要夏瑜這樣勇于為革命獻身的人,他頑強斗爭的大無畏精神是封建統(tǒng)治下的閃光點,靠著無數(shù)多的閃光才可能照亮國民封建迷信的思想和麻木不仁的精神。作為生活在封建主義統(tǒng)治下的另類孤獨者,孔乙己、陳士成、阿Q、祥林嫂是深受迫害而未覺醒之人,魯迅通過對未覺醒者悲慘人生經(jīng)歷的揭露,刻畫了被封建主義侵蝕了的人心、人性,從而向讀者披露出封建統(tǒng)治的罪惡行徑,以此來達到反對封建主義的目的。未覺醒的孤獨者以自身的慘痛遭遇傳達出不得不反封,才可獲取人性自由的信息,而對于狂人、夏瑜這樣的覺醒者,魯迅則是通過他們在與封建勢力進行斗爭的過程中去批判封建統(tǒng)治的殘暴,并且表達出,雖然覺醒的民眾勢單力薄,但哪怕有一絲火苗,也具有燃燒整個封建統(tǒng)治的希望,“然而幾個人既然起來,你不能說絕沒有毀壞這鐵屋的希望”[3]。因此另類孤獨者形象同時寄托著魯迅對時代清醒者頑強反對封建主義的希冀。
[1]蘇光文,胡國強.20世紀中國文學(xué)發(fā)展史(上)[M].重慶:西南師范大學(xué)出版社,2008.
[2]魯迅.魯迅語錄[M].北京:京華出版社,2010.
[3]魯迅.魯迅小說全集[M].2版,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2011.
[4]魯迅.魯迅文集[M].卷一,卷二.哈爾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2004.
[5]陳進東.孤獨者的形象及其文化價值[J].涪陵師范學(xué)院學(xué)報,2003,19(1):20-24.
[6]李黛嵐,王桑.關(guān)于魯迅小說中“孤獨者”形象的再思考[J].電影文學(xué),2008(22):104-105.
I210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