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晚清漢譯名著《泰西新史攬要》研究概況

2017-03-11 08:16郭蔚然
文化學刊 2017年12期
關鍵詞:西學譯介史學

郭蔚然

(北京師范大學歷史學院,北京 100875)

【文史論苑】

晚清漢譯名著《泰西新史攬要》研究概況

郭蔚然

(北京師范大學歷史學院,北京 100875)

晚清時期,西方文化逐漸傳入中國。在這一過程中,西方傳教士發(fā)揮了重要作用,他們出版和譯介了大量西學書籍。史著《泰西新史攬要》作為當時最有影響力的譯著,學界對其的研究不乏成果,本文對該問題的研究概況做簡要梳理,以深刻認識學人所理解的西方史學觀。

泰西新史攬要;李提摩太;蔡爾康

《泰西新史攬要》原西文直譯名為《十九世紀——一部歷史》(The Nineteenth Century: A History),該書作者為英國人麥肯齊(Robert Mackenzie),1894年,《泰西近百年來大事記》在廣學會的機關刊物《萬國公報》上連續(xù)刊載,第二年正式更名為《泰西新史攬要》,以單行本出版發(fā)行,其譯作者為廣學會總干事李提摩太和時任廣學會記室的清人蔡爾康。該書出版后,成為了當時最暢銷、最有影響力的書籍,不僅在學術界被廣為推崇,列入晚清新式學堂的歷史教科書,同時還得到了清政府上層的贊賞。目前學界對該書的研究,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對《泰西新史攬要》的整體性研究

此類研究多集中于對《泰西新史攬要》的介紹性研究,涉及該書的內容簡介、成書經過、文化意義、評價等方面。

熊月之的《西學東漸與晚清社會》是一部全面介紹晚清西學東漸的著作,其中對《泰西新史攬要》的原作、內容及譯介過程進行了較詳致的論述,認為此書是“以史警世”的重要譯作[1];李喜所的《五千年中外文化交流史》則從文化交流的角度論述了《泰西新史攬要》對中國傳統(tǒng)社會的影響,以及對晚清文化傳播做出的貢獻[2];張星烺的《歐化東漸史》在“歐化東傳之媒介”一節(jié)中提到了《泰西新史攬要》,認為其充當的是西學與中國傳統(tǒng)學術交流的媒介[3];鄒振環(huán)在《影響中國近代社會的一百種譯作》一書中,專列一章介紹《泰西新史攬要》,對其內容進行簡要介紹后,評價該書為“最乏味的殘余與最風行的讀物”[4];而于沛的《史學思潮和社會思潮——關于史學社會價值的理論思考》,則在梳理西方傳教士在中西文化交流中的重要作用時,以《泰西新史攬要》為代表進一步敘述西方史學的東傳和影響[5]。張昭軍和徐娟的《文化傳播與文化增值——以<泰西新史攬要>在晚清社會的傳播為例》一文,則立足于《泰西新史攬要》的文化傳播價值,對傳播主體進行了分析,對其“經世致用”的史學功能進行了肯定與論述;潘小松的《暗室之孤燈,迷津之片筏》一文,則介紹了《泰西新史攬要》的成書過程及廣學會在此過程中所起到的關鍵性作用[6]。

這些研究對《泰西新史攬要》的大致內容和成書經過進行了簡單梳理,對其“經世致用”“以史警世”的史學功用予以肯定。多數學者認為,《泰西新史攬要》在晚清史學東漸的過程中充當了西學與中學聯通的紐帶,不僅促進了“西學東漸”思潮的進一步深入,更對整個晚清社會都產生了影響,頗具文化傳播價值,在中西文化交流中發(fā)揮了不可磨滅的作用。

二、對《泰西新史攬要》的專題性研究

此類研究多著眼于《泰西新史攬要》的書目分類、編纂體例與譯作特點等方面,對其進行專門性地深入探究。

在北京圖書館出版的書目匯編《近代譯書目》中,《泰西新史攬要》在王韜、仲弢甫所編《泰西著述考》和廣學會自編書錄《廣學會譯著新書總目》中均被錄入“史類”[7],在徐維則的《增版東西學書錄》中被錄入“史志”類,并被評價為“所記尤詳,大旨以國為經、以事為緯,于近百年各國變法自強之跡堪稱翔實,為西史佳本”[8],而在趙惟熙的《西學書目答問》中則被錄入“政書第一·史志學”,該書目還評價《泰西新史攬要》“述西國近百年來變法圖強之事,頗具條理”[9]。梁啟超的《西學書目表》中也收錄了《泰西新史攬要》,他評價其為“述百年以來歐美各國變法自強之跡,西史中最佳之書也”[10]。在張曉所著《近代漢譯西學書目提要(明末至1919)》一書中,《泰西新史攬要》被收錄在“歷史·世界史·近代史”中,“記歐美各國變法除弊、政體演變、人口物產、經濟發(fā)展、科技文化、著名人物、風俗習慣”[11]。

陳紹波和劉中猛在《李提摩太與<泰西新史攬要>》中,從譯者的編纂角度對《泰西新史攬要》的體裁形式進行了研究[12]。鄒振環(huán)的論文《晚清史書編纂體例從傳統(tǒng)到近代的改變》,則將《泰西新史攬要》冠以“世紀史”的稱號,認為其“章節(jié)體”的編纂方式對中國史學的發(fā)展產生了重要影響[13];在其另一篇會議論文《<泰西新史攬要>:“世紀史”的新內容與新形式》中,則更為詳致地通過對該書作為“世紀史”的新內容與新形式進行分析,闡明了其對晚清閱讀世界產生的影響[14]。

一些從事翻譯學研究的學者,選取《泰西新史攬要》為研究對象,對翻譯差異的跨語際實踐進行了探究。例如汪芳的《<泰西新史攬要>翻譯的本土化取向》,就挖掘了譯者在翻譯該書過程中所采取的本土化翻譯策略、目的及影響[15];畢婷婷的《中西合譯中的變通性研究——以<泰西新史攬要>在晚清社會的譯介為例》則立足于該書的“中西合譯”特征,對李提摩太與蔡爾康二人在合譯該書時針對文本、受眾等因素進行的“變通”處理進行了研究[16]。另外,劉雅軍的《李提摩太與<泰西新史攬要>的譯介》則從李提摩太選擇譯介該書的原因著手,對該書的社會影響進行了深入闡釋[17]。郭蔚然的論文《<泰西新史攬要譯作的變通與重構>》著眼于該書在譯作過程中對語言、敘述、體例等進行的本土化變通和創(chuàng)設性重構,對譯作過程進行了分析[18]。

在各類晚清西學書目中,《泰西新史攬要》無一例外的被列入“史學”類,可見晚清以來的學者對該書的史學價值都予以了肯定。

三、對《泰西新史攬要》譯者的研究

對《泰西新史攬要》的主譯者李提摩太的研究,主要有以下幾種類型。

第一,對李提摩太在中國的主要活動與事跡的整理與研究。其中有許多國外學者進行的資料收集,例如李提摩太的自傳式著作《親歷晚清四十五年——李提摩太在華回憶錄》,記錄了李提摩太在從1870年至1916年四十五年時間里在中國的主要活動和經歷[19];還有蘇慧廉(Sooth William)的《李提摩太在中國》[20]、埃文斯(Edward William Price Evans)的《李提摩太:一個在華傳教士與政治家的生平》[21]、里夫(Reeve)的《李提摩太:在華傳教士、政治家、改良家》[22]和保羅(Bohr, Paul Richard)的《中國的饑荒與傳教士:賑災者與國家改革的提倡者李提摩太》[23]等著作,都詳細記錄了李提摩太在中國傳教、參與賑災、傳播西學的事跡,以及參與社會變革的實踐。

第二,對李提摩太在華活動的研究。李提摩太在中國的活動涉及促進文化傳播、致力教育改革、投身社會變革等方面。鮑紹霖的《西方史學的東方回響》[24]、李孝遷的《西方史學在中國的傳播》[25],以及胡逢祥的《西方史學的輸入和中國史學的近代化》[26]和《近代史學的思潮和流派》[27]兩篇論文,充分考察了李提摩太在譯介西方史書過程中對中國傳統(tǒng)史學的影響;潘玉田、陳永剛的《中西文獻交流史》從文獻學的角度論述了李提摩太對中國學術的影響[28];張星烺的《歐化東漸史》則對李提摩太致力中國社會改革的行為進行了肯定,稱其“注意改良中國經濟及學識……有堅忍精神”[29]。

對《泰西新史攬要》的另一譯者蔡爾康的研究相對較少,田中初的《游歷于中西之間的晚清報人蔡爾康》一文就從蔡爾康在報刊創(chuàng)辦、新聞文體創(chuàng)新等方面的實踐進行了研究[30]。故壘的《蔡爾康:“當日報界之人杰”》則對蔡爾康在晚清報業(yè)的活動進行了細致的考察[31]。

西學東漸中,西方史學的譯介與傳播占據了較大的比重,而且比起西方科學技術的引進,史學著作更容易對知識分子產生直觀的影響,令其反思時下的社會狀況并與西方社會的歷史進程對比,加之當時出版業(yè)的發(fā)展,史學譯著以較快的速度在知識分子階層傳播,其史學思想影響到資產階級上層,促使其對統(tǒng)治階層施壓,要求加快社會變革的速度。所以,晚清變革時期的西方史書譯介,就承擔起了比以往更為重大的責任,而應該選擇哪些史書進行翻譯并傳播,在譯介過程中應該做哪些變通與重構,就成為晚清西學傳播者們急需慎重考慮的問題。傳教士李提摩太基于將傳教與引進社會變革理論二合一的目的,選取英國人麥肯齊的《The Nineteenth Century:A History》為譯介對象,以《泰西新史攬要》的形式呈現在國人面前。因此對這一問題的研究進行梳理,有助于學人對西方史學有更深入的認識,且對西方史學中所體現的文明史觀、進化史觀及中國20世紀初期的“史界革命”*“史界革命”發(fā)生于19世紀末20世紀初,以梁啟超、夏曾佑等人為代表,他們認為研究歷史應該要探求歷史發(fā)展的規(guī)律,認為應把進化論的觀點應用到歷史研究中。會有更全面的理解,也對今天我們理性、深刻地看待全球化背景下的西方文化有啟示作用。

[1]熊月之.西學東漸與晚清社會[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579-600.

[2]李喜所.五千年中外文化交流史[M].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2002.496.

[3]張星烺.歐化東漸史[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0.3.

[4]鄒振環(huán).影響中國近代社會的一百種譯作[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8.102.

[5]于沛.史學思潮和社會思潮——關于史學社會價值的理論思考[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94-98.

[6]潘小松.暗室之孤燈,迷津之片筏[J].中國收藏,2011,(5):108-109.

[7]王韜.近代譯書目[M].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3.1-25.

[8]熊月之.晚清西學書目提要[M].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2007.109.

[9]趙惟熙.西學書目答問[M].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3.231.

[10]梁啟超.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M].上海:東方出版社,1996.172.

[11]張曉.近代漢譯西學書目提要(明末至1919)[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2.358.

[12]陳紹波,劉中猛.李提摩太與《泰西新史攬要》[J].史志學刊,2006,(4):12-14.

[13]鄒振環(huán).晚清史書編纂體例從傳統(tǒng)到近代的改變[J].河北學刊,2010,(2):1-10.

[14]鄒振環(huán).西方傳教士與晚清西史東漸:以1815至1900年西方歷史譯著的傳播與影響為中心[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271.

[15]汪芳.《泰西新史攬要》翻譯的本土化取向[J].安徽文學月刊,2012,(12):36-38.

[16]畢婷婷.中西合譯中的變通性研究——以《泰西新史攬要》在晚清社會的譯介為例[J].常州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1):67-69.

[17]劉雅軍.李提摩太與《泰西新史攬要》的譯介[J].河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6):119-124.

[18]郭蔚然.《泰西新史攬要》譯作的變通與重構[J].史學理論與史學史學刊,2016,(1):167-183.

[19]李提摩太.親歷晚清四十五年——李提摩太在華回憶錄[M].李憲堂,侯林莉,譯.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5.365.

[20]蘇慧廉.李提摩太在中國[M].關志遠,關志英,何玉,譯.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152-153.

[21]埃文斯.李提摩太:一個在華傳教士與政治家的生平[M].倫敦:Carey Press出版社,1945.109.

[22]里夫.李提摩太:在華傳教士、政治家、改良家[M].倫敦:S.W. Partridge出版社,1911.92.

[23]保羅.中國的饑荒與傳教士:賑災者與國家改革的提倡者李提摩太[M].波士頓:哈佛大學出版社,1972.190.

[24]鮑紹霖.西方史學的東方回響[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1.9-19.

[25]李孝遷.西方史學在中國的傳播(1882-1949)[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25.

[26]胡逢祥.西方史學的輸入和中國史學的近代化[J].上海社會科學院學術季刊,1990,(1):152-159.

[27]胡逢祥.中國近代史學的思潮和流派[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91.161-170.

[28]潘玉田,陳永剛.中西文獻交流史[M].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1999.58-66.

[29]張星烺.歐化東漸史[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0.79.

[30]田中初.游歷于中西之間的晚清報人蔡爾康[J].新聞大學,2003,(78):23-27.

[31]故壘.蔡爾康:“當日報界之人杰”[N].中華新聞報,2006-04-26(3).

G04

A

1673-7725(2017)12-0211-04

2017-09-25

郭蔚然(1992-),女,甘肅天水人,博士,主要從事近代史學史及史學思想史的研究。

王崇】

猜你喜歡
西學譯介史學
《三字經》裨治文的兩次譯介行為考察
康熙皇帝的西學教師
余華作品譯介目錄
閻連科作品譯介①
孤本《性原廣嗣》與西學之影響
西學大家系列叢書
史學漫畫館
史學漫畫館
襄陽市中醫(yī)院與湖北中醫(yī)藥大學合辦西學中班
當代史學的轉向
江川县| 洪湖市| 禹城市| 光泽县| 屯留县| 揭东县| 金寨县| 台北县| 荆门市| 大埔区| 莱阳市| 万源市| 永吉县| 巨野县| 嵩明县| 古交市| 新余市| 烟台市| 苏尼特右旗| 乐平市| 翁源县| 佛坪县| 广汉市| 英德市| 霍林郭勒市| 海兴县| 安康市| 内黄县| 淮安市| 石泉县| 亳州市| 邻水| 新绛县| 于田县| 翁牛特旗| 宁陕县| 南皮县| 全南县| 徐闻县| 金沙县| 延庆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