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郭媛丹
全國人大代表、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研究中心主任侯蓉9日接受《環(huán)球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今年基地會有“熊貓使者”出訪異國,但目的地暫時不能透露。
3月9日,四川代表團對中外媒體舉行團組開放日,代表團為媒體記者準備了熊貓小玩偶,很快被“一搶而空”。人們對熊貓的喜愛不受國別限制,熊貓一直被稱為中國的“友好大使”,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中國與外國相互了解、增進友誼。統(tǒng)計顯示,目前我國出訪或歸國的熊貓近200只。侯蓉介紹說,今年也有“計劃”,但具體情況還不能透露。
據(jù)介紹,能入選“熊貓使者”的熊貓需符合身體健康、遺傳關系(兩個可以配對)以及行為健康等因素。侯蓉說,一般熊貓出國時間比較長,至少在國外待10年。因此,選擇時往往選比較小的,也就是亞成年的熊貓,一般兩三歲大。未成年的熊貓學習能力和適應能力都比較強。
“熊貓使者”一般是少小離家老大歸。2月22日,旅美雌性熊貓“寶寶”乘專機從美國華盛頓飛回中國成都。報道稱,“寶寶”回國初期很不適應,比如吃不慣四川產(chǎn)的竹子,要吃海外產(chǎn)的竹子;語言理解方面也要適應——從英語轉換到四川普通話。侯蓉說,所有動物在長途遷徙、運輸后都有一個應激反應,需要一段時間過渡期恢復平靜。至于多少時間能恢復則有個體差異,膽子大的很快就能恢復,膽子小的需要一段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