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張之洞與近代“江南”詩學

2017-03-10 13:58王守雪
關(guān)鍵詞:張之洞江南

王守雪

(湖北師范大學 文學院,湖北 黃石 435002)

張之洞與近代“江南”詩學

王守雪

(湖北師范大學 文學院,湖北 黃石 435002)

張之洞以達官兼名士的身份集合江南士人,繼承近代湖湘文化的“實學”精神而加以發(fā)展轉(zhuǎn)變,興學育才,體用貫通,守正馭奇,廣包容,善切磋,激活了廣義的“大江南”;其門下及幕府也是近代江南詩人的聚集之地,形成近代江南詩人的活動中心。他激發(fā)詩人的現(xiàn)實精神和扎實精神,兼顧漢魏六朝唐前詩的意氣風發(fā)和宋詩的博雅凝煉,彰顯中國詩學傳統(tǒng)的大體與整體,將詩人精神引向正、大、通、活,實現(xiàn)了湖湘文化精神之轉(zhuǎn)型。他本人的詩歌創(chuàng)作,詩中有人,氣骨雙勝,熔唐、宋詩學精神于一爐。他堅持以“清切”論詩,切磋對治,補弊救偏,促進了不同宗趣的詩人之間的相互借鑒與吸收,走向健康發(fā)展。對于張之洞在近代詩人中的身份地位,實難以宗派限之,他是晚清“江南詩學”當之無愧的領(lǐng)袖。

張之洞;近代江南詩學;王闿運;鄭孝胥;陳衍

近代中國“南北”觀念特重。自19世紀中葉開始,鴉片戰(zhàn)爭、太平天國運動、洋務(wù)運動以及大大小小的反清排滿運動,基本上是在南方中國展開的,至辛亥革命,乃演成南北對峙的局面。論者每以為此乃是外來文化從東南沿海地區(qū)向南方中國內(nèi)陸滲透的結(jié)果,僅重外因,于內(nèi)在機緣多有忽略。劉師培著《南北文學不同論》,認為“聲音既殊,故南方之文亦與北方迥別。”[1]似為探源之論,實際上僅著眼于歧異,忽視其整體,陷入地理決定論。近代文化意義上的“江南”,正是基于中國近代“南方意識”而言,長江以南的南方中國,皆是“江南”之廣義;而其核心地域,卻在長江中下游。張之洞(1837-1909)祖籍河北南皮,但他生于南方,宦于南方,一生大節(jié)出處皆在南方。他以達官兼名士集合江南士人,立足于湖湘文化而加以發(fā)展轉(zhuǎn)變,興學育才,體用貫通,守正馭奇,廣包容,善切磋,激活了江南;其門下及幕府也是近代江南詩人的聚集之地,他本人也因此成為近代詩學的樞紐人物。

一、“江南”意識之萌發(fā)

1837年,張之洞出生于貴州貴筑,他的父親張锳,時任貴筑知縣,后遷任貴州興義知府。13歲之前,一直在父親任所生活,讀書為學。14歲以后回籍應(yīng)試,入南皮縣學,當時其叔父張鉞為晉州訓導(dǎo),留住署中;16歲應(yīng)順天鄉(xiāng)試,中試第一名舉人;24時曾入山東巡撫文煜幕府;26歲入河南團練督辦毛昶熙、河南巡撫張之萬幕府;27歲入都會試、復(fù)試、朝考,成績優(yōu)異,授職翰林院編修;31歲任浙江鄉(xiāng)試副考官,旋任湖北學政。

1867年12月,張之洞抵達武昌,在奏報到任的上疏中,他明確提出了他的思想兩大端:重品行、務(wù)實學?!皩W政一官,不僅在衡校一日之短長,而在培養(yǎng)平日之根柢。不僅以提倡文學為事,而當以砥礪名節(jié)為先?!盵2]隨后札行各屬:“本院屬當下車,式循前軌,期與此邦人士研究實學,共相磋切,務(wù)得通經(jīng)博古之士,經(jīng)世致用之才?!舜伟l(fā)題較多,良以學業(yè)文章,各有優(yōu)絀,許其量能自占,各盡所長,引用隱僻典實,書名自于篇末注明?!厥且蝾}為文,僅見一斑。其平日學術(shù)淵源,具有著作若經(jīng)史纂述,詩古文辭之屬,或裒然成集,或錄寫數(shù)首,可隨同試卷一并送閱,俾才俊耆宿得以周知。”近代實學思想固然淵源有自,不是張之洞的創(chuàng)發(fā),但他于此時此地的大力提倡和實踐,仍具有特殊的意義。據(jù)《抱冰堂弟子記》:“(張之洞)經(jīng)學受于呂文節(jié)公,史學、經(jīng)濟之學受于韓果靖公,小學受于劉仙石觀察,古文學受從舅朱伯韓觀察琦?!薄稄堉茨曜V長編》云:“十三歲……從韓果靖公超受業(yè)于光義府署。超字寓仲,直隸昌黎人,道光甲午附貢,以直隸州判需次貴州獨山州篆。……未幾,韓公就胡文忠公幕于黎平。后累官貴州巡撫。”又云:“(張之洞)又嘗從胡文忠公(林翼)問業(yè)?!睆堉吹膶崒W思想乃得力于韓超(1800-1878)、胡林翼(1812-1861)等在南方動亂中磨煉而成的“實學”家,他的父親張锳,也是其中的一員。特別是胡林翼,歷任湖北按察使、湖北布政使、湖北巡撫,在太平天國運動期間,坐鎮(zhèn)武昌,嘔血死于任上,與曾國藩并稱“曾胡”,是近代“經(jīng)濟”之學——實學的有力推動者。張之洞到湖北下車伊始便以“實學”相倡,“式循前軌”,自有其特殊的地標意義。張后有《謁胡文忠公祠二首》追思胡林翼及韓超。

值得注意的是,張之洞雖以實學相倡,但同時也兼重文學。三年間,張之洞視學湖北各府,重經(jīng)解明實通暢兼重文章淳雅,一絲不茍,獎勵先進,力戒浮華。所到各地,間有題詠?!督贤G州城》云:

蒼籙既徂東,諸姬遂搖蕩。

云夢納九流,南紀最清壯。

夐矣祝熊澤,封域啟江上。

籃蓽逞攘剔,山林頓昭曠。

嶫嶫渚宮起,包匭漸倔強。

蠻辟巴濮險,神赫濉漳望。

良弼登於莬,俊儒侍倚相。

來漢北門遠,踰淮東略廣。

六國絜雄富,惟楚堪霸王。

后嗣一湛樂,止隅無遠量。

青兕供射獵,黃雀昧譏謗。

朝云巫峽陰,夕風蘭臺暢。

鄂君何婉孌,宋玉殊謔浪。

孤謇終沉原,老師亦棄況。

問天慗不聰,割地懵被誑。

倘盡楚材用,秦師詎東向。

湘東及銑汭,蝸角等昏妄。

七澤今安流,三戶久彫喪。

軍府仍上游,天塹實巨防。

三楚十年亂,南郡獨保障。

江步存殷賑,墟邑瘵潦漲。

息壤古茫昧,徒州秋悽愴。

江漢日滔滔,賦詩箴佚蕩。①

此詩頗堪玩味。約作于同治八年(1869)年春,《詩集》序次在此期間,《年譜長編》云:“二月(西歷3月),按試省西荊州、宜昌、荊門各屬?!币暯鞘窃陂L江上望荊州城,但展開的卻是“江南”全景,是“踰淮東略廣”的中國“南紀”,從祝熊開拓,到歷代楚人經(jīng)營建設(shè)的王霸之資。然而,楚人有堪稱“孤謇”“老師”的屈原、荀況,也有塂稱“婉孌”的楚襄王、“謔浪”的宋玉,似乎指向文化“江南”的二重性特征,一方面,楚人是英銳多才的,另一方面,楚人也不乏由佚蕩而衍生的浮華之氣。如能登高望遠,自針佚蕩,轉(zhuǎn)華美趨于務(wù)實,盡氣盡材,再加上江山之助,南紀中國豈可限量!太平天國運動以來,三楚震動擾亂,終于依賴兩湖力量歸于稍安,不但因地理形勝,物質(zhì)豐饒,亦是人文化育能人輩出的結(jié)果。

張之洞對湖北地方風物感受至深,吟詠所至,多是觸物興情,發(fā)獎學育才之幽思,見其精神世界之大體。有《詠懷湖北古跡九首》,其中《屈大夫祠》有云:“嬋媛興歌終無濟,婞直危身亦有由。宋玉景差無學術(shù),僅傳詞賦麗千秋?!薄尔W鵡洲》云“孔融報國憐無智,德祖戧生枉厚顏。”《吳王臺》云:“張昭乞食無長策,豚犬悠悠等可哀?!薄抖耪髂响簟吩疲骸把蚋档聝?yōu)才未若,遺蹤卓冠漢江潯?!倍嗵帉衔氖勘碚弥筇岢鲠橅?,文才也好,德優(yōu)也罷,或徒有報國救世之志,但缺少經(jīng)邦濟世的真才實學仍是遺憾,終于成為千古悲劇。

又有《湖北提學官署草木詩十二首》,分詠桂、梧桐、藤、蘭、桃、紫荊、竹、臘梅、何首烏、構(gòu)、雜草木?!豆稹罚骸皬P養(yǎng)不相宥,捆載戕繁形?!薄段嗤吩疲骸按宋锂a(chǎn)龍門,百尺干清虛。墻宇遭迫迮,生氣閼不舒。”《紫荊》云“拙匠治屋漏,一枝當南榮。悍然鋸之去,大如車軸橫。斷者不復(fù)續(xù),泫然泣花精?!蹦藨z物之天性生機之可貴,不應(yīng)因其形體散放而阻遏其常態(tài),更不應(yīng)粗暴斫傷之。乃寄托對人之才華之呵護,雖有縱逸開放之處,亦不應(yīng)輕易排斥?!短m》云:“世無屈靈均,雖佩亦辱汝?!薄吨瘛吩啤靶阃舛鴦傊?,此君勿弭忘?!蹦藦娬{(diào)中心實學之可貴?!峨s草木》云:“附物固不長,因依亦當識。不見兔絲子,施松至百尺。”“慘如漆室女,自傷嫁不早……秾靚世所欣,吾獨憐潦倒?!卑瑢ω氋v士子的同情和扶持之意。至于《構(gòu)》,雖寫的也是一種“天物”,但為什么不顧及“好丑皆天物”,讓它生長呢?因為它是惡木,“穿墻走橫株,蓄汁蘊余毒”,它的存在傷害眾多草木的生長,因此斬之絕之,“誓絕句萌出。”

1870年11月,張之洞三年湖北學政任期滿,離任之前,擇歲、科兩試中的優(yōu)秀文章,由樊增祥協(xié)助,編成《江漢炳靈集》,序云:“左太沖《蜀都賦》云:‘江漢炳靈,世載其英?!珱_此語,宜施之楚,不宜施之蜀也。今湖北境為兩大川所注,故其氣勢雄博,土田膏衍,人物稱盛。同治六年,之洞承命視學此邦,當是時,東南大定,上游休息。于是曩日兵沖四戰(zhàn)之區(qū),咸得樂其生而修其文。弦誦彬雅,幾復(fù)舊觀。顧惟谫陋,兢兢奉法,思與學校之士,講明本原篤實之學。其才氣恢張者,則因而獎掖之,不敢以齗齗繩尺,隳沮其志氣。”又云選文的標準:“時文必以闡發(fā)義理,華實具備者為尚,詩、古文辭必以有法度不徇俗為工。無陳無剽,殆斐然焉?!睉?yīng)試之文,極易流于陳腐,特別是晚清時期,科舉考試的流弊日益突出,張之洞視學湖北時已有所覺察,后來,他一直是教育改革的有力推動者,也是廢科舉、興新學的有力提倡者和實行者。當然,發(fā)現(xiàn)流弊之初,他還是力求在科舉的格局內(nèi)加以救治改造的,他以“名節(jié)”正面獎引生命的才氣升華為志氣,以“實學”充實治療空疏陳腐,二者相輔相成,避免由“名節(jié)”“實學”而來的約束力量扼殺士人的生命精神,這不但對湖北亦或?qū)V大的近代士人具有對癥治療的意義。后提學四川,撰《輶軒語》、《書目答問》,創(chuàng)立尊經(jīng)書院,總督兩廣時期,在廣西創(chuàng)辦廣雅書院,將此種精神貫注其中,發(fā)生了廣泛的影響。

提學湖北,是張之洞仕途的重要一站,也是他出京作官的第一站,對于他的一生意義重大,其學術(shù)思想的核心,正是在此期形成的,其“江南”意識亦萌芽于此。在此之前,他曾寓于北京、客于山東、河南,也曾到浙江視學兩個月。在此之后,他提學四川,又回京作官數(shù)年,直到簡任山西巡撫。所到之處,例有興作,也不乏詩文之作,或記行,或詠物,或懷古,但在各地都沒有形成其地域標志性的文化思想系統(tǒng)。他在湖北學政時期形成的“江南”意識之萌芽,因緣際會,當他重回江南,方得到進一步的的伸展。

二、張之洞與江南詩人之關(guān)聯(lián)

張之洞與近代江南詩人頗有關(guān)聯(lián)。后人論近代詩人,對于張之洞的身份定位,處理每有失當之處。汪辟疆將他定為“河北派”的領(lǐng)袖,與“湖湘派”領(lǐng)袖王闿運、“閩贛派”領(lǐng)袖陳三立并列,三足鼎立,似為公充并且很重視,其實不然?!昂颖迸伞庇衅礈愔?,名號不能成立,況以“河北派”如何能概括張之洞的詩歌內(nèi)涵、詩學影響?汪氏又有《光宣以來詩人點將錄》,將張之洞點為“雙鞭呼延灼”,尤為不切;更沒有理會張之洞作為詩人與閩贛詩人陳三立、鄭孝胥等人密切聯(lián)系。錢基博著《現(xiàn)代中國文學史》,分講“古文學”與“新文學”;古文學又分文、詩、詞、曲,講詩又分開兩個系統(tǒng):“中晚唐詩”與“宋詩”,“中晚唐詩”以王闿運、樊增祥、易順鼎、楊圻為代表;“宋詩”以陳三立、陳衍、沈曾植、鄭孝胥等為代表,而將張之洞側(cè)于其間。[3]錢所論兩個系統(tǒng)的代表詩人皆是江南詩人兼江南名士,近代詩人的兩個系統(tǒng)與張之洞均有一定關(guān)聯(lián)。特別是1889年張任湖廣總督之后,興辦事業(yè),廣攬人才,江南士人輻湊云集,張之洞更有領(lǐng)袖江南群英的意義,將張之洞列在“宋詩”系統(tǒng)中來講,就其詩歌風貌來講稍稍近情實,仍失之于簡單。

1871年5月,張之洞在北京龍樹寺組織了一次文人集會,名義上是與潘祖蔭(1830-1890),蘇州人,任工部尚書、軍機大臣)同為主人,實際上是借重潘的聲望。現(xiàn)存張之洞致潘氏的信三十余件,可以參考。關(guān)于此集會的目的和意義,似乎有待于深入討論。關(guān)于此集會的目的,如視為一般意義上的文士聚會,固為皮相;即使如張對潘所說的“欲觀四方勝流談諧辯論以助清興”,也仍然顯得籠統(tǒng)。當時,張之洞自湖北學政任滿回京,任翰林院教習庶吉士、侍讀,正值人生蓄勢待發(fā)的時機。次年春,正值會試,四方名流云集北京,他要趁著這個時機,結(jié)交名流,聚集力量。當然,這并非趨于勢利,培植私人勢力,而是胸懷大志,存時代家國之深思;他對邀集的對象細加審量,自有他的標準,即“實學”兼有“韻致”。動議之初,他提交給潘祖蔭一個名單:

湘潭王壬秋(闿運)、南海桂皓庭(文燦)、鎮(zhèn)海黃元同(以周)、秀水趙桐孫(銘)、會稽李莼客(慈銘)、會稽趙撝叔(之謙)、相云甫(?不詳)、遂溪陳逸山(喬森)、宜都楊星吾(守敬)、南海譚叔裕(宗浚),另舉浙江通家(世代交誼)5人:王子裳(詠霓)、王子莊(棻)、孫仲容(詒讓)、蔡竹孫(笛)、張子余(預(yù))。

后來這個名單中有8人參加了集會,其余7人,或約而不赴,或未實約(應(yīng)為潘所刊落)。實際參加集會的17人,約而未赴的6人,欲約而未及的5人。值得注意的是,如果細究張之洞的初衷,還要從他當初提供的名單說起。他所提名單15人,幾乎全部為江南士人(僅相云甫不詳),后來實際參加集會的人員中,則有山東、陜西等北方士人3人,不過仍然以南方士人為主。龍樹寺集會,名義上是會“四方勝流”,倒不如說是江南士人之雅集。

龍樹寺雅集中的焦點人物是王闿運。王當時已名滿天下,此次來京是又一次參加會試,然又一次失敗,未得第;歸湘潭后,從事講學著述,再不應(yīng)試。此次集會前后他與張之洞多有酬唱之作,王贈張詩云:

良使閎儒宗,流風被湖介。

眾鱗歸云龍,潛虬感清淚。

拊翼天忂旁,嘉期耦相對。

陸荀無凡言,襟契存傾蓋。

優(yōu)賢意無終,依仁得所愛。

招要宏達群,孌彼城隅會。

從來京洛游,俊彥相推邁。

流飆逐頹波,倏忽陵往輩。

終賈無久名,音恭豈專貴。

飛蓬偶徘回,清尊發(fā)幽噫。

金門隱遁棲,魏闕江海外。

聚散徒一時,弦望旋相代。

君其拔泰茅,人焉遠唐棣。

無曰四難并,彈冠俟林瀨。

前有序云:“五月朔日,潘伯寅侍郎南房下直,同張香濤編修招陪耆彥十六人,宴集龍樹寺。酒罷,賦贈潘、張各一篇。張新從湖北省提學滿歸,故有良使之稱?!盵4]張之洞回贈和詩有云:“王功多楚產(chǎn),君獨好文學。菀枯若轉(zhuǎn)轂,一士翔寥廓。……太息金門下,揚雄獨寂寞?!睆堉磁c王闿運本非深交,有感于王的聲名,心生向往之情;然而王負文人之才,兩次會試不售,內(nèi)心郁郁,頗有老去歸歟之情,又以散放自我排遣。對此,張之洞是不太認同的,王闿運生于1832年,比張之洞僅年長5歲,時年也才40歲,年齡不能算老,但心態(tài)卻有些“老”。王闿運離京之前,張之洞有詩《送王壬秋歸湘潭》,前有序云:

壬甫才調(diào)冠時,善談經(jīng)濟,《哀江南》一賦,海內(nèi)知名。遍歷諸侯,朝貴折節(jié)。其始來上計,在咸豐末年江海擾攘之時。其重入國門,在同治十年鐘虞奠安之后。舊樽兩墜,尺波不留。既被禮部駁放,盤桓無遇,浩然思歸。蓋是朝野熙然,方謂中興之業(yè),而壬甫亦將老矣。將道金陵,謁湘鄉(xiāng)幕府,泝大江,望衡岳而歸。水閣宴集,言送將歸,四坐親知,咸有篇詠。余感虞卿之著書,□馬援之慷慨,撫山川之今昔,悲秋氣之泬寥,命篇敘意,不知感慨之無涯也。

張之洞對于王闿運的才學文章,當然是十分看重的;對于他的仕途遭遇,當然也不乏同情,此送別詩中透出的景仰同情,發(fā)自肺腑,真氣貫注。然而內(nèi)含的勸解與引導(dǎo),值得回味。開篇云:“鳴華鐘,調(diào)素琴,漆室老女方哀吟。不嫁不悲好顏色,不知何事傷春心?!币寻岛瑒窠庵狻!安蝗缫挥x歡今夕,此會不比新亭集。橫流能無滄海憂,陸沉差免神州泣?!备菍Ξ斚滦蝿莸臉酚^分析。王氏有賦《哀江南》,對太平天國運動中江南動蕩,傳統(tǒng)意義上的“文化江南”遭受破壞,曲寫毫末,細致生動。張之洞寫信向王闿運索稿本欣賞。然而,此時已經(jīng)平定,大批士人對中興之業(yè)頗有希望和豪情,張之洞更是其中之一。篇末“九嶷窈窕湘波綠,高樓正臨湘水曲。女兒授學書滿床,小婦彈箏美如玉。盡添鴻寶付名山,會聽蒲輪動空谷”。雖多寫實,但的確對王闿運的名山事業(yè)寄予了充分的肯定和希望。王闿運詩學漢魏六朝,能得古詩之灑脫宛轉(zhuǎn),然而往往缺乏真意深情,“古色斑斕真意少”[5];行為放達而涉世深,“善談經(jīng)濟”而計迂闊,“能以逍遙通世法”(楊度語,見馬積高《湘綺樓詩文集序》),張之洞對王氏才學文章好的一面加以肯定,對其不好的一面加以鑒戒。張之洞有《哀六朝》,約作于1880左右,批評“學六朝”的“文藝輕浮”“字體不正”,雖非針對王闿運而發(fā),然而對王闿運有一定針砭的意義。同治十年北京會試后,王講學著書,頗有成就,主講尊經(jīng)書院、衡陽船山書院,培養(yǎng)了大批士子,如廖平、楊銳、劉光第、楊度等,與張之洞仍聲氣相通。張之洞在四川學政任上創(chuàng)立尊經(jīng)書院,仍以實學相倡,四川總督丁寶楨聘請王闿運為主講。張之洞離任后曾品題蜀才,曰四校官、五少年,“五少年”中就有綿竹楊銳,后成為維新變法的骨干分子;而廖平受學王氏,后被兩廣總督張之洞聘請為廣雅書院主講,與朱一新、康有為互相切磋,成為晚清變法維新思想學術(shù)的重要發(fā)源地。

1889年,張之洞調(diào)為湖廣總督,重回武昌,開始了他人生最重要的功業(yè)之路,雖然他把大量的精力用于修鐵路、煉鋼鐵、造槍炮、建紡織廠等實業(yè)上,但同時亦注重文化教育的建設(shè),他深知各種實業(yè)還要落實到“人”上,事業(yè)與人才,是互為表里的整體,志在立足兩湖,造福一方,做時代的中流砥柱。他每以東晉陶侃自期,陶侃是從西晉到東晉過渡時期的關(guān)鍵人物,平定荊襄,開拓江南,屏蔽北寇,為東晉建國時期的大功臣,官封長沙郡公,任八州都督。然而《晉書》本傳篇末記有傳疑之言,云陶侃在武昌時夢生八翼扣天門,已開九重,剩一重而翼折(暗示要做皇帝)。張之洞《陶桓公祠》云:“江左諸軍望義旗,明公一下決安危。曾聞運甓憂勞語,可勝新亭泣淚時。虛譽回翔殊庾亮,替人辛苦覓愆期。南朝史傳多疑謗,百煉精金后世知?!薄墩率呷瞻l(fā)金陵久至牛渚》云:“牛渚春波淺漲時,武昌官柳應(yīng)成絲。東來溫嶠曾無效,西上陶桓抑可知。”《寒溪寺觀陶桓公手植桂》云:“一楚橫天下,古今陶胡兩。訪古愜幽遂,傷時轉(zhuǎn)慨慷。物存山自馨,人去吾安放?!薄墩龑W報序例》云:

江漢之間,南北館轂。二千年,常為志士才人游集之所,后漢劉表牧荊州,集宋忠、綦毋闿等撰寫五經(jīng)章句。晉咸和中,陶侃始開武昌為軍府。侃本傳云:武昌號為多士,可考者則殷浩、庾翼、王愆期、梅陶、劉安諸人也。唐咸通中,段成式、余知古、溫庭筠諸人會于漢上。諸人閑放不偶,以文章為樂,撰為《漢上題襟集》。本朝咸豐中葉,胡文忠公撫湖北。幕中多士……蒙等被服儒術(shù),薄游江漢,同氣相求,不期而遇。寓公十七,邦彥十三,相與攬江山之信美,感王室之多艱。外患日慼,內(nèi)憂未弭。人倫漸斁,人類將絕。輒為之掐膺擥涕,腐心切齒。思惟昌明正學,庶有以救之?!糁^上擬東晉我朝江漢諸賢之忠義經(jīng)濟,其功效則未知敢知。以視季漢章句之儒、晚唐浮華之士,或少有殊異乎。

下有“題名”:“番禺梁鼎芬節(jié)庵、麻城吳兆熊星陔,嘉興沈曾植子培、天門周樹模少樸、麻城姚晉圻彥長、元和曹元弼叔珍、長洲王仁俊干臣、長沙胡元儀子威、侯官陳衍叔伊、丹徒陳慶年善余、獻縣紀巨維悔軒、嘉興朱克柔強甫?!苯詮堉茨桓匾宋锘蛄艑伲梢姰敃r江南人物薈萃之一斑。張之洞標舉“江漢之間”,具有明確的地域意識,宦跡從浙江、湖北、四川、兩廣再到武昌,每一站皆網(wǎng)絡(luò)兼培養(yǎng)一批人才,此時登高一呼,大有云集響應(yīng)之勢,幕府僚屬,多江南名士精英。

張之洞從調(diào)任湖廣總督至戊戌變法前后十多年間,招致大批人才,這些人有些是從兩廣任上帶至湖北的,有的是從所創(chuàng)辦的兩湖書院、尊經(jīng)書院、廣雅書院選拔招致的,有他特別聘請的,也有慕名而至的,“同氣相求,不期而遇”僅是大端。值得注意的是,近代文化名家特別是近代詩人,多曾參與張之洞的事業(yè),在張之洞的引領(lǐng)下,展開自己人生的功業(yè)之路,同時展開文化文學活動。樊增祥《廣雅堂詩集跋》云:“公自光緒丙子冬由蜀返京,作詩甚少。自已卯至壬午,殫心國事,更無余力為詩。壬午出撫晉疆,明年移督兩廣。荏苒八年,吟事都廢。直至乙未自兩江還鄂,始一意為詩?!?(497)乙未”即1896年。自甲午戰(zhàn)后,張之洞的事業(yè)達到頂峰,也是江南才士聚集武昌之時。樊增祥在張之洞提學湖北時,已受到張的賞識和提拔,兼及為文為學的指導(dǎo),居弟子列。此時在家鄉(xiāng)(湖北恩施)居母喪,張之洞延致府中。易順鼎(1858-1920),湖南龍陽人,早年即以才氣著稱,曾問業(yè)于王闿運,后入廬山于三峽澗上筑“琴志樓”居之,張之洞招入幕府,任兩湖書院講席。鄭孝胥(1859-1938),福建侯官人,早有文名,中舉后投李鴻章辦洋務(wù),東渡日本任大阪領(lǐng)事,甲午戰(zhàn)爭起回國,分配到江蘇候補;張之洞署兩江總督時,延入幕府,隨之到鄂。梁鼎芬(1859-1919),中法戰(zhàn)爭時,曾因彈劾李鴻章被降職、罷官,張之洞督兩廣時招至幕府,設(shè)廣雅書局,聘為首任院長,后隨張至鄂,長期參幕府事。沈曾植(1850-1922),被張之洞聘為兩湖書院主講。陳衍(1856-1937),初因詩名招致參幕府事。陳三立(1853-1937),江西義寧人,湖南巡撫陳寶箴之子,時父子二人皆受張之洞的重視,在湖南大搞改革。期間張之洞曾聘請陳三立校閱經(jīng)心書院、兩湖書院的卷子,先施往拜,備極禮數(shù)。這些人不但皆飽學之士,而且是近代著名詩人。公事之余,多有酬唱之作。

張之洞又有《金陵游覽詩》、《金陵雜詩》四十余首,多記游詠物酬唱之作,自序云:“余兩假江節(jié),不暇游觀,甲辰春奉命來與江督議事,公事無多,又不能速去,日日出游以謝客?!睆堅鴥纱螘菏饍山偠?,一次為甲午戰(zhàn)爭起,江督劉坤一奉命北上,調(diào)張來督兩江一年有余;第二次是劉坤一去世,事發(fā)突然,又調(diào)張來暫理數(shù)月;另外,因各種實業(yè)建設(shè)需要共同協(xié)商,兩湖、兩江多互通聲氣,儼然為一整體,而張之洞乃這個整體中的靈魂人物。

三、張之洞之“江南”精神

綜觀張之洞的一生,基于江南,立于江南,成于江南。他景仰東晉陶侃、晚清的胡林翼,大體上重視的是他們“經(jīng)濟”功業(yè),挽救局勢,轉(zhuǎn)危為安。通過他的不懈努力,也確實在“經(jīng)濟”方面成就很大,成就了江南的實業(yè),強化了江南地區(qū)的實力,促進了江南地區(qū)的發(fā)達。然而,他畢竟是一個文化人,更成就了文化意義上的“江南”。

(一)廣包容,成就“大江南”。江南地區(qū)人物稱盛,張之洞以重視人才著稱,“江南”的意義的重要一層是人才的江南。晚清曾國藩、胡林翼、李鴻章等號稱得人,然而曾國藩建立湘軍,多用湘人;李鴻章建立淮軍,多用淮人,且二人帳下多是太過于“實用”的武將、政客、實業(yè)家,文化思想上的成就多未展開;胡林翼地位低及影響略??;袁世凱聚眾人多不以誠,缺少文化上的凝聚力。張之洞宦跡遍布江南各地,從湖北到四川,從兩廣到兩湖,從浙江到兩江,甚至北方的河北、河南,山東、山西、陜西,所至各地,皆能發(fā)現(xiàn)真人才,聚集真朋友。所以督湖廣時能招致大量的人才。當然,這些人乃以南方人居絕對多數(shù),聚集起來最廣泛意義上的“江南”。即使有鄂人以“本省”、“外省”為言,張之洞每大力去其町畦之見。2(461)即使對思想學術(shù)與自己不一致者,亦盡力推重,顯出極大的包容力量。比如康有為,其《春秋》公羊?qū)W、孔子改制之說,張頗不以為然。雖力勸康有為勿言此學,但還是贊助康有為開強學會,后遂有“湖南新政”之端緒,容納大量堅持維新思想的人。另如章太炎,戊戌變法前已有主張革命之說,張之洞還是把他請到武昌,準備讓他主持《正學報》。后來雖由于章的堅持與肆言無忌,恐不能見容,逃去,事不果,但仍然可以見出張的包容之心??涤袨榕c章太炎,是戊戌變法前后的活躍人物,康是維新派的首領(lǐng),章太炎是國粹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如果加上張之洞所代表的“中體西用”派,此三派乃晚清三大思潮。后人每多注意三派之異,似為平流競進,特別是后來隨著時局的發(fā)展,革命終于成功;維新派失敗,清朝被推翻,更加輕視張之洞當時的重要作用。

(二)善切磋,成就“多彩的江南”。張之洞善得人,亦善與人切磋。他思想廣大,并不存由清朝學術(shù)而來的種種門戶之見,特別是在詩學批評方面,以“清切”論詩,力求清正與廣易親切相結(jié)合,同時也是矯正近代詩歌創(chuàng)作中的極端,具有重要的切磋交流追求至境的意義。陳衍《石遺室詩話》云:

廣雅相國見詩體稍近僻澀者,則歸諸西江派,實不十分當意者也。蘇堪序伯嚴詩,言“往有巨公,與余談詩,務(wù)以清切為主。于當時詩流,每有張茂先我所不解之喻”。巨公,廣雅也。其于伯嚴、子培及門人袁爽秋(昶),皆在所不解之列?!赎柌毁H雙井,而斥江西為魔派,實則江西派豈能外雙井?雙井豈能高過子美、雄過子美,而為是言。廣雅少工應(yīng)試之作,長治官文書,最長于奏疏,旁皇周匝,無一罅隙,而時參活著。故一切文字,力求典雅,而不尚高古奇崛。典故切,雅故清。[6]

此節(jié)流傳甚廣,然而似多有誤解。這里記述了張之洞批評近代偏于宗宋的一系列詩人,陳三立、沈曾植、鄭孝胥、袁昶,加上陳衍本人,他們皆是張之洞倚重的重要人物。首先,張之洞將黃庭堅的整體成就與江西詩派的負面影響分開,當然是別具只眼的;陳衍認為批評江西詩派就是否定黃庭堅,肯定黃庭堅就不能批評江西詩派,其實這正是張之洞所批評的門戶之見。張之洞對以上陳三立等一系列詩人皆是極為推重的,陳衍來武昌入張之洞幕府,正是張在友人扇子上看到陳衍的詩,“至為激賞”6(157)。張之洞推薦門人袁昶至清廷任職,聯(lián)絡(luò)北京與江南,期望極大,但清庭卻因袁諫阻借重義和團圍攻外國使館對外宣戰(zhàn)而處死了他,張之洞痛惜不已,有詩《過蕪湖吊袁漚簃》:“江西魔派不堪吟,北宋清奇是雅音。雙井半山君一手,傷哉斜日廣陵琴。”認為袁能將王安石與黃庭堅熔而為一,評價極高。蓋黃庭堅有清奇的一面,也有從“奇”趨向崛強的一面,若“奇”不以清正為基,勢必趨向形貌上的“槎牙”、“荊棘”。其次,將張之洞所主張的清切理解為“典雅”,進而理解為“旁皇周匝,無一罅隙、時參活著”,不能盡清切之義,對張之洞的良苦用心似未領(lǐng)會?!扒濉敝赶颉把耪保氂蓮V大而至于雅正得到“清澈”之美;“切”指向“切當”,須由淵博而至于恰當?shù)玫健坝H切”之感。鄭孝胥和樊山詩云:“嘗序伯嚴詩,持論辟清切。自嫌誤后生,流浪或失實。君詩妙易解,經(jīng)史氣四溢。詩中見其人,風趣乃雋絕。淺語莫非深,天壤在毫末。何須填難字,苦作酸生活?會心可忘言,即此意已達?!?(P135-136)則是對自己“辟清切”的反思,鄭序陳三立詩在1909年,此和樊山詩約作于1915年,當年為推重陳三立詩,對于張之洞的清切之論在強調(diào)“甚正”的同時,引伸而辟之,認為“詩之為道殆有未能以清切限之者”。此時讀張之洞所推重的樊增祥詩,覺得自己“辟清切”的觀點可能有粗率之處,可能對后生造成不良的影響。這是比較切實的反思。

與以上陳三立偏重宋詩一路詩人不同的是另外一路近代詩人,大約偏重于學習唐以前的詩,特別是對于漢魏六朝古詩,情有獨鐘;在人格上,也是偏于自由灑脫的一路。此一系以王闿運、樊增祥、易順鼎為代表,他們皆兩湖人,而以上陳三立一系列詩人基本上是江浙閩贛東南一帶的人士。張之洞所論“清切”,不但對于宗宋詩人的弊端具有針砭的意義,對于宗唐前詩人亦有指導(dǎo)的意義。只不過張?zhí)岢龃苏摃r應(yīng)在戊戌變法前后,當時身邊主要是宗宋詩人群,游觀酬唱品評之間更有當下的針對性。樊增祥、易順鼎皆是張的門人,樊增祥長期在陜西任職,不在武昌;易順鼎居留廬山、武昌時間較長,曾與陳三立諸人作廬山之游,多有酬唱之作,并請張之洞品評。但張之洞對易順鼎等門人之作多是正面的引導(dǎo)與鼓勵。易順鼎贈張之洞“殘?zhí)帯?,張有《題殘?zhí)帯吩疲骸敖楦嵖?,子瞻書豪縱。穆穆司馬公,落墨必謹重。邪異賢亦殊,朝局成一閧?!咨钥犊?,如石充僧供。坳墨謹洗滌,廉棱戒磨礱。作我方正友,泚筆豈敢弄?!币醉樁Υ_實不乏顛狂與豪縱,此風在其詩中也時有表現(xiàn),張之洞以“謹重”“方正”教之,意味深長?!哆^蕪湖贈袁兵備昶》:“為政有道道有根,佳人讀書袁使君。九流擩嚌仍擺落,收拾并入不二門?!钡莱鲎x書為學,也包括為政為文,由博返約,層層刊落,最后歸于一心尊的不二法門。所以,雅切之說,廣易之論,并不是張之洞特別指責他倚重的一批宗宋詩人,而是他在切磋中聯(lián)絡(luò)眾多才士的一條主線,是他詩學思想的概括。在切磋琢磨中互相借鑒,形成包容多樣的共同體。從這個意義上來說,他要成就的是一個“多彩的江南”。

(三)守正馭奇,成就“有力的江南”。張之洞教士,行、學、文三者并舉,《輶軒語》即有“語行第一”、“語學第二”、“語文第三”等三篇。“語行”不從高深的德性來講,只從日常生活的為人處世來講;“語文”雖從科舉考試的要求來講,頗能由淺入深?!罢Z學”則深入系統(tǒng)。觀張之洞門下之士,多學養(yǎng)深湛、詩文俊偉,既不是僅能紙上談兵的浮華之徒,也不是僅能做事的粗重少文的人,可知張造士的功夫重在“學”,同時也兼顧“文”。

張之洞早年既受韓超、胡林翼的熏陶,“差幸心源早得師”(前引);后任職兩湖,便以近代湖湘之學為基礎(chǔ),展開興學育才的事業(yè)。近代湖湘之學的代表人物是曾國藩與胡林翼,由于面對太平天運動的亂局和考據(jù)之學饾饤無用,因此力倡“經(jīng)濟之學”——實學,培養(yǎng)有用的人才。然而,由于時局的限制和對實用人才的偏狹理解,曾、胡較多地注重軍事人才和實業(yè)人才,且人數(shù)有限,尤其在文化教育方面不夠重視,總之,太過于實用。張之洞能夠守正馭奇,重文學,刊落浮華,拒絕僵固。比如王闿運,是湖南著名的才學之士,幾次進入曾國藩幕府,皆沒有獲得曾的重用;幾次到北京應(yīng)試,也沒有得到清廷的任用。張之洞對王闿運略顯浮華的才學當然是清楚的,但是能夠包容。王晚年立志講學著作,主講湘潭書院二十余年,育才無數(shù),樊增祥、易順鼎、袁昶等多受到王的影響,張之洞收至自己門下,頗為倚重。張之洞所到之處必興辦學校教育,湖北的經(jīng)心書院、江漢書院、兩湖書院;四川尊經(jīng)書院、廣西廣雅書院、江陵書院等,皆有較大的影響,培養(yǎng)了大批人才,產(chǎn)生的集合力量是巨大的。特別是戊戌變法前后,張之洞一方面盡量拒絕清廷分配下來的候補官僚,一方面大力向外推薦江南人士,大力任用江南人士,使江南充滿活力。

張之洞標舉“正學”,著《勸學篇》,系統(tǒng)地提出“中體西用”之說,雖然主要目標在于絕康梁、息內(nèi)亂,但同時也反對“以陋為古,以迂為賢”的僵固思想,所提出“正人心”、“開風氣”兩端,乃是他守正馭奇思想系統(tǒng)的兩翼,大方向?qū)⑹咳司褚蛘?、大、通、活,實現(xiàn)湖湘文化精神之轉(zhuǎn)型,從這個意義上來說,他要成就的是“有力的江南”。

總之,張之洞一生成就集于“江南”,給近代江南文化打上了深深的烙印。雖然理想不盡實現(xiàn),成敗得失之處多可討論,但意義重大,影響深遠。柳詒徵《張文襄祠》詩云:“南皮草屋自荒涼,丞相祠堂壯武昌。豈獨雄風被江漢?直將儒術(shù)殿炎黃。六洲蒿目天方醉,十載傷心海有桑。獨上層樓詢奧略,晴川鼙鼓接三湘?!?《學衡》1924年第25期)在近代詩學中,張之洞的地位和作用極為重要。在他的組織下,形成了江南詩人群的活動中心。他基于近代湖湘文化,激發(fā)詩人的現(xiàn)實精神和扎實精神,兼顧唐前詩的意氣風發(fā)和宋詩的博雅凝煉,彰顯中國詩學傳統(tǒng)的大體與整體。他一生創(chuàng)作詩歌量雖不很多,但詩中有人,氣骨雙勝,熔唐宋詩學精神于一爐,自有其他詩人所不及之處。他堅持以“清切”論詩,切磋對治,補弊救偏,促進了不同宗趣的詩人間相互借鑒吸收,健康發(fā)展。對于張之洞在近代詩人中的身份地位,實難以宗派限之,他是晚清“江南詩人群”當之無愧的領(lǐng)袖。

[1] 本文引張之洞作品皆據(jù)《張之洞全集》[M].武漢:武漢出版社,2008.

[2]陳引馳,劉師培.南北文學不同論.劉師培中古文學論集[C].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7.261.

[3]吳劍杰.張之洞年譜長編[M].上海: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09.33.

[4]錢基博.現(xiàn)代中國文學史[M].武漢: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178.

[5]王闿運.湘綺樓詩文集[M].長沙:岳麓書社,1996.1395-1396.

[6]柳亞子.論詩六絕句[A].王闿運.湘綺樓詩文集[C].長沙:岳麓書社,1996.14.

[7]張寅彭主編.民國詩話叢編第一冊[M].上海:上海書店,2002.156.

(責任編輯:胡光波)

I206.5

A

2096-3130(2017)06-0010-07

10.3969/j.issn.2096-3130.2017.06.003

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近代文化保守主義學術(shù)系統(tǒng)與中國文論建設(shè)研究”(15BZW118)階段性成果

2017—10—11

王守雪,河南滑縣人,文學博士,湖北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

猜你喜歡
張之洞江南
張之洞的“三不爭”
最美江南
再論晉撫張之洞之口外七廳改制
張之洞治賭
小編有話說①
小編有話說②
小編有話說①
江南瓦
張之洞被“教育”
張之洞被“教育”
基隆市| 获嘉县| 湾仔区| 本溪| 拉萨市| 十堰市| 南汇区| 定日县| 宁波市| 怀集县| 顺平县| 廉江市| 册亨县| 宜兰市| 阳城县| 南陵县| 岑溪市| 汝阳县| 新田县| 景德镇市| 罗田县| 武穴市| 汤阴县| 石狮市| 桦南县| 平潭县| 会宁县| 东兰县| 准格尔旗| 龙陵县| 蒙城县| 彭阳县| 萍乡市| 新邵县| 炉霍县| 工布江达县| 松潘县| 民丰县| 三都| 景泰县| 阿拉尔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