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和諧共處”與“和平共處”外交理念關系辨析

2017-03-10 03:06馮淑蘭許玲英
關鍵詞:和平共處全球化和平

馮淑蘭,許玲英

(海南師范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 海南 ???571158)

“和諧共處”與“和平共處”外交理念關系辨析

馮淑蘭,許玲英

(海南師范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 海南 ???571158)

“和平共處”、“和諧共處”是不同歷史時期我國對外關系理念。從內涵來看,前者爭取和平世界,后者爭取和諧世界,反映了不同時期我國對外關系發(fā)展的時代訴求;從聯(lián)系性來看, “和平共處”是“和諧共處”理念的基礎、前提和條件,二者在堅持和平發(fā)展,為國內建設爭取有利國際環(huán)境的根本任務上具有一致性;而且,“和諧共處”是“和平共處”理念的升華,推動了“和平共處”觀念更新、內容更新,把對外和平發(fā)展思想提升到一個新的高度,從而成為全球化時代我國對外關系新理念。

和平共處;和諧共處;內涵;聯(lián)系;升華

“和諧共處”、“和平共處”是不同歷史時期我國提出的對外關系理念。雖然兩個理念提出或形成的時間不同,面臨的國際形勢不同,面對的矛盾不同,以及中國所處的國際地位不同,其內容也不盡相同,但二者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共同構建了中國的和平發(fā)展對外關系理念?!昂椭C共處”是“和平共處”對外關系理念的升華,它推動了“和平共處”觀念更新、內容更新,成為全球化時代我國對外關系新理念。

“和平共處”對外關系理念產生于20世紀50年代。當時為了打破以美國為代表的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對華的政治孤立、經濟封鎖、軍事威脅政策和二戰(zhàn)后新殖民主義的擴張政策,為剛建立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家經濟建設爭取一個良好的國際環(huán)境,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對外提出了“和平共處” 五項原則。“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主要內容是“互相尊重主權和領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內政、平等互利和和平共處”。毛澤東解釋道 :“五項原則中的一條叫做互不干涉內政,另一條叫做平等互利?!彼^互不干涉內政,指“一國的國內糾紛,由這個國家自己管,別國不得過問,也不得利用這種國內糾紛。一個國家只能承認別國的人民自己選擇的政府”*《毛澤東外交文選》,北京 :中央文獻出版社,1994年,第181頁。?!捌降取敝浮俺姓J種族的平等;承認一切國家不分大小一律平等”*逄先知、金沖及主編 :《毛澤東傳(1949-1976)》(上),北京 :中央文獻出版社版,2003年,第 592頁。?!盎ダ敝竾c國之間是互利的,而不是互相損害的?!昂推焦蔡帯蔽屙椩瓌t規(guī)定了新中國處理對外關系的三大價值取向和標尺 :第一,以和平為最高目標;第二,以平等為基本準則;第三,以互利為基本要求。*王紅續(xù) :《從“和平共處”到“和諧世界”——當代中國外交理念的演進》,《中國井岡山干部學院學報》2008年第1期。其核心思想是反對戰(zhàn)爭、爭取世界和平,愿意用和平的方法解決存在的問題,爭取有利的和平國際環(huán)境開展我國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正如毛澤東多次強調的 :“我們不愿打仗?!薄拔覀冋趫?zhí)行五年計劃,……如果發(fā)生戰(zhàn)爭,我們的全盤計劃就會打亂……如果發(fā)生戰(zhàn)爭,我們的經濟和文化計劃都要停止?!?《毛澤東傳(1949-1976)》(上),第573頁。“我們很需要和平環(huán)境,我們還有許多事沒有辦好。”*《毛澤東外交文選》,第178頁??偠灾昂推焦蔡帯崩砟罘从沉藶楹推蕉Φ臅r代訴求。

“和諧共處”對外關系理念形成于全球化時代。經濟全球化的發(fā)展已經使各國不再是一個簡單的獨立體,它使國家與國家之間的聯(lián)系性、依存性、相互性更加緊密,因而國與國之間利益關系與利益沖突錯綜復雜。在紛繁復雜的利益矛盾關系中,那種以“互相尊重領土與主權完整”為前提和“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內政、平等互利”為條件的“和平共處”原則,難以解決和應對全球化發(fā)展中暴露出來的各種復雜的矛盾,難以形成維護國際社會和平與穩(wěn)定以及自身國家安全的理念。尤其是在應對國際金融危機中,舊的矛盾沖突還未緩解,人們又面臨公共性的生存危機,應對危機成為共同的難題。如何應對危機、如何盡快擺脫危機的沖擊與困擾,既是穩(wěn)定國際社會與國際市場的需要,也是我國保持經濟平穩(wěn)運行與持續(xù)增長的需要。中國的經濟穩(wěn)步發(fā)展需要穩(wěn)定的國際環(huán)境,需要保持與其他國家的經濟往來與合作。在全球化發(fā)展和應對國際金融危機中,倡導“和諧共處”以推動建設一個和諧發(fā)展的世界,反映了新時期我國對外關系發(fā)展的時代訴求。

由于“和諧共處”是在全球化時代為應對國際經濟危機需要而形成的對外關系理念,其內容更加豐富。主要有 :1.不同文明和諧共處。即不同文化傳統(tǒng)、不同社會制度、不同價值觀念、不同意識形態(tài)、不同宗教信仰、不同發(fā)展模式、不同發(fā)展階段的國家實行和諧共處。倡導不同文明互相交流借鑒、兼容并蓄,不同文明和發(fā)展模式在競爭比較中取長補短,在求同存異中共同發(fā)展。2.包容理念?!俺姓J各國文化傳統(tǒng)、社會制度、價值觀念的差異,尊重各國自主選擇發(fā)展道路的權利”,“用更寬廣的胸襟相互包容,實現(xiàn)和諧共處”*《十七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中)》,北京 :中央文獻出版社,2011年,第218頁。。3.平等、互利、合作精神和共贏理念?!捌降取敝笀猿种鳈嗥降取⑵降葏f(xié)商和推動世界經濟平衡、平等發(fā)展等?!盎ダ敝竾c國之間的互惠互利、互利互補?!昂献鳌敝附洕?、文化、科技、教育等領域的合作和應對挑戰(zhàn)、謀求發(fā)展的合作。強調謀求合作是時代的主旋律,是用更開放的態(tài)度開展合作。 “共贏”理念,指“實現(xiàn)發(fā)達國家和發(fā)展中國家雙贏,實現(xiàn)各國利益和全人類利益共贏”,強調“互利共贏是時代對我們的客觀要求,也是實現(xiàn)各國共同發(fā)展繁榮的必由之路”*《十六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中)》,第996頁。。4.協(xié)商、協(xié)調、對話、談判處理矛盾。我國政府指出“武力不能締造和平,強權不能確保安全。只有增進互信,平等協(xié)商,……才能實現(xiàn)普遍而持久的安全”*《十六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第309頁。,“鼓勵和支持以和平方式,通過協(xié)商、談判解決國際爭端和沖突”*《十六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中)》,第996頁。,“通過平等對話和磋商妥善處理經貿摩擦”*《十六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下)》,北京 :中央文獻出版社,2008年,第760頁。等。5.改革推動世界和諧發(fā)展。改革內容包括推動國際金融機構、國際金融體系、國際貨幣體系及國際管理體系等的改革,完善國際金融機構現(xiàn)行決策程序和機制。改革方向、原則、目標,要求堅持建立公平、公正、包容、有序的國際金融新秩序的方向和堅持全面性、均衡性、漸進性、實效性的原則。改革旨在促進國際社會不平衡、不平等發(fā)展深層次矛盾解決。改革的總體要求是使“所有改革舉措應該有利于維護國際金融穩(wěn)定、促進世界經濟發(fā)展,有利于增進世界各國人民福祉”*《十七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北京 :中央文獻出版社,2009年,第732頁。等。

“和平共處”與“和諧共處”是兩個不同歷史時期形成的對外關系理念,盡管其內容有很大不同,但兩個理念之間有著內在的、必然的聯(lián)系。

首先,“和平共處”與“和諧共處”理念表達了我國對外堅持和平發(fā)展、反對任何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脅的基本主張。在貫徹這一基本主張中,“和平共處”理念首先將對外和平發(fā)展主張公布于世,使它成為推動和平運動的口號?!昂椭C共處”理念則繼續(xù)表達了我國對外堅持和平發(fā)展的一貫主張。在建國初期,中國政府之所以對外提出“和平共處”口號,是因為毛澤東認為這個口號能為國內大規(guī)模工業(yè)化建設和社會主義改造創(chuàng)造一個有利的國際和周邊環(huán)境?!昂推焦蔡帯被揪袷紫扔擅珴蓶|在開國大典上向各國政府宣布 :“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領土主權等項原則的任何外國政府,本政府均愿與之建立外交關系?!?逄先知、金沖及主編 :《毛澤東傳(1949-1976》(上), 第546頁。五項原則第一次對外提出是周恩來。1953年12月31日,他在接見印度政府代表團時提出“互相尊重領土主權、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內政、平等互惠和和平共處”的原則,而這成為中國處理對外關系的基本主張是在1954年。1954年6月它被寫進了中印、中緬聯(lián)合聲明,10月又寫進了中蘇《聯(lián)合聲明》,其中將“互相尊重領土主權”改為“互相尊重領土與主權完整”。在1955年4月的亞非(萬隆)會議上,周恩來代表中國政府將其完整地表述為“互相尊重主權和領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內政、平等互利、和平共處”。至此“和平共處”成為我國處理對外關系和推動世界和平發(fā)展的基本準則?!昂椭C共處”理念表達了“始終不渝走和平發(fā)展道路的主張”。胡錦濤于2003年5月28日在莫斯科國際關系學院演講中提出“建立一個和平、發(fā)展、和諧的世界”。2005年9月在聯(lián)大六十周年首腦會議上他發(fā)表了題為“努力建設持久和平、共同繁榮的和諧世界”的演講。2005年12月、2011年9月,中國政府將“建設持久和平與共同繁榮的和諧世界”分別寫進了《中國的和平發(fā)展道路》白皮書,2007年、2012年又將“推動建設持久和平、共同繁榮的和諧世界”分別寫進了中共黨的十七大、十八大報告。從“和平共處”到“和諧共處”提出,盡管時代主題已然改變,我國也由“一窮二白”的國家躍居世界第二經濟大國,但中國在處理國與國之間經濟文化利益關系上追求互利共贏,在對待國與國政治權力關系上崇尚平等民主的核心外交理念沒有變,維護世界持久和平、促進各國共同發(fā)展的價值取向沒有變。

其次,從“和平共處”和“和諧共處”理念的關系來講,可以說“和平共處”是“和諧共處” 理念的基礎、前提或條件。也就是說能夠“和諧共處”或“和諧相處”的國際社會,首先必須是和平的國際社會,只有和平的國際社會才能成為和諧發(fā)展的國際社會。正如胡錦濤同志在聯(lián)大六十周年首腦會議的演講中所說 :“和平是人類社會實現(xiàn)發(fā)展目標的根本前提。沒有和平,不僅新的建設無以推進,而且以往的發(fā)展成果也因戰(zhàn)亂而毀滅?!?《十六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中)》,第995頁。因此,“和諧共處”是建立在“和平共處”基礎上的,和諧發(fā)展的國際社會是以和平發(fā)展的國際社會為前提、為條件的,二者之間有著密不可分的聯(lián)系,在為國家發(fā)展爭取有利國際環(huán)境的根本任務方面具有一致性,都履行著外交為內政服務的職責。

再次,“和諧共處”雖然是以“和平共處”為基礎、前提和條件,但是由于“和平共處”理念形成于冷戰(zhàn)時期,其觀念受冷戰(zhàn)思維影響、受冷戰(zhàn)觀念局限,當世界進入全球化時代,難以應對全球化時代國際社會紛繁復雜的矛盾與利益沖突,難以推動國際社會協(xié)調發(fā)展?!昂椭C共處”與“和平共處”理念相比,有更大的開放性、包容性,在處理國際社會矛盾與沖突問題時更符合全球化時代的需求?!昂椭C共處”理念把對外和平發(fā)展的思想提升到一個新的發(fā)展高度,使其具有全球性、時代性的特點。

“和諧共處”是“和平共處”理念的升華,主要在于它把對外和平發(fā)展的思想提升到一個新的發(fā)展高度,賦予了新的內涵,使之成為新時期對外關系的重要理念。其重要表現(xiàn)有 :觀念的升華;中國國際角色定位的改變與提升;對中國文化內涵的升華等方面。具體內容主要有下列幾點 :

其一是它突破了冷戰(zhàn)時期形成的以社會制度、價值觀念、意識形態(tài)異同作為區(qū)分敵友的觀念局限,倡導不同文明和諧共處,提倡承認各國文化傳統(tǒng)、社會制度、價值觀念的差異,尊重各國自主選擇發(fā)展道路的權利,允許不同發(fā)展階段的國家選擇適合本國國情的路子和節(jié)奏,使不同文明在競爭比較中取長補短,在求同存異中共同發(fā)展。使中國在國際交往中避免受社會制度、價值觀念、意識形態(tài)異同的束縛,為進行廣泛的國際交往奠定思想基礎,提升了中國對國際社會的影響力、吸引力。

其二是價值觀念的升華。把以本國為基本點或為大多數(shù)人謀利益的價值取向轉向以維護世界各國人民的共同利益為基本點或實現(xiàn)各國共同發(fā)展繁榮的價值取向,倡導“建立適應經濟全球化發(fā)展要求,公正合理的國際經濟新秩序,符合世界各國的共同利益”*《十六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第312頁。, “引導經濟全球化健康發(fā)展,使世界經濟增長惠及各國人民”*《十六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下)》,第1075頁。,“推動經濟全球化朝著均衡、普惠、共贏的方向發(fā)展”*《十六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中)》,第850頁。,試圖建設一個持久和平、共同繁榮的和諧世界。

其三是安全觀念的升華。把反對戰(zhàn)爭、倡導和平的安全觀提升至樹立互信、互利、平等、協(xié)作的新安全觀,強調在全球化時代“沒有普遍發(fā)展和共同繁榮,世界難享太平”*《十六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中)》,第996頁。。只有實現(xiàn)全球平衡、普遍發(fā)展,只有增進互信、平等、協(xié)商、協(xié)調、廣泛合作,才能實現(xiàn)世界的持久和平與穩(wěn)定。

其四是對外戰(zhàn)略理念的升華。中國對外戰(zhàn)略觀念從爭取世界和平、建設社會主義國家轉向至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fā)展,對外奉行互利共贏的開放戰(zhàn)略和謀求和平的發(fā)展、開放的發(fā)展、合作的發(fā)展戰(zhàn)略,形成“由主要為自己的發(fā)展利益服務的和平環(huán)境戰(zhàn)略轉向與世界謀求共同發(fā)展與安全的戰(zhàn)略”*門洪華 :《構建中國大國戰(zhàn)略的框架——構建實力、戰(zhàn)略觀念與國際制度》,北京 :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年,第170頁。。

其五是中國國際角色定位的改變與提升。把中國的國際角色定位從“冷戰(zhàn)”中的“革命國家”身份或國際體系中的批判者、挑戰(zhàn)者角色,轉變或提升為國際體系中的參與者、主持者、建設者和貢獻者,確定中國已成為國際體系中的中國,是國際體系的重要成員、負責任的成員和負責任的大國身份與定位。在把握中國在國際社會應享有的權利、應盡的義務與應承擔的職責中,積極爭取知情權、話語權與參與權。積極參與國際扶貧、國際維和、國際反貪、國際反恐等活動以及國際社會重點、熱點問題的討論與應對,支持或派人出任世界各種組織、機構職務,派出援外醫(yī)療隊、教師、技術人員,主辦、承辦一些國際大型運動會、峰會與論壇等,積極吸引外資或加強對外投資,向發(fā)展中國家提供支持和幫助,促進世界經濟平衡、平等發(fā)展,推動國際社會一系列改革等等。

其六是與世界互動觀念的提升。“和諧共處”理念把搞建設需要我們打開國門走出去、學習別人長處的單向發(fā)展觀念提升至“中國的發(fā)展離不開世界,世界的繁榮穩(wěn)定也離不開中國”和“以自己的發(fā)展促進地區(qū)和世界共同發(fā)展”*《十七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第37頁。,既通過維護世界和平發(fā)展自己,又通過自身發(fā)展維護世界和平的中國與世界雙向互動的發(fā)展觀念。

其七是對中國文化內涵的升華。中國文化是一個和合文化,“和而不同,求同存異”是該文化的內核?!昂椭C共處”與“和平共處”相比,無論是“和合”之義或是“和而不同,求同存異”之義都有很大的提升。從“和合”來講?!昂椭C共處”理念中的“和”與“和平共處”理念中的“和”有更深的含義?!昂推焦蔡帯崩砟钪械摹昂汀敝攸c強調兩點 :一是爭取世界“和平”;二是不同制度國家可以和平共處*《毛澤東外交文選》,第160頁。(不同制度國家先指鄰國,70年代后包括西方資本主義國家)?!昂椭C共處”理念中的“和”,在強調堅持“和平”發(fā)展戰(zhàn)略的同時,更強調不同文明和諧共處,即不同意識形態(tài)、價值觀念、發(fā)展階段等國家和諧共處,同時還強調協(xié)商、協(xié)調處理分歧、摩擦、矛盾沖突。這里不僅擴大了“和”的對象、范圍,而且指出了促進“和”的方式、途徑或條件。“和諧共處”理念中的“合”也比“和平共處”理念中的“合”有了更廣泛的含義。“和平共處”理念中的“合”,強調搞建設、做生意少不了與人合作,包括提出發(fā)展同資本主義世界一切愛好和平的國家和人民的合作等,但合作是為了滿足彼此利益的需求。而“和諧共處”理念的“合”,不僅指經濟領域的合作,而且包括文化、教育、科技等領域的合作,還包括人類生存、安全、發(fā)展即應對重大災害、危機、反恐等領域的合作。合作也不僅僅只是滿足彼此利益的需求,更是維護共同生存、發(fā)展的需要。合作的深度和廣度有了很大的提升。關于“和而不同,求同存異”之意,“和諧共處”的內容包含“不同文明和諧共處”觀念,從更深的層面、更大的范圍升華了“和而不同,求同存異”的含義。在應對國際經濟危機中,以“求同”為最高要求、以形成“共識”為推動力,倡導和推動不同文明國家攜手合作、同舟共濟、共同應對危機,形成了有史以來最大的和而不同、求同存異的局面。

綜上,“和諧共處”在推動我國對外關系理念內容更新、觀念更新中,升華了“和平共處”對外關系理念,使之成為全球化時代我國對外關系的新理念和新時期應對國際社會重大危機與災害的重要理念。*許玲英 :《和諧共處 :我國對外關系的新理念》,《社會主義研究》2012年第5期;許玲英 :《和諧共處 :應對全球性危機的重要理念》,《毛澤東思想研究》2013年4期?!昂椭C共處”理念中形成的重要概念,如“不同文明的和諧共處”,倡導在國際合作中“互利”、“互惠”、“共贏”、“雙贏”等,對十八大后形成“構建合作共贏新型國際關系,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外交理念也有重要影響。

(責任編輯 :胡素萍)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wo Concepts—“Harmonious Coexistence”and“Peaceful Coexistence”

FENG Shu-lan, XU Lin-ying

(SchoolofMarxism,HainanNormalUniversity,Haikou571158,China)

Both “peaceful coexistence” and “harmonious coexistence” are the concepts of China’s foreign relations in different historical periods. In terms of connotation, the former is to achieve a peaceful world, while the latter is aimed at a harmonious world, both of which reflect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foreign relations in diverse periods. In terms of connection, “peaceful coexistence” is the basis, premise and condition of the concept of “harmonious coexistence”, and they both align with the fundamental mission of upholding peaceful development and striving for a favorable international environment for domestic construction. Moreover, “harmonious coexistence” has promoted the concept and content update of “peaceful coexistence”, thus having elevated the idea of peaceful development for foreign affairs to a new level and made it become a new concept of China’s foreign relations in the era of globalization.

peaceful coexistence; harmonious coexistence; connotation; connection; sublimation

海南省哲學社會科學專項課題“從‘和平共處’到‘和諧共處’——中共爭取有利國際發(fā)展環(huán)境的理論與實踐研究”(項目編號 :HNSK(B)12-27)

2016-11-08

馮淑蘭(1982-),女,海南海口人,海南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講師,主要從事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許玲英(1953-),女,湖南岳陽人,海南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主要從事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

D801

A

1674-5310(2017)02-0111-05

猜你喜歡
和平共處全球化和平
新舊全球化
全球化減速:全球化已失去動力 精讀
從和平共處到合作共贏——中國國際法治觀的認知迭代
角 色
全球化陷阱
紹興方言與普通話的接觸對幼兒語言習得影響研究
博弈·和平
和平共處五項基本原則的現(xiàn)實意義
期盼和平
全球化背景下的中俄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