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鑫娜
北京市海淀區(qū)溫泉鎮(zhèn)老年醫(yī)院內(nèi)有一處草木繁盛、靜謐深邃的紀念陵園。園門由米色花崗巖砌成,門額上用小篆體鐫刻著“辛亥灤州革命先烈紀念園”,落款為民國二十五年十一月——馮玉祥。背面的門額上刻著“努力革命”。正面的石柱楹聯(lián)為:此日園林簇錦繡,當年勇烈動山川。背面的楹聯(lián)為:尺山尺水永留血跡,一花一木想見英風。這座建在北京西郊顯龍山的紀念陵園內(nèi)究竟埋葬著什么人,馮玉祥跟灤州起義又有什么聯(lián)系呢?
一、灤州起義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成功,全國各省紛起響應。在此革命形勢的影響下,身為第二十鎮(zhèn)八十標第三營管帶的馮玉祥,與武學研究會的王金銘、施從云、白雅雨等人一起發(fā)動了灤州起義,并于12月31日通電全國,宣布灤州獨立。說起武學研究會,是馮玉祥為了進行革命活動,與王金銘、施從云、鄭金聲等人組織的以讀書為名,實則傳播革命思想,暗中策謀推翻清朝統(tǒng)治的革命組織。1912年1月3日,北方革命軍政府成立,王金銘被推舉為大都督、施從云為總司令、馮玉祥為參謀總長、白雅雨為參謀長。此外,起義軍通電袁世凱及各國使館,力主共和,目標是直攻燕京,推翻清朝。
然而這場起義因準備不充分,勢單力薄,缺乏經(jīng)驗,再加上投機分子告密而功敗垂成。起義領導人王金銘、白雅雨、施從云等被捕遇害。起義失敗后,作為起義參謀總長的馮玉祥也被逮捕,后經(jīng)北洋軍第四鎮(zhèn)第七協(xié)統(tǒng)領陸建章的營救,免于一死,并被解往保定原籍。
灤州起義是辛亥革命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辛亥北方革命達到高潮的標志,具有重大的歷史意義。辛亥灤州起義得到了京、津、奉等周邊地區(qū)革命黨人的支持。孫中山給予灤州起義崇高的評價:灤州大計,石莊聯(lián)軍,將犁虜廷,建不世勛。中華民國政府1936年頒發(fā)的《優(yōu)恤灤州殉難諸烈士明令》如此評價:辛亥光復,發(fā)軔于武昌,而灤州一役,實促其成。
灤州起義雖然失敗了,但其影響力和歷史意義卻非常深遠。第一,灤州起義軍建立的革命軍政府機構完整、分工明確,革命軍政府由革命軍官、當?shù)馗锩h人、開明官員和開明紳士組成。第二,政權具有廣泛的代表性,革命軍政府制定了一系列革命措施,并通電全國,影響廣大,引起了國內(nèi)外的關注,尤其是辛亥灤州起義建立的“中華民國北方革命軍政府”確立了灤州北方革命中心的地位。第三,辛亥灤州起義對清廷形成致命威脅,加速了清朝的滅亡。辛亥灤州起義的參加者以清朝第二十鎮(zhèn)新軍為主,士兵訓練有素,革命思想濃厚,裝備精良,組織機構完整。灤州起義發(fā)生在京畿地區(qū),距離北京只有三百余里,革命軍隨時可以兵臨京師城下,攻占京城。
二、踐行誓言
灤州起義失敗了,然而馮玉祥在革命的道路上卻邁出了歷史性的第一步。在現(xiàn)有的歷史記述中,多數(shù)歷史學家認為,灤州起義是馮玉祥追隨孫中山革命思想的重要標志。
為了繼承革命遺志,緬懷為民主共和斗爭而死難的弟兄,馮玉祥對于紀念諸位烈士事宜極為關切。1912年,馮玉祥在北京任陸軍檢閱使,通過各方支持,在中山公園為王金銘和施從云塑鑄了兩尊戎裝銅像。銅像的底座寫著:“辛亥革命灤州起義之大都督王金銘、施從云烈士像”。后來,這兩座塑像在抗戰(zhàn)末期被日軍擄走,去向不明。
1924年,馮玉祥由熱河班師,發(fā)動北京政變推倒曹錕、吳佩孚賄選的政府,實現(xiàn)了他的許愿:“十余年來我不敢一日忘記我這個誓言,不敢一日放棄諸位死難朋友的遺志,民國十三年(1924)的首都革命終于達到我的愿望,出了一口郁氣,把帝制余孽溥儀驅除出宮,把禍國殃民的曹、吳軍閥打倒?!瘪T玉祥口中的首都革命就是歷史上赫赫有名的“北京政變”。1924年9月18日,第二次直奉戰(zhàn)爭爆發(fā),馮玉祥任直軍第三軍總司令。10月22日,馮玉祥乘吳佩孚在長城山海關一線與奉軍激戰(zhàn)之時,率部從古北口、密云前線秘密回師北京。10月23日,馮玉祥占領北京城,囚禁曹錕,驅逐溥儀出宮,發(fā)動了北京政變。北京政變是灤州起義反帝反封建革命精神的延續(xù),曾經(jīng)參加過灤州起義的孫岳和陸鐘麟在事變中發(fā)揮了重要作用。北京政變后,馮玉祥電邀孫中山來京共商國是。孫中山接受邀請并發(fā)表《北上宣言》。
1928年,馮玉祥率部參加了第二次北伐。1930年,因軍隊編遣等問題與蔣介石發(fā)生利害沖突,馮玉祥被迫下野,其軍隊也被蔣介石收編。軍閥的爭斗,失敗的打擊,讓這位久經(jīng)沙場的老將身心疲憊。這些年來,在他內(nèi)心深處為灤州烈士修建紀念塔的心愿始終未能實現(xiàn)。所以這次下野,馮玉祥淡然從容,因為他覺得終于可以為灤州起義犧牲的烈士做點實事了。
于是,1932年,馮玉祥隱居泰山。在征得多方支持后,在泰山普照寺辟地三畝,親自主持修建了“泰山灤州起義烈士祠”,將王金銘、施從云等陣亡將士靈位供于正面殿堂,全國許多知名愛國人士題詞致挽。
1935年,在馮玉祥等人的大力推動和積極倡導下,在北平西郊溫泉村修建“辛亥灤州革命先烈紀念園”。北京市檔案館保存有北平工務局關于勘建辛亥灤州起義革命烈士紀念園的相關檔案。這些史料記述了辛亥灤州起義紀念園的籌備情況。在推動此事辦理的過程中,有兩個人物不能不提——石敬亭和秦德純。這兩位出身于西北軍,同為山東老鄉(xiāng),都是馮玉祥的得力干將。其中,石敬亭追隨馮玉祥多年,參加過灤州起義。所以,在馮玉祥的授意下,石敬亭組織了灤州起義紀念園籌備會。北京市檔案館館藏檔案中有一份1936年石敬亭等為組織辛亥灤州起義紀念園建設籌備會請備案的文件,即“北平市政府令社會局據(jù)石敬亭等呈稱:為呈請備案事竊敬亭等奉令組織委員會建設革命紀念園命,名曰辛亥灤州起義紀念園建設籌備會,茲勘定平西溫泉附近地址即行開工建筑,并在溫泉飯店設置臨時辦事處?!庇幸馑嫉氖?,批復這份文件的正是時任北平市長的秦德純。秦德純,1935年任北平市長兼國民黨二十九軍副軍長。在辛亥灤州起義紀念園建成后,衣冠塚石幢基座刻有秦德純的題詞。西北軍諸位將領,趙登禹、張自忠、馮治安也名列其中。值得一提的是,秦德純?nèi)温毱陂g,極力反對日軍武力摧毀北京城,對北京文物保護起到一定的積極作用。
另一份文件是1935年的《北平市工務局關于勘建辛亥灤州起義革命先烈紀念碑計劃、概算表的呈及市政府的訓令、指令》。這份檔案較為全面地反映了辛亥灤州革命先烈紀念園工程修建的經(jīng)過。從南京行政院的批復看,國民政府對于表彰先烈的紀念工程很重視,并允許灤州起義紀念園建設籌備會附設華北建設討論會。批復稱:“今晨中央執(zhí)行委員會決議,為辛亥灤州起義革命先烈王金銘、施從云、白雅雨暨同事諸君,在灤州地方建立紀念碑,以彰先烈。交行政院辦理等因;并準本會附設華北建設討論會及馮委員玉祥,本會呂顧問習恒等。”
在1935年3月的原定計劃書中,關于辛亥灤州革命先烈紀念園的乙種辦法中包括兩個設計方案,而且乙種辦法也是中央執(zhí)行委員會進行研究決定采納的。關于甲種辦法的內(nèi)容,檔案中尚未提及。乙種辦法中方案(一):“在灤州購地二十余畝建紀念林并刊碑紀事由河北省政府飭灤縣縣政府代為管理其林場收益。即作為該場經(jīng)費。計開辦費約需洋壹萬貳仟元?!狈桨福ǘ骸霸谖魃綇埦磁d先生墓附近購地數(shù)畝建筑衣冠塚并建塔紀事,計開辦費約需洋壹萬五千元。其中購地費伍佰元,衣冠塚四千伍佰元,建塔一萬元(空心石塔一座)。以上兩項共需洋二萬七千元?!?/p>
執(zhí)行過程中,灤州起義紀念園建設籌備會最終采納了乙種辦法中的第二個方案。除了馮玉祥個人比較偏重第二個方案外,資金不足也是兩方案擇其一的重要原因。這一說法在檔案中也得到了證實:“行政院第六四九號指令開:呈悉。查現(xiàn)在本年度國家總預算第二預備費業(yè)已動支無余。此項經(jīng)費,應依照追加預算限制辦理。除令財政部籌完財源呈核外,仰即補編臨時歲出概算書五份呈院。以憑專案核轉追加。”
1935年10月,修建灤州起義紀念園呈報事由經(jīng)南京國民政府行政院審批后,交由行政院駐北平辦事處辦理此事。因為此項工程屬于公共建設類,工務局前期也做了相關工作。所以,最后北平市政府責成工務局承擔此項工程的建設施工。
從北平工務局代辦的概算書起草的時間來看,從1934年7月,工務局長譚炳訓就已著手此項工作的編制和規(guī)劃了。譚炳訓,山東濟南人,畢業(yè)于天津北洋大學建筑工程專業(yè)。大學畢業(yè)后,在青島工務局任總工程師,1932年任青島自來水廠廠長。1932年調任北平,擔任北平市工務局局長,年僅25歲,是當時最年輕的局長。譚炳訓在灤州起義紀念園初期的規(guī)劃設計、編制預算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他實地勘探,測量數(shù)據(jù),細致規(guī)劃,檔案中關于紀念園內(nèi)衣冠冢、紀念塔、附屬建筑物的材質、面積、尺寸、細節(jié)設計都有非常詳盡的記錄。在1935年3月北平市政府的訓令中有委任譚炳訓負責該項工程的一段文字:“查代理工務局長譚炳訓,屢次參與設計,并擬具經(jīng)費概算,由工務局長負責辦理”。但是在后期的報批和工程實施階段,譚炳訓并未參與。這是因為1935年譚炳訓調離北平,遠赴江西任廬山管理局局長。然而,他前期所作的大量基礎性工作是不容忽略的。
三、千古流芳
在多方的督促和努力下,灤州起義紀念園于1936年年底在北京西郊的溫泉村開工建設,1937年4月建設完工。5月26日,北平市政府為灤州起義犧牲的烈士舉行了國葬儀式,并將先烈的衣冠葬入紀念園。園內(nèi)顯龍山山頂?shù)募o念塔是最為壯觀的地標性建筑。塔身為石砌的八角七級的密檐式建筑,塔座的陽面刻有馮玉祥題的“精神不死”,陰面刻“浩氣長存”。在檔案中也有對紀念塔設計方案的記載:“紀念塔擬采用中國單層塔式,用豆渣石成做。作八方形,塔臺高一公尺許,面積約為三十余平方公尺,對邊距離六公尺余。四面帶階級,亦用石砌,塔心中空,座高一公尺半。對邊距離二公尺半。采用須彌座式樣。塔身高七公尺許,沿角各鐫片柱,柱頂加鐫漢室柱頭科,兩科間間以人字形墓股,塔頂鐫瓦隴。檐口刻檐椽勾滴。頂巔安石刻寶瓶相輪一幢。塔面除刊列烈士姓名事跡外,加刻各種裝飾花文(紋)?!?/p>
灤州起義紀念園的落成,完成了馮玉祥將軍多年的夙愿。英魂長眠于此,革命精神浩氣長存。1984年,辛亥灤州起義紀念園被列為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北京市政府曾多次撥款整修辛亥灤州起義紀念園。2006年5月該園被國務院列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