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 博 王 恒
(1.河北水利電力學院,河北 滄州 061001;2.河北省公安廳,河北 石家莊 050081)
【治安研究】
河北省涉法涉訴信訪問題的治理邏輯
崔 博1王 恒2
(1.河北水利電力學院,河北 滄州 061001;2.河北省公安廳,河北 石家莊 050081)
信訪制度是黨和政府賦予人民群眾合法進行權益維護的一項制度。受傳統(tǒng)觀念與現(xiàn)有司法體制不夠完善等因素影響,涉法涉訴信訪案件的處置與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治理邏輯存在不符現(xiàn)象。強化信訪源頭治理,將涉法涉訴信訪納入法治化軌道,使其與法律訴訟相分離,不斷創(chuàng)新社會治理模式和信訪工作方式方法,極有助于維護良好的信訪秩序。
涉法涉訴信訪;治理邏輯;沖突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明確提出“把涉法涉訴信訪納入法治軌道解決,建立涉法涉訴信訪依法終結制度”。2014年3月,中辦、國辦又印發(fā)了《關于依法處理涉法涉訴信訪問題的意見》,提出改革涉法涉訴信訪工作機制,依法處理涉法涉訴信訪問題。鑒于此,在全面推進依法治國進程中,探尋河北省涉法涉訴信訪問題的治理邏輯,有助于維護社會穩(wěn)定。
2004年之前,涉法涉訴信訪并未有一個統(tǒng)一的觀點,學術界、人大代表、司法機關從各自職責角度分別闡述了涉法涉訴信訪。2004年8月,中央處理信訪突出問題及群體性事件聯(lián)席會議(現(xiàn)已撤銷)正式提出了“涉法涉訴信訪”這一稱呼。2005年2月,中央政法委印發(fā)了《涉法涉訴信訪案件終結辦法》,首次以官方文件的形式認定了涉法涉訴信訪的受理范疇,即“依法屬于公、檢、法、司等政法部門處理的信訪案件”。
綜合來看,涉法涉訴信訪是指:當事人(包括法人和其他組織)對公、檢、法、司等政法機關的執(zhí)法行為或處置問題的方式、結果有異議時,可以選擇通過書信(電子郵件)、電話、手機短信、傳真、微博、微信等傳統(tǒng)媒體、新興媒體的方式,向相關黨委(黨組)、國家機關以及下設的信訪機構,提出相關建議或意見,并表達自己合理合法的利益訴求,再由公、檢、法、司等政法機關依法予以合法處置的一種信訪活動。由此可以看出,無論在救濟方式上,還是救濟程序上,涉法涉訴信訪均不同于一般的行政性信訪,它更關注公、檢、法、司等政法機關的執(zhí)法行為或結果,這有利于當事人進行權利救濟,維護自身合法利益,并適時監(jiān)督政法機關的執(zhí)法行為和處置問題的效果。
雖然信訪制度在解決社會矛盾糾紛、處置利益訴求時發(fā)揮了重要作用,但受到傳統(tǒng)思想觀念的束縛、以及現(xiàn)有司法體制的不健全不完善等因素,涉法涉訴信訪案件的處置與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視野下的社會治理邏輯并不一致,存在沖突。
信訪是一種處置社會矛盾糾紛的行政手段,并具有司法程序上的功能,但現(xiàn)有的信訪處置方式卻突破司法程序,通過非法定的行政手段去處置。此外,與一般信訪不同,涉法涉訴屬于行政領域之外的法律范疇,二者處置方式各有差異,沒有交叉性。但一些涉法涉訴問題卻不按照法定程序,而是直接進行信訪,這無疑是有悖于依法治國的治理邏輯。
由于現(xiàn)有信訪制度不完善,使得信訪群眾存在一種人治思維,認為只要引起領導重視,自己的信訪訴求就容易解決。當然,我們應該看到人治思維方式在解決社會矛盾、維護信訪群眾的合法利益中發(fā)揮的積極作用,但人治思維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它無法從根本上減少信訪,不能形成長效處置機制。所以,國家大力倡導法治思維,讓法律成為人們交際的紐帶和安全閥,運用法治保障公民合法利益,維護社會秩序,這才是依法治國的治理邏輯思維。
在很大程度上,涉法涉訴信訪可以對司法行為產(chǎn)生監(jiān)督作用,借以規(guī)范調整司法行為,提高司法質量水平,甚至還可以遏制司法腐敗。司法權威就是司法裁判具有強制執(zhí)行力,但涉法涉訴信訪的目的卻是借助監(jiān)督的作用,實則是按照信訪當事人的意思改變已經(jīng)生效的司法裁判,不管是否滿足當事人的信訪訴求,均將使司法機關陷入一個兩難境地,改變裁判結果則意味著司法權威的削弱,反之則導致涉法涉訴信訪。
當前,隨著全面深化改革深入推進,原有利益格局不斷發(fā)生變化,社會矛盾凸顯期、信訪高發(fā)期等交互疊加,河北涉法涉訴信訪案件復雜多樣,面臨多種處置困境,信訪工作不容小視。
據(jù)河北省各部門信訪綜合統(tǒng)計數(shù)據(jù)顯示,2013-2016年期間,河北信訪案件呈下降趨勢,群眾信訪總量分別是11728件次、10117件次、8128件次,與上年相比下降了7.76%、13.7%、19.6%。但是,隨著各項改革不斷推進,社會利益格局被動調整,人們維權意識增強,紛紛拿起法律武器維護自身合法權益,到司法機關尋求法律救濟,一旦利益訴求無法滿足,當事人便會走上信訪道路。近三年,全省各地涉法涉訴信訪案件分別比上年度上升了1.73%、2.41%、1.62%,信訪數(shù)量仍然居于高位,形勢依然嚴峻。
當前,河北省社會矛盾糾紛凸顯,造成涉法涉訴信訪訴求趨于多元,幾乎包含了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既有刑訊逼供、司法不公等司法范疇,也有勞資糾紛、金融詐騙、非法集資、合同糾紛等經(jīng)濟范疇,觸及拓展到多個領域。此外,信訪當事人的身份也不再局限于農(nóng)民、城市失業(yè)者等社會底層人員,已經(jīng)出現(xiàn)了退伍軍人、機關退休人員、低保戶、五保戶等特殊群體。
當前,隨著社會改革的不斷深入,群體利益被改變,從而誘發(fā)了群體性信訪。比如非法集資、金融詐騙、企業(yè)改制等,都是群體性信訪案件的易發(fā)高發(fā)領域。為了使自己信訪問題得以解決,一部分上訪群眾刻意在“兩會”或者重大政治活動等特殊時期,成群結隊地在政府門前拉白色橫幅、馬路靜坐、示威請愿,甚至沖擊政府部門、自殺、投毒等危害公共安全的具有對抗性的信訪手段,其目的就是給相關政府部門施壓,引起領導重視,獲取信訪利益。
針對信訪事項,既有專門的信訪局,又有各個部門的信訪機構,信訪機構繁多,職責交叉但又互不統(tǒng)屬。而且一些部門內(nèi)的信訪機構并不承擔具體的信訪處置工作,只是進行常規(guī)登記,然后交辦、轉辦給相關機構,致使信訪當事人利益表達不暢。一般來說,處置涉法涉訴信訪問題,往往牽涉的面廣、周期長、程序復雜,致使信訪事項短期內(nèi)無法解決,給信訪當事人一種為官不為的錯覺,認為只有投入更多成本不斷上訪才能成功,從而加大了處置難度。尤其對于公民個人來說,某些群眾舉債信訪,則容易導致家庭貧困,形成惡性循環(huán)。
處置涉法涉訴信訪案件,要將其納入到法治化軌道上來解決,既要注重源頭治理,又要不斷創(chuàng)新社會治理模式和信訪工作方式方法,還需將涉法涉訴信訪問題從法律訴訟中分離出來。
一是要健全矛盾糾紛排查調解機制。定期排查走訪,做到及時發(fā)現(xiàn)、及時介入、及時化解、及時消除。建立網(wǎng)格化排查網(wǎng)絡,積極發(fā)動基層人民調解員,深入住戶家中,逐一排查,并實現(xiàn)人民調解、行政調解與司法調解等聯(lián)調聯(lián)動,確保將矛盾糾紛化解在萌芽初期。二是要嚴格執(zhí)法行為,拒絕錯案發(fā)生。司法機關執(zhí)法人員要嚴格執(zhí)法行為,遵循法定程序,每一個案件均要經(jīng)得起檢驗,杜絕出現(xiàn)執(zhí)法紕漏,從源頭上避免留下涉法涉訴信訪的誘因。三是法律服務人員要積極參與調解。積極倡導法律服務人員參與信訪調解,或到信訪接待處值班,引導信訪群眾運用訴訟等法律渠道處置問題。擴展法律援助覆蓋面,只要符合條件,均可申請法律援助,避免激化矛盾。四是要做好普法宣傳工作。針對群眾關心的熱點問題,因需設計普法主題,增強群眾法治意識,引導群眾依法辦事、依法維權、依法信訪。
實行信訪與訴訟相分離,就是具有行政屬性的事項按照信訪條例處置,具有法律屬性的事項按照訴訟程序處置,二者互補交叉,確保不同性質的信訪案件區(qū)別處理,保障信訪群眾的司法救濟權利。所以,一旦信訪事項屬于涉訴范疇,信訪機構無需受理,但要正確引導信訪群眾到司法機關表達訴求;反之,司法機關要引導信訪群眾到政府相關部門,暢通信訪渠道,防止矛盾激化。
一是要創(chuàng)新社會治理理念。當前,國家正推進“放管服”改革,讓政府的管理職能向服務職能轉變,而其他組織也要加強自我管理,為維護社會穩(wěn)定和社會秩序發(fā)揮作用。社會改革,理念先行。沒有科學先進的理念作指導,談何提升社會治理工作水平。二是要推進社會治理主體多元化發(fā)展,改變政府一家獨大的局面,而是由政府進行指導,其他部門單位積極參與,實現(xiàn)社會多元主體共同治理,形成社會治理整體合力,促進社會協(xié)調發(fā)展。三是要提高社會治理能力,改變政府單一治理方式,激發(fā)各級黨委、政府以及社會公共組織等部門的社會治理能力,從而提高整個社會治理體系的運轉效率。
一是要提升信訪立法層次。盡快將《信訪法》納入人大立法規(guī)劃,進行統(tǒng)一立法,讓法律統(tǒng)一規(guī)范信訪辦理機構、辦理程序和信訪權利義務,確定信訪范疇,樹立信訪部門權威,使其職責對稱。二是要區(qū)別受理信訪案件。由于信訪案件屬性不同,有的屬于法律渠道受理范疇,有的則屬于行政渠道受理范疇。因此,受理信訪案件時,要區(qū)分信訪案件屬性,根據(jù)案件屬性確定受理機構。這樣既可以保障信訪當事人的救濟權利,提高信訪案件處置效率,又可以將屬于涉法涉訴類的信訪案件納入司法機關,按照法定程序予以辦理。三是要加強信訪工作規(guī)范化水平。信訪工作人員要摒棄人治思維,把信訪群眾當做自己的家人和親人,真心服務,合力維權。遇到信訪事項,信訪工作者要依法處置,既給予道義上的關懷,又注重法律引導;要遵循信訪法定程序,既要充分保障信訪當事人的合法權益,又要堅決打擊鬧訪、纏訪等無理信訪現(xiàn)象。
信訪制度是黨和政府賦予人民群眾合法進行權益救濟的一項制度。雖然現(xiàn)有信訪體制機制仍有不完善之處,但我們相信,隨著全面依法治國進程的不斷加快,信訪制度將會更趨健全完善,將會更好地保障人民群眾的各項權益訴求。
[1]李珊,何國強.探究涉法涉訴信訪問題的困境與出路[J].浙江警察學院學報,2016,(05).
[2]何國強.論涉法涉訴信訪治理的法治化[J].政法學刊,2015,(12).
[3]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依法處理涉法涉訴信訪問題的意見 [N].北京青年報,2014-03-19.
[4]謝家銀,陳發(fā)桂.法治視野下涉法涉訴信訪終結的制度邏輯[J].云南行政學院學報,2014,(05).
[5]胡夏冰.涉法涉訴信訪法治化的根本路徑[J].學術月刊,2013,(12).
[編輯:李永新]
D631.4
A
1672-6405(2017)03-0010-03
崔博(1984-),男,河北吳橋人,碩士,河北水利電力學院講師,主要從事法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王恒(1983-),男,河北衡水人,碩士,河北省公安廳法制總隊主任科員。
2017-07-01
2017年度河北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課題“依法治國視野下的涉農(nóng)信訪問題研究——以河北省為例”(課題編號:JRS-2017-6007)階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