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 寧
(國防大學政治學院 馬克思主義理論系,江蘇 南京 210003)
唯物史觀視角下拉法格對資本主義的多維度批判
馬 寧
(國防大學政治學院 馬克思主義理論系,江蘇 南京 210003)
隨著資本主義進入快速發(fā)展的壟斷資本主義階段,作為第二國際左派理論家代表的拉法格以唯物史觀的視角出發(fā),從資本主義所有制、意識形態(tài)等方面對資本主義進行了多維度的深刻批判。這些理論成果極大地豐富了歷史唯物主義的理論內涵,盡管其在理論闡發(fā)的過程中存在著對馬克思主義認識上的不足,但站在當時的歷史時期看,拉法格對資本主義的多維度批判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論和現(xiàn)實意義。
保爾·拉法格;唯物史觀;資本主義
第二國際時期,資本主義經濟迅猛發(fā)展,并逐漸由自由資本主義階段向壟斷階段過渡,資產階級在政治上的統(tǒng)治也趨于成熟和穩(wěn)定,資本主義社會處于一個相對和平穩(wěn)定的環(huán)境之中。對于馬克思主義而言,馬克思和恩格斯的逝世、從不同角度對馬克思主義的歪曲和攻擊、無產階級階級斗爭所面對的新形勢和斗爭中積累的新經驗、科學研究領域的新成果等,都是第二國際理論家們所面對的也是急需解決的新困難。作為馬克思生前的戰(zhàn)友和學生,第二國際理論家們自覺承擔起了這一歷史性的任務。拉法格在歷史觀領域針對資本主義對歷史唯物主義的歪曲,進行了有力的反擊。從資本主義所有制、資本主義的道德觀念和發(fā)展了的宗教神學等幾個方面入手,在歷史性的考證和對比社會現(xiàn)實的基礎上揭開了資產階級虛偽的“遮羞布”,在這個過程中也拓展和深化了歷史唯物主義的研究領域,在捍衛(wèi)和傳播歷史唯物主義的同時進一步發(fā)展了歷史唯物主義,另一方面也為當時的歷史時期下的無產階級革命提供了科學的理論指導。但是,拉法格在具體領域對歷史唯物主義的深化研究也存在著一定的缺陷,這些問題在不同程度上也出現(xiàn)在第二國際時期的其他理論家身上,反映出當時的錯誤思潮的影響和他們自身在歷史唯物主義理解上的不足。但總的來說,無論是拉法格還是其他的第二國際理論家,他們在理論和實踐上對馬克思主義的宣傳和發(fā)展,是值得我們尊敬和學習的。
對于資本主義的批判,拉法格首先抓住資本主義所有制的不合理性這一要害,通過對所有制發(fā)展歷史的考證,并對比資本主義社會中被剝削階級的殘酷生活現(xiàn)實,深刻地向人們揭示了“資本主義來到世間,從頭到腳,每個毛孔都滴著血和骯臟的東西”[1]。通過對資本主義所有制的批判,拉法格科學地論證了資本主義的必然滅亡和社會主義的必然勝利,同時也向人們展示了共產主義社會的美好圖景。
當時的資產階級認為,他們所擁有的資本是自古就有的,財產的私有制同樣如此,資產階級企圖以這種觀點為資本主義的合理性提供理論依據(jù)。拉法格認為,“所有制不是靜止的、不變的,而是像一切物質的和精神的秩序的現(xiàn)象一樣是在發(fā)展著和經歷著各種不同的形式,由一種推向另一種”[2]29,否定了資產階級所宣揚的“資本永恒”。為了進一步論證所有制的發(fā)展,拉法格還將現(xiàn)代社會里的財產所有形式分為:財產的公有形式和財產的私有形式。財產的公有形式包括“古代起源的公有形式”,這主要指公共財產和國有財產,和現(xiàn)代起源的公有財產,主要是指國家管理的公用事業(yè)。財產的私有形式包括“個人使用品的財產”“勞動工具的財產”和“資本財產”三種,無論是“個人使用品的財產”還是“勞動工具的財產”,都經歷了一個變化的過程。財產形式的變化同樣存在于財產的公有形式和財產的私有形式中,“當古代起源的公有財產被私有財產排擠而消滅下去之時,資本主義的私有財產又轉變?yōu)閲夜芾淼墓胸敭a”[2]34。
拉法格進一步對原始社會、氏族社會和封建社會的所有制進行考察。原始社會所有制為原始共產主義,“私有觀念對于一切資產者是非常自然的,但當初跑進人們的頭腦卻不那么容易。當人們開始思想時,恰恰相反,他們首先想到的是一切應當歸大家”[2]46。拉法格以大量史料證明人類歷史上的確存在過這么一段漫長的、根本不知道私有制為何物的時期,有力地推翻了資產階級的私有制“自古已然”的理論。另一方面,拉法格也指出,原始社會中的部落的不斷分化、土地的分散、勞動分工的細化等因素也在一定程度上為私有制的出現(xiàn)創(chuàng)造了條件。
在氏族社會中,公有財產隨著氏族的分化,逐漸演變?yōu)槭献寮彝サ募a制,隨著氏族家庭的進一步分化,集產制也逐漸被家庭財產和個人財產所取代。土地的私有制也起源于這個歷史時期,拉法格指出,土地私有制“是從房屋修建所占用的那些地段開始,因為房屋被認為是動產,可以歸屬于修建房屋和居住其中的個人所有”[2]67,房屋與個人自由一樣,具有神圣不可侵犯的地位,房屋與房屋之間有著明顯的邊界劃分,同時歷代的法律也有專門的條款保護房屋的私有。
在封建社會中,封建財產起源于建立在集產制之上的農村公社,通過對集產制財產的不斷吞并逐漸成長起來,經過歷史的不斷發(fā)展,才最終走到資本主義私有制的現(xiàn)代形式?!胺饨ǖ呢敭a和由它所生的社會組織服務于使家庭的,正確些說血族的集產制過渡到資產階級的個人主義”[2]86,隨著農村公社的不斷進化和公社間的掠奪征服,封建主義逐漸建立起來,在封建制度條件下,封建統(tǒng)治階級依靠對公共財產的侵占和對農民土地、賦稅等的掠奪,建立起農民對統(tǒng)治者的人身依附關系,使自己的財產不斷擴大。但是封建財產制度對封建統(tǒng)治者也有著一定的限制,封建土地不能自由買賣,土地的擁有者也無權讓土地荒蕪,這就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地主對農民的剝削,農民也可以利用土地空閑的時間進行農牧業(yè)生產。
隨著資本主義的發(fā)展,封建社會中的工廠手工業(yè)和小商業(yè)發(fā)生改變,一部分小工商業(yè)主在資產階級革命后轉變?yōu)橘Y產階級,上升為社會的統(tǒng)治階級,資產階級的財產也擺脫了封建社會的束縛,成為推動資本主義發(fā)展的重要動力。在此基礎上,資本主義社會中的農業(yè)、工商業(yè)和金融業(yè)也呈現(xiàn)出了新的面貌。
在農業(yè)方面,資本主義為了追求更高的農業(yè)效益,改變了原始的輪作制,在耕作方法上也采用更高效的種植方法,農業(yè)生產不再是簡單地為了滿足人們的生存需求。這種改變奪去的是農民自給自足的生活,帶來的卻是生態(tài)環(huán)境的被破壞和大量農產品向城市涌入。拉法格指出,“土地財產、耕作方法和農村人口成分的改變是因工業(yè)財產和金融財產中所發(fā)生的變化而引起的”[2]142,工業(yè)發(fā)展對人力巨大需求的背景下,資產階級加緊對農民的剝削,使得農民“人力落進工業(yè)城市,而貨幣則落進金融家的保險箱”[2]142。在這一改變下,造成了新的階級——無產階級的出現(xiàn)。隨著農業(yè)人口不斷減少,無產階級工人不斷增加,越來越多的無產階級無法得到基本的生存保障,無產階級革命就在這種現(xiàn)實情況下不斷地孕育著。
在工商業(yè)方面,資本主義工商業(yè)為了滿足對更高的生產效率的追求,不斷進行分工的細化,不同的城市和地區(qū)依據(jù)自身優(yōu)勢開始發(fā)展不同的生產,傳統(tǒng)的地理和歷史劃分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簡單的經濟單位的劃分。由于不同生產部門彼此之間生產的需要,各個城市開始更緊密地聯(lián)結起來,拉法格更進一步指出,“資本主義的生產,它曾消滅了手工業(yè)生產的地方的和省區(qū)的單位,現(xiàn)在準備破壞自己的產兒——民族的單位和代之以更廣泛的國際單位”[2]144,資本主義生產甚至打破了國與國之間的限制,發(fā)達國家將生產地搬到原料豐富的落后國家,但是落后國家的人民并沒有因此而得到生活上的改善,相反卻變得更窮了。對于這種國與國之間聯(lián)系的日益密切和發(fā)達國家對落后國家的瘋狂掠奪,拉法格預示道:“這種日益增長著的經濟上的彼此依賴在未來將形成全人類政治統(tǒng)一的基礎”[2]146。
在金融業(yè)方面,拉法格指出,“由公債中成長起來的金融乃是資本主義生產存在的必要條件之一”[2]156,資本主義的金融業(yè)通過對人們經濟上的剝削,為資本主義農業(yè)和工商業(yè)提供資金支持,維系著資本主義的生存和發(fā)展。占據(jù)著巨大財富的金融家也通過各種手段控制媒體和政府,目的在于使自己的財富不斷擴大,對于金融家的這種強力統(tǒng)治,拉法格指出“任何一個政治革命都不能推翻這個萬惡的統(tǒng)治,因為它是建立在對工人階級——腦力和體力勞動者的資本主義剝削和公債上面”[2]159,只有依靠廣大的無產階級,通過無產階級革命掌握國家政權,從物質上和制度上推翻資本主義,才能從根本上清除這些寄生在人民身上的資產階級。
拉法格通過對資本主義社會的農業(yè)、工商業(yè)和金融業(yè)的具體分析,在批判資本主義社會的丑惡現(xiàn)實的同時,指出了無產階級革命的現(xiàn)實性和必要性,準確地闡釋了馬克思的無產階級革命的思想,并結合資本主義的現(xiàn)實發(fā)展,為下階段的無產階級革命指明了方向。
在拉法格看來,“資本主義的工廠生產,農業(yè)經濟,商業(yè)和金融之所以能形成和發(fā)展只是由于消滅了私有財產的基本特征,就是把它從個人性質的財產變成非個人性質的財產,建立起資本主義的集產制”[2]160,拉法格這里所說的“財產”實際上是指勞動的成果。在資本主義的集產制下,財產變成簡單的財富增值工具,財產擁有者并不參與它的創(chuàng)造和使用過程。
拉法格預言:“復活了的集產制的資本主義文明必然會把人類引向共產主義”[2]163。在集產制條件下的資本主義社會,勞動失去了個人的性質,無產階級在資本主義工廠里共同生產,生產工具共同使用,生產出的勞動產品成為共同勞動的成果,這種生產就為無產階級革命和共產主義的實現(xiàn)創(chuàng)造了條件。
首先,資產階級自己占有生產資料,實際的勞動生產過程卻需要多數(shù)的無產階級參與,隨著資產階級數(shù)量的不斷減少,伴隨以無產階級人數(shù)的增加,這種生產的社會化和生產資料私人占有之間的矛盾便越來越突出,越來越多的無產階級無法負擔起他們生產的產品,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之間的貧富差距加大,資產階級也面臨著嚴重的經濟危機。
其次,資本主義的集中化生產也使得廣大的無產階級集中起來,無產階級的集中更便于在經濟和政治領域集中地開展革命斗爭。在思想方面,社會主義者對共產主義的宣傳使得無產階級在思想上也具備了革命的條件。
再次,“機器消滅了勞動的分工和使男女在勞動中平等起來”[2]166,機械化的生產消除了男女老幼在勞動過程中的體力差距,從而消滅了生產力較低階段的勞動分工。當一切生產部門都采用機器生產時,將只有“機械師”這一種職業(yè),使得工人從固定的專業(yè)中解放出來,他們也將擁有更多的自由時間,在肉體上和精神上得到健康發(fā)展。
最后,“預定了共產主義的經濟形式的資本主義文明也將共產主義的制度和習慣引進政治和社會的領域”[2]167。資本主義恢復了原始社會時期的普選制度,使得公民獲得了一定程度的自由和平等,資本主義所推行的公共教育,也具有一定的共產主義色彩。資本主義為滿足自身利益和維護資產階級的統(tǒng)治而推行的這些措施,雖然消滅了不同文明之間的差異,但卻使得他們更適應于共產主義的風俗習慣。
拉法格在《財產及其起源》的最后作出總結,資本主義在全球范圍內對利益的追逐,使得同樣具有反抗精神的無產階級團結起來,經濟的力量和歷史的規(guī)律將使得共產主義再次出現(xiàn),在革命的時機到來后,人類將回到共產主義,“他們將找到自己的失去的幸福和洗掉私有制時代的底下的利益和情欲、自私的和反社會的道德。這時人們將戰(zhàn)勝尚未受管束的經濟力量,人類的優(yōu)美的和高貴的品質將達到盡善盡美的境地”[2]169。
拉法格科學地揭示了資本主義社會的發(fā)展趨勢,通過分析資本主義社會的丑陋現(xiàn)實,指出了資本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所在,同時也向人們展示出已經具備的無產階級革命條件,科學地預示了共產主義的未來。拉法格還對空想社會主義等錯誤的社會主義思想進行了批判,捍衛(wèi)了馬克思主義對無產階級革命的科學指導。但是拉法格對共產主義的實現(xiàn)途徑及未來的發(fā)展缺乏具體的論述,盡管強調了革命的重要性,但并沒有指出革命的具體路徑,他認為資產階級革命后就能進入共產主義社會,對共產主義社會的構想也表現(xiàn)出一定的理想主義,這些都是拉法格的理論缺陷所在。但是總的來說,拉法格遵從了馬克思主義的歷史唯物主義的真正內涵,對資本主義私有制下的社會現(xiàn)實分析得十分精彩,對我們認識當前的資本主義也十分具有借鑒意義。
拉法格指出,“資產階級善于使一切適合于自己的目的和自己的利益,他們用‘文明’的美名來裝飾自己的社會制度,用‘人道’的美名來裝飾自己對待活人的方法”[3]18,因此拉法格通過運用“馬克思的歷史方法”,對資本主義的道德觀的起源和發(fā)展進行探究,揭示了資產階級道德觀服務于資產階級利益的本質,從意識形態(tài)領域給予了資本主義強力的批判。
隨著第二次工業(yè)革命的開始,資本主義經濟在19世紀末快速發(fā)展,社會生產力得到提高、社會化大生產在范圍和深度上的加強等都標志著資本主義的經濟發(fā)展進入了新的歷史階段。在經濟快速發(fā)展的同時,資本主義也開始從自由資本主義向壟斷資本主義過渡,與此伴隨的是資本主義國家在世界范圍內對市場的爭奪和資本主義國家內部的社會各階級間關系的惡化,尤其表現(xiàn)在日益壯大的無產階級群體與剝削程度愈深的資產階級之間。為了緩和與無產階級之間的關系,穩(wěn)定經濟大發(fā)展背景下的社會秩序,資產階級的思想家建立起唯一的道德標準,資產階級竭力讓全社會接受這種道德觀。在這種資產階級的道德觀下,資產階級的一切剝削行為和資產階級社會的不平等現(xiàn)象都被披上了道德的外衣,不僅如此,資產階級還利用宗教對人們的影響加強人們對這種道德觀的認同。在這種形勢下,一部分的無產階級被資產階級思想家的理論宣傳所蒙蔽,革命斗爭熱情被消解,無產階級革命面臨著危機。
另一方面,在社會主義陣營內部,存在著以伯恩施坦為代表的修正主義者,受新康德主義的影響,試圖對康德的倫理學思想加以系統(tǒng)化,對其中的先驗性和抽象性加以辯護,用改造后的康德的倫理學對當前的社會趨勢進行分析,并對歷史唯物主義在康德主義的立場上進行改造。他們反對社會主義革命,認為只有在人們自身“道德的自我完善”之后,才有可能走向社會主義運動。
在此背景下,拉法格對資產階級道德觀的歷史發(fā)展進行了探究,從根本上否定了資產階級“永恒的道德觀”,揭露了資產階級的虛偽本質,在一定程度上也豐富了歷史唯物主義的理論內涵。
拉法格對資產階級道德觀的歷史性批判主要集中在“正義思想”和“善的思想”兩個方面。
關于“正義思想”,拉法格認為文明社會時期的正義主要有兩個來源:“一方面是在人類的本性中取得自己的來源,另一方面又從建立于私有財產基礎上的社會環(huán)境中取得自己的起源”[3]67。拉法格認為,來源于人的正義起源于人們對報復和平等的追求,例如原始共產主義社會中的“同等報復法”,即一方受到傷害時可以對施暴者進行同等的傷。當私有制建立以后,“同等報復法”便發(fā)生了改變,“流血不再要求用流血來抵償:它要求的是財產”[3]80,傳統(tǒng)的“同等報復法”為經濟的平等所替代,這種財產與傷害之間的平衡在人們頭腦中產生了“報酬的正義”的思想。不僅在受到傷害方面,人們還追求在財富分配方面的正義。拉法格認為,抑制人們“攫取的本能”是文明的任務之一,“這種原始的本能的克制促成了正義觀念的建立,而正義觀念已由復仇的克制預作準備”[3]85,例如人們?yōu)榱司S護全體成員的利益而抑制對大自然的攫取,保持部落周邊環(huán)境的生態(tài)平衡,這種平等精神下對正義的追求在土地分配等方面體現(xiàn)得更為明顯。但是,當私有制出現(xiàn)之后,人們在這種平等精神下對正義的追求便發(fā)生了改變,伴隨私有制而生的人們頭腦中的貪欲扭曲了傳統(tǒng)的正義觀念,拉法格指出“正義的觀念就它的起源來說只不過是平等精神的表現(xiàn)而已,以后由于受了它所促使形成的私有財產的影響,致使財產在人們之間所產生的不平等神圣化”[3]96,正義的觀念變成了資產階級維護自身利益的工具,傳統(tǒng)的正義觀念中限制人們貪欲的成分被抹除,平等精神下產生的正義觀念變成了維護不平等的手段。
關于“善的思想”,拉法格認為“善的思想”的最早雛形是古代社會的“英雄理想”。在古代,由于經常處于人與人、人與自然之間的斗爭當中,因此“力量和勇敢后來必然體現(xiàn)出美德的全部總和”[3]99,人們只有擁有了英雄所具有的這種美德,才能夠獲取相應的物質財富。但是隨著人類社會的發(fā)展,“經濟的過程和由它所產生的政治事件破壞了英雄的理想和取消了道德的美德同物質財富的聯(lián)合”[3]105-106,英雄所具有的傳統(tǒng)美德不再為其帶來物質上的財富,甚至在經濟利益的驅使下,開始成為“富人的雇傭兵”,于是人們所崇尚的“英雄理想”宣告解體。相應的,私有制基礎上的符合資本主義社會條件的道德理想建立了起來。資產階級將“英雄理想”改造為“柏拉圖式的滿足”(指存在于思想上,而不是存在于實際上——拉法格注),這便導致了理想生活與現(xiàn)實生活之間的矛盾——理想生活的純潔和現(xiàn)實生活的不純潔,在拉法格看來,“一切基于商品生產的社會的道德都不能避免這種矛盾”[3]116,資產階級之間的丑惡競爭、資產階級為了商業(yè)利益對人們的欺騙,都用這種資產階級的美德來進行掩飾,以此來討好社會輿論,穩(wěn)定資本主義的社會秩序。在考察完道德的發(fā)展歷程后,拉法格引用了馬克思在《政治經濟學序言》中的論述進行總結:“物質生活的生產方式一般地規(guī)定社會的、政治的和精神的生活過程”[4]591,我們可以看出,拉法格對于資本主義道德觀的批判總體上符合了馬克思的論述,并充分地從歷史的角度揭示了資本主義道德觀的虛偽性,適應了當時社會主義發(fā)展形勢的需要。
雖然拉法格通過對道德觀起源的考證,深刻地批判了資產階級的道德觀,但是在理論研究和闡述的過程中也暴露出了很多的不足。
忽視道德的歷史性。拉法格在對道德思想起源的研究中,尤其是在研究古代道德時,存在著浪漫主義傾向,認為古代道德是完美的,忽視了資產階級道德相對于古代道德的優(yōu)越性。盡管拉法格在一定程度上意識到了古代道德存在著維護落后的奴隸制的作用,但是他主要還是從道德適應于社會環(huán)境這一角度出發(fā)進行論述,沒有認識到意識形態(tài)的相對獨立性和意識形態(tài)對歷史發(fā)展的反作用,從而在一定程度上走向了機械地闡釋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tài)的道路。這體現(xiàn)了拉法格在馬克思主義哲學的認識上,對上層建筑反作用于歷史發(fā)展這一基本原理認識的不足。拉法格的這一缺陷在其歷史唯物主義著作中或多或少地都有體現(xiàn),這也反映出第二國際左派理論家們對馬克思主義的教條化理解,以及簡單、片面地理解和闡釋馬克思主義。
倫理社會主義傾向。在拉法格看來,隨著資本主義的消滅,各種道德也將消失,而在共產主義社會,道德觀念也將失去自己的調節(jié)作用。拉法格還認為,在資本主義私有財產制度被消滅之后,正義等道德觀念也將隨之消滅,因為在盡善盡美的共產主義社會中不需要這些道德觀念存在。拉法格的這些觀點與認為共產主義就是“道德完美”的倫理社會主義存在著一定的相似之處,反映出拉法格思想中的倫理社會主義傾向。
縱觀拉法格的一生,宗教問題始終是他批判資本主義、闡釋和發(fā)展馬克思主義的重要內容之一。在成為馬克思主義者之前,拉法格就已經是一名無神論者,他最開始是啟蒙主義的無神論,之后便進入無政府主義的反宗教階段,發(fā)表于1866年的《至圣的雅科賓教會的通諭》是拉法格最早的無神論著作,盡管這個時候的拉法格還深受無政府主義的影響,但他徹底的反宗教的無神論思想在這篇文章中得到了展現(xiàn)。在成為馬克思主義者后,拉法格在歷史唯物主義的基礎上,開始對宗教意識的產生和發(fā)展進行深入的研究,拉法格認為,宗教思想的危害不僅在于對現(xiàn)實的歪曲,還在于對人們認識和實踐的錯誤引導、對人們變革社會關系的束縛。拉法格曾明確指出:“宗教是壓迫、束縛被壓迫階級的主要精神力量之一”[5],拉法格將對宗教的批判和對資本主義的批判結合起來,深刻地揭露了在資本主義階段宗教的變化和宗教作為資產階級的統(tǒng)治工具對人們的欺騙。拉法格對宗教的批判性研究為馬克思主義無神論思想的發(fā)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更極大地拓展了歷史唯物主義的理論視野,當然拉法格的宗教著作中也存在著一些表述上的不準確和觀點上的錯誤,因此我們應從馬克思主義的立場出發(fā),客觀地理解和評判拉法格的無神論思想。
拉法格認為,只有分析出宗教所賴以存在的現(xiàn)實基礎,才能從根源上揭露宗教的虛偽面目,才能使人真正地意識到一切所謂的超自然力量的虛假,也才能真正地接受科學的無神論思想。與對資本主義道德觀的研究一樣,拉法格對宗教信仰的起源和歷史發(fā)展過程的研究,主要是通過對歷史事實的探究,還原出宗教的真實發(fā)展過程。
拉法格指出:“原始人從夢的錯誤解釋出發(fā),發(fā)明了促成往后創(chuàng)造出唯一的上帝的元素,所謂上帝歸根結底不是別的,只不過是比其它的靈魂更強大有力的靈魂而已”[3]194。在拉法格看來,“靈魂及靈魂不朽的觀念是野蠻人發(fā)明的”[3]194,由于野蠻人無法解釋做夢的現(xiàn)象,他們便給自己創(chuàng)造了“一個非物質的和不朽的靈魂”。野蠻人在夢里可能有各種或真實或奇幻的活動,但是當他醒來時卻發(fā)現(xiàn)自己還停留在睡覺的地點,為了做出解釋,野蠻人便想象出與自己一模一樣的另一個存在——靈魂,靈魂看不見、摸不著,在人們入睡后就可以離開肉體去進行各種活動。野蠻人還經常能在夢里見到已經去世的人,所以他們就認為靈魂比肉身存在得更久,這也便衍生出之后的靈魂不朽的認識。
在靈魂的觀念產生出以后,很快在野蠻人的頭腦中得到進化并參與到日常生活中。拉法格指出,野蠻人和兒童一樣幼稚,“他以為他能像指揮自己的手足一樣去指揮自然現(xiàn)象,他能呼風喚雨等等”[3]194,例如,野蠻人為了阻止黑夜,就按規(guī)定的方法把某種草結起來,以阻止太陽落下。野蠻人還通過召喚和供奉更強力的靈魂,比如死者的靈魂、戰(zhàn)士的靈魂和魔法師的靈魂,祈禱風調雨順、消除苦難。
在進一步的研究中,拉法格指出,在人類歷史發(fā)展的進程中,靈魂觀念曾經歷了一段短暫的消失。他認為,這主要是由于人們從原始共產主義階段進入了氏族社會,家庭的出現(xiàn)和人們實踐水平的提高使人們的關注點開始更多地轉移到自身和家庭的生活中,對靈魂觀念的迷信逐漸淡化甚至消失。
但是,當“統(tǒng)一于家長權力之下的配偶聯(lián)盟一經解體和瓜分了不能讓渡的家庭財產之后,靈魂觀念又告復活”[3]148。公元前六、七世紀,一些神秘的宗教儀式開始出現(xiàn),這些宗教儀式在人們中不斷擴散,并復活了父權制以前的宗教。復活后的宗教開始逐漸不斷進化,清除過去的宗教思想中的一些明顯的幼稚、虛假的成分,創(chuàng)造出“天堂”“地獄”和“上帝”等一系列新的內容作為補充,他們無法解釋這些觀念的來源,于是便賦予其先驗的性質。對此,拉法格指出:“上帝的觀念既不是天賦的觀念,也不是先天的觀念,而是后天的觀念;一切觀念都是如此,因為人只有同他所能解釋的真實世界的現(xiàn)象發(fā)生接觸時才能思想”[3]195。
在拉法格深入研究宗教信仰的同時,也注意到了在資本主義階段,宗教逐漸變?yōu)榫S護資產階級統(tǒng)治的工具,以及在此背景下宗教所產生的新變化。
在資產階級取得統(tǒng)治地位之前,曾竭力反對作為封建統(tǒng)治工具的舊宗教,他們的反宗教思想甚至在一些資產階級理論家那里發(fā)展成為無神論。但是,當資產階級推翻封建社會、成為社會的統(tǒng)治階級之后,卻開始極力維護宗教的存在,甚至將宗教變?yōu)榫S護階級統(tǒng)治的重要工具之一,“資產階級常常用基督教來掩蓋自己所追求其勝利的物質利益,他們聲言要改革宗教和使它恢復圣主的純潔的教義”[3]190,資產階級對宗教的利用更是“為了安定自己的社會秩序,有產者所關心的是使雇傭勞動者相信他的財富是他的無數(shù)的美德的成果”[3]199。在拉法格看來,這是因為基督教“主要是建立在私有財產和剝削雇傭勞動上面的社會的宗教;所以不論人們怎么說和怎么做,它在過去、在現(xiàn)在、在將來都是資產階級的宗教”[3]190,基督教的這一本質從根本上符合了資產階級的利益。
拉法格還指出,之所以在資本主義文明社會中宗教依然能夠存在并得到發(fā)展,不僅僅是因為它迎合了資產階級統(tǒng)治的需要,還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長久以來在人們頭腦中形成、流傳下來的靈魂和神靈等唯靈論觀念,以及人們對唯物史觀的認識和傳播的不足,拉法格認為“他們的唯靈主義的觀念和信仰上帝應當歸因于對社會界的無知”[3]203,不僅是廣大勞動人民,資產階級也是如此。
拉法格還以資本主義宗教的主要代表——基督教為例,揭示了宗教在資本主義社會的新變化。在拉法格看來,“基督教沒有帶來什么新東西;它甚至連自己的荒誕不經之談和自己的粗俗的迷信也沒有發(fā)明一點,但是它占有為秘密神教和阿爾非教所不知道的無可比擬的技巧,借以滿足民主群眾的智慧的和感情的,欲望的和嗜好的需要”[3]189。基督教通過構建起的“天堂”“地獄”等觀念,把人們在人間的所有善行和惡行的結果以及他們對平等的追求都推到了虛構的另一個世界,拉法格指出基督教的這一變化“違反了自己當初的愛煽動的作風,現(xiàn)在它成了有產階級的安全閥”[3]189;基督教沒有像過去的宗教一樣,將人們對宗教的崇拜限定在某個城市或是某個民族范圍內,而是任何人都可以加入進來教會的組織中來,這樣一來人們便處于牧師的統(tǒng)治之下;基督教還廢除了過去宗教中所存在的舊的宗教儀式,使得自身具備了資本主義社會的民主色彩。
拉法格認為,在資本主義社會中宗教的所有這些新變化,只是為了更大程度地麻痹廣大群眾,使人們被動地接受資產階級對人們的剝削和統(tǒng)治,從而滿足資產階級的統(tǒng)治需要,宗教在本質上依然是階級統(tǒng)治的工具。
但是,宗教作為資本主義社會中的意識形態(tài)之一,它的存在是建立在資本主義的經濟基礎之上的。拉法格指出,“資產階級的信仰上帝和靈魂不朽是他的社會環(huán)境的意識形態(tài)現(xiàn)象之一;只有當他被剝奪了他從雇傭勞動者竊取來的財富和從寄生階級變成生產階級之時,才能使他擺脫那種信仰”[3]207,“當它們處于社會的占有和社會的控制之下,不再有‘不可知的’社會秩序的時候,這時候,也只有這時候才能從人的頭腦中消滅上帝的信仰”[3]220①拉法格在這里所說的“它們”主要是指生產資料,這句話也就是說只有推翻資本主義、進入社會主義階段之后,宗教才能從人們的頭腦中消失。,宗教的消滅是推翻資本主義的前提條件之一,要想消滅宗教,就必須從根本上推翻資本主義。
拉法格的無神論思想,是運用歷史唯物主義對宗教問題深入分析的成果,是對正處于發(fā)展時期的資本主義在宗教問題上的沉重批判,也是在充分發(fā)揮馬克思主義無神論的科學基礎上,對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的又一次深入拓展,客觀上也為馬克思主義的傳播和發(fā)展發(fā)揮了積極影響。
盡管如此,但我們必須要注意到拉法格無神論思想中的不足。例如,恩格斯在看完拉法格的《亞當和夏娃的神話》后就曾回信給拉法格說:“您關于亞當和夏娃的文章寫得很俏皮。此文固然有一定的道理,但您在闡述時似乎說得過分了。特別是在歷數(shù)挪亞的歷代祖先時。盡管對挪亞的后裔來說十分清楚,這是歷數(shù)部落”[6]。
對于宗教觀念的產生,拉法格認為,對未知的好奇和探索是原始人產生宗教觀念的主要原因,這種心理因素驅使原始人不斷試圖在無法解釋的現(xiàn)象與想象之間建立聯(lián)系,進而構建起了越來越完整的虛幻的思想體系。拉法格的這一觀點,在一定程度上背離了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原則,原始人的意識的產生是與他們的物質活動密切相關的,正是在他們的實踐活動中遇到的無法解決的問題,使他們產生了所謂的“哲學思考”,所以宗教觀念的產生從根本上還是來源于具體的實踐。
在對待宗教的信仰問題上,拉法格籠統(tǒng)地將全部資產階級歸入信仰宗教的行列,忽視了資產階級思想家中存在的反宗教的情緒,忽視了資產階級陣營中歷來存在的反教權主義的思潮。拉法格認為,“正當宗教的感情在資產階級的一切階層中繼續(xù)活躍和表現(xiàn)著千姿萬態(tài)的時候,工業(yè)無產階級卻表現(xiàn)著對宗教的沒有根據(jù)的,但又是不可動搖的冷淡”[3]192。從這里可以看出,拉法格在過分夸大資產階級對宗教的信仰的同時,也存在著對無產階級的無神論思想的夸大。盡管無產階級在理論上和原則上是不信教的,而且無產階級身上所擔負的歷史使命也決定了其反宗教的性質,但實際上并非如此。列寧就曾指出:“被剝削階級由于沒有力量同剝削者進行斗爭,必然會產生對死后的幸福生活的憧憬,正如野蠻人出于沒有力量同大自然搏斗而產生對上帝、魔鬼、奇跡等的信仰一樣”[7]。
盡管拉法格的無神論思想存在著一定的缺陷,有時甚至違背了馬克思主義,但在實際的社會主義實踐過程中,他一直都是堅定地站在反宗教的陣營中,積極地傳播和發(fā)展馬克思主義科學的無神論思想,表現(xiàn)出了馬克思主義者對真理的不懈追求,更深化和豐富了馬克思主義的宗教觀。
[1] 中共中央編譯局.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2] 拉法格.財產及其起源[M].王子野,譯.北京:三聯(lián)出版社,1962.
[3] 拉法格.思想起源論[M].王子野,譯.北京:三聯(lián)出版社,1963.
[4] 中共中央編譯局.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5] 拉法格.拉法格選集:第3卷[M]//哈·尼·莫姆江.拉法格與馬克思主義哲學.張大翔,張凡琪,譯.北京:國際文化出版公司,1987.
[6] 中共中央編譯局.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3.
[7] 中共中央編譯局.列寧全集:第1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8.
B03
A
2095-4476(2017)10-0035-07
2017-08-11;
2017-09-21
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13CZX003)
馬 寧(1992—),男,河南安陽人,國防大學政治學院馬克思主義理論系碩士研究生。
(責任編輯:徐 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