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棗莊市建設委員會幼兒園 朱 琳
現階段對幼兒實施的教育行為中,及時、全面地觀察和感悟幼兒活動是其關鍵需求。幼兒依托他們自身的語言來實現思維和舉止的展示過程極為奏效,所以,較強的工程本能即構成幼師的基本素養(yǎng),同時是優(yōu)化兒童教育質量的基礎環(huán)節(jié)。另外在掌握其基本觀察本領的前提下,尚需幼兒教師對其實施深入了解,進行“觀察在前,理解深入”的模式實施幼兒階段的教育,從而實現幼兒的茁壯成長,促成幼兒有效性教育的全面落實。筆者關注孩子們的行為表現,讓他們領會老師所給予的及時幫助、認知幫助的作用,由三個側面詮釋了怎樣細致地去觀察、怎樣使觀察行為實現有效地幫助幼兒的效果。
老師對幼兒的行為表現注意到了嗎?對他們的要求服務到位了嗎?幼兒獲取滿足了嗎?基于此,本人緊密聯系具體幼兒教育實踐過程,深切體悟老師在實施觀察過程中的各種方式及手段。我們所言老師的觀察舉動,重點在于對幼兒進行觀察判別的行為實施,針對那種情形出現時相當一部分回應表現中有疏忽、有淡漠、甚者給予了無言。開展教育活動,要觀察行為在先,針對幼兒表現出的疑惑或遇到的難題,我們時常要對幼兒實施的語言方式表達給予理解和注重,但卻時常輕視了幼兒的心理狀態(tài)表現及行為過程,此亦為需要老師深入探求的。
教育過程中能夠及時捕捉和掌握孩子的心理變化存在很大難度,認知幼兒的面部表情即較為容易,由于面部表情變化是幼兒心靈狀態(tài)的反應,其為老師實施觀察行為的最有效訊息、然而絕大多數老師卻時常疏忽對待,以至于產生不置可否的回應態(tài)度。在開展和組織幼兒們游戲節(jié)目中,幼兒們均依戀于自己愛好的游戲節(jié)目中難以放棄,愛好做醫(yī)生的幼兒始終不離醫(yī)藥工具箱,喜歡當駕駛員的幼兒緊緊地守在汽車玩具邊,然而此時幼兒們均碰見了難以解決的問題,想做醫(yī)生的沒有疾病患者,愛當司機的未能接到捧場的乘客。幼兒們失望的心理狀態(tài)仿佛在展示著“我們無以為繼、無所適從”,知識所組織的游戲活動儼然變成了一場古板的枯燥表演。
幼兒們的舉止狀態(tài)最為明顯和昭示,其亦為展示他們內心情感的一種必要方式,或許某一細微的舉止表現即成為他們成功展示內心情感變化及狀態(tài)的有效手段。局部項目的游戲玩耍過程中,在智力增強區(qū)做拼圖游戲的東東去完洗手間后又回到自己的座位上時,發(fā)現自己的小椅子不存在了,充滿急情心態(tài)的他看到自己的小椅子被玩耍在美工區(qū)域的樂樂搬走了,于是前去問他并索要本屬于自己的小椅子,可是樂樂耍賴不想歸還于他。
在關注幼兒的行為表現時,絕大多數老師一般都十分重視幫助結果且淡漠其行為表現。在實施夾球游戲的教學環(huán)節(jié)中,老師宣講了用筷子夾住球的動作過程和規(guī)范標準,但仍存在一些幼兒用左手去拿球,靠右手去夾住球,還有少數幼兒同時用兩只手各拿一只筷子來夾住球等不按要求的操作。游戲完畢時老師僅粗略地問了問“你夾住了幾個球?他夾住了幾個球?”,并且給那部分夾住球多的幼兒以大力的鼓勵和表彰,明顯地表示老師只重視游戲活動的結果,而對幼兒們在玩耍環(huán)節(jié)中的具體的操作過程等內容卻疏忽關注了。
當幼兒碰到難題時,老師完全提供幫助是及其恰當和有效的,然而對于他們需要幫助的尺度老師亦需在心里把握好,不能因為老師的幫助行為造成對幼兒的行為信心的削弱。美工活動小組的幼兒正在實施著剪紙游戲活動,他們手握著剪刀操作了很多次,均未獲得成功。課堂上老師觀察到了,急忙走到跟前,攥著一名幼兒的手幫助他剪了一個非常整齊漂亮的圓形,之后老師欣慰且從容地走了。老師離開后,這名幼兒仔細查看手里由老師幫助剪好的圓形,想自己再剪一個這樣的圓形,可是卻不知如何去正確的開剪。
此處所言的冷漠是依據老師所給予幼兒的幫助來說的,是說對幼兒展示的問題所給予的回應是魯莽的、不帶感情色彩的。珍珍搶了紅紅的生日禮物逃走了,紅紅追逐著珍珍,進而這兩名幼兒開始在教室內追跑。老師觀察到后簡單地制止他們的行為并讓珍珍把禮物歸還給紅紅。
在幫助的時間上要考慮適宜性,不能延緩、不能過早,不要急于一時。有的幫助可以即時性的,有的幫助需要一個周期性的,這就需要老師對幼兒的需要及時分析,作出應對。
新綱要指出“教師直接指導的活動和間接指導的活動相結合”,就是要求教師靈活的根據不同的現象、不同的對象采取不同的幫助藝術。在教學活動中,教師為幼兒發(fā)展提供的幫助是多種多樣的:一個眼神、一種表情、一句話、一個動作,都可以為幼兒的發(fā)展提供幫助。
總之,老師的幫助不是單方面的給予,更不是教師一手獨攬,而是要合理把握時機和火候。當孩子心理受到挫傷時,老師應該及時給予心靈疏導;當孩子在學習中遇到技能技巧上的困難時,老師要靈活調整目標、提供不同層次的材料需要,引導孩子逐步感知與發(fā)現;當孩子和同伴發(fā)生爭執(zhí)時,老師應冷靜地找到矛盾的焦點,引導孩子嘗試不同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