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以情激情以誘達思
——語文教學中情感因素的調動
文︳熊仁仙
“情”與“景”的有機結合,組成了“教學情境場”。這個場一經形成將觸及學生的精神需要,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點燃思考的火花,從而使學生產生良好的心理體驗,以積極的心態(tài)投入到教學活動中。那么教師怎樣才能調動學生的情感因素呢?
學生由于年紀小、閱歷淺,要體會作品的情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這就要求教師善于誘導、啟發(fā),在教學中激起學生的情感因素,使他們在教師的引導下領會作品的情感。
教師在教學的雙邊活動中起主導作用。如果教師在備課的過程中無法領會作者在作品中所顯示的情感思路,就無法調動學生相應的情感,達到理解教材,提高語文閱讀水平的目的。教師在領會作品的情感結構后,還要選好一個情感的切入點。陳衛(wèi)平老師在教《荔枝蜜》一文時,就抓住了“我”對蜜蜂的情感變化這個突破口,首先讓學生找出情感變化的幾個詞,“不大喜歡”“不覺動了情”“不禁一顫”“夢見自己變成一只小蜜蜂”。這個切入點找準了以后,學生就很容易把握文章內容,體會作者的情感為什么會有這樣的變化。
本人曾就《愛蓮說》一文,在兩個班進行了一次實驗,在一個班內我采用傳統的古文教學方法:教師串講,逐字逐句講解、翻譯,最后讓學生背誦。一節(jié)課下來只有百分之十的人達到要求。而在另一班,我卻大膽放手,讓學生在熟讀的基礎上理解課文,根據自己對文章的理解配一幅插圖。這些教學步驟本可以由老師自己來完成,但我把它交給學生,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最后,我讓學生擬一份有利于背誦的提綱,結果百分之八十的同學都能在課堂流利地背出來。正是由于教師調動了學生的情感,活躍了課堂的氣氛,形成了和諧的雙邊關系,學生才能入情達意。
在語文教學活動中營造良好的課堂氣氛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其一,利用朗讀激發(fā)情感。教師通過抑揚頓挫的語言刺激學生的感官,使學生有一種身臨其境之感。一位老師在上《最后一次演講》時,就從朗讀入手,把聞一多先生對國民黨反動派的那種鄙視、憎惡之情淋漓盡致地再現于課堂之中。有人說,朗讀就好像球迷看球類比賽,雖然可以在家中看電視直播,但真正的球迷還是喜歡那種親臨現場的感覺。朗讀在語文教學中也發(fā)揮著同樣的作用。
其二,設計疑問激發(fā)情趣。教師在課堂上精心創(chuàng)設一些能調動學生思維的問題,使學生的思維活躍起來。例如,《論雷鋒塔的倒掉》中為何結尾只有“活該”兩字,并獨立成段?這樣的問題不但可以使學生積極思考,也很容易使學生與作者實現情感溝通。
(作者單位:漢壽縣詹樂貧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