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美辰 張彤彤 程 瑜
(河北傳媒學院,河北石家莊 051430)
從《三傻大鬧寶萊塢》看中國電影文化品牌的樹立
郭美辰 張彤彤 程 瑜
(河北傳媒學院,河北石家莊 051430)
《三傻大鬧寶萊塢》迎合西方人的口味,可以發(fā)現(xiàn)“后殖民主義思想”對印度電影文化品牌的影響。反觀中國電影現(xiàn)狀,我們所效仿的商業(yè)大片,并沒有獲得像好萊塢電影美國大片那樣的票房和口碑,但中國電影畢竟從中拓展了影像語言,提升了影像品質。第三世界國家的民族文化生存和發(fā)展面臨巨大挑戰(zhàn),第三世界國家應該努力尋找本國的獨具特色的文化和樹立良好的國家形象,努力尋求民族電影中“特色”和“世界共通”的平衡。
《三傻大鬧寶萊塢》;電影品牌;民族特色
《三傻大鬧寶萊塢》改編自印度暢銷書作家奇坦·巴哈特的處女作小說《五點人》。影片由拉庫馬·希拉尼導演執(zhí)導,阿米爾·汗、馬德哈萬、沙爾曼·喬什和卡琳娜·卡普等聯(lián)袂出演。影片在全球范圍內引起了一段寶萊塢熱潮,獲得孟買電影博覽獎6項大獎及國際印度電影協(xié)會16項大獎,是印度寶萊塢電影新世紀10年來的一部票房和口碑雙贏的喜劇電影。作為東方品牌文化電影《三傻大鬧寶萊塢》的成功不僅來源于劇作中極富有個性特色的人物設置,同時峰回路轉、跌宕起伏和豐富多彩的故事情景、情節(jié)敘事,配合阿米爾·汗等優(yōu)秀主演的精湛表演演繹、經典絢麗的印度歌舞的注入,以及兩條時間線索交錯的敘事手法,觸及了對當今印度社會中教育問題、制度問題和理想與現(xiàn)實的問題,并呈現(xiàn)了友情、愛情和親情的情感交流。影片將傳統(tǒng)的印度歌舞和搖滾、嘻哈等國際流行元素融入,更用幽默詼諧的臺詞語言推動劇情發(fā)展,讓受眾在輕松歡樂之余領悟其中深刻的內涵道理,觀影后回味無窮、意猶未盡,是一部極富藝術價值的影片。
當今世界的格局并不再是以一枝獨秀的美國霸權主義為主導的世界經濟體系,而是多元化發(fā)展的全新格局。作為第三世界國家的中國和印度等國家在國際事務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美國霸權主義在第三世界國家中所起作用的形態(tài),是用所謂的“后殖民主義思想”進行思想統(tǒng)治。
后殖民主義是通過經濟上操控、政治上干預、文化上同化、意識上滲透,把“傳統(tǒng)殖民”思想繼續(xù)納入自己的影響控制之下[1]。
作為第三世界國家的印度,是僅次于美國的第二大電影輸出國和世界電影市場的占有者。在好萊塢的大片橫掃全球的今天,以寶萊塢為代表的印度電影也仍在國際電影市場中據(jù)有一席之地,不得不說這是一種文化奇觀。在以美國為代表的西方國家的后殖民主義思想侵襲下,印度的社會風格、社會制度以及日常生活都有西方文化的烙印?!度荡篝[寶萊塢》迎合西方人的口味,將印度社會中極端的貧富差距和各種制度的不合理問題活生生擺在受眾面前,雖然是在揭示深刻的主題,但是毫無疑問也是在炫耀西方社會制度的優(yōu)越性。
影片所呈現(xiàn)的印度填鴨式的教學體制下導致學生的高自殺率,抨擊了印度教育制度的落后性,充分滿足了西方人視野中的印度印象。這種西方高尚的文化彰顯,不僅體現(xiàn)在教育制度上,同時體現(xiàn)在日常生活、語音的使用和混雜的文化碰撞中,它們所產生的忍俊不禁的效果都用幽默詼諧的敘事處理方式化解。印度社會所推崇的工程師和醫(yī)生等社會高階層人群用英語溝通說話,而學生之間用印地語,由此可見英語作為西方的語音在印度社會中代表著地位、權力和階層,占據(jù)優(yōu)勢性的主導地位。就像影片中蘭徹所說的一句話:“學生們只關心成績、工作和去美國定居......”對印度人來說,好大學、好成績和好工作,成為擁有綠卡的美國公民,是西方觀眾看到印度乃至第三世界國家民眾提高人生價值含金量的最有效的方式,并由此產生優(yōu)越感和自豪感。這種本土文化的流失使得印度人的社會思維方式、生活方式、表達方式、文化價值、生活理念和日常習慣及價值觀念等都受到了嚴重的西化影響,本土文化陷入了危機。
當代電影市場,是商業(yè)大片的市場。在娛樂風潮統(tǒng)領電影市場的今天,以美國為主導的西方媒體在影視文化傳播時進行著后殖民主義的文化侵蝕和意識形態(tài)宣傳。美國媒體的多米諾效應會導致世界文化同質化[2]。《后天》《美國隊長》《拯救大兵瑞恩》和《教父》等好萊塢電影,毫無疑問是一場場視覺盛宴,同時也是美國的意識形態(tài)、政治文化理念和主導英雄主義的霸權文化理念的國際化傳播。一些國家的文化在世界文化同質化下消退,而第三世界國家受到的影響和沖擊最大。
不得不反觀一下中國的電影市場。第五代電影人推出的從《霸王別姬》和《大紅燈籠高高掛》等一些享譽海外的中國電影,到罵聲一片的《無極》和《滿城盡帶黃金甲》等用大場景華麗外表裝飾的中國元素,再到今天又回到小故事小人物小情節(jié)反映一個時代的主題,想法很好,但都做得牽強而無力。
無論近年有沒有所謂的具有國際知名度的電影,有一點是值得肯定的,即第五代電影人把受眾帶回了電影院,讓中國電影市場從低谷中走了出來。同時不得不承認,中國電影所效仿的商業(yè)大片,并沒有獲得像好萊塢電影美國大片那樣的票房和口碑。中國電影在學習西方電影的過程中,還在用原始的表現(xiàn)方式、老套的煽情手法,用充滿情感的配樂換取觀眾的同情和眼淚。復刻西方電影的克隆跟風、機械復制、思想?yún)T乏、情節(jié)重現(xiàn)、手法單一、脫離生活和感官刺激等反面教材,說明當前中國電影似乎在過度重視電影的商品化,忽略了電影的藝術質量、文化內涵和思想力量的追求。但中國電影畢竟從中拓展了影像語言,提升了影像品質,使得中國電影的思想文化品質得到了進一步的提高。
處于第三世界國家的中國,在對電影的過度娛樂、過度消費、過度營銷和過度炒作上做多了文章,忽略了電影的人文價值和美學價值。這無疑是在為了商業(yè)而犧牲文化。必須對我們的民族電影有一個更準確、清晰和客觀的認識和分析。
中國武俠片所展示的“中國功夫”,從《精武門》的反抗壓迫到《英雄》的強者哲學,到《葉問》的功夫之道不在于一時的輸贏,而在于和諧共生[3]。“中國功夫”的特質已經從一招一式的炫目在向中華民族文化深層面的文化理想“共生”轉換。這種文化傳播獨立于西方文化,成為世界文化多樣性的載體之一。為世界文化保持創(chuàng)新力和增添活力貢獻了自己的力量,實現(xiàn)了“和而不同”的傳統(tǒng)文化思想的傳播。
第三世界國家的民族文化的生存和發(fā)展面臨巨大挑戰(zhàn),面對帝國主義強大的文化輸出的沖擊,第三世界國家應該努力尋找本國的獨具特色的文化和樹立良好的國家形象。民族電影要想獲得長久的生命力,首先應確定自己的堅定的民族立場,不販賣貧窮落后,思考新環(huán)境下的民族文化認同和文化創(chuàng)造,挖掘西方國家無法取代的藝術價值和美學理念[4]。中國電影應將本國的民族文化意識和西方國家的人文情懷相結合,強化創(chuàng)新意識,提升民族電影的國際競爭力。在文化自覺、文化自信和文化自強的前提下,提高挖掘中國傳統(tǒng)文化和現(xiàn)當代的文化價值觀融合點的自覺性,打造出五彩繽紛的傳統(tǒng)文化理念。同時在傳播觀念上,摒棄單一的傳播方式,增強跨政體、跨意識形態(tài)、跨文化和跨語言的對外傳播觀念,努力尋求民族電影中“特色”和“世界共通”的平衡,樹立一個富有新文化、新精神、新時代和共通情感的民族電影文化品牌形象。
[1]黃相林.薩義德“后殖民主義理論”探析[D].黑龍江大學,2010.
[2]關世杰.國際傳播學[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126.
[3]孔朝蓬.中國影視文化傳播中的國家形象塑造與民族文化安全[J].華夏文化論壇,2012(2):216.
[4]顏晨璐.后殖民主義視域下的《三傻大鬧寶萊塢》[J].大眾文藝,2015(5):177.
(責任編輯:邢香菊)
2017-05-04
郭美辰,河北傳媒學院新聞傳播學院講師,本科,學士,研究方向:文化藝術產業(yè);張彤彤,河北傳媒學院新聞傳播學院講師,本科,學士,研究方向:對外文化傳播;程瑜,河北傳媒學院新聞傳播學院講師,本科,學士,研究方向:語言文化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