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琳
冬日深夜睡意正酣,卻冷不丁地醒了。把人叫醒的不是鬧鐘,不是陽光,而是陣陣尿意。尿頻不僅讓患者自身痛苦,而且也顯得非常尷尬。有時尿頻、尿急及尿液的顏色像一面鏡子,反映身體的健康情況。
判斷尿頻 有標準
正常飲水的情況下,成人24小時排尿次數達到或超過6次,夜尿次數超過2次,而且每次尿量小于200毫升時,考慮為尿頻。飲水增多、泌尿系感染導致炎癥刺激、器質性疾病、精神緊張等,均可引起尿頻。
健康的成年人一天排尿為4~6次。夜尿如果超過2次,就是有問題了。年長者表現為腎氣虧虛或者前列腺肥大,屬于正常生理現象,如果夜尿頻多,超過3次,需要進行中藥調理。而中青年出現夜尿頻多,尤其是短期內夜尿次數明顯增多,就提示腎功能可能出現問題。
腎虛也有陰、陽之分。中醫(yī)認為,腎主骨生髓,司二便。夜尿多,主因是腎虛、氣虛、濕熱下注所致,表現為小便頻數且清長。腎虛也有陽虛、陰虛之分。腎陽虛癥狀主要有腰酸、夜尿增多、四肢畏寒;陰虛會表現為盜汗、口干舌燥、五心煩熱、夜尿多。如果是偏陽虛,則不宜食用寒涼食物;陰虛者不宜吃燥性食物。
中醫(yī)認為,夜尿多,主要由于腎精虧虛、腎氣不固、膀胱失于約束等引起。治療上,應以益氣固脬、脾腎雙補、溫陽固攝為法則。
護腎健康 試試中醫(yī)
中醫(yī)外治療法,泛指通過藥物、手法或器械施于體表或從體外治療的方法,如中醫(yī)藥穴位敷貼、皮硝外敷、頻譜照射、溫灸、耳穴等。
溫灸療法 通過點燃艾絨等藥物,作用于特定的經絡、穴位,起到疏通血脈、溫經止血、散寒止痛和扶正祛邪等療效。慢性腎病患者多以脾腎兩虛為本,故而選擇腎腧、脾腧、大腸腧、膀胱腧為主穴。穴位加減法則如下:蛋白尿多者,加足三里、太溪、三陰交;血尿者,加三陰交、太溪、血海;小便不利者,加中極、水道、氣海。
耳穴壓豆 中醫(yī)認為,“耳者,宗脈之所聚也”“腎開竅于耳”。現代醫(yī)學認為,五臟六腑、四肢軀干均在耳郭上有特定的反射區(qū)。運用磁療貼,通過磁力共振刺激耳部穴位,起到舒經活絡、鎮(zhèn)靜止痛及調節(jié)植物神經功能的作用。耳穴壓豆在改善腎病病人失眠、心悸、夜尿增多等均有不錯的療效。
冬季膏方 中醫(yī)根據疾病的不同,辨證應用膏方,既能治病,又能補虛,有很好的治療和控制復發(fā)的作用。如果屬于以下人群,可以配制膏方:慢性腎炎緩解期,24小時尿蛋白定量小于1克;持續(xù)低蛋白血癥,難于緩解;長期持續(xù)血尿;腎病綜合征緩解期,或因反復感冒等因素導致病情反復;反復尿路感染,經年難愈,尿道綜合征反復發(fā)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