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下面兩段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題。
(甲)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于中庭。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蘇軾《記承天寺夜游》)
(乙)徙知徐州。河決曹村,泛于梁山泊,溢于南清河,匯于城下,漲不時泄,城將敗,富民爭出避水。軾曰:“富民出,民皆動搖,吾誰與守?吾在是,水決不能敗城?!彬?qū)使復(fù)入。軾詣武衛(wèi)營,呼卒長,曰:“河將害城事急矣雖禁軍且為我盡力。”卒長曰:“太守猶不避涂潦①,吾儕小人,當(dāng)效命。”率其徒持畚鍤②以出,筑東南長堤,首起戲馬臺,尾屬于城。雨日夜不止,城不沉者三版。軾廬于其上,過家不入,使官吏分堵③以守,卒全其城。
——(節(jié)選自《宋史·蘇軾傳》)
【注釋】
①涂潦:泥沼雨水。
②畚鍤:箕畚鐵鍬。
③堵:古墻體單位,長與高各一丈為一堵。
【思考練習(xí)】
1.解釋加點(diǎn)字的意思。
(1)相與步于中庭
(2)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3)軾詣武衛(wèi)營
(4)卒全其城
2.用斜線(/)為文中畫線的句子斷句,限兩處。
河將害城事急矣雖禁軍且為我盡力。
3.將下面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
(2)富民出,民皆動搖,吾誰與守?
(3)軾廬于其上,過家不入。
4.(甲)文表現(xiàn)了蘇軾安閑自適的心境,還流露出作者怎樣的情緒?(乙)文記述了蘇軾率領(lǐng)官兵抗洪筑堤、保城安民的事跡,表現(xiàn)了他怎樣的精神品質(zh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