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斌
明代楹聯(lián)發(fā)展走向繁榮,跟朱元璋大力提倡和創(chuàng)作極有關系。他在戎馬倥傯、爭奪天下的時候,就喜歡出聯(lián)索對,既用以試才逗趣,又寓托宏達志愿。據《解人頤》,朱元璋在率兵包圍集慶的路上,遇見一個小孩兒看守馬驛,小孩兒手執(zhí)鋼鞭的樣子十分可愛,他不由信口笑題道:
十歲孩童當馬驛;
那孩子咬著指頭,眨眨眼睛,對道:
萬年天子坐龍廷。
朱元璋大喜。
再如,在攻打姑蘇城時,朱元璋就“吞吳”二字,出了個拆字聯(lián),要軍師劉基對下聯(lián):
天下口,天上口,志在吞吳;
劉基按出聯(lián)之旨構思,用“人王”二字,勉對下聯(lián):
人中王,人邊王,意圖全任。
楹聯(lián)最早以春聯(lián)的形式普及起來,也得益于朱元璋的大力提倡,不僅如此,他還創(chuàng)作了許多著名的名勝聯(lián)、題贈聯(lián)、諧趣聯(lián)。如:
清風明月本無價;
遠山近水皆有情。
(題莫愁湖聯(lián))
世事如棋,一著爭來千古業(yè);
柔情似水,幾時流盡六朝春。
(題勝棋樓聯(lián))
國朝謀略無雙士;
翰院文章第一家。
(題賜翰林學士陶安聯(lián))
明代中葉,楹聯(lián)進一步發(fā)展并盛行起來。從前賀婚祝壽、吊死問生、送行接風、贈言答情,多用短文或詩詞,現(xiàn)在逐漸改用對聯(lián),乃至廳堂書齋、名勝古跡、各行各業(yè)等都使用對聯(lián)形式。隨之,也涌現(xiàn)出了一批楹聯(lián)作家,其中以解縉、徐渭、祖允明等成就最高。
毛澤東在《反對黨八股》一文中引用的對聯(lián),就是解縉戲贈一位輕薄秀才的:
墻上蘆葦,頭重腳輕根底淺;
山間竹筍,嘴尖皮厚腹中空。
解縉,洪武年間進士,小時候就擅長對對子,人稱“神童”,民間流傳著很多解縉屬對的故事。學童時期,解縉摘來一朵花擺放在學堂座位上玩,忽見老師進來,嚇得連忙把花塞到袖子里。老師即興出一聯(lián):
小子暗藏春色;
解縉怕老師責怪,恭敬地續(xù)對承認:
大人明察秋毫。
徐渭,字文長,明代書畫家和文學家,是“青藤畫派”的始祖。他撰寫過很多佳聯(lián)巧對,墨跡流傳至今,其中,有不少是圍繞治學讀書生活的。例如:
舊業(yè)尚存三徑草;
小窗獨對半床書。
日午憑欄,看幾點落花,聽數(shù)聲啼鳥;
夜深緩步,待半簾明月,來一榻清風。
(題書齋聯(lián))
從徐渭題寫的對聯(lián)中可以看出他的為人和處事態(tài)度。例如:
世間無一事不可求,無一事不可舍,閑打混亦是快樂;
人情有萬樣當如此,有萬樣當如彼,要稱心便難灑脫。 (贈人聯(liá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