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文術(shù) 楊 波 安亞明
(1.三亞學院,海南 三亞 572000; 2.三亞市園林環(huán)衛(wèi)管理局,海南 三亞 572000)
·園林·綠化·
中國海南與新加坡熱帶濱海景觀比較分析★
陳文術(shù)1楊 波1安亞明2
(1.三亞學院,海南 三亞 572000; 2.三亞市園林環(huán)衛(wèi)管理局,海南 三亞 572000)
結(jié)合新加坡和中國海南的地理氣候特點,秉持對比化的差異思維,從自然與人工景觀兩方面入手,挖掘了中國海南島與新加坡濱海景觀差異的根源,以期為中國海南熱帶濱海景觀營造提供思路。
濱海景觀,自然環(huán)境,人工環(huán)境,植被
海南島是我國唯一的省域開放特區(qū),當下正值國際旅游島建設(shè)的關(guān)鍵時期。如何借鑒已有的成功經(jīng)驗,實現(xiàn)“新常態(tài)”的全省騰飛是新型城鎮(zhèn)化推進的當務之急。然而,國內(nèi)建設(shè)國際旅游島的經(jīng)驗還相對欠缺,需要從國外建設(shè)的案例中尋求經(jīng)驗與借鑒。縱觀比較成功的熱帶旅游勝地,新加坡與海南除了有著相似的地域特征、自然資源等值得研究與對比以外,新加坡蛻變成世界有名的花園城市的過程更是值得去借鑒與參考。本文篇幅有限,只針對兩地濱海景觀進行比較研究。
新加坡和海南基本在同一個緯度帶上,在地理區(qū)位方面有很強的可比性。兩者都屬于低緯度氣候。年平均氣溫、年降水量相差無幾。海南相對溫差較小,而新加坡相對溫差變化大。從濕度來看,新加坡濕度較大。海南每年都會有臺風季節(jié)。新加坡沒有臺風的困擾,且全年雨量充沛,非常適合熱帶植物的生長。
2.1 研究范圍
目前,海南的濱海公共景觀有:??谑械娜f綠園、白沙門公園、西秀海灘公園和西海岸帶狀公園;三亞市的大東海廣場、三亞灣椰夢長廊、亞龍灣濱海公園、大小洞天景區(qū)、天涯海角、南山旅游度假區(qū)和蜈支洲島;澄邁的海南紅樹灣濕地公園;文昌市的石頭公園、東郊椰林、航天主題公園;東方的海洋公園;洋浦的洋浦濱海公園;昌江縣的海尾濕地公園;臨高縣的臨高角解放公園。
新加坡的濱海公共景觀包括東海岸公園、魚尾獅公園、圣淘沙公園、雙溪布洛濕地保留區(qū)、拉柏多自然保護區(qū)、樟宜海濱公園、三巴旺公園、濱海公園和濱海灣花園、白沙公園。
海南濱海景觀一共19個,新加坡的濱海景觀一共10個,從數(shù)量上比海南少了近1/2。海南的濱海景觀主要是以自然式為主,新加坡的濱海景觀有部分是人工填海而成。
2.2 自然環(huán)境比較
1)景觀選址比較。海南的濱海景觀主要集中在??诤腿齺唭蓚€城市,??诘娜f綠園、白沙門公園等;三亞的大東海廣場、三亞灣椰夢長廊、亞龍灣濱海公園等。這兩個城市坐落在海南島上南北兩端,分別為政治的中心與旅游文化資源的中心。
而新加坡的濱海景觀主要集中在東部、南部以及東南部,主要是和地形有關(guān)。新加坡整個地勢比較緩和,其西部和中部地區(qū)是翠綠的丘陵,東部以及沿海地帶都是平原地。從兩者對濱海景觀位置的選擇上看,海南主要是從城市發(fā)展程度、旅游資源開發(fā)情況以及地理位置等角度出發(fā),著重開發(fā)??谂c三亞兩個城市。隨著海南國際旅游島建設(shè)步伐的加快,隨著東線、西線高鐵的建成,其他沿海城市的濱海景觀的開發(fā)力度也會隨之加強。
2)植被選擇比較。園林植物是園林要素之一,濱海景觀的營造也離不開植物。相對于寒帶、溫帶等地區(qū),熱帶地區(qū)的植物種類是非常豐富的。濱海植物是潮間帶紅樹林以上沿著海邊的植物,立地條件一般都是貧瘠鹽堿的砂地。同樣的立地情況下,考慮到每年都會來襲且破壞力極強的臺風影響,海南的濱海植物還需要具有抗風性。海南常見原生植物種類有:草海桐、厚藤、單葉牡判、馬鞍藤、白矛、鬣刺、鋪地黍、倒扣草、刺葵等。潮間帶以外的園林植物則并無特別要求。海南常見園林植物有145科,475屬,838種(含部分變種、變型和園藝品種)[1];新加坡常見園林植物185科,808屬,1 867種(含部分變種、變型和園藝品種)[2-5]。
可以看出新加坡的園林植物種類非常豐富,遠遠超過了海南植物品種,但實際上新加坡的本土植物種類不是特別多,主要是從國外引種(原產(chǎn)熱帶非洲、熱帶亞洲、熱帶美洲、大洋洲等),其新加坡植物園和公園起到了功不可沒的作用。海南的鄉(xiāng)土樹種比新加坡豐富,但是其運用到園林中的數(shù)量有限,這說明我國的引種、培育等工作還需要大力加強。
海南園林植物物種數(shù)最多的15科有大戟科(55種)、棕櫚科(40種)、天南星科(28種)、蘭科(25種)、菊科(24種)、茜草科(23種)、???22種)、蝶形花科(20種)、龍舌蘭科(20種)、含羞草科(19種)、蕓香科(18種)、馬鞭草科(17種)、蘇木科(17種)、夾竹桃科(17種)、百合科(16種)。新加坡園林植物物種數(shù)最多的15科有棕櫚科(108種)、天南星科(104種)、爵床科(82種)、大戟科(77種)、夾竹桃科(67種)、蘇木科(47種)、蝶形花科(46種)、唇型科(45種)、桃金娘科(43種)、紫茉莉科(35種)、竹芋科(34種)、姜科(34種)、???33種)、紫葳科(29種)。
海南與新加坡常見的園林植物中有許多相似的科,如天南星科、棕櫚科、夾竹桃科、蝶形花科等,且都以熱帶、熱帶—亞熱帶分布為主,表現(xiàn)了明顯的熱帶地域特征。然而,在種類數(shù)量上則相差懸殊,新加坡的種類數(shù)量為855,海南為362。同樣是棕櫚科,新加坡的種類數(shù)量達到了108,而海南只有40種,這說明新加坡在對種的開發(fā)、推廣及應用方面較為成功,海南在這方面還需要提高。
2.3 人工環(huán)境比較
1)設(shè)計理念及審美差異。新加坡是個多民族國家,這也注定了其文化是多元化的、國際化的。政府營造濱海景觀的視野和觀念也是走在世界前列,在一定程度上引領(lǐng)了濱海景觀設(shè)計的潮流。新加坡在建設(shè)濱海花園時,其定位不同于一般的城市花園,而是想通過建成一個世界一流的花園,對全世界濱海花園起到引領(lǐng)和示范作用。通過開花植物引入繽紛的顏色,展示熱帶園藝與花卉栽培的佳作;通過眾多主題花園的架構(gòu)提供別樣的休憩和娛樂方式。并以此為契機,塑造新加坡的自然品質(zhì)和歷史文化內(nèi)涵,將濱海公園打造成市中心的綠肺,賦予觀者良好的空間感和緩釋感,帶來色彩、活力、空間、休閑等多重體驗。
表1 中國海南與新加坡主要濱海景觀的文化差異性比較
在設(shè)計植物景觀時,不單單關(guān)注植物的視覺特性,同時關(guān)注其生態(tài)效益。植物通過光合作用吸收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減緩溫室效應。利用植物對環(huán)境的適應能力,建立植物群落,可以改善退化了的生態(tài)環(huán)境。開花的植物不單是引入了繽紛的色彩觀念,同時也吸引來了大量的蝴蝶等昆蟲,實質(zhì)上昆蟲是許多植物授粉的媒介,也有著重要的生物學意義,實際上營建了一個小的生態(tài)系統(tǒng)。另外,新加坡的濱?;▓@在設(shè)計中還注重營造國家的歷史文化,賦予濱?;▓@以人文內(nèi)涵,使人在其中能感到身心的雙重愉悅。
海南的濱海景觀的營造還處于模仿及探索階段,想要照搬國外的優(yōu)秀案例,但是學完后又不倫不類,實際上,海南本島有著悠久的歷史,完全可以從自身角度出發(fā),結(jié)合優(yōu)秀的設(shè)計手法,營造出具有海南特色的濱海景觀。
2)文化表達差異。文化賦予景觀靈魂,是景觀得以傳承的關(guān)鍵。離開文化的景觀往往呈現(xiàn)趨同、低俗的趨勢,得不到觀者的認同與共鳴,無法滿足人們的精神需求。因此,景觀中的文化表達顯得尤為重要[6]。
中國海南與新加坡主要濱海景觀的文化差異性比較如表1所示。
比較兩者濱海景觀的文化表達方面,新加坡在對自然的尊重意識、對現(xiàn)在世界生存環(huán)境面臨的問題的“現(xiàn)實關(guān)懷”以及在可持續(xù)發(fā)展方面所做的探索、示范等作用還是值得海南學習的。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其實中國海南與新加坡在自然景觀方面的資源相當,甚至海南略勝一籌,然而目前新加坡的濱海景觀的建設(shè)已經(jīng)處于世界領(lǐng)先水平,不管其設(shè)計理念、景觀效果、生態(tài)效果等都遠遠超出海南。因此,我們要借鑒新加坡建造濱海景觀的成功經(jīng)驗,堅持尊重自然為原則,在可持續(xù)發(fā)展的理念下合理、科學的開發(fā)濱海景觀,真正做到人與自然的和諧共處,讓海南除了更綠還要更藍。
[1] 葉保崖,朱 鋒,李 雯,等.海南主要城市綠化植物區(qū)系研究[J].海南師范學院學報,2001,14(2):17-21.
[2] 中國科學院中國植物志編輯委員會.中國植物志[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4.
[3] 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園研究所.海南植物志[M].北京:科學出版社,1964.
[4] Boo Chih Min,Kartini Omar-Hor,Ou-Yang Chow Lin.1001 garden Plants in SingaPore[M].SingaPore:National Parks Board,2006.
[5] 何建順.中國海南與新加坡熱帶植物景觀比較研究[D].??冢汉D洗髮W碩士學位論文,2010.
[6] 侯金伶.景觀設(shè)計中的文化表達[J].中華民居,2014(3):24.
Comparative analysis on tropical coastal landscape in Hainan province of China and Singapore★
Chen Wenshu1Yang Bo1An Yaming2
(1.SanyaCollege,Sanya572000,China; 2.SanyaGardenEnvironmentSanitationAdministrationBureau,Sanya572000,China)
Combining with geography and climate features in Hainan province of China and Singapore, following comparative difference thinking, starting from two aspects of nature and artificial landscape, the paper explores coastal landscape difference origins in Hainan province of China and Singapore, with a view to provide some concepts for creating tropical coastal landscape in Hainan province of China.
coastal landscape, natural environment, artificial environment, vegetation
1009-6825(2017)02-0207-02
2016-11-07★:海南省哲學社會科學2015年規(guī)劃課題(項目編號:HNSK(ZC)15-43)
陳文術(shù)(1982- ),女,碩士,講師; 楊 波(1981- ),男,碩士,講師; 安亞明(1981- ),男,碩士,工程師
TU983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