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文清
動畫片《極速蝸?!纺憧催^嗎?這是一部充滿了勵志和搞笑的電影,一只慢吞吞的花園蝸牛熱愛速度,懷著這份逆天的理想,它開始了冒險之旅……奇遇之后,它還真獲得了“超級速度”!不過,現(xiàn)實生活中的“特博”們究竟能跑多快,運動能力有多強呢?
人們常用“蝸行牛步”形容蝸牛爬行,老牛慢走,比喻行動或進展極慢。研究蝸牛爬行速度:蝸牛的腹部生有一道寬而細的橫褶。橫褶后端較尖,這就是它的“足”。蝸牛爬行時,用它的“足”緊貼在別的物體上,由腹部肌肉做波狀蠕動,它就能緩慢地向前爬行了。同時,它的“足”上能分泌一種粘液幫助它爬行。蝸牛爬行靠腹足,速度很慢,測試蝸牛在不同材料上爬行的速度,準備玻璃、瓷磚、紙板。首先把沒喂食的蝸牛放在玻璃上,旁邊擺一直尺,用細線系小塊蘋果去引誘它,食物放在蝸牛范圍內(nèi)5~6厘米左右,一會蝸牛出殼發(fā)現(xiàn)蘋果朝它爬去,沿直尺邊緣平行輕緩地拉動細線,使蝸牛只能看到、聞到就是吃不著蘋果;饑餓的蝸牛要吃蘋果,只得沿直尺往前爬。以蝸牛腹足尾部為起始點和終點,60秒后,從直尺讀取爬行距離是12厘米,計算出爬行速度為0.2厘米/秒。同樣在瓷磚、紙板上做測試,爬行速度分別為0.15厘米/秒和0.1厘米/秒。蝸牛在不同材料上的爬行速度不一樣,玻璃比紙板爬得快,分析原因:玻璃光滑阻力小。觀察結(jié)論:蝸牛的確爬得很慢。
有一則傳說,意思是這樣的“蝸牛是上帝拋棄的生物,它受到神的詛咒,同時,它也是不潔的象征,不詳?shù)拇恚虼藨摫怀缘?,被遺棄,被厭惡。世上也有很多像蝸牛一樣的人,他們同樣被上帝拋棄了。
可是,我卻不這么認為,也不這么想,我認為它是這個世界上最具有“堅毅”、“堅韌”和“恒心”的生物。所謂“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舍,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縷”。你見過蝸牛,你知道它是怎么行走的嗎?
蝸牛馱著重重的殼,一步一挪的在地上爬行,每前進一步,后面就會留下白白生生的汗水。頭上的觸須都要觸到地面上了,可它還是毫不放棄的努力向前,就像列賓畫的那幅“伏爾加纖夫”的圖畫,給人非常深重的感慨。它即使已經(jīng)累得已經(jīng)喘不過氣來了,它還是堅持不懈,即使腳下已被路上沙石磨破了細嫩的皮膚,也毫不在意,仍然努力向前,想著心中的圣地繼續(xù)前進。就像是鄭板橋筆下的竹,有著傲然不倒,堅定不移的作風。
蝸牛是個神奇的生物,它在懂它的人眼里是偉大的,同時又是渺小的。它的速度出奇的慢,不然怎么會有有人在說一個人的速度緩慢時會用到“你能不能快點,跟蝸牛似的”這樣的話。但是它的精神卻是值得很多人效仿的。現(xiàn)在社會就是少了象蝸牛這樣為了達成目標堅持不懈的人,即使努力并不能獲得成功,但是沒有努力又怎么會有機會呢?愚公移山的不屈不撓成就了他的傳說,談遷寫書的堅定決心預見了他的成功,程門立雪的堅毅決定了他是個話題,貝多芬的音樂之路的漫長和堅持也注定了他將是個了不起的人。他們的成功無不在傳達著一個信息,那就是只有努力堅持的人才能有自己的故事,半途而廢沒有恒心的人迎接他的只會是失敗。
自然界中還有很多具有自己特色的生物,有著他們獨特的品質(zhì),但是脆弱如蝸牛,這樣的堅持深深的打動了我,我從它身上學到了很珍貴的東西,是在以后的人生歷程中都會伴隨著我一生的東西。蝸牛的速度孰慢則快,只有明白它的人,才能深深的體會個中含義。
動物、植物——人類的朋友
動物、植物是人類的朋友。人、動物、植物和其他自然界是人類社會生存和犮展的四大基石,缺一不可。動物和植物作為人類的朋友主要是為人類生存和發(fā)展提供物質(zhì)養(yǎng)料,當然也給人類提供觀賞、玩樂和服務等。因此,我們應該正確認識和處理好人與動物和植物的關系。對野生動植物應區(qū)別對待。對瀕危動植物和種群數(shù)量急劇下降的動植物應立法保護,任何人和組織都不能捕殺和砍伐,否則應受到國際法和國家法的嚴懲不貸。對其他野生動植物應在政府管控下,在保證其種群和數(shù)量不減少的前提下,允許有序適量捕殺和砍伐,有序放養(yǎng)和栽種,形成良性循環(huán)。對人和生態(tài)環(huán)境有害的野生動植物應嚴格控制其生存地和生長環(huán)境及種群數(shù)量,對有害無益的野生動植物應鼓勵人們捕殺和砍伐,對泛濫成災的野生動植物應有組織地捕殺和砍伐。
人工飼養(yǎng)和種植的動植物,屬私有財產(chǎn),擁有者俱有完全的所有權、占有權和處置權,或作寵物,或作食材,戓作商品,或作禮品等,是所有者的自由,任何個人、組織、政府都無權干涉,否則就是侵犯私有財產(chǎn),輕者違法,重者犯罪,當然所有者不得人為浪費和虐待,否則應受到社會的譴責、批評,因為人工飼養(yǎng)和種植的動植物都是勞動成果,對勞動成果的褻瀆就是犯罪。
人類和動物的生存與植物有密切的關系。這其中到底有多大的科學道理呢?
首先人必須依靠植物提供氧氣,只有植物才能制造氧氣。如果說一個人幾天不吃飯、幾天不喝水且有一息尚存的話,幾分鐘就可能性命難保,氧氣可是人生命活動的第一需要呀!一個成年人每天呼吸約2萬多次,吸入氧氣0.75千克,呼出二氧化碳0.9千克。
其次動物與植物的呼吸,物質(zhì)的燃燒,也都要消耗氧氣,釋放二氧化碳。這樣一來,空氣中的氧氣不就一天天減少而二氧化碳增加么?不!天地間之所以沒有產(chǎn)生過這種危機,就是因為植物既是天然氧氣“生產(chǎn)者”,又是二氧化碳的“消費者”。
最后有人做過統(tǒng)計,1公頃闊葉林,在生長季節(jié)每天能制造氧氣750千克,吃掉二氧化碳1000千克。所以算起來,只要有10萬平方米的林木,就可以供給一個人氧氣的需要量,并把呼出的二氧化碳吸收掉。因為有植物源源不斷地補充氧氣,空氣中的氧氣才能保持基本恒定。相反,如果沒有植物,地球上的氧氣只要500年左右的時間即可以用完。
人、動物、植物都是生物。人或動物與植物之間是相輔相存、相克相依的對立統(tǒng)一關系。一般來說,植物可以離開人或其它動物而獨立生存。但動物的生存在很大程度上有賴于植物。如果沒有植物,空氣和水的凈化、氧氣與二氧化碳的平衡等等就會得不到保障,動物的生存將會面臨危機,甚至于滅種。雖然植物可以在沒有大、中型動物的介入下獨立生存,但卻離不開微生物的幫助。如果沒有微生物,植物將不會腐爛,生物質(zhì)能的再利用將無以繼續(xù),植物也將會滅絕。可見,世上萬物,不管是有生命的,還是無生命的,都有其存在或生存的必然及必要,任何一個環(huán)節(jié)或者說一個品種、一個生物群的滅絕,都將影響整個生物體的生存。
我終于知道了人和動物都為什么離不開植物了!為了我們能生存下去,就讓我們從現(xiàn)在起,一起保護植物吧!在此,我們呼吁全社會的人們不要再砍伐植物,讓植物成為我們的好朋友。珍愛生命,包括身邊的一草一木!
(科技小論文指導老師:李繼雪,楊廣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