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玲
一、引言
本文從外部審計的選擇對代理成本的影響的角度綜述了是否選擇外部審計以及選擇外部審計的質量對公司治理效果的影響。通過從正反兩個方面的分析和論述,對現(xiàn)有的研究進行了整合、歸納和評析。
二、外部審計與代理成本
(一)外部審計對代理成本的影響
從理論上來說,在信息不對稱的情況下,就需要一種監(jiān)督和約束機制來檢驗代理人的行為后果,同時也給代理人解除自己受托責任的機會。因此,審計自產生以來,一直被認為是解除受托責任的一種有效機制。經過審計的財務報告被廣泛地看作是緩解代理成本的一種方式,外部審計通過合理保證財務信息的公允表達來傳遞代理人受托職責的履行情況,并且外部審計的監(jiān)督符合成本效益原則。審計作為一種監(jiān)督約束機制,其本身也是公司代理成本(監(jiān)督成本)的一部分,但這種代理成本的產生能有效降低其他代理成本(吳昊旻,2010)。
李海燕和厲夫寧(2008)以滬深兩市2001年至2003年的A股制造業(yè)上市公司為樣本,檢驗了審計對債務代理成本是否具有影響。研究結果發(fā)現(xiàn),國際“四大”和國內“五大”與公司利息支出率和利息支出顯著正相關,因此國際“四大”和國內“五大”均沒有起到降低債務代理成本的作用,而商業(yè)銀行對非標準的審計意見能夠做出反應,審計意見能夠起到保護債權人的作用。岳衡(2006)也研究了審計師對大股東占用上市公司資金行為的監(jiān)督作用。研究結果說明審計師對大股東盤剝中小股東的現(xiàn)象進行了監(jiān)督,對大股東資金占用嚴重的公司出示了更多的非標準意見,然而這些非標準意見并沒有引起各方面的重視,一方面公司的治理并沒有改善;另一方面投資者也沒有因審計師的意見而避免更多的損失。周中勝和陳漢文(2006)從審計供給方的角度說明了審計師在出具審計意見時會考慮大股東對上市公司資金占用,即大股東對上市公司資金占用越大,越有可能被出具非標準的審計意見報告。韓東京(2008)用所有權結構作為代理問題的替代變量,同時從審計需求與審計供給兩個方面來研究外部審計對代理問題的效應。從審計的供給方來說,審計師在出具審計意見時較少考慮到上市公司所存在的代理問題,即當上市公司存在嚴重的代理問題時獲得標準審計意見的可能性很大。但相對非四大來說,四大審計事務所在審計時能在一定程度上考慮到上市公司所存在的代理問題,但由于四大的客戶家數(shù)相對較少,還難以在整個審計市場中形成影響。廖義剛等(2009)對中國上市公司的研究也發(fā)現(xiàn),獨立審計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企業(yè)代理成本,尤其是在非國有企業(yè)。陳信元等(2009)以“盛潤股份”連續(xù)十五年被事務所出具非標準審計意見為研究對象,發(fā)現(xiàn)獨立審計并沒有發(fā)揮公司治理的功能。在中國特殊的制度背景下,上市公司股權高度集中,很多又具有政府控股的背景,監(jiān)管約束低、訴訟機制缺失,這些因素造成非標準審計意見沒有給上市公司帶來顯著的市場成本、監(jiān)管成本和法律成本以促使其改進公司治理。
現(xiàn)有的實證結果表明新興市場國家或地區(qū)的外部審計能緩解代理沖突、審計師對大股東占用上市公司資金的行為進行了監(jiān)督。但是,在我國審計師出具的非標準審計意見并沒有發(fā)揮公司治理的功能,這可能與我國審計市場中同時存在審計作用和政府作用有關,說明了外部審計對降低代理成本的效果也受到各個國家特殊的制度背景的影響。
(二)高質量審計師的選擇對代理成本的影響
Francis(2011)認為,審計質量是一個由低到高的統(tǒng)一體。以DeAngelo(1981)為代表的一些研究認為,事務所規(guī)模是審計質量的擔保;而“深口袋”理論則認為訴訟威脅迫使大型事務所有動力提供高質量的審計。不管是審計師聲譽機制還是“深口袋”理論都表明,審計服務的質量存在差異,并且事務所規(guī)模和審計質量正相關。另外一些研究則以審計收費、訴訟風險等不同的指標來衡量審計質量的高低。Pittman和Fortin(2004)研究了審計師選擇對新上市公司債務成本的影響。研究發(fā)現(xiàn),選擇國際“六大”通過提高財務報告的可靠性可以降低債務監(jiān)督成本,從而使得新設立公司債務成本降低。但隨著公司的成長,公司逐漸借助自身的聲譽來矯正信息不對稱,審計師聲譽的經濟價值對公司債務成本的影響逐漸降低。Zerni等(2010)發(fā)現(xiàn),高質量審計可以減輕由于壕溝效應所帶來的股權折價問題。
三、結論
從代理成本與審計需求方面的文獻可以看出,一般認為高代理沖突會引發(fā)對高質量審計需求。公司的代理沖突越嚴重,代理成本越高,公司越需要高質量的外部審計來解決代理沖突和降低代理成本。代理成本和企業(yè)的規(guī)模、股權集中度、杠桿率等因素密切相關。企業(yè)規(guī)模越大,代理沖突越嚴重,越需要高質量的外部審計。
對于外部審計是否能夠降低代理成本和發(fā)揮公司治理作用,國內外研究者并沒有取得一致結論。一些研究者發(fā)現(xiàn)外部審計能夠對大股東的資金侵占行為作出反應(收取更高的審計溢價和提供非標審計意見等),能夠發(fā)揮公司治理的作用;外部審計能夠通過降低債務監(jiān)督成本而降低公司債務成本,并且能夠通過提供非標準審計意見來保護債權人。而另外一些研究者則發(fā)現(xiàn),審計師選擇與代理成本之間存在非常弱的相關性;在中國的制度環(huán)境中外部審計并沒有發(fā)揮公司治理的作用,可能是因為整個審計市場的質量還不高,不能起到很好的監(jiān)督作用。
參考文獻:
[1]韓東京.所有權結構、公司治理與外部審計監(jiān)督——來自中國上市公司的經驗證據(jù)[J].審計研究,2008,(2)
[2]曾穎,葉康濤.股權結構、代理成本與外部審計需求[J].會計研究,2005,(10)
[3]王燁.股權控制鏈、代理沖突與審計師選擇[J].會計研究,2009,(6)
[4]李海燕,歷夫寧.獨立審計對債權人的保護作用——來自債務代理成本的證據(jù)[J].審計研究,2008,(3)
[5]李明輝.代理成本與審計師選擇——基于中國IPO公司的研究[J].財經研究,2006,(4)
[6]吳昊旻,王華.代理沖突及其制度溯源、事務所規(guī)模與審計質量[J].審計研究,2010,(5)
[7]周中勝,陳漢文.大股東資金占用與外部審計監(jiān)督[J].審計研究,20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