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元代文人的兩都紀行之作

2017-02-27 18:13王雙梅
關(guān)鍵詞:文人草原

王雙梅

(內(nèi)蒙古民族大學(xué) 文學(xué)院,內(nèi)蒙古 通遼 028000;南開大學(xué) 文學(xué)院,天津 300071)

元代文人的兩都紀行之作

王雙梅

(內(nèi)蒙古民族大學(xué) 文學(xué)院,內(nèi)蒙古 通遼 028000;南開大學(xué) 文學(xué)院,天津 300071)

元代因皇帝的兩都巡幸而有文人的兩都之旅,由此產(chǎn)生了大量的兩都紀行之作。兩都間獨具風(fēng)情的草原文化,不斷刺激著文人的興奮點,激發(fā)文人的時代自信和觀風(fēng)備覽的文學(xué)精神。紀行之作由此在題材內(nèi)容、表現(xiàn)手法、文學(xué)氣象等方面呈現(xiàn)出獨特的審美風(fēng)貌。這些作品不僅在元代文壇備受矚目,在中國文學(xué)發(fā)展史上也具有重要意義。

元代;上都;紀行文學(xué);盛世氣象

元代為兩京制,有上都和大都。上都,又稱上京、灤京,是元朝的夏都,在今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錫林郭勒盟正藍旗上都鎮(zhèn)。大都則稱冬都,在今北京。每年皇帝巡幸上都,來此避暑并處理政務(wù)①元朝皇帝巡幸時間不很固定。忽必烈時期大多二月出發(fā),偶爾三月,九月、十月返回大都。習(xí)慣于草原生活的如武宗、英宗、泰定帝,巡幸時間基本都在三月至九月。習(xí)慣于漢地生活的如仁宗、文宗、順帝,巡幸時間基本四月、五月出發(fā),七月、八月返回大都。,大批文臣得以扈從上都,上都因其特殊的政治中心地位而成為文化和文學(xué)活動中心。元代海宇混一,疆域廣邁,曠古未有,游歷之風(fēng)盛行,特別是南方文人的北游更盛,因求仕等各種原因而游歷上都的文人很多。另外,還有一些文臣被征召、履職而至上都。因此,每年都會有大批文人前往上都,聚于上都。由于上都特殊的地理位置,草原文化之風(fēng)光民俗,不僅史書所少載,同樣也是以往歷代文學(xué)所沒有集中書寫的,而且在天下一統(tǒng)、胡漢一家的時代背景下,文人充滿了強烈的時代自信,這使兩都紀行創(chuàng)作在題材內(nèi)容、思想情感、表現(xiàn)手法、文學(xué)風(fēng)格等方面都呈現(xiàn)出了獨特的美學(xué)風(fēng)貌。

一、“兩京隔千里”與“山川發(fā)雄文”

每年文人赴上都,幾乎都從大都出發(fā)。上都與大都之間共有四條道路,“大抵兩都相望,不滿千里,往來者有四道焉:曰驛路,曰東路二,曰西路。東路二者,一由黑谷,一由古北口”[1]。前序皇帝去上都一般走東道,俗稱“輦路”,因途經(jīng)黑谷(北京延慶區(qū)西北),又稱“黑谷東道”?;实塾缮隙挤祷卮蠖甲呶鞯溃@條道除供皇帝返回大都外,主要用來運輸物資。東路二,專供監(jiān)察官員和軍隊使用。驛道南段、北程與輦道相同,僅中段與輦道分途,是元代兩都之間實際上的最重要的交通要道,也是元代文臣、一般文人前往上都所走的道路。驛道因途經(jīng)云州(舊望云縣,治今赤城縣北云州),又稱“望云道”。驛道所經(jīng)行的路線是:從大都建德門開始,經(jīng)昌平、新店(昌平區(qū)辛店)、居庸關(guān)、榆林驛(河北懷來縣榆林堡)、懷來(懷來舊城)、統(tǒng)墓店(懷來土木堡鎮(zhèn))、洪贊(懷來杏林堡南)、槍桿嶺(土木堡正北長安嶺)、李老谷(長安嶺北山谷)、龍門站(河北赤城縣龍關(guān))、雕窩站(赤城縣雕鶚堡)、赤城站(赤城縣)、云州(赤城縣北云州鎮(zhèn))、獨石口站(赤城縣獨石口),翻越偏嶺(河北沽源縣長梁),過牛群頭驛(沽源縣南)、察罕腦兒(沽源縣北小紅城)、明安(沽源縣東北)、李陵臺驛(內(nèi)蒙古正藍旗西南黑城子)、桓州(正藍旗西南)、望都鋪(正藍旗西)到達上都(正藍旗敦達浩特鎮(zhèn)東北)[2]283。

文人們在這條驛道上往來于兩都之間,綿延近八百里。從地理環(huán)境看,從大都到上都,以沙嶺為界,前半程為山路,后半程為平地、草原。一路地形殊異,風(fēng)物獨特,山川奇險雄偉,氣候之無常,多文人行所未行,見所未見,激發(fā)文人的文學(xué)創(chuàng)作激情,“沿途馬上覽觀山水之盛也,日以吟詩為事。比至上都,官署寓于視草堂之西偏,文翰閑暇,吟哦亦不廢”[3]卷二十,681。正所謂“兩京隔千里,氣候殊寒暄。聲利汩清思,山川發(fā)雄文”[3]卷二《同呂仲實宿城外早行》,561。面對新的地理和文化空間,文人目不暇接,眼花繚亂,激動興奮之余,幾乎無所不寫,“凡山川道路之險夷,風(fēng)云氣候之變化,鑾輿早晚之次舍,車服儀衛(wèi)之嚴整,甲兵旗旄之雄壯,軍旅號令之宣布,禡師振武之儀容,破敵納降之威烈,隨其所見,輒記而錄之”[4]卷七《灤京百詠集序》,721。這些“皆足以使人心動神悚”,乃至于出現(xiàn)“吾情之所觸,或亦肆口成詠……山川閎奇,振發(fā)左右,則夫紀載而鋪張之,有不得以其言語之蕪拙而并廢也”[5]卷十六《上京紀行詩序》的現(xiàn)象。

二、兩都紀行題材之豐富和新異

(一)對奇崛雄偉的山川、荒嶺的驚嘆

文人行走在綿延八百里的兩都途中,既有險峻關(guān)隘,也有摩天峻嶺,既有滄桑歷史遺跡,也有廣袤無際草原,它們或雄奇瑰異,險象叢生,或渾莽遼闊,細草平沙,都成為文人歌詠的對象,正所謂“地入高寒疑節(jié)換,路逢奇絕更詩成”[6]卷十六《午日過桑干嶺》,87。居庸關(guān)是從大都出發(fā)通向上都的第一個關(guān)塞,也是古代胡漢的分界點,成為文人歌詠最多的景觀之一。寫居庸地理之要,“兩都扼喉南北鎮(zhèn),九州通道東西行”[7]卷十六柳貫《晨度居庸至南關(guān)門》;寫居庸之險峻如鬼斧神工,“車稜稜,石角角。車聲彭彭闘石角,馬蹄蹴石石欲落。不知何年鬼斧鑿,僅與青天通一握。上有藤束萬仞之崖,下有泉噴千丈之壑。太行羊腸蜀劍閣,身熱頭痛懸度索。一夫當(dāng)關(guān)萬夫郄,未必有此奇山獻崿”[8]卷三《居庸關(guān)》,656;寫千里松林之耐寒不凋,“百萬蒼虬幾雪霜”“劍戟森嚴堅歲暮”[7]后集卷三張嗣德《灤京八景》,頌松林伐木之聲震天,“聽神榆樹,北車聲,滿載松林寒雨”[9]卷一馮子振《正宮·鸚鵡曲·松林》。諸如此類的對山川自然之景的描寫,不勝枚舉。

文人往往用鋪排、夸飾的賦體手法和奇崛的語言描摹這些自然奇觀。如龍門峽,元代有數(shù)十位文人都有對它的歌詠,如納延《龍門》歌詠其險絕之象:

崢嶸龍門峽,曠古稱險絕。疏鑿非禹功,開辟自天設(shè)。聯(lián)岡疑路斷,峭壁忽中裂。云蒸雨氣暝,石觸水聲咽。羸驂涉溝澗,執(zhí)轡屢愁蹶。憶昔兩羝羊,忿斗蛟龍穴。暴雨忽傾注,淫潦怒奔決。人馬多漂流,車軸盡摧折。我行愁陰霾,慘慘情不悅。日落樵唱來,三嘆腸內(nèi)熱。[11]卷二,287

寫盡了當(dāng)夏季暴雨時“過峽中,見二羊斗山椒,頃刻大雨,水溢,姬妾輜重皆為渫溺”[11]卷二《龍門》序,287令人無比驚駭?shù)膱雒妫怀隽她堥T之險。面對瑰麗奇美的自然山川,文人往往直抒胸臆,表達心中抑制不住的震撼和興奮?!熬佑构抨P(guān)塞,我老今見之”(胡助《居庸關(guān)》)、“長年見說槍竿嶺,今日身親到上頭”(胡助《槍竿嶺二首》)、“在公抱隱憂,出塞得奇觀”(許有壬《和虞伯生學(xué)士壁間韻》。直到多年后回憶游歷上都之事,仍然嘆服于自然的山川雄絕之美而為之贊嘆不已。江浙籍扈從文臣袁桷在《平山說》曾回憶:“余嘗出居庸,上桑干,始識其衍迤之勢。千里若一,方若布席,圓若拱璧,氈廬蔽空,凝云積雪,杳不察其高下。故其行者如升虛,騎者如凌風(fēng),忘登頓之勞,繇是達于金山,靡有紀極?!盵11]卷四十四,951對桑干嶺“衍迤之勢”大加描摹,歷歷在目,驚嘆之情和欣喜之意溢于言表。

(二)對草原風(fēng)光和上都景觀的贊嘆

過了險峻的山川就是灤河平原,以偏嶺為界,沿牛群頭驛站、察罕兒腦行宮、明安驛、李陵臺驛、桓州驛,直到上都,都處在連綿三百多里的草原上。人們的視野瞬間由高山峻嶺、榛莽叢生的山陵地帶進入到了幅員遼闊、茫茫無邊的金蓮川草原。擔(dān)子洼在偏嶺之下,在此就能感受到草原的遼闊,黃溍云:“自從始出關(guān),數(shù)日走崖谷。迢迢度偏嶺,險盡得平陸。坡陀皆土山,高下紛起伏。連山暗豐草,不復(fù)見林木。行人煙際來,牛羊雨中牧?!盵12]卷四《擔(dān)子洼》金蓮川草原沙草毹茂,河水迢迢,畜牧遍野,文人對此多有歌詠。如“茫茫金蓮川,日映山色赭。天如碧油幢,萬里罩平野。野中何所有?深草臥羊馬。”[8]卷三《金蓮川》,658“水繞云回萬里川,鳥飛不下草連天。歌殘敕勒風(fēng)生帳,獵罷焉支雪沒韀”[13]卷三《上京秋日三首之二》,533。都是對金蓮川壯美如畫的描繪。站在金蓮川草原,遠遠望去上都,龍岡蟠其陰,灤江經(jīng)其陽,四山拱衛(wèi),佳氣蔥郁。而站在上都城,瞭望草原,一切美景盡收眼底,“大野連山沙做堆,白沙平處見樓臺。行人禁地避芳草, 盡向曲欄斜路來?!盵5]卷三《后灤水秋風(fēng)詞》“牛羊散沒落日下,野草生香乳酪甘?!薄办箯]水泊成部署,沙馬野駝連數(shù)群”[5]卷三《灤水秋風(fēng)詞》。草原水草豐美,牛羊成群,其間點綴著沙丘、湖泊、河流、泉眼、榆樹林及連綿不絕的高低遠山,廣袤與蒼茫中,一草一木、一動一靜,都令人驚嘆萬分。

由于文人往來上都歷經(jīng)百年,慢慢形成了對以上都城為中心輻射四周相對較為集中的上都景觀的歌詠。道士張嗣德有《灤京八景》組詩,描繪了陵臺晚眺、鳳閣朝陽、龍岡晴雪、敕勒西風(fēng)、烏桓夕照、灤江曉月、松林夜雨、天山秋獼等灤京八處景觀。揭傒斯又有對敕勒秋風(fēng)、烏桓夕照、灤江曉月、松林夜雨、天山秋獵、陵臺晚眺等景觀的描繪[15]198-199,對照二者的標目,臺灣學(xué)者李嘉瑜認為“確認灤京八景在元代應(yīng)是已經(jīng)框定的風(fēng)景命題”[16],可與大都八景[8]卷一陳孚《詠神京八景》相頡頏。其實,從對今存文獻來看,對上都八景在元代似乎并沒有形成固定的歌詠,因為諸如上述的八景組詩僅此兩例,但是單獨對灤水、龍岡、李陵臺、金蓮川、松林、游獵等景觀或人物活動的描寫是很頻繁和集中的,幾乎前往上都的文人都有相關(guān)的歌詠。對上都景觀的歌詠還是以張嗣德《灤京八景》最為精彩,他以上都為中心,對所屬上都具有代表性的景觀進行的描繪。有對兩京途中廣袤松林(《松林夜雨》)和李陵臺景觀的描繪(《陵臺晚眺》);有對儒臣早朝大安閣(《鳳閣朝陽》)和帝王陰山游獵(《天山秋獼》)人事活動的描寫;有對金蓮川草原的描寫(《敕勒西風(fēng)》《烏桓夕照》);有對上都前后灤水、龍岡的專門歌詠,構(gòu)成極富特色的上都八景。如對龍岡雪晴美景、烏桓城夕照晚景的歌詠,都是對上都所獨有的絕妙風(fēng)景的描繪。

陰山積雪亙春秋,霽景玲瓏燦十州。玉展畫屏當(dāng)黼扆,翠凝香霧繞龍樓。吟懷暖動鼠須筆,酒力寒輕狐白裘。清暑年年動游幸,水壺六月坐垂旒。(《龍岡晴雪》)

烏桓列部挺提封,落照千山返映紅。遠樹參差連塞北,斷霞明滅際遼東。牛羊下夕群屯霧,鷹隼橫秋勢掠風(fēng)。亦有隱淪懷濟世,何時歸獵載非熊。(《烏桓夕照》)[7]后集卷三張嗣德《灤京八景》

《龍岡晴雪》突出上都地處高寒常年積雪,在雪晴之日如“玉展畫屏”般的美境。《烏桓夕照》突出烏桓故地夕陽下,松柏連綿,彩霞縹緲,牛羊悠閑,雄鷹翱翔的金蓮川草原的自然壯美之景。

文人在上都生活日久,也游覽上都各處美景。周伯琦《七月七日同宋顯夫?qū)W士暨經(jīng)筵僚屬游上京西山紀事二首》就是對上京西山景色的歌詠:

聯(lián)岡疊阜衛(wèi)神都,萬幕平沙八陣圖。朝柱星垣周社稷,宗藩盤石漢規(guī)模。官隄亙野豐青草,禁御深林暗碧榆。地辟天開到今日,九重垂拱制寰區(qū)。

盤盤絕頂撫崢嶸,目盡天涯一掌平。海氣騰空搖鐵剎,山風(fēng)卷霧凈金城。鞲鷹秋健諸酋帳,苑馬宵肥七校營。相顧依然情未已,攜壺明日約同傾。[17]卷二

站在上京的西山上,以高俯低的視野將上都所處地理風(fēng)光盡覽眼里,“盤盤絕頂撫崢嶸,目盡天涯一掌平”,不禁油然而生無比的自豪感,對眼中之景也賦予了神圣守衛(wèi)的光環(huán),不禁發(fā)出有如此的天生護衛(wèi)兵團,帝國何其不盛的贊嘆!總之,游覽居庸關(guān)以北的自然風(fēng)光,令文人們目不暇接,又倍感新奇。寫山川荒嶺景色突出其奇險,風(fēng)格奇崛、高古;寫草原自然風(fēng)光突出其壯麗,風(fēng)格清新、活潑。

(三)紀兩都沿路的生態(tài)文化

元代文人前往上都,除了觀覽山川、草原等自然風(fēng)光,還都有意識地對自己的行程加以記述。元代詩文集中有大量密集的對兩都驛站的歌詠和記述,詩題多以驛站、經(jīng)行地名或標志性自然山川,以表示自己所處的地點。如王守城《題上京紀行詩后》:“大駕北巡,與扈從之臣同發(fā)者,自黑峪道達開平為東道;朝官分曹之后行者,由桑干嶺、龍門山以往為西道,皆出居庸關(guān)口北始分,至牛群頭驛乃合。各經(jīng)五六百里,其山川奇險不相上下,而東道水草茂美,牧畜尤便。”[3]附錄對扈從官員所走東道、西道的規(guī)制,以及兩道分道與交合、水草畜牧等情況進行簡括的敘述。再如江西文人周伯琦,深得順帝隆寵,一生扈從十?dāng)?shù)次,至正十二年壬辰(1352年)周伯琦由翰林直學(xué)士兵部侍郎拜監(jiān)察御史,可以有幸跟隨皇室成員走東西兩道,以三十四首詩“隨步窺形勝,周諏記里程”(第一首),并用兩篇長序(《扈從集》前、后序)詳細記述。他不僅記具體的行程起始、所經(jīng)的驛站等,還對文臣扈從人員所走路線的規(guī)制、每個驛站、地名、地理環(huán)境進行記錄和解釋,讓人一目了然前后驛站的地理方位、距離里程、周邊生態(tài)環(huán)境、居民生活狀況等自然和文化生態(tài),成為兩都間輿地史料最翔實的記述,后世的輿地考證多賴于此。而且,前后兩序所記對象也前后照應(yīng),避免內(nèi)容上的重復(fù)和雷同,如對所經(jīng)同一驛站的記述,周伯琦從不同視角進行記述。如察罕腦兒,前序云:“至察罕腦兒,猶漢言白海也。水濼深不可測,氣皆白霧,其地有行在宮,曰亨嘉殿,闕廷如上京而殺焉。置云需總管府以掌之。沙井水甚甘潔,釀酒以供上用……又作土屋養(yǎng)鷹房,云需府宮多人也駐蹕于是,秋必獵校焉。”[1]前序,542察罕腦兒,武帝時在此建行宮,此地漢族人稱為白海,作者對白海水之深,水霧之大,殿庭建筑、管理情況、水源品質(zhì)、養(yǎng)鷹房等都著意記述,并指出此地是帝王秋獵之所。而在后序中對察罕腦兒的記述,為避免重復(fù)只簡單提起察罕腦兒地名,就進入對懷禿腦兒的描述:“越三日,至察罕腦兒。由此轉(zhuǎn)西至懷禿腦兒,猶漢言后海也,有大海在納缽后,故云。曰平陀兒,曰石頂河兒,土人名為鴛鴦濼,其地南北皆水,水禽集育其中,國語名其地曰遮里哈剌納缽,猶漢言‘遠望則黑’也。兩水之間,壤土隆阜,諸部與漢人雜處,因商而致富者甚多。自察汗諾爾至此百余里,皆云需府境也。界是而西,則屬興和路矣?!盵1]后序,545這段文字就建立起了察罕腦兒與懷禿腦兒、白海與黑水之間的地理空間關(guān)系,并指出了在兩地間所生活的居民,當(dāng)時已經(jīng)蒙漢等多族雜居,經(jīng)濟上又比較發(fā)達的情況。

記述行程生態(tài)文化的還有一些紀行文、筆記等。紀行文如意大利人《馬可·波羅行記》、嚴光大《祈請使行程記》,文人筆記如楊瑀《山居新語》、熊太古《冀越集記》、孔齊《至正直記》、劉佶《北巡私記》等都有一些直接的記錄。這些作品雖然不如周伯琦《扈從集序》那樣詳細而周密,也不如詩歌歌詠對象那么密集,它們多為簡略之語,但是由于關(guān)注點和記述事物的視角不同,對同一驛站、地點的描寫就會出現(xiàn)不同的樣子。如牛群頭驛站,至元十三年(1276年)南宋祈請使嚴光大所記:“十八日宿牛群站,此去皆草地,此乃韃靼家官人管待,名韃靼站,并無房子,只是氈帳,韃靼人多吃馬牛乳、羊酪,少吃飯,饑則食肉。”周伯琦《扈從集》前序:“遂歷黑觜兒至失八兒禿,地多泥淖,又名牛群頭。其地有驛,有郵亭,有巡檢司,阛阓甚盛。驛路至此相合,北皆芻牧之地,無樹木,遍生地椒、野茴香、蔥韭,芳氣襲人。草多異花,五色,有名金蓮花者,似荷而黃?!焙端夼H侯^》詩則云“蕎麥花開草木枯,沙頭雨過茁蘑菇。牧童拾得滿筐子,賣與行人供晚廚?!盵3]卷十四,635由此可以看出,牛群頭驛站由蒙古人管理,附近實際是沒有住戶的,為草原地帶,春季荒涼,夏季多花草。胡助的詩歌顯然更富于詩情畫意,是詩歌的語言表現(xiàn)手法,又限于體裁不能將景物一一寫盡。因此,這些常被人忽略的紀行文、筆記不僅更豐富、細致地記述了兩都生態(tài)文化,而且還與詩詞曲賦一起,豐富了上都游歷之作的文體。

(四)奇異而豐富的草原物產(chǎn)

文人游歷所見,還有奇異而豐富的草原物產(chǎn),過居庸關(guān),就是古代的塞外,物產(chǎn)頗具地域特點。因草原地理氣候與山地不同,“地氣甚溫,大寒掃雪,寢以單韋,煦如也”[17]卷八十,3347,物產(chǎn)更盛。植物類主要有金蓮、紫菊、芍藥、地椒、野韭、長十八、蒲茸、蓯蓉、蕎麥、胡榛、蕨菜、野茴香、回回蔥、沙蔥、山蔥、解蔥、黃連芽、壯菜、戲馬菜、苜蓿蔓菁、莜麥和沙菌等。動物類主要有海東青、白翎雀、天鵝、白雀、黃羊、黃鼠、青鼠、貂鼠、高陀鼠、白銀鼠、火鼠、白狼、青兕、麋鹿、白貉、獐子、野狐、獐麂、角端、角雞、章雞、石雞、野雞、安達海和白魚等[19]68-90。這些動植物絕大多數(shù)都是只有居庸關(guān)以北才有的珍貴物種,對于文人而言,大多見所未見,經(jīng)常被文人所歌詠。對沙地蕨菜,如“野蔌堆盤見蕨芽,珍饈眩眼有天花。宛人自賣葡萄酒,夏客熊烹枸杞茶”[6]卷二十七《竹枝十首和繼學(xué)韻》,140;對蘑菇如“沙頭蘑菇一寸厚,雨過牛童提滿筐”[5]卷三《后灤水秋風(fēng)詞》,278。這些物產(chǎn)也直接影響這上都居民飲食中的食材,創(chuàng)作也往往與飲食相聯(lián)系。如許有壬作于后至元三年(1337年)的《上京十詠》,用十首詩集中歌詠草原奇異的物產(chǎn),其序曰:“元統(tǒng)甲戌,分臺上京,飲馬酒而甘,嘗為作詩,丁丑分省,日長多暇,因數(shù)土產(chǎn)可紀者尚多,又賦九題,并舊作為上京十詠云?!盵20]卷二十詠包括馬酒、秋羊、黃羊、黃鼠、糝面、蘆菔、白菜、沙菌、地椒、韭花,或為飲料,或為主食,或為調(diào)料,或為菜品,全是與飲食有關(guān),寫來自然生動。如第一首《馬酒》:“味似融甘露,香疑釀醴泉。新醅撞重白,絕品挹清玄。驥子饑無乳,將軍醉臥氈。祠官聞漢史,鯨吸有今年?!瘪R奶酒是蒙古族人常用飲品,至今仍為蒙古人所喜愛,開篇就以“甘露”“醴泉”比附馬奶酒,表達了文人對馬奶酒美味的贊嘆。

總之,元代文人對自己游歷上都的人生經(jīng)歷極為看重,在飽覽自然風(fēng)光之余,還多寫所見所聞,并與自己所處行程中的時地相連,更加彰顯其紀行態(tài)度。正如周伯琦所云:“昔司馬遷游齊魯、吳越、梁楚之間,周遍山川,遂奮發(fā)于文章,焜耀后世。今予所歷又在上谷、漁陽、重關(guān)、大漠之北千余里,皆古時騎置之所不至,轍跡之罕及者,非我元統(tǒng)一之大,治平之久,則吾黨逢掖章甫之流,安得傳軺建節(jié),擁侍乘輿,優(yōu)游上下于其間哉!既賦五言古詩十首,以紀其實,復(fù)為后序。以著其概,不惟使觀者得以擴聞見,抑以志吾生之多幸也歟?!盵1]后序是這種紀實的創(chuàng)作態(tài)度,很多作品都具有較高保存草原文化的歷史文獻價值,不僅表現(xiàn)在對草原文化的具體事物、地點、景觀、事件等寫實創(chuàng)作上,而且,在文人前往上都長達百年時間里,在其紀行作品中體現(xiàn)出的從元初到元末草原生態(tài)文化變化的延續(xù),更十分珍貴。

三、兩都紀行之作的藝術(shù)特征

(一)兩都紀行之作的盛世氣象

元代是“四極之遠,載籍之所未聞,振古之所未屬者,莫不渙其群而混于一”[6]卷五十三《大一統(tǒng)志》序,180的統(tǒng)一王朝,文人不僅由生于斯世滋生強烈的時代自豪感,而且文人的文學(xué)精神也由此得到極大的發(fā)揚,文人自覺地承擔(dān)起了傳盛世之音的責(zé)任。周伯琦《扈從集》前序云:“予往年職館閣,雖屢分署上京,但由驛路而己,黑谷輦路未之前行也。因忝法曹,肅清轂下,遂得乘驛行所未行,見所未見。每歲扈從皆國族大臣及環(huán)衛(wèi)有執(zhí)事者,若文臣仕至白首,或終身不能至其地也,實為曠遇所至,賦詩以紀風(fēng)物,得二十四首。惜筆力拙弱,不能盡述也。雖然,觀此亦大略可知矣?!睂τ谝话阄某己苌偕孀愕慕?,周伯琦認為自己有責(zé)任將沿途地理、風(fēng)物以史筆加以記錄,供人觀覽。而對于元朝的疆域之廣、文治之盛,“轍跡之罕及者,非我元統(tǒng)一之大,治平之久,則吾黨逢掖章甫之流,安得傳軺建節(jié),擁侍乘輿,優(yōu)游上下于其間哉!”自己也有責(zé)任“以著其概,不惟使觀者得以擴聞見,抑以志吾生之多幸也歟。”[1]前序,543

正是文人的這種高昂的時代自信和文學(xué)精神的發(fā)揚,普遍有著無比激動的心情,在創(chuàng)作上也“際此圣明代,歷覽山水奇。不學(xué)古行役,空傷木蘭詩”[19]卷三馬臻《黑山》,88,上都游歷之作的盛世氣象也更鮮明和耀眼。如江浙文人袁桷《居庸關(guān)》:“扈蹕朝上京,嚴裝戒修途。……在昔恃險隘,當(dāng)關(guān)守千夫。一朝天馬來,巖崿成康衢。大統(tǒng)葉天運,神武開皇謨。信矣經(jīng)啟功,聿超神禹圖?!弊髡咄ㄟ^描寫居庸關(guān)之險,表達了過去是“在昔恃險隘,當(dāng)關(guān)守千夫”,而今日則是“一朝天馬來,巖崿成康衢”的時代自豪。再如北方文人劉敏中《至元丙子初赴上都赤城至望云道中》:“曉日曈昽過赤城,風(fēng)煙遙接望云亭。好山解要新詩寫,瘦馬能搖宿酒醒。高下野桃紅漫漫,縈回沙水碧泠泠。人家剩有升平象,滿地牛羊草色青。”[20]卷四,30作者通過對兩京途中所見美景,發(fā)出“人家剩有升平象”的贊嘆,表達了天下一統(tǒng)的盛世情懷。這種對蒙古政權(quán)一統(tǒng)的贊嘆和草原文化的接納、贊美甚至羨慕的態(tài)度,既與歷代文學(xué)不同,也體現(xiàn)了元代文人普遍的胡漢一家、華夷一體的胸懷,這是其盛世氣象的美學(xué)風(fēng)貌的政治情感基礎(chǔ)。

(二)景為情設(shè)、情景交融的表現(xiàn)手法

自古以來,漢族與北方游牧民族為了爭奪生存空間,在這里發(fā)生了無數(shù)次的戰(zhàn)爭,這里也成了極富古意的歷史文化場所。文人在前赴上都的旅途中,行走在居庸古道上、穿越白水黑山間,也常勾起濃郁的吊古之思。在純粹描寫景觀和抒發(fā)歷史之思時,景為情設(shè)的創(chuàng)作手法非常鮮明,作者往往將人與游歷之地、眼前之景與情融合來寫。但是一旦作為同一個歌詠對象時,文人的景物描寫、地理環(huán)境渲染的格調(diào)就會不同,如對李陵臺的歌詠。作為游歷觀覽的對象時,許有壬筆下的李陵臺周邊是廣袤無邊、淡遠悠然的草原風(fēng)光,清新而壯闊?!榜R馳如蟻散平岡,帳室風(fēng)來百草香。羱盞泛酥皆墨湩,癭盤分炙是黃羊。”[6]卷二十四《李陵臺謁左大夫之一》,131筆觸簡煉,詩人遠眺所見的是“馬馳如蟻散平岡”草原的廣闊和自在,在帳室中又聞到隨風(fēng)而來的百草芳香,品味著草原的牛奶醇香和新鮮的黃羊美味,整個一幅優(yōu)美的草原風(fēng)光圖,輕快飄揚??墒?,當(dāng)李陵臺一旦與李陵“歷史”相連接作為吊古的對象時,文人筆下的李陵臺又換作了另一幅凄迷荒頹之景?!把┬桙S沙風(fēng)袞灰,眼穿猶上望鄉(xiāng)臺。隴西可是無回雁,不寄平安一字來?!薄奥淙贞P(guān)塞黑,蒼茫路多歧?;臒熷D吲_獨巍巍。”“在昔李將軍,提師奮威武?!┯猩缴显?,凄迷送秋雨?!薄捌缴潮绷魉?,青山在其上。李陵思鄉(xiāng)臺,駐馬一西向?!莞嗥啵寮馊牒??!?胡助《望李陵臺》)[3]卷二為突出李陵人生的悲劇,用關(guān)塞黑、蒼茫路、荒煙、凄迷的秋雨、高臺望鄉(xiāng)等意象等,突出李陵悲劇英雄形象,表達對李陵的同情,景為情設(shè),情景融合,而又渾然不覺。

由此可以看出,前往上都的文人創(chuàng)作,在面對帶給自己無限視覺沖擊的奇異豐富的景觀,以及能夠親歷其地憑吊古今的感受過程中,文人的情緒和情感不斷受到刺激和沖擊,對一切游歷、吊古所見之景觀、事物、風(fēng)土等之描寫,都是為了更好的抒發(fā)自己的內(nèi)心情感,而不是被動的為了寫景而寫景,文人在景觀面前,是主動的,積極的。他們一切從心出發(fā),從自己的生活體驗和感受出發(fā),面對帶給自己無限新異感的草原文化,所有詩文詞曲賦都是從自己內(nèi)心情感的真實流露,甚至是一瞬間情感的噴薄。因此,游歷吊古之作總是那么自然真率,處處充滿了生命的活力。這是與以往歷代的邊塞之作和想象的邊塞書寫不同的。

總之,由于上都特殊的地理位置、獨具特色的草原文化和文人高漲的時代自信,兩都紀行文學(xué)在題材內(nèi)容、表現(xiàn)手法、創(chuàng)作氣象上都呈現(xiàn)了自己美學(xué)特色。文人對異域風(fēng)光、草原風(fēng)情或鋪張或細致的描繪,是農(nóng)耕文化與草原文化融合、胡漢一家態(tài)度的自覺表達;其濃厚的盛世情調(diào)與傳盛世之音文學(xué)精神的發(fā)揚,是對蒙古族統(tǒng)治的元朝政權(quán)的由衷禮贊;文人不僅卸掉了以往歷代胡漢戰(zhàn)爭的歷史沉重感和壓抑感,而且還帶著理性的歷史之思,以及能夠親歷其地的興奮激動之情,極盡譜寫眼中所見的一切新異景觀和事物,以觀風(fēng)備覽,使兩都紀行成為元代文學(xué)創(chuàng)作的新的增長點。它帶給中國傳統(tǒng)文學(xué)的新異程度和文學(xué)史意義,應(yīng)該不僅僅是以往學(xué)者所說的注入新的活力,起碼在客觀上具有文學(xué)革新意味,它最大的價值和意義也正在于此。

[1] 周伯琦.扈從集[M].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214冊.臺北:臺灣商務(wù)印書館,1986.

[2] 黨寶海.蒙元驛站交通研究[M].北京:昆侖出版社,2006:283.

[3] 胡助.純白齋類稿[M].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第1214冊.臺北:臺灣商務(wù)印書館,1986.

[4] 金幼孜.金文靖集[M].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第1240冊. 臺北:臺灣商務(wù)印書館,1986.

[5] 柳貫.待制集[M].叢書集成初編本:第1210冊.臺北:臺灣商務(wù)印書館,1986.

[6] 許有壬.至正集[M].北圖古籍珍本叢書:第95冊. 北京:書目文獻出版社,2000.

[7] 蔣易輯.皇元風(fēng)雅[M].元建陽張氏梅溪書院刻本.

[8] 陳孚.陳剛中詩集[M].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202冊.臺北:臺灣商務(wù)印書館,1986.

[9] 楊朝英.太平樂府[M].烏程蔣氏密韻樓元刊本.

[10] 迺賢.金臺集[M].文淵閣四庫全書本:1215冊.臺北:臺灣商務(wù)印書館,1986.

[11] 袁桷.袁桷集校注[M].楊亮,校注.北京:中華書局,2012.

[12] 黃溍.金華黃先生文集[M].四部叢刊本:第1460冊.上海:商務(wù)印書館,1929.

[13] 張翥.張蛻庵詩集[M].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第1208冊.臺北:臺灣商務(wù)印書館,1986.

[14] 揭傒斯.揭傒斯全集[M].李夢生,標校.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198-199.

[15] 李嘉瑜.上京紀行詩的"邊塞"書寫--以長城、居庸關(guān)為論述主軸[J].臺北教育大學(xué)語文集刊,2008(7).

[16] 周伯琦.近光集[M].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214冊.臺北:臺灣商務(wù)印書館,1986.

[17] 王惲.王惲全集匯校[M].楊亮,鐘彥飛,匯校.北京:中華書局,2013.

[18] 劉宏英.元上京紀行詩研究[D].北京:中國社會科學(xué)院博士論文,2009:68-90.

[19] 馬臻.霞外詩集[M].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204冊.臺北:臺灣商務(wù)印書館,1986.

[20] 劉敏中.中庵集[M].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206冊.臺北:臺灣商務(wù)印書館,1986.

【責(zé)任編輯盧春艷】

TheWorksProducedintheTourismbetweenDaDuandShangDuofYuanDynasty

WANG Shuang-mei

(College of Literature, Inner Mongolia University for the Nationalities,Tongliao,Inner Mongolia 028000; School of Literature, Nankai University, Tianjin 300071, China)

In Yuan Dynasty, the emperors often travelled between DaDu and ShangDu, which was attended by many scholars. Those scholars wrote many works in the tourism. The vast prairie between DaDu and ShangDu showed a special spirit, which continued to stimulate the excitement of literati, literati era confidence and inspired the spirit of literati to describe the great scene. These works have different characters at theme, creative method and style, which established literary position not only in Yuan Dynasty but also in the whole Chinese history.

Yuan Dynasty; ShangDu; tourism works; the atmosphere of flourishing age

I206.2

A

1005-6378(2017)05-0030-06

10.3969/j.issn.1005-6378.2017.05.006

2016-09-25

內(nèi)蒙古民族文化建設(shè)研究工程項目“草原文化與元代文學(xué)研究”(MZWH2015-19)

王雙梅(1978—),女,內(nèi)蒙古通遼市人,內(nèi)蒙古民族大學(xué)文學(xué)院副教授,南開大學(xué)文學(xué)院在讀博士,主要研究方向:元代文學(xué)。

猜你喜歡
文人草原
講解《草原圖》
《當(dāng)周大草原》
一生的草原
古代文人與琴棋書畫
古代文人的雅號由來
北宋文人朋友圈
瓷器中的文人雅趣
文人吃蛙
在最美草原自由翱翔
今夏,我和草原有個約定
沙雅县| 丰顺县| 榕江县| 左贡县| 上蔡县| 呼玛县| 林周县| 勃利县| 密云县| 淮阳县| 吐鲁番市| 天等县| 米林县| 富民县| 白河县| 高陵县| 柯坪县| 西藏| 临漳县| 任丘市| 禄劝| 石泉县| 垫江县| 独山县| 滕州市| 靖江市| 屯门区| 偃师市| 鄂温| 周口市| 霍城县| 济源市| 汉阴县| 广丰县| 万山特区| 乌拉特中旗| 阜平县| 海门市| 五莲县| 泉州市| 平潭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