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王維禪畫的文藝理論研究

2017-02-26 18:47方志宏
信陽農(nóng)林學院學報 2017年1期
關鍵詞:王維

方志宏

(信陽農(nóng)林學院 文學藝術教學部,河南 信陽464000)

王維禪畫的文藝理論研究

方志宏

(信陽農(nóng)林學院 文學藝術教學部,河南 信陽464000)

本文梳理了王維禪畫與禪宗思想的關系,探討了王維畫論“平淡天真”、“返樸歸真”“自然”對蘇軾“平淡”說的影響,認為王維的禪宗畫《雪中芭蕉》為王士禎的“神韻說”的建立提供了依據(jù)。

王維;禪畫;文學理論

1 禪宗思想與王維山水畫論

1.1 禪宗思想對王維的山水畫論的影響

王維奉佛向禪,他的美學思想隨著其政治生涯的跌宕起伏,最后定性于南禪宗。其山水畫受清高幽雅的禪學思想影響,無論在畫論、意境構思或著墨落筆上,都取法禪宗態(tài)度。他往往運用精練、宛麗的筆墨,把自然界的優(yōu)美描繪出來,深沉的詩味和禪意也從中悠悠透出。

《鹿柴》:“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返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這首詩描寫鹿柴的空山深林,他在這首詩中表達了一種禪宗最為尊奉的《金剛般若經(jīng)》所說:“凡所有相,皆是虛變”,把自己內(nèi)心世界的復雜豐富的感受、自己對永恒的大自然無窮無盡的難以言說的美的深深體悟,都凝縮在“復照青苔上”這一意境無限空闊悠長的自然畫面之中[1]。王詩“于題外屬詞”(吳逸唐詩正聲),即不拘泥于“鹿柴”字面,從空山不見人而聞人語,深林中苔蘚陰暗而反景照入,表現(xiàn)自己對大自然復雜微妙的感情體驗和哲理的領悟。讀者自然也能想象出這幽深冷僻的山林定是麋鹿來往之場所。

王維的田園詩(山水詩)展現(xiàn)出一幅幅動態(tài)畫面,如《田園樂七首(第三)》:采菱渡頭風急,策杖林西日斜。杏樹壇邊漁父,桃花源里人家??坍嬃恕疤一ㄔ蠢锶思摇边@樣一種理想化的境界。三處景物:風急、日斜、垂釣的漁父,本身都是動態(tài)的。而把這三處景物勾連在一起的,則是運動著的拄杖徐行的詩人。這樣,就構成了一幅完整的動態(tài)畫面。王維“詩中有畫”的一個表現(xiàn)就是詩中有畫法。繪畫講究線條、構圖、色彩等,在王維的山水詩中,這些要素得到鮮明體現(xiàn)。繪畫是靜止的藝術,王維的一些詩歌描繪出剎那間靜止的畫面,最有名的如“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使至塞上》),“渡頭余落日,墟里上孤煙” (《輞川閑居贈裴秀才迪》)。這幾句都不是描述一個時間性的過程,而是力求通過一個特定的時間點,描繪出事物的空間結構和形狀,使人們通過這靜止的畫面和凝固的剎那,體驗到有限中的無限,體驗到時空的永恒和廣漠。

1.2 王維禪詩中所使用的禪畫構圖的美學原則——經(jīng)營布置法、散點透視法

1.2.1 經(jīng)營布置法——“紋理遠近法”的平面化效果

首先,經(jīng)營布置即構圖或布局,為畫學六法之一,是畫家之基本功夫。王維有畫家的身份,構圖的詩歌部分合乎透視法,繪畫中所說的透視法又叫做遠近法,例如: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山居秋暝》)

落日鳥邊下,秋原人外閑。(《登裴迪秀才小臺作》)

首句是指明月因遠而低,而松因近而高,明月掛在松樹之間,在視覺上造成平面的結果,就是繪畫的透視法。次首的落日因遠而近,竟然在飛鳥底下,也是平面的效果,是透視法形成的。

其次,視線上的景物愈遠愈低,視線下的景物愈遠愈高,則視線上下都有遼遠的景物時,兩種景物常在視線的平面上連接。例如:

居延城外獵天驕,百草連天野火燒。(《出塞作》)

林疏遠村出,野曠寒山靜。(《奉和圣制登降圣關與宰臣等同望應制》)

首句的草和天是不可能連接的,但因草和天都遠,遠看以為草天一線。次句言樹林愈遠愈疏,而遠樹愈遠愈高,樹林盡頭就出現(xiàn)在村落。

再次,平面化——非屬以上情形,撤去距離,把遠近一切物體拉到同一平面上來觀看,例如:

山中一夜雨,樹杪百重泉。(《送梓州李使君》)

水國舟中市,山橋樹杪行。(《曉行巴峽》)

首句即是取消樹與泉中間的距離,拿泉水接到樹杪上,好像泉水對著樹頭澆下來,完全靠平面上的結果。次句言舟行過市,遠望樹梢,剛好一座座山橋平行,取消期間的距離,即成平面化,變成山橋在樹梢上隨舟行而前進。以上可見王維工于經(jīng)營布置,讓景物主次分明,遠近映照,疏密得體。

1.2.2 散點透視法——提出“得意忘形”“ 不落言詮”的藝術創(chuàng)作主張

在形式上,王維禪畫主張“得意忘形”“ 不落言詮”。許多學者早就注意到了王維禪詩所使用的繪畫構圖的美學法則,如“樹杪百重泉”,表現(xiàn)遠處景物互相重疊的錯覺,是很費了一番匠心經(jīng)營的。類似的還有《曉行巴峽》:水國舟中市,山橋樹杪行。帶有濃厚的畫意。詩中畫上的形象組合,所遵從的原則只有一個,即作者審美心理表達的需要。只要適合于這一根本原則,于是變形、倒置乃至錯亂、反常等等,不僅可以,而且可貴。

1.3 王維禪畫中的美學思想

畫壇上的北宗南宗,自唐以來迄于明代之繪畫,皆納入此二系統(tǒng)中。而李、王所處之時代,即所謂盛唐時也。今論述王維畫之前,對于盛唐畫壇風潮加以敘述,當非無益之事。所謂盛唐,指開元以后,大歷以前,其間,文學與藝術,均聯(lián)鑣并馳,而畫風之盛,尤以盛唐為最。逮至后世,前者猶盛,而后者式微。故以王維之南宗畫為國畫之宗,而以山水畫為其中心[2]。王維為南宗山水畫之宗師,其設色著筆,構思布局,卓然有致。今論其作畫之特色如何:其一,筆蹤措思,參于造化。畫講求禪韻者,不論山水、花卉、蟲鳥、人物,要與實物相似,然不必相同,若一筆不茍,工描細畫,與實物相同,實少韻致。故宋晁說之云:畫寫物外形,要物形不改;詩傳畫外意,貴有畫中態(tài)。(《景迂生集·論形意》)如能筆意縱橫,依形寫意,外形雖不盡似,然神韻俱在,此所以參于造化,非一般俗人所能致也。明董其昌《畫眼》論之,曰:右丞山水入神品,昔人所評。云峰石色,迥出天機。筆意縱橫,參乎造化。唐畫一人而已。如此,王維畫之參于造化之神韻,出于天性,且更源于道、佛之思想,唯王能得而妙達此旨。

首先,“天機清妙”“空靈”之美的命題。王維詩歌的平淡風格,顯示了他詩藝的純熟??梢哉f,清淡自然是王維詩歌的主體風格特征。

其次,人物畫體現(xiàn)了悲心的雄渾。佛典認為,惻愴、拔人之苦曰悲,是一種救濟、度人的誓愿。有此底蘊,即或在秋風肅殺的秋季,王維之秋思秋吟也仍舊充溢著活力。王維的人物畫很有特點,從宋朝詩人劉克莊對王維的一幅“渡水羅漢圖”的跋語中,可以看到王維獨特的藝術追求。劉克莊說,一般人畫渡水羅漢,或騎龍、或騎龜,總是畫得怪誕離奇,不近人情。而王維的這幅畫,畫的卻是先渡過的羅漢,脫衣晾在石頭上,身體舒展仰臥,兩腳下垂,看著天上的飛鶴和白云,正在休息;對岸一羅漢,則剛開始涉水,顯得惴惴不安,招呼水中的另一個羅漢用錫杖拖著他。這段簡單的跋語,使人想象到這幅畫的精彩和生動,也使人們看到王維通過佛教題材,嘲笑生活中那些謹小慎微的人,是一幅現(xiàn)實性很強的作品。

從王維對佛家 “三寶”之一的“僧”之藝術處理,可以覌到其“悲”積之雄厚,審美之根深入其中,發(fā)而為詩為文為畫,均呈天然、新鮮、生趣盎然之形態(tài):世畫渡水僧……三僧者,抑禪家所謂老古錐云[3]。

王維在詩歌和繪畫方面的杰出貢獻,使他在我國文學史和美術史上都占有重要的地位。王維深通佛禪之旨趣,只有他才能將生命的過程以如此鮮明具象的形態(tài)展示出來,他所擷取的三僧渡水的瞬間,卻寄寓、坦示著永恒。欲求得藝術手段的神妙高明,須先領養(yǎng)得這“悲心”的沉雄。

王維畫中具有佛道神秘之色彩。其山水潑墨中所用之黑、白二色,純?nèi)慌c自然之本色相近。老子曰:“五色令人目盲。”此之謂也。又其畫雪,純以神奇之想象為之。故其山水畫具有新奇之創(chuàng)意,獨殊之價值??傊蹙S禪畫是一個人造的世界,人造的精神自然。

2 王維禪畫中的文藝理論對中國古代文論的影響

2.1 王維畫論“意在筆先”對蘇軾“蕭散簡遠”說的影響

“意在筆先”是中國古代文論中一個重要的命題。唐朝詩人王維就曾提倡“凡畫山水,意在筆先”(《山水論》)。只有“意在筆先”,才能對所有的材料作出合理的選擇與安排,才能恰到好處地運用技法和語言,使內(nèi)容得到合理的表現(xiàn)。

王維“詩中有畫”的特點來源于盛唐時期所受到的儒釋道影響以及他坎坷的一生,“秋山斂余照,飛鳥逐前侶。彩翠時分明,夕嵐無處所?!边@一首《木蘭柴》是詩人秋日游山時的所見所感。時當黃昏冥蒙時分,太陽分明已經(jīng)落山,詩人抬頭遠望,但見天空中一群鳥兒相互追逐著快樂飛翔,它們彩色的羽毛在綠色的山林叢中時高時低、時隱時現(xiàn),令詩人看得分明,而夕陽映照下的處處山巒卻沒有它們的寧靜歸宿。這最后一句使人想起晉人陶淵明《歸去來辭》中的兩句“云無心以出蚰,鳥倦飛而知還”;同時也或可做出兩種解釋,其一是飛翔的鳥兒尋覓不到其歸宿,其二是鳥兒毫無倦歸之意,它們在天空中不休地飛著,依然執(zhí)著追求自由自在的空間。或許在詩人的心目中,這兩種感覺是兼而有之的。

2.2 王維畫論對蘇軾“形神論”的影響

王維、蘇軾分別作為唐宋山水詩的代表人物,他們遠追陶淵明而且又都詩畫兼擅,能將畫法融入詩中,兩人山水詩的思想繼承和藝術新變是一脈相承的關系。例如王維的《渭川田家》:斜光照墟落,窮巷牛羊歸。野老念牧童,倚杖侯荊扉。雉雊麥苗秀,蠶眠桑葉稀。田夫荷鋤立,相見語依依。即此羨閑逸,長歌懷式微。

詩的前八句是寫景,描繪了一副悠然閑適、恬淡平和的鄉(xiāng)村生活畫面。春末夏初的傍晚,落日的余暉籠罩著一處村落,野外放牧的牛群、羊群正在返回深巷里的家園。老農(nóng)拄著拐杖,在門前等待牧童的歸來。田野里的麥苗正在抽穗,還不時傳來野雞的叫聲,春蠶也快要吐絲結繭了,桑樹上的桑葉已快被春蠶吃完了。幾個農(nóng)夫扛著鋤頭從田間歸來,站在一處絮絮叨叨地拉著家常。面對如此祥和的鄉(xiāng)村景象,聯(lián)想到自己患得患失、惆悵失意的官場生涯,詩人自然會產(chǎn)生脫離官場、歸隱田園的念頭。所以“即此羨閑逸,長歌懷式微”,準確而又形象地表現(xiàn)了自己急于歸隱的心情。

蘇軾評論王維詩畫“清且敦”,是指其“外枯而中膏,似淡而實美”(蘇軾《評韓柳詩》,《東坡題跋》卷二)的形式與內(nèi)容兩個方面的關系,即平淡蕭散的風格和雋永深厚的意蘊。

2.3 王維畫論對蘇軾“平淡說”的影響

王維禪畫尚意,詩畫尚趣,而意趣的本質(zhì)仍然是莊禪精神的外化。從清、遠、氣韻而至于“平淡天真”,只有淡到極處,脫離火氣方得妙境,才能得逸品,平淡到極處,才有宇宙萬象的涌動。如王維的《山居秋暝》。這首詩的主旨,是表現(xiàn)詩人的山中別墅在秋日黃昏時的美景。詩的前兩句點明季節(jié)在秋天,渲染傍晚時寒涼的天氣氛圍。最后兩句是抒發(fā)熱愛自然、遠離塵世的情緒。即“山”是由什么組成,“居” 是由什么組成,“秋”是由什么體現(xiàn),“暝”是由哪些詞看出,在鑒賞情境中,需認真體會詩中之意,分別找出山、秋(天氣晚來秋,點題秋:蓮動下漁舟),摹寫秋(夏末秋初應題景物),暝(天氣晚來秋),傍晚(明月松間照)等,找到點題之景,能更加體會到作者選取應題景物的妙處。在明月松林映襯下,一泓清泉從山上流淌,滴在山石上,發(fā)生淙淙的流水聲,這是是一幅“清泉山石圖”。這是動景。在這幅畫面當中,我們不僅可以感受到清泉的清冽,還能聽到清泉滴石的叮咚聲,不僅從視覺上獲得了享受,而且聽覺也獲得了享受。調(diào)動視覺、嗅覺、聽覺、感覺等多方面的感覺能力,使我們不僅欣賞到詩人描繪的自然美,而且體會到了作者欲辭官歸隱田園的人生態(tài)度。

王維“平淡天真”、“ 返樸歸真”“ 自然”的理念對蘇軾“平淡”說產(chǎn)生了影響,蘇軾《靜常齋記》說:虛而一,直而正,萬物之生蕓蕓,此獨漠然而自定,吾其命之曰:靜。蘇軾這段話無意中道出了王維詩中的“靜”,往往只是一種“漠然自定”的意緒的外化。也就是說,王維詩的靜美,反映的是在動亂中追求內(nèi)心安適、在現(xiàn)實生活中尋找避風港的心態(tài),這不是一般人能有的際遇?!办o”可以作為打開王維世界的鑰匙。

2.4 王維的《雪中芭蕉》影響了王士禎的“神韻說”

王維是盛唐山水詩人的代表,他以詩人的慧眼開創(chuàng)潑墨山水畫法,能洗凈鉛華,純用水墨渲染,被明代董其昌奉為開文人畫派的南宗之祖。王維山水畫的代表作有《山居圖》、《山莊圖》、《劍閣圖》、《蜀道圖》、《雪山圖》、《雪岡圖》、《雪渡圖》、《雪江詩意圖》、《雪江勝賞圖》、《雪岡渡關圖》、《雪川羈旅圖》、《雪景餞別圖》、《雪景山居圖》、《群峰雪霽圖》等等?!缎彤嬜V》卷十《山水一》高度稱贊王維的山水畫“思致高遠”,是“出于天性”。王維的《冬晚對雪憶胡處士家》:寒更傳曉箭,清鏡覽衰顏。隔牖風驚竹,開門雪滿山。灑空深巷靜,積素廣庭閑。借問袁安舍,翛然尚閉關。

前六句寫冬夜寒風凜冽、漫天飛雪的景象。后兩句寫面對雪景,對隱士胡處士所產(chǎn)生的仰慕與向往之情。這里借用了袁安的典故。

從以上作品可以看出,王維特別擅長描畫雪中風景,這種對大自然風光的獨特選擇和鐘愛,也許與王維是一個虔誠的佛教徒有關。葛曉音先生在其《王維.神韻說.南宗畫》一文中有對王維“雪里芭蕉”之說發(fā)表的獨到的見解,可以給我們很好的啟示:她依據(jù)王維《大唐大安國寺故大德凈覺禪師碑銘并序》一文,指出:“釋尊于過去世修菩薩道時,在雪山苦行,謂之雪山大士,又稱雪山童子[4]。因此,我們有理由認為,王維的雪中山水畫,就是為了寓意修行苦況的。也正是因為王維山水畫中滲透著佛禪之境,才得到后世士人的一致稱許[5]。千百年來,由王維所開創(chuàng)的以意境為主要藝術特征的文人畫,始終占據(jù)著中國傳統(tǒng)繪畫正宗和高品的地位,王維在中國文人畫“坐著第一把交椅”。

王維“雪中芭蕉圖”不是雪地里芭蕉的客觀描繪,而是經(jīng)過王維心靈、情感浸染而具有強烈藝術生命力和藝術表現(xiàn)力的“情境”,是“秘響旁通,伏采潛發(fā)”(《文心雕龍·比興》),是用來表達和啟示袁安臥雪心靈的審美意象,它與畫面中臥雪袁安相輔相成構成有機的藝術整體,形成可以把鑒賞者引入充分想象空間的意境,讓人們從冷調(diào)的畫面感受、領悟到“火熱”的藝術氛圍,進入那“冬天里的一把火”的藝術境界?!把┲邪沤丁蓖瑫r也是對禪宗思想觀念的一種形象闡述,有助于啟示禪宗“頓悟”的認識法則。但精于畫者,皆不以為然。此類雖不合時令,但并無損于作品之美。后人雖為王維辯護,其實,王維一生未曾到過嶺外,不知雪中是否有芭蕉,這是王士禛對他的"神韻"說的詮釋。

綜上所述,王維寫詩不少,傳世的有300多首,其中禪詩就多達170多首,因此可以說,王維是唐代最有影響的禪詩作者。作為“詩佛”又是畫家的王維,雖然已無畫作傳世,但我們依然可以從他流傳下來的畫論和詩作,來探究他詩中、畫中的禪意:運用直覺、暗示、聯(lián)想、頓悟、感應等手段來營造自然的清幽、靜謐、肅穆的詩意境界,其所創(chuàng)的潑墨山水,實為后代文人畫之先河[6]。對其虛靜觀、頓悟、妙悟、自然觀、韻味說等問題的探討也成為研究禪詩對后代文論影響的切入點。

[1] 李鳳.禪意詩情入畫境——論王維山水畫中的意境體現(xiàn)[J].滁州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9(4):31.

[2] 袁行霈.王維詩歌的禪意與畫意[J].社會科學戰(zhàn)線, 1980(2): 282.

[3] 劉克莊.題王摩詰渡水羅漢圖第[A].王右丞集箋注[C].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523-524.

[4] 葛曉音.漢唐文學的嬗變[M]. 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0:290.

[5] 蘭翠.唐詩與書畫的文化精神[M].山東:齊魯書社,2009:44.

[6] 鄭午昌.中國畫學全史[M].南京:江蘇文藝出版社,2008:100.

(編輯:劉彩霞)

On Literary Theory of Chinese Buddhism Zen Painting by Wang Wei

FANG Zhi-hong
( Literature and Art Department, Xinyang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University, Xinyang 464000, China)

This paper review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ainting of Wang Wei and zen,hackles the influence of “flat and innocent”, “return to nature”, “nature”viewpoint of Wang Wei's painting on “insipidity”viewpoint of Su Shi. The paper discusses that Wang Wei's Zen painting Plantain in Snow provides the basis for Wang Shizhen’s theory of verve.

Wang Wei;Zen painting;literary theory

2016-10-12

2016年度河南省高等學校人文社會科學項目(2015-GH-548).

方志宏(1970—),女,河南信陽人,副教授,研究方向:文藝學.

I207.2

A

2095-8978(2017)01-0082-04

猜你喜歡
王維
大海里并不能自由往來
神奇的走廊
走哪條路好
偷襲與反偷襲
穿越密林
勤勞的工蜂
誰是誰
洋蔥頭的 神奇外衣
Semantic Change in Grammaticaliz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