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燕趙腹里:中國政治地理單元體系中雄安地區(qū)之定位變動

2017-02-26 21:15賈文龍
關(guān)鍵詞:河北

賈文龍

(河北大學 宋史研究中心暨歷史學院,河北 保定 071002)

燕趙腹里:中國政治地理單元體系中雄安地區(qū)之定位變動

賈文龍

(河北大學 宋史研究中心暨歷史學院,河北 保定 071002)

自春秋至明清,雄安地區(qū)都屬低地平原洼淀交錯地貌,并不適合大規(guī)模的農(nóng)業(yè)開發(fā)和人類居住,因而在古代難以成為通都巨邑。但雄安地區(qū)處于華北平原中部位置,緊鄰蒙古高原、東北平原與華北平原的連接通道,是塞外游牧民族與中原農(nóng)耕民族北上南下交通的重要線徑,其地貌特征決定此地具有突出的地理隔阻和軍事防守意義,又有經(jīng)濟上有蝦魚稻葦之利,因而隨著中國古代都城位置的變動,雄安地區(qū)先后在河北“燕南趙北”“郡國藩鎮(zhèn)”“燕云邊防”和“畿輔直隸”地理體系中都占據(jù)重要位置,發(fā)揮著不同功能,亦深刻影響了中國歷史的進程。

雄安新區(qū);燕趙地域;歷史地理;

2017年4月1日 ,中共中央、國務(wù)院決定設(shè)立雄安新區(qū),范圍涵蓋河北省雄縣、容城、安新3縣及周邊部分區(qū)域,定位于繼深圳經(jīng)濟特區(qū)和上海浦東新區(qū)之后又一具有全國意義的新區(qū)。由此“雄安”成為目前中國最新的、有明確指向的地理名詞。本文將歷史上的雄縣、容城、安新3縣轄境稱為雄安地區(qū)。

在中國的政治版圖中,雄安新區(qū)的雄縣、容城、安新三縣都不是具有高知名度的歷史文化名城,但雄安地區(qū)大體上既位于古代燕趙區(qū)域的中部,又處于少數(shù)民族入主中原通道的控扼之側(cè),因而在中國政治地理的體系演變中一直是潛在的重要地理舞臺。

燕趙地域北有燕山山脈和萬里長城,西是太行山脈,東瀕臨渤海,中為沃野千里的華北平原,南為黃河天塹,自古以來此地就是連接蒙古高原、東北平原和華北平原的重要通道。有學者認為中國北部的蒙古大草原是世界的地理樞紐之一[1]。燕趙地域正是中原地區(qū)與“世界的地理樞紐”間相聯(lián)系的交通要徑,是中國農(nóng)業(yè)文明與游牧文明、狩獵文明的交匯點,處于燕趙地域中部的雄安地區(qū)正是在這一地理空間結(jié)構(gòu)之中演繹了壯闊的歷史。

一、界分兩國:雄安地區(qū)與“燕南趙北”地理體系

雄安地區(qū)在新石器時代就有人類生活的遺跡。在先秦至西漢時期,河北平原上沼澤密布,洼地眾多,蘆草叢生,雄安地區(qū)也是這種典型的地貌特征。相傳夏時易水流域就有了有易氏和河伯氏部落存在,商世的先祖在易水流域放牧過牛羊。

周人滅商,分封召公奭為燕王,但召公奭沒有就封,只派長子姬克管理燕國。春秋時期,雄安地區(qū)大體上屬于燕國的南部邊疆?!妒酚洝酚涊d:“燕東有朝鮮、遼東,北有林胡、樓煩,西有云中、九原,南有滹沱、易水,地方二千余里,帶甲數(shù)十萬?!盵2]2243易水也稱易河,廣義上是南易水、中易水、北易水的合稱,狹義上則僅指中易水,“中易水,拒馬河支流,亦名易水”[3]79,流經(jīng)今易縣、定興、雄縣等地。

雄安地區(qū)最初是燕與中山國的南北邊界,后成為燕與趙國的邊界。前380年,齊國襲擊燕國,攻占桑丘(今徐水縣東南),后齊與中山聯(lián)合,又曾侵燕,今日雄安地區(qū)以南成為重要戰(zhàn)場。前300年,經(jīng)過“胡服騎射”改革的趙國滅中山國,燕國趁機出兵,攻占部分中山領(lǐng)土,因此雄安地區(qū)又成為燕、趙兩國接壤之地?!稇?zhàn)國策》載:“今趙之攻燕也……渡滹沱,涉易水,不至四五日,而距國都矣?!盵4]1082

后周時人王褒最早以“趙北燕南”明確指代這一地區(qū):“以江右名家,為中山太守。地既鮮虞,途通靈壽,呼沲易水,仗武乘邊,趙北燕南,甲威河外?!盵5]178

北宋時,雄安地區(qū)又成為宋與遼的邊界,宋代官員廣泛地用“趙北燕南”來指代這一地區(qū)。如蘇轍在雄州時作詩,稱“趙北燕南古戰(zhàn)場,何年千里作方塘。煙波坐覺胡塵遠,皮幣遙知國計長?!盵6]10048宋人又有詩:“趙北燕南如掌平,定知臺選寄長城”[6]5873,“趙北燕南有人否,禽胡歸漢竟誰曾”[6]26354。

戰(zhàn)國時,燕國十分重視南疆邊防。因為邊界北部正是燕國的重要經(jīng)濟區(qū)——督亢之地。在今河北省涿州市東南有督亢陂,其附近定興﹑新城﹑固安諸縣一帶,方圓50余里,為平衍之區(qū),湖澤成片,中有陂澤,支渠四通,富灌溉之利,是燕國的富庶地區(qū)。荊軻出使秦國,獻出的正是督亢地圖。

燕南地區(qū)較為富庶,又需應(yīng)付南方各國,因此燕國在上都薊之外,在此地建有下都,因臨近易水,稱為臨易。春秋時燕國曾遷都臨易,后燕文公又一度遷都此地。臨易位于北易水和中易水之間,西倚太行山,南臨中易水,東部迤連于河北平原,是上都薊與齊、趙等國交通的咽喉,地勢險要,便于防守。因后世河道變遷和治所變更,臨易之地望變化頗大:一說在今易縣城東南,一說在今河北雄縣,一說在今河北容城。漢代改為臨易易縣,此易縣應(yīng)為后世雄縣?!洞笄逡唤y(tǒng)志》載:“易縣故城,在雄縣西北,漢縣,本燕故邑也?!盵7]卷一一呂思勉認為古河間易縣為今河北雄縣[8]178。白壽彝《中國通史》中也認為:“漢之易縣非今河北易縣,應(yīng)在今雄縣境?!盵9]53因此從歷史上講,認為臨易位于雄州境內(nèi)較為合理。

此外,戰(zhàn)國時期趙國筑葛城,燕國筑渾泥城。葛城即為后世安州,因在濡水之陽(北岸),也稱為濡陽。渾泥城則為后世新安。

因易水臨近邊界,有界河的意味,因此燕太子丹送荊軻刺秦于此作別:“燕太子丹使荊軻刺秦王,祖道易水上。又始皇二十年,秦軍破燕易水之西?!盵10]450其時也,高漸離擊筑,荊軻合樂高歌:“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fù)還!”[2]2534這一歷史事件成為燕地“慷慨悲歌”文化的重要代表?!摆w地在北方文化區(qū)與齊魯文化區(qū)、中原文化區(qū)之間,形成一個文化過渡區(qū)。一急一緩,一武一文,一勇悍一謙謹,雙方在這里沖突,在這里融匯。”[11]69最終燕地與趙地的兩種文化傾向共同造就了后世燕趙地域的文化品格。

二、封地而據(jù):雄安地區(qū)與“郡國藩鎮(zhèn)”地理體系

秦漢時期,中國結(jié)束了戰(zhàn)國紛爭的歷史局面,建立起統(tǒng)一的中央政權(quán),今日西安地區(qū)成為全國政治中心,全國各地推行郡縣制。前221年,容城始置縣,名為宜家,屬上谷郡。漢景帝中元三年(前147年)以匈奴降王徐盧封容城侯,是為容城侯國,由此形成容城之名。

秦漢時期因燕趙地域遠離當時的政治中心——關(guān)中,在相互兼并的戰(zhàn)爭中,燕趙地區(qū)政權(quán)呈現(xiàn)出很強的離心傾向。秦朝暴政,前209年陳勝、吳廣在去漁陽戍守的路上揭竿而起。項羽滅秦后,在各地封王,未被封王的陳余于趙地率先起兵,會同齊地田榮發(fā)起割據(jù)戰(zhàn)爭。后陳余為韓信背水為陣擊敗。劉邦先后封臧荼、盧綰為燕王,后皆反叛,后于趙地分封其兄劉喜及其子如意為代王,代相陳豨反叛。漢文帝之時,趙王劉遂參與七國之亂,燕王劉旦作亂,后皆以失敗告終。

東漢末年,公孫瓚為袁紹勢力所壓迫,從幽州遷至臨易,改名為易京,在周邊挖掘了十道圓形壕溝,并將掘出泥土堆高,上建高樓,有百樓之稱:

瓚軍數(shù)敗,乃走還易京固守。為圍塹十重,于塹里筑京,皆高五六丈,為樓其上;中塹為京,特高十丈,自居焉,積谷三百萬斛。瓚曰:“昔謂天下事可指麾而定,今日視之,非我所決,不如休兵,力田畜谷。兵法,百樓不攻。今吾樓櫓千重,食盡此谷,足知天下之事矣?!庇源吮捉B。紹遣將攻之,連年不能拔……紹為地道,突壞其樓,稍至中京。(《英雄記》曰:袁紹分部攻者掘地為道,穿穴其樓下,稍稍施木柱之,度足達半,便燒所施之柱,樓輒傾倒。)瓚自知必敗,盡殺其妻子,乃自殺。[12]243-244

從《三國志》中記載可知,袁紹是以挖地道的方法,深入易京,地道挖至高樓之下,支上柱子再擴大挖掘面,將樓基地面一半挖空后,再放火把柱子燒掉,高樓隨之倒塌,公孫瓚最終敗亡。

建安十一年(207年),曹操伐烏桓,還至易水。上郡、代郡、烏桓皆來賀。

三國時,雄縣更名易城縣,屬河間郡。南北朝,復(fù)故名易縣。北齊時廢易縣入莫縣。唐初,析固安縣和莫縣原易縣屬地,置歸義縣。隋文帝時,改容城為遒縣。唐圣歷二年(699年),契丹入侵,縣民奮勇抵抗,故御賜名全忠縣。玄宗天寶時,恢復(fù)容城縣。西漢至隋代,今安新地區(qū)大都屬高陽、容城兩縣轄域。

唐代河北成為地區(qū)性軍事重鎮(zhèn)。775年唐玄宗時期“安史之亂”后,唐代宗瓜分河北之地,付授安史降將為地方節(jié)度使,成立河北成德、魏博、盧龍三鎮(zhèn),時稱“河朔三鎮(zhèn)”,勢力強大,有很強的獨立離心傾向。陳寅恪先生指出,唐代自安史亂后,“雖號稱一朝,實成為二國”,“除擁護李氏皇室之區(qū)域,即以東南財富及漢化文化維持長安為中心之集團外,尚別有一河北藩鎮(zhèn)獨立之團體,其政治、軍事、財政等與長安中央政府實際上固無隸屬之關(guān)系,其民間社會亦未深受漢族文化之影響,即不以長安、洛陽之周孔名教及科舉仕進為其安身立命之歸宿。故論唐代河北藩鎮(zhèn)問題必于民族及文化二端注意,方能得其真相所在也?!盵13]210

河朔三鎮(zhèn)中成德鎮(zhèn)治桓州(河北正定),占有桓、定、易、趙、深、冀等州,盧龍鎮(zhèn)治幽州(北京),占有幽、涿、營、瀛、莫、平、薊、檀等地。今日雄安地區(qū)分屬成德與盧龍。755年,成德節(jié)度使李寶臣與魏博節(jié)度使田嗣共謀襲擊盧龍節(jié)度使“朱滔于瓦橋關(guān)”,朱滔大敗。[14]3899后唐德宗利用成德鎮(zhèn)內(nèi)部的矛盾,從中劃出易州、定州,另置義武軍。嚴耕望先生認為:“河北之幽州、成德(鎮(zhèn)、冀等州)、魏博三鎮(zhèn)跋扈,呈獨立狀態(tài),中央僅能作名義上羈縻,但終能以澤、潞節(jié)度使兼統(tǒng)山東之邢、洛、磁洲,且在易、定建立義武一鎮(zhèn),直屬中央。前者乃利用滏口壺關(guān)道,使?jié)陕阂绘?zhèn)控制山東洲,以鍥入成德與魏博兩鎮(zhèn)之間;后者即利用飛狐道以伸展中央勢力于河北,以鍥入成德與幽州兩鎮(zhèn)之間,以此犬牙相錯,間開河北三鎮(zhèn),使不能聯(lián)為一氣?!盵15]1503-1504由于易定鎮(zhèn)的存在,使今日雄安地區(qū)成為成德、盧龍與義武三鎮(zhèn)間的交錯地帶,從另外意義上講也是當時諸個割據(jù)勢力的邊境地帶。

936年河東節(jié)度使石敬瑭反叛中央,認耶律德光為父,將“燕云十六州”割獻給契丹:幽(今北京,另稱燕京)、薊(今天津薊縣)、瀛(今河北河間)、莫(今河北任邱)、涿(今河北涿縣)、檀(今北京密云)、順(今北京順義)、新(今河北涿鹿)、媯(今河北懷來)、儒(今北京延慶)、武(今河北宣化)、云(今山西大同)、應(yīng)(今山西應(yīng)縣)、寰(今山西山陰)、朔(今山西朔縣)、蔚(今山西蔚縣)等十六州,總面積近12萬平方公里。

燕云十六州的割讓是河北割據(jù)政治發(fā)展的惡果,從地理上將河北地區(qū)分割為南北兩部,致使中原地區(qū)失去了與北方游牧民族之間的天然和人工防線。

三、咽要之右:雄安地區(qū)與“燕云邊防”地理體系

在燕云十六州失去之際,漢族政權(quán)的政治中心也正經(jīng)歷著大調(diào)整。秦、漢、隋、唐皆定都于西安、洛陽地區(qū),但隋唐以后,關(guān)中平原生產(chǎn)條件惡化,難以承受巨大的人口壓力,唐政府多次到洛陽就食。為了方便南方糧食的運輸,五代與北宋皆定都開封,可將南北漕船的運輸里程減少1000余里。

“幽、燕諸州,蓋天造地設(shè)以分蕃漢之限,誠一夫當關(guān),萬夫莫前”[16]26-41,由于失去了燕山山脈,而開封地區(qū)又無險可守,北方游牧民族在華北平原上可以疾馳南下,“自薊而南,直視千里,賊鼓而前,如菀纴上行”[17]4195,“菀纴”意思是長滿草的布帛。歐陽修有詩:“白溝南望如掌平?!盵6]3633這些比喻都在形容華北平原的平坦無阻。因此占據(jù)燕云地區(qū)的游牧民族取得了“北倚山險,南壓區(qū)夏,若坐堂隍,俯視庭宇”[18]2134的戰(zhàn)略地理優(yōu)勢。

周世宗柴榮意識到戰(zhàn)略上的被動局面,于959年開始北伐,收復(fù)了十六州中的瀛州、莫州等地,在霸州設(shè)益津關(guān),在雄州設(shè)瓦橋關(guān),在瀛州設(shè)高陽關(guān),分別屯駐重兵。后因周世宗突然生病,北伐只能到此終止。

北宋政權(quán)建立之初,迫切希望收回燕云地區(qū),宋太宗消滅北漢政權(quán)后,于979年在高粱河(今北京西直門外)戰(zhàn)役中,慘敗于遼軍,宋太宗中箭,退至涿州,乘驢車逃回。986年,在岐溝關(guān)(今河北淶水東)之戰(zhàn)中,又為遼軍擊敗,宋軍傷亡慘重。宋太宗從此心灰意冷,放棄收復(fù)燕云地區(qū)的壯志,因此周世宗所收復(fù)的三關(guān)地區(qū)變成了宋遼對峙的前線。

宋朝以“大河以北,易水之南”的河北地區(qū)作為防御遼國的第一道軍事前線。宋祁說:“天下根本在河北,河北根本在鎮(zhèn)、定,以其扼賊沖要,為國門戶也?!盵19]9596范鎮(zhèn)說:“河北,朝廷根本,而雄州河北咽喉?!盵20]47北宋政府在當時的清苑縣置“保塞軍”,后升為保州,建順安軍(今安新壘頭),后升順安軍為安州。由此保州與雄州、霸州形成由西南向東北的第一道軍事防線,以鎮(zhèn)、定二州作為第二道防線。雄州成為宋朝軍事前沿的核心,真宗景德三年(1006年)置河北沿邊安撫使司,由知雄州者領(lǐng)之。

“雄州據(jù)塘水之地”[21]117,“雄,澤國也,為三輔要地”[22]卷五五,為了對抗北方少數(shù)民族的騎兵,宋朝依據(jù)雄州多水澤的地理特點布置眾多防御手段:

一是加固雄州城。重建后,“(雄城)周遭七里,高十丈,上闊一丈五尺,下闊三丈二尺,濠塹三圍,各闊三丈,深一丈,……景德間李允則復(fù)續(xù)北城,共九里三十步,及筑外郭,即外羅城,濬濠引水,謂之雄河,其寬廣皆倍舊制?!盵23]上卷

二是廣植樹木。宋太祖時“于瓦橋一帶南北分界之所專植榆柳,中通一徑,僅能容一騎”,至宋真宗朝,因為歲月浸久,形成了“日益繁茂,合抱之木交絡(luò)翳塞”[24]41的景象。李允則知雄州時,下令安撫司“所治境有隙地悉種榆”,久之,“榆滿塞下”。[17]2151

三是建立“水長城”。宋將何承矩秘密考察了前線地形,《夢溪筆談》中記載:“瓦橋關(guān)北與遼人為鄰,素無關(guān)河為阻。往歲六宅使何承矩守瓦橋,始議因陂澤之地,潴水為塞,欲自相視,恐其謀泄,日會僚佐,泛船置酒賞蓼花,作《蓼花吟》數(shù)十篇,令座客屬和,畫以為圖。傳至京師,人莫諭其意”[25]198,實際所繪的是水勢地圖。何承矩建議利用河北一帶地勢西高東低、塘濼縱橫的特點,潴水為寨,興修塘泊,開挖溝渠,這個建議得到宋太宗的支持,很快就溝通了水道,“縱廣一丈,深二丈,鱗次交錯,兩溝間屈曲為徑路,才令通步兵”[17]2609,西自自保州西北沉苑泊(今徐水縣東北),東盡滄州泥姑海口(今天津泥沽),“東西三百余里,南北五七十里”[26]1130,“自邊吳淀至泥姑???,綿亙七州軍,屈曲九百里,深不可以舟行,淺不可以徒涉,雖有勁兵,不能度也。”[19]2359此后宋真宗、仁宗、神宗期間不斷修補,又合徐、鮑、沙、唐、滹沱、漳、淇(白溝河支流)、易、白(今海河)等水,使天津周圍及滄、保地區(qū)連成許多河網(wǎng)或洼淀,經(jīng)常大水汪洋。今天的“白洋淀”,在歷史上則寫作“白羊淀”[19]2358,意謂水浪如白色的羊群,可見水勢之大。由此形成了一道由湖泊、河道、沼澤、淺灘和水田構(gòu)成的多層次水上防御體系。

四是以地道對抗騎兵。在今雄縣、永清、霸州、蠡縣、邯鄲等地都發(fā)現(xiàn)了宋遼邊關(guān)古地道。其中雄縣古地道規(guī)模最大,起于雄縣縣城的鈴鐺閣八角琉璃井,向東北經(jīng)大臺、祁崗延伸至霸州、文安和永清,東西長65公里,南北寬65公里,現(xiàn)已發(fā)現(xiàn)19處古地道遺址,總面積達1300平方公里,宏偉壯觀,氣勢非凡。地道基本都為青磚砌筑,內(nèi)部經(jīng)過精心設(shè)計,有“引馬洞”“藏兵洞”“議事廳”“料敵洞”“迷魂洞”等軍事設(shè)施。其規(guī)模之宏大、設(shè)計之精巧、構(gòu)造之復(fù)雜、建筑之堅固,在我國乃至全世界都十分罕見,因此被稱為中國宋遼史上的“地下長城”。

北宋在今雄安地區(qū)建立的地上與地下相配合的防御體系,極大節(jié)約了兵力配備。張方平說:“河朔之兵不啻三十萬,邊境千里,塘水居其八,得以專力而控其要害,城邑樓櫓,守在九天之上。”[17]3658楊懷敏領(lǐng)屯田司時,曾對宋仁宗說:“臣于水邊為陛下置虎翼軍一百萬矣?!盵27]453其言論頗有夸張,但也反映宋人對以雄州為中心的防御體系的高度評價。

北宋雄州的地上地下防御體系從時間和空間兩方面改變了宋遼對峙的態(tài)勢。從空間上,由于雄州以東的塘濼地帶不利于騎兵作戰(zhàn),有突出的限隔敵騎的作用,因而將遼國騎兵南下通道限制在雄州和太行山之間的束腰地帶,從而使北宋軍隊可以重點布防。從時間上,游牧民族一般都選擇“秋高馬肥”之際入侵中原,但遼國只能在深秋至寒冬時河水結(jié)冰和泥沼硬結(jié)時才可以南下,即使“窮冬冰堅,或旱歲水竭,亦可以濟,未為必安之地。雖然,但可以兵控扼之,則虜騎無以過矣?!盵17]3648

北宋名將楊延昭指揮的遂城保衛(wèi)戰(zhàn)正是北宋邊防戰(zhàn)線防御效果的體現(xiàn)。由于雄州水長城的存在,遼軍入侵中原的線路選擇了今易縣——遂城——滿城——望都一線,在時間上選擇了深秋之后。999年九月,遼蕭太后率10萬大軍越過易水大舉進攻遂城。宋遂城守軍只有三千兵馬,“(楊)延朗集城中丁壯登陴,賦器甲護守”,經(jīng)過長時間的砲擊,遂城作為小城已經(jīng)十分危險,“會大寒,汲水灌城上,旦悉為冰,堅滑不可上,敵乃潰去?!盵17]964楊延昭“冰守遂城”,以弱勝強,這也是北宋河北邊防體系的勝利。1004年秋“澶淵之盟”后,遼軍不再嘗試南下侵宋,此后雙方維持了118年的和平局面。

金朝女真民族十分向往南方風光,據(jù)《鶴林玉露》載,柳永《望海潮》一詞流播金國,金主完顏亮聞歌,欣然有慕于“三秋桂子,十里荷花”,遂起投鞭渡江之志[28]241。金人占領(lǐng)雄州水塘地帶后,改造成南國風光,景致優(yōu)美,芰荷相望,鷗鷺往來,水光煙色,漁歌唱晚。金軍又設(shè)安州,并將州治所遷至濡陽城,從此,濡陽就有了“安州”一名。泰和四年(1204年),金章宗設(shè)置渥城縣(其治所在渾埿城,即新安城),與安州葛城縣并存。渥城的修建可能與其出身此地的愛妃李師兒有關(guān),并在當?shù)亓粝陆ù簩m、望鵝樓、蓮花池等古跡。

金末元初時,蒙古兵南犯河北時,“惟燕南雄、霸數(shù)州乃三關(guān)舊地,塘濼深阻,韃兵不能入”[29] 851-852,可見其時雄州的塘濼體系還發(fā)揮著比較顯著的防御作用。

四、京師拱衛(wèi):雄安地區(qū)與“畿輔直隸”地理體系

元朝建立之后,北京開始成為大一統(tǒng)王朝的全國最高政治中心。元朝統(tǒng)治者認為“幽燕之地,龍蟠虎踞,形勢雄偉,南控江淮,北連朔漠”[30]2942,因此將黃河以北、太行山以東及以西的地區(qū)稱為“腹里”,由中書省直轄,燕趙地區(qū)是元代腹里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這一背景下,1227年春,張柔移鎮(zhèn)保州,重新規(guī)建,“為之畫市井,定民居,置官廨,引泉入城,疏溝渠以瀉卑濕,通商惠工,遂致殷富;遷廟學于城東南,增其舊制”[30]3473,并改名為“保定”,寓保衛(wèi)大都,安定天下之意。元朝中央政府先改保定為順天路,后改保定路,保定從此成為護衛(wèi)京師的重鎮(zhèn)。元至元時,廢雄州,歸信縣并入容城縣,雄州新城為今高碑店市,安州、葛城、渥城三縣復(fù)治,渥城縣更名為新安縣。從元朝始,今日雄安地區(qū)成為保定路(府)下轄州縣,從此在行政上成為保定隸屬,并成為拱衛(wèi)京師的重要地理組成。

1368年,在明軍北上征討元軍時,朱元璋遣大將徐達、常遇春攻克大都,重新占領(lǐng)長城沿線,距石敬瑭割讓此地455年后,燕云十六州又得以重新并入明朝統(tǒng)治范圍。明代尤其重視北部邊防,朱棣定都北京,以天子代為守邊,因此大大加強了長城沿線內(nèi)外的軍事實力。明代將河北地區(qū)劃為北直隸,由中央政府直接管轄。雄安地區(qū)的軍事防守功能主要由保定承擔,明代還將保定從土城改建為磚城,置總兵署,與易縣紫荊關(guān)相互響應(yīng),并在淶水、易縣、淶源、唐縣、阜平等地筑內(nèi)長城。明洪武時,廢歸信縣入雄州,雄州降為雄縣,復(fù)置容城縣,省葛城縣、新安縣入安州,又設(shè)新安縣。雄安地區(qū)的白洋淀在明代時有重要變化。1517年,因為上游決口,九河入淀,積水面積大增,“汪洋浩淼,勢連天際”,成為跨任丘、安新、高陽三縣,周長30公里的大湖。因此明代白洋淀一帶十年九澇,多次發(fā)生大水浸城的洪災(zāi)。

清代建立后,以關(guān)外地區(qū)為滿族龍興之地,因此尤其突出保定的南向防守意義,康熙八年(1669年)直隸巡撫由正定移駐保定,雍正二年(1724年)改直隸巡撫為直隸總督。保定從此號稱“都南屏翰,冀北干城”,成為“北控三關(guān)、南達九省、地連四部、雄冠中州”的“通衢之地”。清代以河北地區(qū)為直隸,以保定為直隸行省首府,成為直隸總督駐地。直隸行省的政治地位高于其他行省,“直隸為各省領(lǐng)袖,屏蔽京師。自五口通商,特設(shè)北洋大臣以直督兼任,形式較他省為要,體制亦較他省為肅?!盵31]121保定由此成為“畿內(nèi)巨州”,其政治地位達到了歷史最高峰。

清朝初年,康熙皇帝繼承了游牧民族喜愛雄安地區(qū)的傳統(tǒng),頗為重視興修白洋淀地區(qū)的水利治理工程,并圍繞白洋淀興建了四座行宮(郭里口行宮、端村行宮、圈頭行宮和趙北口行宮),白洋淀開始有“北地西湖”的美稱??滴踹€利用白洋淀溝河交錯的特殊地貌在這里進行水上圍獵,俗稱“水圍”,以演練水軍。乾隆時直隸總督高斌利用河渠舊道,將唐河引入府河,從保定府新閘到安州膳馬廟修建六座閘口。既解決了泄水問題,又開辟了津保航道。自保定南關(guān),經(jīng)府河,穿越白洋淀,直達天津,兩地通航200年。

1840年鴉片戰(zhàn)爭后,清政府為了方便處理洋務(wù),決定裁撤三口通商大臣,統(tǒng)一由直隸總督全權(quán)處理,“所有洋務(wù)海防事宜歸屬直隸總督”,同時諭令“將通商大臣衙署改為直隸行館,每年海口春融開凍后,移駐天津,至冬令封河再回省城,如天津遇有要件,亦不必拘定封河回省之制”。[32]1052直隸總督開始實行保定、天津兩地輪回辦公制度。隨著與海外政治、經(jīng)濟交往的日益頻繁,天津漸成為直隸省的政治經(jīng)濟中心,清末時直隸總督基本駐守天津。因此雄安地區(qū)隨著保定日漸失去其區(qū)域政治經(jīng)濟中心的地位而一并衰落了。

在元、明、清時,保定作為腹里地區(qū)及直隸地區(qū)的首府,亦成為北京的首位文化輔助城市。元代張柔在保定興建廟學,明代保定建有二程書院(后改為金臺書院)。清雍正時,在萬卷樓的基礎(chǔ)上,興建蓮池書院,為當時文化教育界的“北方之冠”。今日雄安地區(qū)的風俗受此影響也有較大變化,雄安地區(qū)“男耕讀,女蠶桑”,“士勤弦誦而秉耒澤畔”[22]卷五五、卷七一,因此涌現(xiàn)了一些知名人士。以籍貫容城的元初大學者劉因、明代名臣楊繼盛、明清之際的鴻儒孫奇逢,清代安州陳德榮、陳德華、陳德正兄弟“陳氏三進士”等最為著名。

在民國時期,今日雄安地區(qū)的行政區(qū)劃才最終成形。民國二年(1913年),廢安州,改安州為安縣,民國三年(1914年),安縣與新安縣各取其名之首字合并為安新縣。

尾 語

在雄安地區(qū)的歷史演進中,其與全國性的政治中心總是存在密切關(guān)系。在秦漢隋唐時期,可稱之“西安——洛陽”之“山岳時代”,政治地理中心在關(guān)中地區(qū),處于偏遠地區(qū)的雄安地區(qū)先后屬于“燕南趙北”、“郡國藩鎮(zhèn)”政治地理體系,常成為獨立或分裂政權(quán)間的邊界地區(qū)。在宋遼金時代,可稱之以開封為中心的“運河時代”,中國的政治版圖由夷夏東西變?yōu)檫\河南北,政治地理中心在中原地區(qū),雄安地區(qū)成為防守游牧民族的邊關(guān)要道。在元明清時代,可以稱之為以北京為中心之“海岳時代”,政治地理中心在燕山及環(huán)渤海地區(qū),而經(jīng)濟地理中心在南方地區(qū),雄安地區(qū)成為拱衛(wèi)京城之都南屏障的地理組成。在近代以來,中國進入“江海時代”,政治中心在大陸之上,而國之命脈在水道海疆,因此畿輔地區(qū)政治地位下降,而雄安地區(qū)亦隨之沉淪。

隨著高速鐵路及互聯(lián)網(wǎng)的發(fā)展,今日中國進入“海陸時代”,在沿海城市高速發(fā)展之后,中國開始進入“城市群”時代,環(huán)渤海的京津冀,東海的滬寧杭,南海的珠三角最有可能成為世界性的城市群。清人曾評價北京在地理上有“挈裘之勢”[33],借以比喻統(tǒng)治河北就能君臨中國,就像提著領(lǐng)子就能提起整件衣服一樣。京津冀城市群的未來發(fā)展極可能成為中國社會經(jīng)濟發(fā)展的“衣領(lǐng)”,而立足于全新規(guī)劃與全新建設(shè)、借助于新技術(shù)革命的雄安地區(qū)有充分條件為京津冀城市群提供“挈裘動能”,從而成就中國新技術(shù)與新產(chǎn)業(yè)升級的千年大計。

[1]哈·麥金德.歷史的地理樞紐[M].林爾蔚,譯.北京:商務(wù)印書館,1985.

[2]司馬遷.史記[M].北京:中華書局,1959.

[3]朱道清.中國水系大辭典[M].青島:青島出版社,1993.

[4]何建章.戰(zhàn)國策注釋[M].北京:中華書局,1990.

[5]嚴可均.全后周文[M].北京:中華書局,2006.

[6]傅璇琮.全宋詩[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8.

[7]穆彰阿.大清一統(tǒng)志[M].文淵閣四庫全書影印本.臺北:商務(wù)印書館,1983.

[8]呂思勉.呂思勉文叢·先秦史[M].武漢: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16.

[9]白壽彝.中國通史:第3卷[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

[10]顧祖禹.讀史方輿紀要[M].北京:中華書局,1955.

[11]王子今.秦漢區(qū)域文化研究[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

[12]陳壽.三國志[M].北京:中華書局,1959.

[13]陳寅恪.唐代政治史述論稿[M].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2011.

[14]劉昫.舊唐書[M].北京:中華書局,1976.

[15]嚴耕望.唐代交通圖考[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

[16]葉隆禮.契丹國志[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

[17]李燾.續(xù)資治通鑒長編[M].北京:中華書局,2004.

[18]脫脫.金史[M].北京:中華書局,1975.

[19]脫脫.宋史[M].北京:中華書局,1977.

[20]范鎮(zhèn).東齋記事·補遺[M].北京:中華書局,2006.

[21]包拯.包拯集[M].北京:中華書局,1963.

[22]李鴻章.畿輔通志[M].石家莊:河北人民出版社,1989.

[23]王齊.雄乘志[M]//天一閣藏明代方志叢刊.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1990.

[24]王明清.揮麈后錄[M].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2001.

[25]沈括.夢溪筆談[M].延吉:延邊人民出版社,2000.

[26]趙汝愚.宋朝諸臣奏議[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

[27]王應(yīng)麟.玉海[M].長沙:廣陵書社,2003.

[28]羅大經(jīng).鶴林玉露[M].北京:中華書局,1983.

[29]李心傳.建炎以來朝野雜記[M].北京:中華書局,2000.

[30]宋濂.元史[M].北京:中華書局,1976.

[31]陳夔龍.夢蕉亭雜記[M].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1996.

[32]清穆宗毅皇帝實錄[M].北京:中華書局,1985.

[33]華湛恩.天下形勢考[M]//王錫祺.小方壺齋輿地叢鈔. 杭州:西泠印社, 2004.

【責任編輯 盧春艷】

The Heart of Yanzhao: Positioning Changes of Xiongan Area in Chinese Political Geography Unit System.

JIA Wen-long

(The Centre for Studies of Song History& College of History, Hebei University, baoding ,Hebei 071002, China)

From the Spring and Autumn period to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Xiongan Area belong to lowland plain and lake crisscross landform, which is not suitable for large-scale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and human settlements, thus it is difficult to be a big city in ancient times.But Xiongan Area is in the central part of north China plain, next to connection channel with the Mongolian plateau, the northeast plain the north China plain, is a important traffic hub for the north nomadic people and central plains farming people,geomorphicfeature means it is important for military defense, while it is also rich in agricultural products. Therefore, with the change of China's ancient capital, Xiongan Area keeps taking a very important position in Hebei, playing different functions, also profoundly affectsthe progress of Chinese history.

Xiongan New areat; Yanzhao region; Historical geography

2017-04-10

賈文龍(1974—),男,滿族,河北圍場人,河北大學宋史研究中心副研究員,主要研究方向:宋史。

K928

A

1005-6378(2017)03-0112-06

10.3969/j.issn.1005-6378.2017.03.016

猜你喜歡
河北
河北頂呱呱機械制造有限公司
歡迎訂閱2022年河北果樹
歡迎訂閱2022年河北果樹
河北頂呱呱機械制造有限公司
河北頂呱呱機械制造有限公司
悅讀2021《河北教育》
河北頂呱呱機械制造有限公司
2021年《河北中醫(yī)》雜志征訂啟事
河北:西洋樂器暢銷海外
解讀河北雄安新區(q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