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李兆洛的“公文觀”

2017-02-23 05:45:18
關(guān)鍵詞:駢文文種文書

肖 虹

(常熟理工學(xué)院,江蘇 常熟 215500)

李兆洛的“公文觀”

肖 虹

(常熟理工學(xué)院,江蘇 常熟 215500)

李兆洛因“駢散同源”的通融之學(xué)為世人所熟知,這種通融觀同樣也滲透在李兆洛的公文理論中。李兆洛認為公文寫作不應(yīng)失去原有的神理而走向模式化,創(chuàng)作者的個人積累對公文寫作起著決定性作用,因此,首先要在個人修養(yǎng)上下功夫。在公文的駢散之爭上則持有駢散通用的觀點,重視不同公文文種間的寫作差別,也看到同類型公文間相互通用的寫作方式,在公文之審美上則講究義理、氣格與辭藻之間的平衡,追求理足、氣足與意足。

李兆洛;“駢散同源”;公文寫作

清人李兆洛(1769-1841年),字申耆,號養(yǎng)一,于學(xué)無所不窺,尤精于《通鑒》《通典》《通考》三通之學(xué),當(dāng)世推為通儒[1](P5016),這種通融的觀念同樣也滲透在李兆洛的公文理論中。古代的公文也稱公牘,在政務(wù)中使用到的文書如章、表、奏、議等都屬此類,因文體本身的實用性而區(qū)別于緣情類的文學(xué)文體。李兆洛十分重視文書的寫作,曾花精力研究作文之法,還??背霭嬉幌盗械倪x集以供學(xué)人揣摩,其公文觀可散見于各類選本與書信中。

一、重文書寫作,講文有所依

李兆洛于嘉慶甲子(1804年)鄉(xiāng)舉第一,乙丑(1805年)中進士,改庶吉士,散館授安徽鳳臺縣知縣,在位七年,去官后主講江陰暨陽書院近二十年,在當(dāng)?shù)胤e極傳授舉子業(yè)。清代承襲明制主要以八股取士,但八股文在當(dāng)時已受到不少學(xué)者的詬病,李兆洛也承認“制藝者,學(xué)之糟粕而已”[2](P95)。但他并沒有過多地去批判這個文體;相反,花精力研究時文寫作的技巧,以求打破寫作的困境。在其執(zhí)教期間,還校勘出版一系列的選集以供人揣摩學(xué)習(xí)。“十余年間,季仙九芝昌殿試以第三人及第,夏伯初子齡舉禮部第一人,鄭守廷經(jīng)舉本省鄉(xiāng)試第一人,曹毓英以選拔得品官,皆江陰未有之事。其他舉于鄉(xiāng)者,科不下四五人,博士弟子及童子試以經(jīng)解、詩、賦得超拔者為八邑最”[3](P666)。李兆洛對文書寫作的重視,為地方培養(yǎng)了一大批人才,其平常所研習(xí)的文法技巧都為今后的公文寫作打下基礎(chǔ)。在暨陽書院執(zhí)教期間,李兆洛還會在學(xué)生中選取有才華者專心教授詩、賦、經(jīng)解、策、論等文體的寫作,這些都是對公文寫作的前期訓(xùn)練。

但公文寫作與八股文一樣,因部分固有格式的存在,容易使寫作落入模式化,也難以考察真學(xué)問,當(dāng)時一些學(xué)生在練習(xí)公文寫作時往往一味學(xué)習(xí)前人,形成閉門造車、出門合轍式的機械化描摹,這種練習(xí)方式讓李兆洛極為反感。因此,在公文寫作中,李兆洛十分講究視野的開闊與個人的積累,所謂“文有所依”正是要求公文文本能體現(xiàn)作者的全方位修養(yǎng)。李兆洛曾評價夏循陔之文“篤于治經(jīng),綜涉群史,旁賅百家之說,游藝詞賦,皆能致工”,所以能“依于法而不觳,辨于理而不驁,通于事而不躓,贍于詞而駁”[2](P99)。要寫出高質(zhì)量的文章需要作者本身有大量的積累,正所謂學(xué)識淵博者為之才可有厚重之氣。這個觀點出現(xiàn)在李兆洛的多篇序文中,蕉峰沉潛于宋五子書以尋求孔孟之緒言,故其文能析肯綮,洞糾結(jié),無所不達[2](P97);南村先生因經(jīng)術(shù)湛深,故其文沉深經(jīng)訓(xùn),疏通闊達[2](P96)。李兆洛在培養(yǎng)學(xué)生時更有意“教讀《通鑒》《通考》以充其學(xué),選定《史記》《漢書》《春秋繁露》《管子》《荀子》《呂氏春秋》《商子》《韓非子》《賈子新書》《逸周書》《淮南子》目錄以博其義”[3](P666)。目的都是為了通過增加內(nèi)在積淀、提升個人文學(xué)修養(yǎng)來緩解文書寫作的貧乏與枯燥感。

二、駢散通用,擇善從之

清代中后期,駢散之爭成為一時之熱,以桐城派為代表的古文家大力打壓駢文,體現(xiàn)在公文寫作中也是多講古文筆法而刻意貶低四六,而李兆洛編選的《駢體文鈔》卻以追根溯源的方式為駢文爭得一席之地。這本文鈔分上、中、下等三編,總31卷,618篇文章,既有奏進之篇,又有廟堂之制,涉及文體40余種,其中包括詔、策、勅、教、令、書、疏、表、議、啟、奏、檄、移、牋、章、駁、九錫文,以及銘、碑、頌、典引、誥、述、箴、誄、封禪文、刻石文、哀策文等,這些文體基本上代表當(dāng)時大部分的公文種類。李兆洛以駢文選本的形式證明駢文運用于公文寫作的價值,并為不同風(fēng)格的文體尋找寫作的模板。“至于詔令章奏,固亦無取麗詞,而古人為之,未嘗不沈詳整靜,茂美淵懿,訓(xùn)詞深厚,實見于斯”[4](P9)。對待一些在政務(wù)中使用頻率較高的公文,李兆洛其實持有一種十分寬容的態(tài)度,認為散體清新自然,但駢體茂美深厚,也不應(yīng)一概抹殺其價值。在桐城派打壓駢文的浩大聲勢中,李兆洛積極審視駢文價值,但同時也看到臺閣之制,雖用駢體卻不能致工的問題,因此編選《駢體文鈔》,從先秦兩漢至隋朝搜集有價值的公牘文本,為駢體公文的寫作尋找藍本,供人學(xué)習(xí)揣摩,以保證駢體公文寫作的純正不倚。

在清代中后期的駢散之爭中,李兆洛著力為駢文正名并重新確立了地位,但李兆洛本身并不排斥古文。對于清代的時文寫作,李兆洛就十分推崇古文法,“制藝之道尊于古文,以其步趨圣賢也,其為法亦初不殊于古文,其神理、骨骼皆資于古文也。自學(xué)者徒以為弋取科名之具,愈變而愈失其本始”[2](P95)??婆e文書的寫作是公文寫作的基礎(chǔ),二者有相通之處,李兆洛對散文特有神理的欣賞使其在公文寫作中也持有明顯的駢散通用觀,駢文、散文各有所長,二者不存在優(yōu)劣之分,合乎體裁、合乎情境、才情足以支撐得起筆法,便是好文章。

三、文貴有體,以類相從

《駢體文鈔》將收錄其中的駢文分為31類,其分類標(biāo)準(zhǔn)曾被多人詬病,曾國藩即“嫌其繁碎,不合古義”[3](P475),但若僅從駢體公文的角度來看,李兆洛是根據(jù)文章內(nèi)容進行的分類,如詔書類、策命類、教令類、奏事類、勸進類等,每一類里面包含多個公文文種。相比較傳統(tǒng)的文種分類法,以公文內(nèi)容進行的劃分,看似主觀卻涉及公文寫作的內(nèi)在,不同的公文文種可能會因為內(nèi)容的相似而呈現(xiàn)出一致的風(fēng)格,例如,彈劾類公文講“銳”,駁議類公文講“勁”,陳謝類公文講“情”。這種以類相從式的分類方法產(chǎn)生一種特殊的導(dǎo)向,便是從整體與審美的角度來看待駢體公文的價值。上編中涉及18類公文、30余種公文文種,從數(shù)量上來看,按類劃分似乎比按文種劃分來得簡練,便于掌握一類公文的特點與寫作要點,從創(chuàng)作的便捷性與成效性上來講具有優(yōu)勢。

但以類相從的分類方式并非要刻意淡化文種之間的差別,李兆洛在卷七策命類中選錄《潘元茂冊魏公九錫文》時有言:“九錫禪詔,類相重襲,逾襲逾濫,稍錄之以備體”[4](P124),認為九錫文與詔書在寫法上應(yīng)存在差別。針對不同公文的寫作,李兆洛提出的基本思想便是“得體”,文種不同,文章的體格也應(yīng)有所區(qū)別。在對《李斯會稽刻石》的評點中稱李斯文章以逸麗著稱,但此文卻一變?yōu)闇啒?,是“知體要也”[4](P124)?!稖伫i舉寒凌山寺碑》一文性質(zhì)上應(yīng)屬于紀(jì)功碑,但卻托之佛寺,是為“失體”[4](P14)?!吨x希逸宋孝武宣貴妃誄》“與文通齊武帝誄入后俱不作四言,與哀策之體相亂矣,不當(dāng)援陳思為辭也”[4](P99)。處處體現(xiàn)了文貴有體的思想,有些公文雖看上去十分相似,但文種間的差別是無法磨滅的,例如檄文與移文,檄文多用于聲討,言辭較為激烈,移文則多用于曉諭和責(zé)備,語氣較之前者相對緩和。在針對公文“種”與“類”的劃分中,李兆洛進行辨析,并最終形成一種辯證又統(tǒng)一的文體觀念。

四、義理充足,氣盛言宜

公文因服務(wù)于政務(wù),在審美性和趣味性上不能與文學(xué)之文相比擬,并且隨著時代發(fā)展,文筆分家,越來越多的學(xué)者都不提倡公牘文書追求意蘊與華麗。但李兆洛品評公文愛講審美,并認為公牘文書同樣文如其人,公文寫作因有較多限制并不易于揣摩文風(fēng)、品味情韻,但李兆洛在評價公文時除了保留了對公文之“質(zhì)”的要求,又加入文學(xué)性的審美觀。

“其理晰以當(dāng),其思沉以微,其氣和以昌,其詞博以廉”[2](P99)。

“學(xué)不博則不足以綜蕃變之理,詞不備則不足以達蘊結(jié)之情,思不極則不足以振風(fēng)云之氣”[2](P126)。

“就事論事便可自抒所得,不蹈襲前人,不附會今人,理足、氣足、意足即不謂之文不得矣”[6](P45)。

從以上這些文字中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李兆洛對公文的評價緊緊圍繞著“理”“氣”“辭”等三個方面展開,“理”代表客觀,“辭”營造審美,三個評價標(biāo)準(zhǔn)兼具具體與抽象兩個部分。

“理”可以理解為公文的義理,是公文之“骨”,支撐著整個文本,這其實也是公文區(qū)別于一般文學(xué)文體的地方?!稉粗偾㈧敫尢兆h》因理足取勝[4](P227);《謝希逸上封禪議注疏》義短則味短[4](P198);《謝希逸求賢表》能盡事理,風(fēng)骨始振[4](P200);《邱希范永嘉郡教》使事有法,沈任之流[4](P144)。我們可以從不少評點文字中讀到李兆洛對公文義理的關(guān)注,“理”足可以究天人之微,其重要性更是居于“氣”與“辭”之前。義理不足則氣不充,氣不充則障[2](P95),李兆洛認為襲于外、障于內(nèi)都是今人學(xué)習(xí)公文寫作時常遇到的問題,對公文的內(nèi)在義理梳理到位與否,直接決定文書質(zhì)量之高下。

“辭”可以指代公文的語言,李兆洛在編選《駢體文鈔》時對公文的語言進行關(guān)注,在《班孟堅竇車騎北伐頌》中,“但頌車騎之功,而不歸美命將之人,殊失立言之體,宜昭明之不錄也,然其詞奧美,且可以備頌之別格”[4](P21)。李兆洛認為此文雖稍有失體,但辭藻華麗也能自成一格。李兆洛對華詞之愛,似乎與其助力駢文中興不無關(guān)系,但是華腴易害骨,辭藻過密反而損傷公文的本質(zhì),對于用力過頭的藻飾李兆洛并不贊成。《晁錯對賢良文學(xué)策》用詞泛濫,反而亂花迷眼[4](P149);《鮑明遠侍郎報滿辭閣疏》句奇情短,徒以雕琢為長[4](P270),在對待公文之“辭”上,李兆洛大抵要求語有歸宿,“辭”不傷“理”,語無歸宿則閱之覺茫無畔岸,“辭”若傷“理”則使事必不平實,若徒以調(diào)麗相炫,只會使公文有貌而無神。

針對公文辭藻多寡的問題,李兆洛還提出“氣”的概念,“氣”,氣格也,也是公文呈現(xiàn)的整體氣場,“文之異在氣骨之高下,思致之深淺,不在磔裂章句,隳發(fā)聲韻也”[4](P119)。李兆洛在代莊卿珊所作的《駢體文鈔序》中肯定文章寫作中“氣”的重要性,公文寫作亦是如此,不少公文雖言語平實卻能以氣奪人。所謂氣盛則言宜,若“辭”與“氣”相符,雖華詞而無害,所以《許務(wù)本神雀頌》氣足以載之,語有歸宿,格雖凡近,尚不至于猥雜。《劉子奇上桓帝書》華詞已開晉宋文章氣運,而骨氣奇高[4](P188)。一篇公牘文書若能義理與密藻兼具,文質(zhì)相附,風(fēng)骨高嚴,便是可傳世之文,“理”“氣”“辭”等三者的合理結(jié)合是李兆洛公文寫作追求的理想狀態(tài)。

縱觀李兆洛的書評與文集,其實不得不折服其“通”與“博”,在通博之氣影響下的公文觀同樣帶著寬于世人的視野。李兆洛對待公務(wù)文書的寫作不持有門戶之見,使公文既兼容了駢與散、種與類、文與質(zhì)等不同方面的元素,又折射著個人的生平、行誼、學(xué)業(yè)、建樹、氣節(jié),因而也賦予公文寫作更廣闊的視野。這種視野的營造既需要寫作者掌握一定的寫作技巧,也需要個人深厚的積淀,如此才可在公文寫作中信手拈來,自成風(fēng)骨,即便是華辭,亦不奪主。

[1]徐世昌,等.清儒學(xué)案(五):第127卷[M].北京:知識產(chǎn)權(quán)出版社,2008.

[2]清代詩文集匯編:第493卷[C]//養(yǎng)一齋文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

[3]清代詩文集匯編:第615卷[C]//丹棱文鈔.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

[4]李兆洛.駢體文鈔[M].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1988.

LIZhao-luo’sviewofdocuments

XIAO Hong

(Changshu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Changshu 215500,China)

LI Zhao-luo hold the opinion that “Prarallel-Prose and prose have the same source”,this view also accommodating penetration in LI Zhao-luo’s officiadocument theory. LI Zhao-luo believed that the writing of official document should not go towards the patterning, and the personal accumulation of the author plays a decisive role, so the first step is to make efforts in Personal accumulation.He thought officiadocuments can be Prarallel-Prose and prose, the importance of writing documents is not only see the difference between different types,but also see each other general way of writing the same types. In the aesthetic of official documents, we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 balance between the theory of justice and the relation between Qi and words.

LI Zhao-luo;“Prarallel-Prose and prose have the same source”;official document writing

I207

A

2095-0292(2017)04-0108-03

2017-04-13

江蘇高校哲學(xué)社會科學(xué)研究基金資助項目“博學(xué)鴻詞科與清初公文研究”(2014SJB575);江蘇省社科基金項目“明代公文理論研究”(15ZWB007)

肖虹,常熟理工學(xué)院講師,博士,研究方向:古代公牘學(xué)。

[責(zé)任編輯薄剛]

猜你喜歡
駢文文種文書
北魏新貴族的形成與駢文的新變
畢沅幕府與清中葉駢文復(fù)興
太行山文書精品選(17)
論明清之際駢文的經(jīng)典化
監(jiān)獄執(zhí)法文書規(guī)范探討
“知止”的天堂
近代以來我國公文文種流變考述
黑水城出土《宋西北邊境軍政文書》中“砲”類文書再討論
西夏學(xué)(2019年1期)2019-02-10 06:22:40
一日輕裝范蠡舟
飛魔幻A(2017年11期)2017-12-20 17:05:36
啟事一則
南郑县| 陕西省| 彭泽县| 彭山县| 平安县| 涞源县| 玉龙| 饶平县| 长葛市| 莱芜市| 高邑县| 牟定县| 利津县| 文安县| 商丘市| 上犹县| 东辽县| 西贡区| 应城市| 同仁县| 鸡东县| 荔波县| 基隆市| 西乌珠穆沁旗| 府谷县| 岚皋县| 青龙| 康定县| 清镇市| 弥勒县| 揭阳市| 桐柏县| 巴彦县| 卢龙县| 翁牛特旗| 乌拉特后旗| 柳林县| 澄江县| 陈巴尔虎旗| 宜川县| 辛集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