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悼祭文是以言辭文字向亡人致哀悼之意的一種應用文體,優(yōu)秀的悼祭文感情沉痛真切,具有催人淚下的力量。劉禹錫的悼祭文思想內涵豐富,不僅表達了對亡友的追悼,也融入了自己懷才不遇的感嘆和對黑暗政治的指斥,表現(xiàn)了人生失意的宿命悲慨意識。
關鍵詞:劉禹錫;悼祭文;思想內容
作者簡介:劉夢圓(1994-),女,遼寧沈陽人,研究方向為明清詩文。
[中圖分類號]:I2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7)-02--01
中國古代祭祀時往往有祝禱之辭,即祝文,用以禱告神靈祈福消災。后來喪葬親友也用言辭文字致哀悼之意,于是出現(xiàn)了以悼念親友為主要內容的祭文。到了唐代,悼祭文創(chuàng)作形成了繁榮局面,創(chuàng)作技巧高度發(fā)展,審美價值得到提高,名家疊起,作品頗豐。對于劉禹錫詩文方向的解讀,已日益深化,但是對其悼祭文的分析品讀顯然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本文通過劉禹錫悼祭文的解讀,更深入地走進夢得內心深處的情感世界。
一、為友人逝世而痛
悼祭文作為一種用言辭文字致哀悼之意的應用文體,最常表現(xiàn)的情就是對故人逝世的痛心和惋惜。劉禹錫的悼祭文也不例外,友人的離世帶給夢得的是“魂魄震越”和“凄寒徹骨”的刻骨傷心?!坝镭懜镄隆睂⒂礤a和柳宗元二人的命運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但是改革僅持續(xù)了八個月,劉柳等人相繼被貶。元和十四年,劉禹錫的母親病亡,柳宗元三次派人往連州致祭,寄以書信安慰,可到了約定的時間,劉禹錫卻收到了信使遞來的訃告!夢得才失老母,今又失一摯友,其震驚與悲痛可想而知!元和十五年,他為老友寫下了第一篇祭文《祭柳員外文》,字字如泣血淚,聲聲痛徹心扉!在這篇祭文里,他對亡友的思念與傷痛之情更加強烈,“良久問故,百哀攻中。涕洟迸落,魂魄震越。”夢得與子厚在政治上遭受沉重的打擊,遠謫邊荒的形只影單的生活使他們對友情看得格外重視,子厚書中托以撫孤之事,將自己的遺孤托付給夢得,可見二人確如親人一般。夢得也不負他望,“凡此數(shù)事,職在吾徒?!比套∩畋瘎⊥磥硖幚砝嫌训膯适?。祭文最后一段寫道:“嗚呼子厚!卿真死矣!終我此生,無相見矣?!币粫r間,政治失意之悲,老母逝世之痛,知己離去之苦齊涌心頭,夢得大呼“皇天后土,胡寧忍此!知悲無益,奈恨無已?!边@種“悲從中來,不可斷絕”之感,使一個豪情壯志的人無可奈何,這種傷痛是控制不住的。在《祭虢州楊庶子文》中,夢得有“平生親友,零落太早……寢門一慟,我哀如焚。”此文情真意切,喪友之痛溢于言表,哀怨悲戚,淚水一片。夢得“二十三年棄置身”的政治經歷和豪放率真的性格使得他在為友人而悲痛時的表達更強烈,更真摯動人。
二、為現(xiàn)實黑暗而憤
當時的唐王朝在安史之亂后,已是黑暗腐朽,風雨飄搖,有識之士滿懷憂慮,但大部分人敢怒而不敢言,而在夢得的詩文里多次表達出對黑暗現(xiàn)實的不滿和尖銳的批評。在《祭虢州楊庶子文》中,夢得概括楊歸厚仕宦經歷的同時,鮮明地表達對現(xiàn)實的不滿和對政敵的憎惡,“子之少孤,率性自然。早有名字,結交世賢?!眳s因“克揚直聲,”而“不慍左遷”。但是無論被貶何處,楊歸厚都政績斐然,如劉禹錫所言:“五剖竹符,皆有聲績?!敝毖赃M諫,換來的下場卻是一貶再貶,夢得不僅為楊歸厚一人感到憤憤不平,同時也替天下敢于直言卻遭到貶謫的仁人志士感到不平。
《祭韓吏部文》中有“權豪來侮,人虎我鼠。然諾洞開,人金我土?!闭劦绞郎蠙嗪榔廴?,而親人朋友們卻不遂我愿地早早離去。政治上已然不得意,而友人們也一個個地離去。夢得驚恐憂憤,扶老攜幼,踏上了漫漫貶謫之途?!帮L波一跌逝萬里,壯心瓦解空縲囚?!眽舻迷诩牢闹兄乇憩F(xiàn)了自己和友人政治抱負無法實現(xiàn)的痛苦和無奈。正如他在詩作《哭呂衡州,時余方謫居》中說:“一夜霜風凋玉枝,蒼生望絕士林悲?!?/p>
三、為人生失意而悲
夢得坎坷一生,漂泊在外長達二十余年,親友又多離故,對生命自然別有一番感觸,再加上眼看著曾經同朝為官的方正之士,遭遇貶謫甚至客死他鄉(xiāng),都加重了夢得對生命的認知,他逐漸形成一種宿命的悲慨意識,即有才能,有骨氣的國士卻往往沒有好的結果,而那些作威作福的權貴卻享盡榮華,呼風喚雨。正如他在《祭興元李司空文》中所言:“嗚呼!龜靈而刳,龍知而屠。古今同之,天不可呼?!?“嗚呼痛哉!元天甚高,上訴何時。長夜無曉,斯焉永歸?!辈粌H道出了故人永遠地離去,也直抨了當時宦官當?shù)赖纳鐣F(xiàn)實,夢得對著蒼天深深表現(xiàn)出這種無力感。他的詩作和文章所表達的感情,不僅有自我的悲慨,有故友的無奈,亦有天下志士的痛心!在《祭虢州楊庶子》文中亦有“利劍多缺,真玉喜折。俊人不壽,為氣所噬?!比绱擞胁庞械碌目∪?,卻被命運嘲弄,而“為氣所噬”,此語不僅是對楊歸厚的惋惜,也是對子厚、韓愈等“俊人良友”的惋惜,同時也表現(xiàn)了對命運弄人的無奈。
后來劉禹錫又代裴度為李絳寫了一篇祭文,再度借裴口表現(xiàn)了夢得對友人才德兼?zhèn)鋮s不得善終的憤懣,以及對友人德行的高度贊譽。祭文開篇即大發(fā)感慨,“玉貞而折,不能瓦合。鸞殺而萎,不同雞群?!闭J為深之似玉似鸞,志向高潔,德行兼?zhèn)?,敢于直言,天雖不能成深之之美,深之亦不屈不撓,表達了夢得昂揚的斗志和堅韌的品性。
劉禹錫既是詩人,又是文章大家,他把嚴謹?shù)淖魑膽B(tài)度和沉痛的心情投入到悼祭文的創(chuàng)作中,寫下了篇篇摧人心肺的作品。劉禹錫的哀祭文,雖不是篇篇傳世,但是都凝結著夢得最真、最痛、最切的心血,沒有敷衍應付之辭,情動于中發(fā)而為文,才有如此令人動容的力量。
參考文獻:
[1]徐師曾.文體明辨序說[M]. 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1982.
[2]劉昉等.舊唐書[M]. 中華書局, 1975.
[3]翟蛻園.劉禹錫集箋證[M].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