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國宣
【內容摘要】《傷逝》是魯迅唯一一篇描寫愛情的小說,描述了“五四”時期追求個性解放知識分子的愛情悲劇。小說自發(fā)表以來,對它的研究從未停止過,特別是對子君形象的討論,更是眾說紛紜,爭論不休。本篇文章試圖從女性讀者的角色去解讀《傷逝》,以更好的體會女性自我意識的覺醒。
一、對女性命運的深切理解
《傷逝》中的子君,是一個受過良好教育的知識女青年,敢于突破封建家長制的牢籠,勇于追求自由戀愛,不顧世俗的眼光和涓生同居。同居并不意味著幸福生活的開始,涓生未能體會到子君持家的辛苦,他眼中的子君,只是“傾注全力”從事著做菜的事業(yè),并在日子過得并不寬裕的情況下,還養(yǎng)了幾只油雞和一條狗,即使這樣涓生眼中的子君竟也胖了起來,臉色也紅活了。子君不再是那個談家庭專制、男女平等、西方文化的新知識青年,也不再是那個敢于說出“我是我自己的,你們誰也沒有干涉我的權利!”堅強、透澈、勇敢的女性。魯迅在《娜拉走后怎樣》中說道:“人生最苦痛的是夢醒后無路可走。做夢的人最幸福;倘設看出可走的路,最要緊的是不要去驚醒他?!变干c子君的確是從昏睡的夢境中清醒了,然而覺醒僅僅是斗爭的開始,他們醒后沒有明確的目標,甚至目標似乎對他們并不重要。
子君在離開吉兆胡同時,沒帶走任何東西,只讓官太太帶一句“她走了”,沒有其他的只言片語。當涓生回到家時,只有鹽、面粉、半株白菜和幾十枚銀元,這些都是為了維持涓生接下來困頓的生活,留在房間的只是滿屋子的寂寞和空虛。涓生和子君是敢于打破家庭專制自由戀愛的情侶,卻不能共渡此生,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子君缺乏獨立的人格。同居之后,子君不再看書,每天只專注在她小小的女性世界里,做菜、養(yǎng)狗、養(yǎng)雞。她一切生活都圍繞著涓生,彷佛愛涓生就是她一生的事業(yè)。子君失去了對生活的追求,放棄了自己的愛好,疏離了親情和友情。這樣的子君,只為了愛情而活,愛情成為了她生活的全部。她每天沉侵在瑣碎的生活中,慢慢失去了以往的活力和光澤,丟失了新青年女性該有的獨立,進而導致她和子君的感情由情意綿綿到平淡無味,逐步走向陌路。另一方面是子君沒有獨立的經濟基礎。子君不同于魯迅筆下的祥林嫂、單四嫂等處在社會底層的農村婦女,子君是受過“五四運動”新思潮影響的知識女性。然而隨著涓生的失業(yè),涓生對子君的厭煩和倦怠逐漸顯現。這就像魯迅說的“第一,便是生活。人必須活著,愛才有所附麗。”愛情的鞏固應該是建立在經濟基礎之上的,人要真正的獲得自我,必須是經濟上的獨立,擁有良好的經濟基礎,才有可能獲得人格上的真正獨立。
二、男性中心主義的無意識流露
小說中,涓生用第一人稱來敘述與子君愛情消亡的言說。話語權掌握在男主人公涓生手中,子君一直處于失語狀態(tài)。戀愛初期,他們之間便失去了平等的對話,一直都是涓生在高談論闊,子君“總是微笑著點頭,兩眼里彌漫著稚氣的好奇的光澤”。涓生以居高臨下、拯救者、啟蒙者的姿態(tài)對待子君,而子君對涓生只有盲目的崇拜,導致他們從一開始便不平等。同居后的子君變的更加沉默和無語,涓生談起“愛情必須時時更新,生長,創(chuàng)造”,子君只是麻木的點點頭。顯然,涓生是這場戀愛的主導者,而子君只是一個盲從者。小說的副標題叫做“涓生的手記”,這就在有意或無意之中剝奪了子君的話語權。在涓生的敘述中,子君處于被描述和沉默的狀態(tài),讀者觸摸不到子君的內心獨白,感受不到子君的真實想法,甚至聽不見子君為自己辯白。即便子君有話語權,她又該說些什么呢?涓生眼中的子君,稚氣而又剛烈,敢于面對周圍的冷眼,敢于同舅舅決裂,敢于斷絕與朋友的關系,可以耐得住清貧,甚至可以忍受涓生的有意冷落。即使這樣的子君也割舍不掉女性本身的特征,也逃不開男權社會對女性的不平等對待。
男性主義用雙重標準來判斷以子君為代表的新知識女性。在小說中,涓生一些堂而皇之的借口聽起來極為可笑:“愛情必須時時創(chuàng)造,生長,更新。只為了愛,盲目的愛,而將別的人生的要義全盤疏忽了?!边@正是虛偽自私男權主義的體現。當涓生面臨事業(yè)危機時,在涓生眼里的子君又是這樣的:“那么一個無畏的子君也變色,尤其使我痛心;她近來似乎也較為怯弱了。”涓生不敢面對生活中的困頓,他把矛盾指向了子君:“其實我一個人是容易生活的?!变干谏钏o予的困難中,沒有勇敢承擔起生活的責任,更沒有負擔起對子君的責任,這正是涓生的自私、懦弱、沒責任感的體現。涓生這些自私懦弱的言語,正是男權主義無意識的流露。
三、結語
小說中,子君是一個既可愛又不幸的角色,矛盾曾經這樣評價過子君,“比起涓生來,我覺得子君尤其可愛,她的溫婉,她的忍耐、勇敢和堅決,使你覺得她更可愛。”對愛情的堅定勇敢和犧牲,不顧一切地奔向愛人,卻陷入了另一個深淵。子君真摯、一心一意地愛著涓生,但正是這種盲目不成熟的愛讓自己迷失在愛情里,喪失了在兩性關系中的話語權。最終導致了自己的死亡,對男性完全的依附不能給女性帶來可靠、長久的婚姻和幸福。因此,在任何時代,女性都要擁有獨立的經濟,進而維護自己的獨立人格。
【參考文獻】
[1] 馮金紅. 懺悔的迷宮[J]. 魯迅研究月刊,1994(5):21-25.
[2] 西蒙娜·德·波伏娃. 第二性——女人[M]. 湖南文藝出版社,1986.
[3] 陳小瓊.《傷逝》愛情悲劇的重新審視[J]. 哈爾濱學院學報,2002(9):91-94.
[4] 矛盾全集·第19卷[M]. 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91.
(作者單位:寧夏師范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