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群
摘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項戰(zhàn)略工程、固本工程、鑄魂工程。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高度重視加強和改進高校思想政 治工作。為做好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必須深入學習貫徹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精神,加強和改進黨對高校思想 政治工作的領導,需要牢固樹立“立德樹人”的根本使命,全面提升黨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領導水平。
關鍵詞:新形勢;高校;思想政治
中圖分類號:R197.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178(2018)06-0328-01
當今世界,科學技術進步日新月異,政治多極化進程和經濟全 球化趨勢深入發(fā)展,國際環(huán)境和國際政治斗爭十分復雜,競爭越來 越激烈。我國正處在改革的攻堅階段和發(fā)展的關鍵時期,隨著社會 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和發(fā)展,社會生活中出現的“多樣化”趨 勢日益明顯。這些必然對包括高校師生在內的每個社會成員帶來深 刻的影響與沖擊,給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帶來了新的發(fā)展機遇,也帶 來了新的問題和嚴峻的挑戰(zhàn)
1 加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緊迫性。
國際國內形勢發(fā)生深刻的變化,迫切需要加強高校思想政治教
育工作。當今世界際局勢總體趨向緩和,由一兩個超級大國主宰世 界的單級化政治格局逐步走向多極化發(fā)展,國際經濟的聯(lián)系與合作 日益緊密,全球化趨勢不可阻擋,但是天下仍然不太平。冷戰(zhàn)結束 后,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有新的發(fā)展,以美國為首的一些西方發(fā)達 國家為了實現他們的政治企圖和經濟利益,隨著形勢的變化交替使 用物理的“遏制”與和平的“接觸” ,一直不遺余力地對中國發(fā)動 各種攻勢,以各種手段方式施行“西化”“分化”。企圖顛覆中國 共產黨的領導,顛覆中國的社會主義制度,這也是階級斗爭在我國 長期存在的主要表現。國內由于社會經濟成份、組織形式、物質利 益、就業(yè)方式日益多樣化,人們的思想十分活躍。市場經濟發(fā)展過 程中出現局面影響,誘發(fā)一些人的自由主義、拜金主義、利己主義 傾向,加上各種腐朽落后的思想文化對馬克思主義的挑戰(zhàn),不可避 免地會出現價值觀念的多種取向,形成正確思想和錯誤思想相互交 織的局面。在這種情況下,迫切需要用過思想政治工作幫助群眾分 清是非、排憂解難,把握正確的前進方向。
高校培養(yǎng)的人才是未來社會中十分重要的群體,是西方國家實施“西化”“分化”的一個戰(zhàn)略重點。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水平,對民族素質提高和民族凝聚力的加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如何把 當代高校培養(yǎng)成有堅定政治立場和先進思想信念的有為青年,是高 校素質教育中一項長期的戰(zhàn)略任務,也是高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 作的根本任務。
2.1 強化使命意識,增強行動自覺,提升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
作的積極性與主動性。
習近平總書記在講話中強調指出,“辦好我國高等教育,必須堅 持黨的領導,牢牢掌握黨對高校工作的領導權,使高校成為堅持黨 的領導的堅強陣地?!痹凇包h委領導、校長負責、教授治學、民主管 理”的大學治理體系中,黨委處于核心地位,履行著把方向、管全 局、作決策、保落實的職責,承擔著管黨治黨、辦學治校的主體責 任。責任重大,任務艱巨。高校黨委必須增強使命意識與責任意識, 增強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堅持黨的教育方針 不動搖,把握住培養(yǎng)社會主義事業(yè)建設者和接班人的根本目標。強 化高校“四個服務”和“四個堅持不懈”的使命與任務,牢牢把握 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加強高校黨的基層 組織建設、抓好高校思想政治隊伍建設,從培養(yǎng)學生的情感自覺入 手,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愛黨愛國的自覺性,從根本上增強學 生的理論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催生學生敢于擔 當的社會責任感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使命感。
2.2 堅持用科學理論武裝人,用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教育
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習近平治國理論占領高校思想教育陣地。
高等學校是培養(yǎng)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基地,是社會主義 精神文明建設重要陣地,必須用馬克思主義占領學校思想陣地。這 些年來,一些與馬克思主義,社會主義向違背的思想言論時有出現, 有的公開鼓吹全盤西化,在政治上主題西方多黨制、議會民主,在 經濟上主體和西化,在思想文化上主體取消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 在價值觀上提倡極端個人主義。這些錯誤思想對高校師生員工勢必 會產生一些消極影響,使一部分青年教師和學生對一些深層次基本 理論問題產生模糊認識,這些錯誤思想觀念、盡管是滯留,但必須 認真對待,不能任其滋生蔓延和發(fā)展。學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中之 重就是要樹立陣地意識,堅決抵制各種錯誤思想和腐朽文化侵蝕, 自覺用馬克思主義占領課堂,培養(yǎng)高校積極向上的人生觀,價值觀 和世界觀。
2.3 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改革創(chuàng)新必須以師生為中心,把 握師生思想特點和發(fā)展需求。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從根本上講是做教師和學生的工作,要找準 情感的“觸發(fā)點”思想的“共鳴點”,引導教師當好“經師”“人師”, 幫助大學生“系扣子”“指路子”,多做得人心、暖人心、穩(wěn)人心的 工作,在關心人幫助人中教育人引導人;要建立健全校領導、院(系) 領導聯(lián)系師生、談心談話制度,在平等溝通、民主討論、互動交流 中進行思想引導,有的放矢、生動活潑地開展工作;要加強人文關 懷和心理疏導,注重思想價值引領,關注學生個性化、差異化的成 長需求,有教無類、因材施教,促進大學生身心和人格健康發(fā)展; 要積極幫助解決師生的合理訴求,把解決思想問題與解決實際問題 結合起來,做到既講道理又辦實事,特別是要加強學生學業(yè)就業(yè)指 導,加強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資助工作,幫助大學生順利完成學 業(yè)。
2.4 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改革創(chuàng)新必須優(yōu)化內容供給、改 進工作方法、創(chuàng)新工作載體。
在優(yōu)化內容供給方面,要將思想政治工作與互聯(lián)網深度融合, 探索建立優(yōu)秀網絡文章在科研成果統(tǒng)計、職務職稱評聘方面的認定 機制,著力培育一批導向正確、影響力廣的網絡名師,推進輔導員 博客、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博客、校務微博、校園微信公眾賬號等 網絡新媒體建設。在改革工作方法方面,要按照習近平總書記指出 的“因事而化、因時而進、因勢而新”要求,沿用好辦法、改進老 辦法、探索新辦法,不斷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針對性和親和力;要 強化社會實踐育人,提高實踐教學比重,組織師生參加社會實踐活 動,積極發(fā)揮共青團、學生會組織和學生社團作用,真正做到春風 化雨、潤物無聲。在創(chuàng)新工作載體方面,要增強校方主流媒體的吸 引力和影響力,發(fā)揮好學術講座、論壇的作用,特別是要加強互聯(lián) 網思想政治工作載體建設,加強學生互動社區(qū)、主題教育網站、專 業(yè)學術網站和“兩微一端”建設,運用大學生喜歡的表達方式開展 思想政治教育。
3 結束語
在新形勢下,作為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我們一定要認清
自己所肩負的時代責任和歷史使命,深刻領會和貫徹落實習總書記 重要講話精神,為培養(yǎng)德智體美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事業(yè)建設者和 接班人奉獻出自己的一分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