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愛芬
初高中地理教學銜接對策探索
吳愛芬
當前,很多高一新生特別容易忽視高中地理學科,或者是用學習初中地理的方法來延續(xù)高中地理的學習。最常見的現(xiàn)象往往是平時不認真參與課堂學習,考前緊急突擊。學生在這種錯誤的思想主導下地理學業(yè)狀況自然不會很好,久而久之他們很容易會錯認為地理難學,并逐漸失去對地理學科學習的興趣,成為地理教師提升整個班級地理學習成績的主要難題。此外,部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很容易忽視對學生錯誤觀念的糾偏、正確學習方法的指導。其實,只要教師能夠在教學中留意初高中地理在學習內容、學習態(tài)度及學習方法上的差別,針對性給予學生指導,方可有效幫助學生順利步入高中地理的學習,且能夠逐步得到提升。
在新高一開學第一課時,教師應要求學生翻看教材目錄,瀏覽教材內容,告知高中地理必修、選修的主要學習內容。接下來帶領學生一起閱讀高中地理教材的前言,觀看與地理學科相關的小視頻。要求學生思考并討論:你覺得高中地理學什么?怎么學能夠學好?當然,這種討論往往只是淺表的,但確是極為必要且不可或缺的。教師可以要求學生自主展示討論后的認識,接下來通過多媒體課件介紹高中地理學習內容的特點、其對人們生產和生活的重要意義、高中地理學習方法等。著重強調初中地理多研究是什么,而高中地理則側重需要思考為什么、怎么樣、怎么辦的問題??山Y合教材舉例介紹,讓學生有比較直觀的認識。教師還可以建議學生為接下來即將學習的“地球的運動”內容準備地球儀、留意思考太陽對人類的主要影響、地球所處的宇宙環(huán)境有哪些特點等。提前介入可以便于學生在短時間內更好地明晰高中地理的特點,為順利進入課堂學習做好鋪墊。
地理教師要清醒地認識到良好的學習方法對學生學習效率的重要性,因此,教師應常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注意滲透學習方法的指導,可以依據(jù)學情和教學內容、教學節(jié)奏等,分別給予學生一些學習方法的建議。
如在高中地理湘教版“太陽對地球的影響”內容教學時,筆者常建議學生通過口訣去知曉太陽的基本特點:太陽是個氣體球、組成成分氫和氦、表面溫度6000K、能量釋放電磁波(可補充電磁波相關知識,包括物體溫度和輻射波長之間的關系等)、能量來源核聚變(可補充核裂變、核衰變相關知識及彼此之間的關聯(lián)性)等。通過聯(lián)想、編口訣等方法不僅僅會增強學生記憶效果,更可以使得地理內容變枯燥為有趣,增加學生對地理學科課堂學習的參與度。
再如在學習“地球的運動”內容時很多學生對黃赤交角的地理意義理解比較模糊,筆者會建議學生以課桌為黃道面,將地球儀在課桌一側進行轉動,看課桌和地球儀之間相交的狀況;在理解太陽高度時教師以拳頭代表太陽,在日出、正午和日落時拳頭的位置則表示了太陽高度的日變化;在理解地轉偏向力時則可以通過多媒體展示臺風的衛(wèi)星云圖。通過比較直觀的方式來理解相對抽象的內容不僅僅更為便捷,學生們會更加充分的感受到地理學科和生活之間的密切聯(lián)系,這也會成為他們樂意學習地理的動力之源。
很多時候,因高中學習內容較多且對學生的能力要求層級與初中相比提高較多,此時部分學生若在地理學科方面發(fā)展不理想則特別容易產生放棄思想。尤其在高一這個起始年級,教師絕不可對學生輕言放棄。因高一地理要學習整個高中最難的內容,這部分內容需要立體幾何、物理學科等相關知識的支撐,尤其是女學生因缺乏必要的空間感對“地球的運動”理解較為困難,很多學生也因對生活中的地理現(xiàn)象關注較少,學習大氣運動、水循環(huán)和洋流自然地理環(huán)境的整體性與差異性部分時較為痛苦。教師需要關注每一個學生的課堂反應及學業(yè)發(fā)展狀況,及時跟進。幫助學生分析存在問題的主要原因,并采取的必要措施,在教師的悉心指導下相信學生一定愿意轉變學習態(tài)度、調整學習方法。
高中地理必修Ⅱ多為人文地理,包含人口、城市、產業(yè)活動、人地關系等內容,部分學生在學習完必修Ⅰ后可能會覺得高中地理需要記憶的內容較少。人文地理中對各種地理事物的分析角度等方面需要有必要的思考問題的思路,這些往往需要學生進行記憶,若教師忽視了學習人文和自然地理內容的方法指導,很多學生可能會在人文地理部分投入出現(xiàn)偏差。
綜上所述,初高中地理在學習內容、學習方法上存在顯著差異,但如何尋求到一條幫助學生順利進行地理學科學習的途徑,一直是每一位高中地理教師所努力的方向。
(作者單位:江蘇如東縣掘港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