欒穎
摘 要: 作為基礎年級的課文,《聲聲慢》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在具體體會理解意象的過程中,使學生掌握閱讀鑒賞詩詞的方法,從而更準確地捕捉作者表達的情感。同時,通過對疊字的分析,讓學生學會品味文字,入情入境,從而學習疊詞在表達方面的作用。
關鍵字: 意象 疊詞 情感 《聲聲慢·尋尋覓覓》
一、整體感知
師:仔細朗讀全詞后我們發(fā)現(xiàn)這首詞想要表達的思想感情可以用詞作中的一個字概括。
生1:愁。
生2:怎一個愁字了得!
師:從這一句看這愁有什么特點?為什么會這樣?
生1:無法概括的,是因為愁太多。
生2:她的愁多到一個字說不清。
師:古來多人寫愁,李煜曾有言“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這愁是像東流的江水一樣綿延不絕;李清照在她的《武陵春》中也寫過“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這是多到沉重,載不動的愁??蛇@些畢竟是可以言說的,而愁至濃至重時,再也無法找到恰當?shù)奈淖中稳荨?/p>
師:看來大家都讀懂了,法國詩人克羅岱也讀懂了,并把《聲聲慢》做了改寫,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這首《絕望》。
師:大家覺得克羅岱寫的好不好?為什么?
生1:不好,太直白。
生2:簡直在喊叫,毫無美感。
生3:難以欣賞。
師:克羅岱的這首詩的感情處理得太直白,不符合我們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審美要求,那李清照是如何委婉處理的呢?
生:用意象。
師:李清照選取了哪些意象來表現(xiàn)“愁”呢?
二、體會意象——間接抒情
生1:淡酒。
師:我們一般什么時候喝酒?
生1:高興。
生2:是傷心。
師:李清照一定不是因為高興,找到那一句看看她為什么要喝酒?
生1:“怎敵他,晚來風急”。
生2:她是要御寒的。
師:寒從哪里來?
生:身上和心里。
師:在詩詞中用到酒這個意象的例子有很多,你們還能想起哪些?作者又在這些詩詞中用酒寄托了自己什么感情呢?
生1:“對酒當歌,人生幾何”,這是在感嘆時光,表現(xiàn)作者憂國憂民的偉大情懷。
生2:“舉杯消愁愁更愁”,這是說作者滿懷失意無從解脫。
生3:“呼兒將出換美酒”,以酒解愁,故作瀟灑的無奈。
生4:“主人下馬客在船,舉酒欲飲無管弦”,說的是懷才不遇之愁。
師:通過大家以上的舉例,我們能得出一個結論,酒是愁的象征。
師:這是一種主觀感受,一個淡字表明作者心境是何等慘淡。你們還看到了哪些意象?
生1:秋風。
師:古人喜歡用風來寄托感情,春風喜悅,秋則悲秋,何況是這急風!舉幾個例子。
生1:“八月秋高風怒號”,這是在說自己及天下寒士的窘迫。
生2:“風急天高猿嘯哀”,已老的作者依然在外漂泊,蒼涼秋景蘊含著無限悲苦。
生3:“秋風吹不盡,總是玉關懷”,這是在思念遠方丈夫。
生4:“古道西風瘦馬”,漂泊的人聽到秋聲,寫的是鄉(xiāng)愁。
師:所以“秋風“在此渲染了孤苦無依的愁情,表面作者是在怨天,實則是在傷感自己的衰弱與境遇。
生:秋雨。師:我們現(xiàn)在是夏天,風是暖的,雨大但來得快去得也快。秋雨有什么特點?
生1:是淅淅瀝瀝的。
生2:綿綿不絕的冷雨!
師:所以文中是“點點滴滴”。你們印象中還有哪些寫秋雨的例子?
生1:“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無奈朝來寒雨晚來風。”
生2:“傷心枕上三更雨,點滴霖霪,點滴霖霪,愁損北人,不慣起來聽?!?/p>
師:秋雨已是凄苦,作者眼前所見所感卻不盡然,是“梧桐更兼細雨”。我們來說說梧桐,能想到哪些詩句?
生1:“梧桐樹,三更雨,不道離愁更苦?!?/p>
生2:“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p>
師:梧桐一葉知秋,本就是牽愁惹恨的事物,再加上這日落時分的點滴冷雨,這光景,怎能用一個愁字概括的盡呢?還有其他意象嗎?
生:大雁。
師:大雁,知時鳥也,常引游子思鄉(xiāng),羈旅傷感。我們一起來想幾個運用了大雁意象的詩句。
生1:“落日樓頭,斷鴻聲里,江南游子”。失群的孤雁,寫出游子的孤獨與悲切。
生2:“人歸落雁后,思發(fā)在花前”?;ㄩ_前想家,雁走后,人還在。
師:傳遞書信的使者,人形大雁想起了誰?舊時相識,雁如是,人已故,不止如此,李清照離開家鄉(xiāng),大雁可以飛回,人卻再無法看那熟悉的山河。所以,大雁所象征的情感有相思、有離愁。
師:大雁意象在我們熟知的很多詩詞中都有運用,甚至已經(jīng)成為一種語言符號,它們意味著——。
生1:離別,離愁。
生2:還有“黃花”這個意象。
師:沒錯,雖不能與國色天香的牡丹媲美,但作為傲霜之花一直受文人墨客的青睞,贊其品格,賞其清高。有例子嗎?
生:“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
師:這是元稹對堅貞高品格的追求。
師:“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滿地”說明花多,“堆積”是說花亂,兩個詞都告訴我們這已是落花。這般殘花,還有哪一朵,還有誰是值得采摘的呢?那么人呢?生1:青春已逝。
生2:美麗不再,年華已老。
師:這里既有無心摘花的郁悶,又有顧影自憐、暗自神傷的悲嘆。同是黃花,卻再無當年“有暗香盈袖”的雅致了,心酸、凄楚油然而生。
三、品味疊字——直接抒情
師:作者用了七組疊詞,從意思上講,疊詞和單個詞的意思是一樣的,比較“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與“尋覓,冷清,凄慘戚”體會疊詞運用的效果。
生1:增強了表達效果,使愁苦更綿長。
生2:我們似乎看到她在房里走來走去,尋了又尋,覓了又覓。
師:失去才會尋,尋而不得才會覓(更仔細地尋找),一種茫然恍惚的神態(tài)躍然紙上。層次清晰:從內容上步步寫來,由淺入深,十四個字無一愁字,卻字字含愁,開篇就籠罩上一種濃重的哀愁。與下片的點點滴滴前后照應,渾然一體。
師:這七組疊字一直為詞論家所盛贊,因為男性作者很少能寫出這樣的詞句,他們可能真的寫不出來,因為這是心情一路的堆疊,而堆疊正是因為女性的細膩感官。這樣開篇很好地統(tǒng)領了全詞的內容,展示出一種凄涼、蕭條的意境。
師:作者在尋覓,你們知道她在尋覓什么嗎?
生1:趙明誠!
師:說得對,一是幸福的愛情。她曾有過美滿的家庭,但轉瞬即逝。于是納蘭詞中有言:“讀書消得潑茶香,當時只道是尋常。”可你們若只是把李清照當做一個只知道男女之愛的婦人,可就太小瞧她了。
生:還有國家。
師:她不愿看山河破碎,欲將血淚寄山河。她尋覓的結果又是什么呢?
生:冷冷清清。
師:這冷清包括幾個方面?
生1:天氣冷,冷冷秋風秋雨。
生2:境遇冷,只身一人的孤獨。
師:這冷冷清清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周圍環(huán)境的冷清,一是內心的清冷。此時此刻的她,人到晚年、身體衰弱、情緒低落,飲酒也不能驅寒解愁,當然是凄凄慘慘戚戚。
四、總結——怎一個愁字了得!
作者的遭遇和痛苦是時代造成的,這不僅是“一種相思,兩處閑愁”的情愁,還有《詩經(jīng)》中的黍離之愁,是辛棄疾“而今識盡愁滋味”的愁,是國家民族的大愁,是怎一個愁字了得。這里有國愁、家愁、情愁,亡國之恨、喪夫之痛、顛沛流離之苦、金石散盡之悲,怎一個愁字了得?
李清照還有什么可說的呢?只能一個人尋覓,一個人愁,只落得個“曲高和寡”,人在高處,靈魂總寂寞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