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捷敏
摘 要:“心理健康”課已成為高職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陣地。懷特海的教育思想對于當前高職院?!靶睦斫】嫡n”教學創(chuàng)新具有諸多啟示價值:“心理健康”課要融入學生生活;教學需要順應學生的生命發(fā)展;教學要結合學生的真實經歷,注重營造快樂與富有想象力的學習過程。
關鍵詞:懷特海;心理健康;高職院校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4107(2017)02-0029-02
2011年,教育部規(guī)定“保證學生在校期間普遍接受心理健康課程教育”。隨后,課堂成為了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陣地,絕大多數(shù)高校都將“心理健康”課作為必修課開設。多年來,“心理健康”課也力求不斷改進和提高,更有效地幫助學生樹立科學的心理健康意識、掌握有效的心理調適方法。不過相比于其他課程,“心理健康”課也存在著不同形式的落后:如教師隊伍專業(yè)化程度不高、教學硬件不能有效滿足課堂需要、學習成果的固化和轉化較難。如何更好地推進高職心理健康課堂教學創(chuàng)新,懷特海的教育思想可作為引領的旗幟之一,提醒一線教師們在改革過程中把握好進程和軌道。
懷特海作為杰出的哲學家和數(shù)學家,在教育領域也頗有見地。多年的教育實踐為其累積了生動且豐富的經驗,并通過演講和論文凝結成獨特而敏銳的思想光芒。雖然這些思想成果的提出距今已過去多時,但是對當今國內教育的現(xiàn)狀和問題,仍可起到醍醐灌頂?shù)纳羁套饔谩?/p>
一、對教育目標的確認
(一)融入生活
懷特海曾經多次提到教育與生活的關聯(lián):“教育只有一個主題,那就是五彩繽紛的生活。”[1]“生活與所有智力或情感認知能力的某種基本特點之間存在著關系,如果你不能展現(xiàn)這種關系,你就無法將生活融入任何普通教育的計劃中?!盵2]他提倡人們“運用知識來理解生活”、“教育是訓練對于生活的探險”[3],反對將純粹的知識填充到人的大腦中,造成“各科目的致命的分離”,這樣是“扼殺了現(xiàn)代課程的生命力”[4]。
對于高職心理健康課程,懷特海的思想給教育工作者們三點啟發(fā)。
1.高職“心理健康”課區(qū)別于心理學專業(yè)課程的講授,不能以學科化或理論性為起點,需要通過課堂連接生活的真實面貌,讓孩子從書桌旁“站立起來并環(huán)顧周圍”[5],認識紛繁復雜的社會和他人。
2.教師需要讓孩子認識生活中的我,發(fā)現(xiàn)自身的潛能和不足,學會如何“把知識轉變?yōu)槌扇肆α俊盵6],“做好準備去迎接生活中的各種直接經歷”[7]。即使今后走出學校走向獨立,也能自信達觀地生活?!俺宋覀冏约?,任何人,任何天才都不能夠使我們的生活充滿活潑的生命。”[8]
3.心理健康課堂教學需要“接地氣”,即找到課堂教學資源與學生生活世界的契合點,讓學生感受到課程取自于我們的生活世界,和我們有關,學習內容具有生活的價值。有了明確的學習目的,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會有明顯的改觀。
(二)使工作成為一種樂趣
關于技術教育,懷特海特別提倡應該教會學生形成一種智慧的勞動態(tài)度,即“工作就是娛樂,娛樂就是生活”[9]。如果用娛樂連接了工作與生活,工作會變得引人入勝、生活變得豐富多彩。這種職業(yè)理想有利于勞動者克服枯燥乏味和勞累痛苦,使自己樂于工作。
在心理健康教學中,教師在實現(xiàn)維護學生健康心理的教學目標的同時,需注重培養(yǎng)學生積極心理品質,如提升個體心理資本、善于克服職業(yè)倦怠、追求健康生活品位、引導學生在愉快的精神活動中去工作和生活。
二、對教學節(jié)奏的領悟
節(jié)奏是懷特海教育思想的精髓,這種節(jié)奏說強調教育改革要符合學生實際,順應學生的生命發(fā)展?!拔覀儽仨氃诩s定的季節(jié)收獲莊稼?!盵10]教師需要明了何時是約定的季節(jié),即找準教育的恰當時機,同時知道如何去收獲莊稼,即采用正確的教學方法。只有實現(xiàn)學生的心理特點與教育過程準確合拍,教育才是恰到好處的。對于“心理健康課”的教學節(jié)奏,體現(xiàn)在兩個層面。
(一)遵循大學的教育節(jié)奏
懷特海認為,“在大學教育中,綜合運用精神應占主導地位”[11]。在經歷了童年的浪漫發(fā)現(xiàn)和少年的精確訓練之后,大學要教會學生“用有關的思想和恰當?shù)男袆尤睹繒r每刻出現(xiàn)的情況”[12],運用是“滲透于身心的原理”、是“一種智力活動的習慣”[13]。這種教育理念提醒教師時刻牢記課程目的是使學生能真正把課堂所學內化于心,外化于行。
(二)自由與紀律的靈活把握
微小的一節(jié)課,同樣富含教學節(jié)奏的精神。“一種設計完美的教育,其目的應該是使紀律成為自由選擇的自發(fā)的結果,而自由則應該因為紀律而得到豐富的機會。”[14]在課堂中,自由與紀律都是必需的,其順序及切換在于教師對“學生個性發(fā)展的自然變化”的掌握。在大學的課堂上,學生渴望“進入主動應用知識的自由狀態(tài)”[15],教師的職責是給予學生自由探索的空間,激發(fā)學生的首創(chuàng)精神和求知興趣。在未知探索到解決運用的過程中,教師不是一味把枯燥的知識強加給學生,而是學生意識到自己單純的經驗不足以化解疑問,生成了對智慧的自然渴望,這時紀律的出現(xiàn)可以使得學生更有效獲得需要的精確知識。
三、對教學策略的啟發(fā)
(一)教學素材力求:結合學生的真實經歷
懷特海贊同英國奧多中學校長桑德森的觀點:孩子們通過接觸來學習[16]。他指出,“教育必須從精確的事實開始,要避免灌輸與個人經歷毫不相關的一般陳述”?!皩€人的領悟力來說,是具體而確切的,然后逐漸地過渡到一般概念?!盵17]從這個思路出發(fā),心理健康教師需要注意在課堂上忌諱“雞湯一鍋端”,滔滔不絕地講授心理健康大法,學生被動聽講并不必然指向行動的輸出。在日常師生交往中成為學生的朋友,通過建立互信互愛的關系由學生自發(fā)地和教師分享自己的心聲,是一種獲得學生真實經歷的有效途徑。教師可篩選具有代表性、共通性、重要性的經歷故事經過適度處理運用于教學過程中,學生會意識到學習內容貼近自己的心理活動,從而產生自我反思及情感體驗,實現(xiàn)學習目標的有效內化。
(二)學習過程講求:充分歡樂,適度痛苦
“快樂是刺激生命有機體合適的自我發(fā)展的自然方式,以正常健康的方式刺激生命力。”[18]“痛苦是促使有機體行動的一種次要的方式,但這只是在缺乏歡樂之后才發(fā)生。”[19]懷特海論述了快樂和痛苦的存在對于個體的自我發(fā)展的各自價值及其順序差異。在“心理健康”課的課堂氛圍中,快樂是首要選擇,因為它屬于自我發(fā)展的自然模式,是正常健康的。課堂中的快樂來自安全的人際關系、可感知的學習成效、對教師的欣賞和崇拜、舒適的課堂學習環(huán)境等等。總之,快樂可以是輕松、愉快、融洽的,但并不表示課堂上充滿低級趣味和空洞的嬉笑。
此外,適度的創(chuàng)造痛苦也是必要的。首先,人的真實生活并不一帆風順,困難和低谷時有發(fā)生,學生需要認識生活的全部。其次,這種痛苦不是要無中生有,刻意為之,而是鼓勵學生形成對逆境自然接納的態(tài)度并積極思考應對的方式。最后,在學習過程中,由學習情境創(chuàng)設的焦慮緊張、認知失調等心理狀態(tài)也是痛苦的不同表現(xiàn)形式,它可以引起學生自發(fā)思考,促進學習意識的覺醒。
(三)教學效果追求:富有想象力與活力
在懷特海的教育思想中,對于想象力的強調時常撲面而來:“大學存在的理由,就是它使青年和老年人融為一體,對學術進行充滿想象力的探索,從而在知識和追求生命的熱情之間架起橋梁?!薄按髮W傳授知識,但它是富有想象力地傳授知識?!盵20]如何生成一個富有想象力的“心理健康”課呢?
“想象與學習的結合通常需要一定的閑暇,需要擺脫限制或約束,擺脫時時侵擾我們的煩惱?!盵21]這和前文提到的快樂的學習過程不謀而合。體味到快樂是想象力出現(xiàn)的前提,它為想象力的萌發(fā)創(chuàng)造了理想條件。雖然個體的心理活動具有規(guī)律性,但每個人都是完全不同的個體,教師不可持有一元論的思想,可以允許多樣化甚至學生質疑的存在。
學習的過程是思想的多元交流,“需要各種經驗,以及具有不同見解和不同才能的人給予激勵”[22]。教師要避免把準備好的結論、觀點不加辯駁、一股腦塞進學生的腦子,允許學生建構適合于自己的學習心得。且教師對于學生多樣化甚至奇特的言論、想法應報以包容和理解的態(tài)度,可以不贊同,但能夠接納,讓學生沒有心理負擔地敞開心扉,真誠交流。
四、對教師的要求
懷特海的教育思想也包含了對教師的獨有見解。“教師具有一種雙重的作用:以自己的人格和個性激起學生的熱情,同時創(chuàng)造具有更廣泛的知識和更堅定的目的的環(huán)境?!盵23]結合“心理健康”課,教師的課堂教學不完全是理性的,也要善于利用人際吸引、情感流動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教師為學生的學習留有余地,鼓勵學生拓寬學習領域和發(fā)展空間;教師能合理規(guī)劃教學設計,努力創(chuàng)造一個目的性、指向性更明確的學習環(huán)境。
心理健康教師需有充分的耐心,因為學習成果更多蘊含在學生的非智力因素中,它的體現(xiàn)不是立竿見影
的。懷特海提醒廣大教師:“教育是一種掌握細節(jié)的需要耐心的過程,一分鐘,一小時,日復一日的循環(huán)?!盵24]以此鼓勵教師莫要為學生的學習結果不能即時呈現(xiàn)而過分自我否定,操之過急。
為了不斷提升教學效果,教師們仿若一直在教學創(chuàng)新與改革的道路上探索。走得遠了,不免忘記了為什么出發(fā),甚至可能會偏離教育的初衷。懷特海的教育思想時刻在提醒“心理健康”課的教師們把握教育的使命和價值,回望教育的本質,讓學生從“心理健康”課順利走進五彩繽紛的生活。
參考文獻: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英]懷特 海;徐汝舟譯.教育的目的[M].北京:三聯(lián)書店,2002: 12,14,146,12,47,49,65,101,76,38,47,66,49,55, 66,114,111,56,56,137,145,145,7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