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連琦+劉春燕+胡亞敏+王淑云
摘 要 國家審計無論從本質、功能,還是實踐角度,無不揭橥了其對公共經濟權力運行是否適當?shù)谋O(jiān)控,面對當前公共經濟權力變異(不作為、行權過當和以權謀私)的現(xiàn)狀,若追根溯源深挖權力行使者思想的痼疾,不可否認,權力變異只不過是道德缺失在社會政治經濟領域中的投影。而道德對權力的監(jiān)控有其獨特的作用機制,本文就國家審計如何發(fā)揮道德監(jiān)控權力的作用提出宣傳部、文化部、教育部、審計署聯(lián)合建立道德建設工作聯(lián)席會議制度從娃娃抓起強化全體公民的基于傳統(tǒng)文化精華的道德教育、協(xié)助中紀委挖掘傳統(tǒng)家族家規(guī)的精華、大力維護社會公平正義以涵養(yǎng)道德、嘗試開展道德審計等四個要素構成的框架機制。
關鍵詞 公共經濟權力變異 國家審計 道德作用機制 權力監(jiān)控
一、引言
權力是社會關系中的重要控制力量,是保證社會運轉的必需手段,權力的運行適當則是保障發(fā)揮其功效不可或缺的前提。但是,數(shù)千年的權力運行實踐證明,權力本身所具有的擴張性、易腐性和變異性等特性往往造成權力運行過程中的異化。權力異化又可分為不作為、行權過度和以權謀私等情況,而現(xiàn)實中最典型的莫過于以權謀私和不作為兩種情況。以權謀私即腐敗,其危害性正如在黨的十八大報告中所指出的,“……這個問題解決不好,就會對黨造成致命傷害,甚至亡黨亡國”。 十八大后,一連串的“打虎拍蠅”產生了“不敢腐”的社會效果。但是,出于責任、利益和心理等方面的考慮,反腐的縱深掘進也一定程度上造成權力行使者尤其是基層領導干部的不作為(“懶政”或“怠政”)情況的日益突出。本文試圖基于道德對權力行使的作用機制,探討國家審計如何進一步強化運用此機制發(fā)揮對公共經濟權力的監(jiān)控。
二、國家審計在權力監(jiān)控中的功能發(fā)揮
(一)國家審計本質透視審計對權力的監(jiān)控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規(guī)定:“審計機關在國務院總理領導下,依照法律規(guī)定獨立行使審計監(jiān)督權,不受其他行政機關、社會團體和個人的干涉?!边@種憲法賦予的監(jiān)督權實則是監(jiān)督一切公共經濟權力的權力。劉家義(2008)提出“國家審計本質上是保障國家經濟社會健康運行的‘免疫系統(tǒng)”[1]。國家經濟社會健康運行須以其質量和績效呈現(xiàn),而質量和績效體現(xiàn)在市場經濟機制的良好運行、公共權力的適當行使、人民群眾的康安幸福。蔡春 (2009)認為審計在本質上是一種特殊的經濟控制,目的是保證和促進受托經濟責任得到全面有效的履行[2]。全面有效履行受托經濟責任則是以權力行使為前提與保障,這種“特殊的經濟控制”則必然囊括對權力行使的控制和監(jiān)督。鄭石橋(2015)認為審計是以系統(tǒng)方法從行為和信息兩個角度獨立鑒證經管責任中的代理問題和次優(yōu)問題并將結果傳達給利益相關者的制度安排[3]。此處的行為則包括公共經濟權力的行使,而政府審計本質則強調“以國有資源經管責任中的特定事項為對象,用系統(tǒng)方法收集證據,對特定事項與既定標準之間的相符程度發(fā)表意見” [3]。其后,鄭石橋(2015)又在分析特定事項中首次提出審計主題的概念,他指出,審計主題包括行為與財務信息等四類[3]。此處又一次明確了“行為”作為政府審計乃至審計的主題之一,公共經濟權力的行使無疑是最重要最核心的行為??v觀以上,審計權力監(jiān)控公共經濟權力是審計監(jiān)督權運行畫卷中支撐性的勾勒。
(二)國家審計功能體現(xiàn)審計對權力的監(jiān)控
本質決定功能。國家審計“免疫系統(tǒng)”論認為,國家審計功能定位在抵御、揭示、預防上,三者之間既并列又互補且呈現(xiàn)標與本關系[4]。其中,揭示功能的實效之處在于揭露和監(jiān)督公共經濟權力的行使情況,抵御功能則體現(xiàn)在查處了一大批經濟犯罪、奢侈鋪張、損害人民群眾利益以及破壞民主法治的公共經濟權力行使者,預防功能則表現(xiàn)為通過揭露和查處重大違法犯罪問題對公共經濟權力的行使者的強力震懾?!敖洕刂啤闭撜J為國家審計的功能是對經濟活動的控制[5],意味著審計既能揭露問題又能直接糾偏,對履行經濟責任的經濟權力異化狀況既能發(fā)現(xiàn)而且可以直接矯正。“經濟監(jiān)督”論則認為國家審計的基本功能即經濟監(jiān)督,就是為防止貪污、腐敗、奢侈鋪張等濫用權力現(xiàn)象發(fā)生。鄭石橋(2015)提出了國家(政府)審計功能的兩個維度,其一是固有功能,包括鑒證、評價、監(jiān)督;其二是現(xiàn)實功能,即特定的時空下國家審計固有功能的發(fā)揮情況[6]。就權力監(jiān)控而言,鑒證意味著就權力行使狀況與特定的職權規(guī)定一致程度發(fā)表意見;評價即為對權力運行是否適當進行衡量;監(jiān)督即對權力異化行為直接或間接加以督促、糾正、控制。
(三)國家審計實踐映射審計對權力的監(jiān)控
劉家義審計長在2015年底的全國審計工作會議上指出,“十二五”期間全國審計近70萬個單位,促進增收節(jié)支和挽回損失1.7萬多億元,移送違法違紀案件線索2.2萬多件,還協(xié)助有關部門查處了一批重特大腐敗案件;推動將審計發(fā)現(xiàn)問題納入相關部門和地方教育實踐活動整改內容,促進建立健全制度2.7萬多項。這其中涉及到對政策執(zhí)行權、財政收支管理權、預算執(zhí)行管理權、基建招標權、經濟政策制定權、國有資產經營管理權等等的監(jiān)控。尤其是直接針對領導干部的行權狀況開展的審計,全國共審計領導干部10萬多人,查出相關領導干部負有直接責任的問題金額數(shù)千億元,有數(shù)千人被移送司法、紀檢監(jiān)察機關處理。
三、道德參與權力監(jiān)控的作用機制
就審計監(jiān)控權力而言,蔡春等(2009)構建了“ 以權力控制權力”、“以權利控制權力”和“以道德控制權力”三位一體的經濟權力審計監(jiān)控機制[2]。其中,“以道德控制權力”是從權力監(jiān)控的主體和對象的個人道德信念入手,基于道德機制的運行探討其作用發(fā)揮的實踐維度。
(一)道德提供“良治”的權力運行執(zhí)行者及“良好”的社會氛圍。
孟子曾云,“徒法不能以自行”。權力亦然??枴げㄆ諣枺?999)認為即便是權力運行制度設計再合理,其“功用也常常在很大程度上依賴于相關的人。制度好似堡壘,它們得由人來精心設計并操縱”[7]。相同的權力運行體制,考慮到不同的地區(qū)或者國家,其運行的結果或者效果可能會迥乎不同,根源可能在于權力行使者的道德品質高低與道德人格差異。因而,完善的權力運行機制不僅在制定時要充分考慮到其道德合理性,而且在運行中要依賴具有高度道德感的實施者。道德可利用其長期凝聚沉淀的價值精神,塑造公共經濟權力行使者的道德品質,提升公共經濟權力行使者道德能力,從而實現(xiàn)“良治”。另外,道德還可以為權力運行機制提供“良好”的社會氛圍,體現(xiàn)在權力運行制度如果沒有良好社會氛圍支撐,很有可能就會出現(xiàn)不作為、亂作為和以權謀私等異化現(xiàn)象,原因在于出現(xiàn)此種現(xiàn)象的權力行使者基于個人經濟利益喪失起碼的道德底線,把一切原因都歸結于道德之外的權力運行預警制度和監(jiān)控制度。
(二)道德引導規(guī)范權力行為主體從而維護權力運行適當。
道德作為整個人類社會不可或缺的實踐形態(tài),其準則須立足于每個人的道德良心和行為自覺上,公共經濟權力行使者行權中尤為如此??鬃泳驼J為“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孟子也認為“夫國君好仁,天下無敵”; 董仲舒提出“天立王以為民也。故其德足以安樂民者,天予之;其惡足以賊害民者,天奪之”。兩千多年來,儒家思想業(yè)已浸透普通民眾內心,使他們評判權力行使者往往首先看重的是權力行使者的道德操守,這也是權力行使者的從政之本和為官之魂。因而,道德依靠社會輿論和公眾評價,在權力運行機制中引導、約束、規(guī)范權力行使者的行為,是倫理道德作為軟約束軟規(guī)范所特有的社會功能。
(三)道德賦予現(xiàn)行權力運行規(guī)范以道德底蘊從而確保其相對穩(wěn)定性。
高兆明(2007)認為倫理道德是人類實踐中隱而不露又無所不在的靈魂[7]。現(xiàn)行權力(公共經濟權力)運行規(guī)范則是人類社會實踐中為實現(xiàn)政府職能而設計和建構的,設計與建構的過程要“基于特定的價值基礎,并接受一定價值理念的指引和價值標準的評判[8]”。質言之,道德為權力運行規(guī)范奠定價值基礎并賦予后者以道德合理性。一言蔽之,沒有道德作為支撐的權力運行規(guī)范,包括任何法律法規(guī),都難逃“惡”制度之嫌疑,或者簡直就不應稱之為制度。不僅如此,道德還在實踐中保障了權力運行規(guī)范的相對穩(wěn)定性。十八大以來的反腐成果充分體現(xiàn)出我們黨和國家懲治腐敗的堅強決心,同時也暴露了在政治經濟生活中公共經濟權力行使方面一些濫用權力或以權謀私等現(xiàn)象,但是人們對于權力行使和政府運行的基本認識以及權力運行規(guī)范及其公平正義的倫理理念并未改變,而這種理念的持續(xù)性恰恰維護了權力運行規(guī)范的穩(wěn)定性。
四、權力異化是道德缺失在社會政治經濟領域中的投影
(一)權力異化現(xiàn)象概論
如前所述,權力異化包括不作為、行權過度和以權謀私等情況。權力不作為主要指依法律規(guī)定權力行使者能夠依據特定標準準則采用特定手段而實施某種積極行為而不實行的狀況。徐敏寧 (2015) 概括了十八大以來的這種不作為狀況,“十八大以來,從中國夢的提出,到中央全面深化改革與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決定的頒布,……中國將實現(xiàn)新的歷史跨越,步入規(guī)范化、法制化軌道。但出人意料的是,不作為現(xiàn)象正在領導干部尤其是基層領導干部中滋生蔓延,漸漸盛行于各地”[9]。針對一些中國官員在中央推進反腐敗工作后出現(xiàn)不作為的現(xiàn)象,中共政治局常委、中紀委書記王岐山指出,亂作為比不作為的問題嚴重,因此亂作為更亟待治理。亂作為即行權過度,權力行使者為履行經濟責任行權過程中,未保持權力運行在正確的軌道上,導致政府政令不通、執(zhí)行不力,一定程度上損害了國家的全局發(fā)展,影響了人民群眾的正常生活,具體表現(xiàn)在權力行使“錯位”或“越權”等方面。以權謀私即腐敗,體現(xiàn)在如下三個方面:第一,政治上體現(xiàn)為選拔用人原則遭到破壞、竊取權力為所欲為和迷失方向是非不分等;第二,經濟上主要表現(xiàn)為貪污受賄;第三,生活上則主要表現(xiàn)在揮霍公款、吃喝玩樂、養(yǎng)情婦等等。
(二)道德缺失是權力異化的重要成因
孟德斯鳩在《論法的精神》中曾提到,“一切有權力的人都容易濫用權力,這是萬古不易的一種經驗,有權力的人們使用權力一直遇到有界限的地方才休止” [10]。針對權力異化的成因,學者意見不甚一致。吳建華等(2003)認為權力的異化是“由權力的支配和服從的單向控制、權力所有與使用的分離、職位與職責的分離、公益與私立的對立等導致” [11];袁維勤(2004)認為,“公共經濟權力異化是由于資產階級思想以及權力所有權與行使權分離所導致” [12];公共選擇理論和尋租理論認為作為理性經濟人的權力行使者,行權時會從自身利益最大化出發(fā),從而造成權力異化;董延安(2008)提出“權力異化的原因包括制度根源和人性根源” [13]。苗連琦(2011)認為權力是否異化的路徑要分為行權者個體內外部方面,內部是指行權者心理行為方面,外部主要指權力行使者面臨的外部環(huán)境,包括政治經濟環(huán)境、制度經濟環(huán)境和監(jiān)控環(huán)境等等[14]。
上述成因中,可以追溯到兩條線索,一條是外部制度,即法律和相關制度,這是基于國家強制力,具有外來強制性和權威性的“顯性制度[8]”。另一條是人的內在秉性,而不管是“理性經濟人”假設,還是人性根源,抑或行權者心理行為,都認為行權者的內在秉性是決定權力行使是否適當?shù)闹匾矫?,權力異化不過是權力行使者道德衰落外化于其行為在行權方面的表現(xiàn)而已。如前所述,道德機制具備洗滌馴化人的內在秉性的基本功能,能夠為權力行使者提供“善”的理念,引導和規(guī)范權力行使者。一定程度而言,道德機制的運行是規(guī)范權力運行甚至懲防腐敗的治“本”手段,其他僅能達到治“標”之功效,“亂世用重典,盛世倡民德”。
五、基于道德維度的審計監(jiān)控權力作用機制構建
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孔子誕辰2565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開幕式上的講話中指出:“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豐富哲學思想、……、道德理念等,……,可以為治國理政提供有益啟示,也可以為道德建設提供有益啟發(fā)。”不僅如此,在政治局第十八次集體學習時習近平又強調說:“我國古代主張……、禮法合治、德主刑輔,為政之要莫先于得人、治國先治吏,為政以德、正己修身,……,等等,這些都能給人們以重要啟示?!薄_@些指導性的綱領無疑給汲取傳統(tǒng)道德文化精華開展道德建設指明了方向。唐凱麟等(2011)認為“一個民族在走向現(xiàn)代化的過程中,必須正確對待本民族的傳統(tǒng)倫理道德文化” [15]。著眼于權力行使,本文在探討國家審計如何發(fā)揮道德在制約和監(jiān)控公共經濟權力作用方面構建如下機制,藉此從該視角發(fā)揮國家審計防御性和建設性的權力監(jiān)督作用。
(一)國家審計參與強化全體公民的道德教育,尤其是傳統(tǒng)道德文化中的精華教育,從而形成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高度認同。
要做到對全體公民的傳統(tǒng)道德精華教育,首先要從娃娃抓起,即世界觀人生觀形成的萌芽階段是進行道德教育的第一道關口。為此,可以考慮宣傳部、文化部、教育部、審計署聯(lián)合建立道德建設工作聯(lián)席會議制度,在幼兒園和各級學校開展傳統(tǒng)道德文化精華的普及教育,也可采取社會教育形式。四部委根據其職能,各司其責,由宣傳部牽頭、文化部和教育部主辦、審計署監(jiān)督。具體思路構建另文闡述。
(二)國家審計協(xié)助中紀委(CCDI)重振家族精神。
“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重視家庭?!畤沂侵腥A民族特有的概念。‘國和‘家緊密相聯(lián),國由家組成,有國才有家;家是國的細胞,家和萬事興。治國從治家開始?!乙?guī)是治家教子、修身處世的重要載體,是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內容” 。(中央紀委監(jiān)察部,2015)中央紀委監(jiān)察部網站推出的的“中國傳統(tǒng)中的家規(guī)”專題系列,對于涵泳并傳承那些充滿“善”和智慧的傳統(tǒng)家規(guī)的精華,涵養(yǎng)新時代的良好家風,增強道德自律,起到了強有力的推動作用。從此類家庭走出的公共經濟權力的行使者必然帶有汲取了傳統(tǒng)家規(guī)的精華,在其思想上留下抹不掉的“良”烙印,其后的行權過程中必然會以國家發(fā)展、民族進步、社會和諧為己任,出現(xiàn)權力異化的幾率極大降低。國家審計可以運用其檢查職能對這些傳統(tǒng)家規(guī)進行篩選式分類,抑或對其做出是否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求以及是否有助于培養(yǎng)正確的權力觀的判斷。
(三)國家審計維護公平正義以涵養(yǎng)道德。
國家審計能夠促進社會公平正義。繼續(xù)深化實施近二十年的經濟責任審計遏制權力尋租等權力異化現(xiàn)象;國家審計對壟斷等行業(yè)的進一步強化監(jiān)督能緩和收入分配不公的格局;加大民生審計的推行力度確保弱勢群體的利益;國家審計過程和結果的持續(xù)公開賦予公眾知情權、參與權和監(jiān)督權;等等。公平正義的理念正深入人心,公平正義的制度正形成并完善中,勢必以其特有的方式滋潤涵養(yǎng)道德。
(四)國家審計拓展審計功能探索開展道德審計。
國外開展企業(yè)道德審計已經半個多世紀,以色列和澳大利亞等國開展的有益的探索已經取得了不菲的效果。我國可以嘗試在經濟責任審計的過程中,開展道德層面上的調查和檢查,把國家審計這種“顯性制度”與道德這種“隱性制度”有機結合起來,增加對公共經濟權力行使者道德方面的監(jiān)控。
參考文獻:
[1]劉家義.以科學發(fā)展觀為指導 推動審計工作全面發(fā)展[J].審計研究,2008,(3):3-9.
[2]蔡春,李江濤.經濟權力審計監(jiān)控研究— 審計理論研究的一個新領域[J].審計與經濟研究,2009,(9):3-8.
[3]鄭石橋.政府審計本質:理論框架和例證分析[J].會計之友,2015,(12):129-133.
[4]《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審計理論研究》課題組. 國家審計功能研究[J].審計研究,2013,(5):3-9.
[5]蔡春.審計理論結構研究[M].大連: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2001.
[6]鄭石橋.政府審計功能:理論框架和例證分析[J]. 會計之友,2015,(13):132-136.
[7]高兆明.制度倫理與制度“善”[J].中國社會科學,2007,(6):41-53.
[8]朱輝宇.道德在社會治理中的現(xiàn)實作用—基于道德作為“隱性制度”的分析[J].哲學動態(tài),2015,(4): 75-80.
[9]徐敏寧.基層領導干部不作為的新現(xiàn)象與新常態(tài)治理[J].領導科學,2015,(3):12-13.
[10]孟德斯鳩.論法的精神 (上冊) [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5 .
[11]吳建華,羅卜.公共權力的異化和制約[J].哲學研究,2003,(9): 30-35.
[12]袁維勤.公共權力異化原因之探析[J].行政與法,2004,(1):74-76.
[13]董延安.公共經濟權力審計控制效果研究[M].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8.
[14]苗連琦.公共經濟權力審計[M].成都:西南財經大學出版社,2015.
[15]唐凱麟,高輝.近代道德重建的可貴探索—孫中山論道德的革命與革命者的道德[J].倫理學研究,2011,(5):1-5.
State Audit on Supervision of Public Economic Power Operation
——A Study Based on the Moral Dimension
MIAO Lianqi1 LIU Chunyan1 HU Yamin1 WANG Shuyun2
(1.School of Business,Jiangsu Normal University,Xuzhou,221116,China; 2.Financial Research Department, Zhengzhou Central Branch of people's Bank of China, Zhengzhou, Henan 450002, China)
Abstract : National Audit shows the supervisory control to appropriateness of public economic power operation in terms of the nature, function, or a practical perspective. It is undeniable that public economic power variation is the projection made by moral failure to the social political and economic fields if we trace deep and spreading roots of it. However, the moral monitors public economic power by means of its unique action mechanism. This paper presents the foundation of the liaison conference system which consists of the Propaganda Department, the Ministry of Culture, Ministry of Education, the National Audit Office to strengthen moral education of all citizens starting with children ,assisting CCDI mining the essence of traditional family house rules, vigorously safeguarding social fairness and justice to breed moral and carrying out ethics audit as framework mechanisms to make sure that national audit can play a positive role by means of moral in the course of public economic power supervisory control .
Key words: Public economic power variation; National audit; Moral action mechanism ; Power supervisory contr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