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雨佳
摘 要:正所謂,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我們學習知識,更要學習其中的方法。在現(xiàn)今的高考理綜中,物理占很大比重,而其中物理選擇題又占重要比例。在高考物理中將自己的水平充分發(fā)揮出來,甚至超水平發(fā)揮是同學們?nèi)〉酶叻值年P鍵。這就需要在平時物理學習中要能夠熟練掌握和運用所學知識,對物理考題中的選擇題類型和解題過程能夠心中有數(shù)。本文就高考物理中經(jīng)典選擇題的解題過程進行分析。
關鍵詞:高中物理;選擇題;解題過程
一、靈活受力分析題
例1:如下圖所示,L有一個直角支架AOB,AO與水平面平行,并且表面粗糙,OB表面光滑,并且豎直向下,小環(huán)P套在AO上,小環(huán)Q套在OB上,并且P和Q質量相等,都為m,P與Q之間用一根細繩相連,并且在某一位置處于平衡狀態(tài)。其中細繩質量可以忽略不計,但是細繩不可伸長?,F(xiàn)在將P向左移動一段距離后,P和Q又達到平衡狀態(tài),比較現(xiàn)在的平衡狀態(tài)與原來的平衡狀態(tài),P受AO的支持力與細繩上拉力T的大小變化是?
A.N不變,T變小 ?B.N不變,T變大 ?C.N變大,T變小 ?D.N變大,T變大
解析:將研究對象當做是P、Q和繩的整體,在豎直方向上,OB桿對Q沒有作用力,因此P與Q的總重力是OA來平衡的,所以OA對P的支持力N是不變的。然后再采用隔離法分析,將研究對象作為OB,Q所受細繩的拉力在豎直方向上是不變的,因此拉力T減小。所以C正確。對這種類型選擇題求解時,要正確選擇研究對象進行受力分析,靈活運用整體法和隔離法,使問題簡單化,以達到準確解題的目的。
二、電勢判斷題
例2:如下圖所示,有一勻強電場,一帶電粒子穿過其中的等勢面,運動軌跡為AB曲線,并且四個等勢面滿足條件a>b>c>d,如果粒子重力忽略不計,那么下列選項中正確的是()
A.粒子的運動軌跡一定是拋物線 ? ? ? ? ? ?B.粒子所帶電荷一定為正
C.粒子從A運動到B的過程中動能減少 ? ? ? D.粒子在B點電勢能大于在A點的電勢能
解析:首先根據(jù)題目可知abcd等勢線電勢高低情況,然后可以得到場強的方向是豎直向下的。然后在根據(jù)AB曲線情況,可以得到粒子所受電場力的方向為豎直向上的。也就是場強方向和電場力方向向反,則粒子所帶負電荷。再根據(jù)電場力移動電荷做功情況和電勢能變化的情況,可以知道圖中電場力對電荷做正功,電荷電勢能減小。粒子的電勢能轉化為動能,所以動能增加。綜上,選項A正確。
三、運用動能定理求解題
例3:在光滑的定滑輪上,有一根柔軟輕繩,繩子不可以伸長,小球a、b分別栓在繩子兩端。小球a靜止在地面上,且它質量為m。小球b在高度h處用手托住,且它質量為3m,這時輕繩剛好處于拉緊狀態(tài),那么從靜止開始將b釋放,求a可能上升的最大高度。選項中正確的是( )
A. h ? ? B. 1. 5h ? ?C. 2h ? ? D. 2. 5h
解析:對于此題,可以用動能定理求解,當然也可以用牛頓運動定律,但是動能定理較為簡單。首先將研究對象作為a和b組成的運動系統(tǒng),在b球下落達到地面過程中,我們可以得到(3mg-mg)h=1/2(3m+m)V2,,得V2=gh,將研究對象取做a,則mgh=0-1/2mv2.得h'=h/2,H=h+h/2=1.5h。所以B正確。求解此類題型的思路是,首先確定解題思路,也就是確定運動狀態(tài);其次合理選擇研究對象;最后分析過程。高考物理中選擇題很可能對動能定理進行考察,需要同學們對動能定理熟練掌握和運用。
此外,還有電學求解題也是物理經(jīng)典題型,在此就不一一贅述。
四、結語
以上例題是經(jīng)過對歷年高考物理中選擇題的分析而總結出來的經(jīng)典題型,我們可以看出,無論是哪一種類型的題目,都是對物理知識和解題方法的考察。所以平時的學習中,一定要注重基本知識的掌握,并且能夠將其靈活運用到解題中去,這樣在掌握一些題型的基礎上,才能更好更快地解題。所以平時要求同學們學會對所做題目進行總結,多查缺補漏,從而在高考中發(fā)揮出實力。
參考文獻:
[1]陳佑蘭.物理課堂提問的策略[J].基礎教育研究,2016(18).
[2]王亭朝.推理法在高中物理解題中的應用[J].學周刊,2016(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