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莉
摘 要 課程改革積極倡導的合作學習方式,由于在實踐中極富創(chuàng)意和實效,故而在課堂教學中被許多信息技術教師視為最實用的學習方式之一。然而,在有些信息技術課堂教學實踐中,合作學習卻存在著“重形式,輕實效”等不良傾向。本文將結(jié)合教學實踐,對如何正確運用合作學習這一學習方式,就相應的策略進行一定的反思與探討。
關鍵詞 信息技術教學 合作學習 反思
中圖分類號:G633.6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7)04-0095-01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中的學習方式,正在悄然地發(fā)生變化?!昂献鲗W習”這種學習方式正成為當今各科教學課堂上的一大“亮點”。加強合作學習在課堂教學中的地位是信息技術教學實踐的一個重要發(fā)展趨向。結(jié)合近幾年的教學實際,我認為,提高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性,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加強小組合作學習要合理分組
小組合作學習,是一種以“小組”為單位的“合作性”學習,理應充分地發(fā)揮“小組”的作用,合理地運用“合作”的手段,真正體現(xiàn)“小組合作”的實效性。在進行小組合作學習之前,教師要認真考察學生的個體差異,了解他們的能力大小,要認識他們的交流能力、合作探究能力,要了解學生之間的關系等等。在確定小組之后,還要對每個組員進行合理的分工,角色的調(diào)配,要盡可能讓每一個學生的性格、能力、綜合水平得到充分的體現(xiàn)和發(fā)揮,以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對學習的自我控制,從而有效提高課堂效率。
二、建立合作學習常規(guī)
(一)靈活分組。教學中,教師在對教材、教學內(nèi)容、教學目標了如指掌的基礎上,依據(jù)學生的能力、特長、性格、性別等實際情況,按照“強強、弱弱、強弱”的原則,把學生編成若干小組,人數(shù)一般在4~6人為宜,按座次就近組合,這樣有利于互相學習,實現(xiàn)異質(zhì)同組、同質(zhì)結(jié)對,分組合作、生生互動、兵教兵、兵練兵,以達到充分交流的目的。
(二)明確分工。在一個階段里組內(nèi)成員要有明確的分工,擔任一個具體的合作角色,做到人人明確角色,知道自己該做什么,怎么去做。一定時間后,角色互換,每個成員輪流擔任小組長,主持小組活動,按教師的指令目標,組織大家交流、討論、朗讀,選出一名代表作為本組的“代言人”向全班展示本組的學習成果。“代言人”要不斷變換,使每個人都有機會獲得一種成就感和滿足感,讓每個成員都能從不同的位置上得到體驗、鍛煉和提高,品嘗到合作學習的快樂。
(三)巧妙點撥。教師布置完學生合作學習任務后,不能若無其事。教師始終是小組合作學習的設計者和引導者,要牢記自己引導者的責任,要參與到學生的合作學習中,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指導學生如何清楚明白地表達自己的見解,有針對性地進行耐心細致地輔導,并想方設法激勵學生參與討論的積極性。
三、小組合作學習是即重視整體又關注個體的學習
只有當小組成員之間建立穩(wěn)定的信任感,形成共同的榮譽感,才會有團體互助,才會有密切配合。當教學進入到“輸入網(wǎng)址”內(nèi)容時,為了發(fā)揮學生學習的自主性,我設計了一個小組協(xié)作的活動,嘗試通過輸入http://www.baidu.com進入百度網(wǎng)。通過給獲勝小組獎勵的方法,促進各小組成員之間的相互認同,有效地激發(fā)了各小組的集體榮譽感,使小組成員之間為了共同的榮譽,強化互相配合,充分發(fā)揮集體的力量。當小組取得榮譽時,組員對小組自然而然產(chǎn)生更強烈的歸屬感,在下次的合作中會更主動、更積極、更有信心,也會更努力的為小組達到目標而做出各自應有的貢獻。
四、加強小組合作學習要構(gòu)建科學的評價機制
為了進一步提高學生的集體觀念,激發(fā)學生的合作興趣和意識,我采用了“累計積分制”這種整體性的評價辦法,對培養(yǎng)學生的團隊精神十分有好處。我在學生小組合作后的集體交流時,有意識任意指派各組的某號同學代表匯報,該生發(fā)言的成績就代表全組合作學習的水平,記入“小組排行榜”,每周累計各組積分,周末評出“優(yōu)勝小組”,該組每人都可在班報評比欄中升一面“合作旗”。在這樣的以團隊為整體的激勵性活動中,學習基礎好的學生便會主動幫助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完成本組的學習任務,帶動性格內(nèi)向不愛發(fā)言的學生,為了集體的榮譽而戰(zhàn)。
參考文獻:
[1]沈萬軍.淺談信息技術教學中的合作學習[J].中國教育信息化,2008,(08).
[2]宋世漢.在信息技術教學中運用小組合作學習[J].新課程學習,2011.
(責任編輯 劉 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