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富民
摘 要: 本文分析了“校鬧”產(chǎn)生的根源、應采取的態(tài)度和措施,指出了加強法制教育,強化依法治校,運用法律武器應對“校鬧”的必要性和緊迫性。
關鍵詞: “校鬧” 根源 依法治校
近年來,校園暴力,校園欺凌,學生因心理不夠健康、缺乏抗挫折能力等問題而引發(fā)的各類校園安全事故時有發(fā)生。學生一旦出事,不管是不是學校和老師的責任,家長和親屬都要到學校大鬧,作為弱勢群體的學校顯得束手無策。在事故糾紛處理上出現(xiàn)了不問是非、不明責任、鬧得兇賠得多的不正?,F(xiàn)象。作為學校教育中責任最重的教師,無疑是“校鬧”的最大受害者,產(chǎn)生家校糾紛,板子總會習慣性地先打向教師。學校成了“無限責任公司”和“賠償公司”,領導和老師身上背負著巨大的精神壓力,不能管學生,不敢管學生,對教育帶來了極大的負面影響,實施素質教育、提高教學質量只能隱居幕后,給安全讓路。
一、深挖細刨根源,分析“校鬧”
為什么會有“校鬧”?來自基層的教師說,是因為只要學生向家長“告狀”,或某個學生發(fā)生了意外或受到了老師的體罰,家長都會跑到學校來追究責任。通常不管當事教師對錯,學校最終都會讓教師承擔責任。按照這種處理問題的邏輯——越鬧越得到重視,不鬧才怪。一位一線教師訴苦,作為一名教師,他在學生的生活中充當著保姆、醫(yī)生、快遞員、心靈導師、文化傳播者、法官、警察等多種角色。同時,要應對來自學校、上級行政部門和家長的壓力?!熬薮蟮墓ぷ髁孔屓松硇木闫#l會無故體罰學生?”
如果從家長角度看,“校鬧”的產(chǎn)生定會有另一番解釋。諸如家長不去學?!棒[”,問題就得不到解決,孩子的權益就會被侵犯。
這兩個角度的意見看似矛盾,但其實指向同一個問題,即在當前辦學環(huán)境中,如何保障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權益。
由于沒有正當?shù)那郎暝V問題,家長在孩子出事、受到傷害后,就會找校方興師問罪,由于家長覺得自己是弱勢的一方,通常采取的辦法就是把事情“鬧大”,而學校及上級主管部門又恰恰怕“鬧大”。因此,面對家長的“校鬧”,有的地方教育主管部門負責人會下令學校盡快擺平以“息事寧人”,校方只能快刀斬亂麻地執(zhí)行,不管教師對錯,先對教師做出處理。
概而言之,“校鬧”暴露出的深層次問題是學校缺乏民主管理和依法治校的機制。只有在中小學實行民主管理,推進依法治校,充分發(fā)揮教師委員會和家長委員會的作用,才能既保障辦學者、教育者的權益,又保障受教育者的權益,才能構建和諧的家校關系。
二、端正思想態(tài)度,正視“校鬧”
首先,作為學校,在“校鬧”發(fā)生之后,要積極主動地站出來,全方位調(diào)查清楚事件的原委,堅決地站在教師的立場上,維護教師的權益,做好教師的思想疏導及心理安撫工作。如果是教師的錯誤,除對涉事教師進行相應行政處罰外,還要積極與家長溝通協(xié)調(diào)。如果是學生家長的錯誤,就要配合相關部門進行妥善處理,理直氣壯地為教師說話,堅決不讓任何損害教師權益的事情發(fā)生。
其次,學校應積極主動聯(lián)絡媒體,向媒體公開相關信息,取得媒體的支持,進行公平公正的報道,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避免輿論因不明真相而對教師進行人身攻擊,傷害教師。同時,應向全體家長公開相關信息,取得家長的理解與支持。
第三,在“校鬧”發(fā)生之后,學校不應采取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態(tài)度。因為,雖然“校鬧”可以被“擺平”,但教師受傷的心卻無法撫平。而且學校表現(xiàn)出的態(tài)度并非僅僅影響一個受傷害的教師,影響的是全體教師。
三、維護教師權益,遏制“校鬧”
目前學校安全工作中存在的突出問題和困難較多,如安全工作經(jīng)費投入不足,學校專職保衛(wèi)機構未落實到位,人防、技防、物防“三防”硬件設施不夠完善,學校周邊治安形勢嚴峻,學生及其監(jiān)護人的安全防范意識淡薄,“校鬧”現(xiàn)象不斷增多等。因此,制定一部符合當?shù)貙嶋H的學校安全地方性法規(guī),是完全必要的,也是十分緊迫的。
這種法規(guī)不僅要明確各級政府及相關行政部門的職責,學校、教職工應當履行的職責,學生及監(jiān)護人的責任,第三方的責任,而且要對學生傷害事故的處理進行規(guī)定,同時明確對“校鬧”的處理情形。相關人員有侮辱、威脅、恐嚇、故意傷害學生、教職工或者非法限制學生、教職工人身自由等行為的,公安機關應當及時處置并恢復正常的教育教學秩序;構成犯罪的,應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遏制“校鬧”的泛濫和蔓延,學校不能“胳膊肘向外拐”,甚至對教師“過河拆橋”,應切實維護教師的正當權益,最大限度地關愛和保護教師,成為教師堅強的依靠和后盾。尤其對于那些無理取鬧的家長,教育管理部門和學校要敢于理直氣壯、義正詞嚴地說“不”,讓鬧事者在校園“無理寸步難行”。
四、強化依法治校,應對“校鬧”
所謂依法治校,就是學校以國家法律、法規(guī)、規(guī)章和文件規(guī)定為依據(jù),完善內(nèi)部各項管理制度和紀律,使學校管理的各個方面都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強化依法治校,要做到以下幾點:一是學校管理方式要從封閉的集權式管理向開放的民主化管理轉化;二是規(guī)范辦學行為,提高學校管理水平;三是營造學校教育的法制氛圍,積極推動全社會依法維護學校合法權益、依法支持學校建設;四是積極維護學校及師生的合法權益。對外當學校及師生的合法權益受到不法侵害時,應尋求法律保護,捍衛(wèi)法律尊嚴,嚴懲不法之徒;對內(nèi)明確學校與教師、學校與學生、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法律關系,規(guī)范各方的行為,依法保護學校、教師、學生的合法權益。
五、加強法制教育,消除“校鬧”
要想真正實行依法治校,關鍵在于提高師生的法律意識和法律素質,法律意識的提高和法律素質的養(yǎng)成在很大程度上依賴于法制教育。因此,學校要認真貫徹國家和教育系統(tǒng)普法規(guī)劃,把法制教育作為學校工作的重要內(nèi)容,做到普法有計劃、有措施、有落實、有總結。學校要按照規(guī)定開設法制課,把法制教育納入教學計劃,將法制課納入教學大綱,編寫統(tǒng)一教材,實現(xiàn)法制教育課堂化,配齊配強法制副校長和法制教師,使法制教育具有連續(xù)性和系統(tǒng)性,真正實現(xiàn)計劃、課時、教材、師資“四落實”。采取多種形式開展法制宣傳教育活動,營造良好的法制教育環(huán)境,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感受法治精神,提高法律素質。
學校要組織教師學習《教師法》《義務教育法》《未成年人保護法》等法律法規(guī),讓教師懂法,這是對教師最好的保護。許多事件的起因可能是因為教師的法律意識淡薄,對學生愛之深恨之切的結果。當教師懂法之后,在發(fā)火或者沖動之時,就會聯(lián)想到法律,可能態(tài)度會相對溫和許多,由此“校鬧”也就不會發(fā)生了。
六、運用法律武器,杜絕“校鬧”
一方面,地方政府和教育管理部門要從頂層設計入手,盡快完善相關法規(guī)和制度,理清學校、教師、家長三方在學生教育中的職責界限,推動“校鬧”治理步入法治化軌道。加快引入獨立于學校、教師、家長的家校矛盾糾紛第三方處置機制,成立由教育、政法、公安、司法等部門人員和各級人大代表、政協(xié)委員、律師等組成的“家校糾紛調(diào)處中心”,構筑多方治理體系,統(tǒng)籌協(xié)調(diào)處置“校鬧”問題,將“校鬧”從校園內(nèi)移出。另一方面,各級各類學校須完善學校管理制度,推進依法治校,依法維護教師的合法權益和教學活動的正常運轉。同時,要對家長“攻心為上”,依托家長委員會平臺,及時主動地做好與家長的交流溝通,爭取家長對教師工作的理解和支持,消除他們內(nèi)心的不滿情緒,建立民主、和諧的家校關系。
當然,杜絕“校鬧”,學校還應關口前移,強化教師管理和師德建設,規(guī)范教學行為,有效避免體罰或變相體罰學生行為的發(fā)生,變“校鬧”事后處理為事前預防,筑起一道規(guī)避“校鬧”發(fā)生的防護墻。
參考文獻:
[1]劉靜.《“校鬧”事件頻發(fā)考問制度之弊》.《中國教育報》,2014年8月11日第2版.
[2]僰道行吟的博客.《面對“校鬧”,誰來保護我們教師》.《中國教師報》,2016.01.09.
[3]張自恒.《學校,當為教師撐腰》.http://blog.sina.com.cn/ybtangy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