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繼宇
【摘 要】在日常教學中,我深感傳統(tǒng)的作文評價方式之勞苦。教師總是煞費苦心地為學生習作斟詞酌句,勾畫點圈,眉批總評,一應俱全,不可謂不用心良苦。然而,令人遺憾的是,大多數(shù)學生對老師嘔心瀝血的精批細改只一瞥而置之,甚少學生去揣摩領會老師“改是為了不改”的“批改意圖”,教師身心勞苦而功效不高。
【關鍵詞】作文評價 自評自賞 互評共賞 佳作共享 評價后記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2.050
我認為作文教學陷入困境的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在于學生自能評價的主體地位沒得到落實。《全日制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稿)》明確指出:“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yǎng)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應是語文實踐?!笔苓@一教學理念的啟迪,我運用了“自評互賞”這種交互式作文評價方法,讓學生大膽嘗試“我筆改我文”,使作文教學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作文“自評互賞”的核心是變老師一支筆批改的形式為師生多支筆、多種方式的評價,讓學生在參與評價的過程中有所感悟,得到啟發(fā),形成積累。一節(jié)作文評價課,我分為五個環(huán)節(jié)來完成。
一、自評自賞樹信心
學生寫作的興趣和自信,作為一種內驅力,來源于在作文中產(chǎn)生的成就感,作文評價初始階段的目標,重點應在于培養(yǎng)學生寫作的興趣和自信。把學生組織成若干學習小組后,我要求寫作者先把自己的習作至少讀三遍,第一遍輕聲朗讀,旨在讓自己發(fā)現(xiàn)自己作文中的毛病。第二遍默讀,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圍內對照習作要求認真地修改自己的習作,這時,課堂上異常安靜,大家都全情投入修改之中,因為他們知道,接下來,他們的習作將面臨與自己年齡相仿、水平相當而要求又十分嚴格的同學的評價,大家當然希望能在同學中展示更好的作品,得到更好的評價。改好自己的習作后,學生就再讀自賞,把習作中最滿意的地方畫下來,寫上欣賞批注。這個過程主要立足于修改,帶有潛在的激勵性,學生可以從中體驗到成功的愉悅,樹立作文的自信心,并能逐漸使學生養(yǎng)成修改作文的習慣,長期如此,會提高學生的作文自改能力,使他們終生受益。
二、互評共賞重探究
新課標的課程目標中要求學生“修改自己的習作,并主動與他人交換修改”,心理學家認為,學生有表現(xiàn)自己的欲望,二者結合,反映在作文評價中,就應是學生能動地、有效地參與到評價當中來。在完成第一個環(huán)節(jié)后,小組長組織本學習小組的同學互相傳閱習作,大家都對每個小組成員的習作談出自己的看法,課堂氣氛熱烈空前。而我,則作為一名“流動的小組成員”,隨時參與每一個小組的討論,我這樣做有兩個目的:一是相機指點,引導學生既要指出同學作文中好的方面,也可談自己不同的看法,還可向作者提出不明白的地方,對一些能力強的同學,我還鼓勵他們可以由幾篇作文引出一個共同的問題來探討;另一方面也在巡視中對學生的自評互賞情況做到心中有數(shù),為最終的評價總結做準備。評議完畢,大家將小組成員的意見綜合起來,相互以眉批和總評的方式寫在作文本上,鄭重地簽上自己姓名,以備課后作者有什么疑問可繼續(xù)與之探討。
三、佳作共享求拓展
美國哲學家杜威說過,一個人應能利用別人的經(jīng)驗,以彌補個人直接經(jīng)驗的狹隘性,這是教育的一個必要的組成部分。佳作共享過程就是一個互相借鑒啟發(fā)、優(yōu)勢共享的過程,是最讓學生興奮的一個環(huán)節(jié)。先由各小組派代表朗讀推薦的成功作文或作文語段,并向同學們陳述推薦的理由,我的目的是把學生之間組內的合作發(fā)展為各學習小組間的交流、競爭。當欣賞完一篇佳作后,我適時激勵其他小組的成員各抒己見,說一說是否同意同學的推薦理由,從同學推薦的作文中學到了什么,更鼓勵他們提出質疑,以激活學生的新思維和新表達。佳作欣賞這個環(huán)節(jié),能將教師或少數(shù)作文能力強的同學的經(jīng)驗、知識擴展開來,融會為全體學生的共同“財富”。通過師生雙向交流或學生多邊活動,學生的收獲自然比只有教師一廂情愿的“精批細改”要大得多。
四、評價后記促提高
行動生困難,困難生疑問,疑問生假設,假設生試驗,試驗生斷語;斷語又生了行動,如此演進于無窮(陶行知)。這一環(huán)節(jié)主要立足于學生的自我感悟。結合習作評價和欣賞過程的真實體驗、收獲,我引導學生在自己的習作后附上一篇簡短的評價后記。讓學生把自己讀了、聽了組員對自己作文的評價的收獲寫下來,還可寫出自己在評價同組成員作文時有什么感悟,或者寫出聽了同學們推薦的優(yōu)秀作文和聽了集體評議的所得,總結出自己作文的優(yōu)點,同時也寫一寫從別人的習作中學到了哪些長處,吸取了什么經(jīng)驗,怎樣改進自己作文的不足,用大家的經(jīng)驗、體會、感受來豐富自己的思維。一個同學在《贈花》一文的評價后記中寫道:“我作文中的好詞妙句,有些是自己想的,有些是摘抄作文選的,還有一些是爸爸教的。聽了同學朗讀的佳作,我深受啟發(fā),他們有的運用了借物喻人的寫作方法,有的運用了比喻和擬人的方法。假如我能像他們一樣,我的作文水平就會蒸蒸日上?!痹贈]有什么比自己對自己的評價更真實、更清楚、更準確,印象更深刻的了。我覺得只有這樣的評價才能真正與指導結合起來,從而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五、教師總結寄希望
老師不應當在漠不關心地研究學生的過程中來認識學生,而應當在和他共同工作和積極幫助的過程中來認識學生。學生活動結束后,我根據(jù)自己巡查時把握的總體情況,對每次作文評價作以簡要小結,肯定學生作文成功的地方,指出存在的共性問題,以達到培養(yǎng)他們自能寫作同類作文的目的。課后,我再對學生的習作和同學們的評價以書面的形式予以正面的肯定和鼓勵,若存在明顯問題,我也會在評價中提出修改建議并落實。在作文評價過程中,我可以看到同學之間友好地幫助,善意地提醒,也可以聽到一些虛心地商討,激烈地爭論,每次作文評價的過程都成了同學們互相取長補短的過程,最大限度地發(fā)揮了學生在作文評價過程中的主體功能。通過這樣的作文評價課,不僅點燃了學生的寫作熱情,也培養(yǎng)了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精神,使作文評價真正起到了落實作文指導的作用。
“自評互賞”的作文評價方式重在激勵,把教師“一錘定音”式的單向批改轉為師與生、生與生之間的共建過程,這是一個科學、民主、平等、互動、協(xié)商的過程,能讓被評者最大程度地接受評價結果,促進被評價者的自身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