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金昇
摘 要:一個人的成長離不開教育,一個人的成熟離不開閱讀。閱讀擴大視野,閱讀改變人生,因此,如何從小培養(yǎng)孩子良好的閱讀習慣至關重要。結合自身經驗,探索如何引導孩子愛上閱讀,幫助孩子選定閱讀書單,最終幫助孩子學習成長。
關鍵詞:探索;孩子;閱讀
周末時,帶上孩子走進圖書館,讓孩子徜徉于書海,埋首于書山。這是一件非常愜意的事。當孩子看到那一柜柜、一層層的書時,孩子的眼神中現出了驚喜萬分的表情,他們迅速地埋首其中,貪婪地讀起來。
那些買書、讀書的記憶始終不曾湮滅,就像一束柔和而溫暖的陽光,在我的生命中無限延伸,照亮了我的過去、現在和未來。
如今參加了工作,走上三尺講臺。面對班上幾十雙渴求知識的眼神,我心里欣喜而激動。“拿什么獻給我最愛的人呢?”這個問題一直縈繞在心頭,也許是知識,也許是良好的品行,但我更希望他們擁有一個終生為伴的習慣——閱讀。
“讓學生愛上書籍,終生與書籍為伴”是蘇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他認為少年、男女青年如果沒有自己心愛的書和喜愛的作家,那么他們完滿的、全面的發(fā)展就是不可設想的。在他的著作中,我們可以看到大量的關于他引導孩子、教師和家長愛上閱讀的情景。蘇霍姆林斯基喜歡給孩子們朗讀童話、詩歌,還有他自己創(chuàng)作的一些小故事。白天,他們一起到瓜園、果園里勞動;黃昏,他們一起坐在鋪滿落葉的樹林深處,微風輕輕吹拂,枝葉在颯颯作響,夕陽灑在如茵的草地上。孩子們聽得那么入神,大家一起編故事、寫詩歌,一起感受大自然的美,感受語言創(chuàng)造的美。
習慣是慢慢培養(yǎng)的,需要耐心地引導。榜樣的作用是無窮的。向孩子們開放自己的藏書室,讓孩子在那里都能找到一本自己喜愛的書;激發(fā)起孩子們面對知識海洋時的那種驚奇感,在他們的面前打開了一扇明亮的窗戶;鼓勵孩子們要有家庭藏書,要不斷補充新的圖書。在校園里,舉辦詩歌朗誦會,欣賞經典音樂作品,用辯論賽、語文節(jié)等形式把孩子們引入一個充滿了語言美感和精神美感的世界。在這樣的閱讀氛圍中,孩子們不一定受到什么“高尚品質”的教育,也不一定從中得到了某種“聲淚俱下”的感動,但孩子們獲得了閱讀的快樂,他們會在閱讀中感到那種奇妙的心靈溝通與共鳴,而這正是在孩子們的心中埋下了熱愛閱讀的種子,使之成為一種無法割舍的精神需要。
可是,有些老師或家長常常感到力不從心,盡管知道閱讀的重要性,也能有意識地動員學生進行閱讀,甚至想方設法鼓勵孩子多去讀書,但還是遺憾地發(fā)現,在現實中總會遇到一些孩子不喜歡閱讀。
誠然,每個孩子的天賦、秉性不同,興趣愛好各異,但這并不意味著孩子不需要引導。無論這個孩子潛質、興趣如何,閱讀都應該成為他的一種基本的精神底色。假如一個孩子在他的童年、少年時代沒有養(yǎng)成閱讀的習慣,那么他就失去了精神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就不能嘗到閱讀帶給他的豐富與愉悅,他的視野也會由于沒有閱讀的習慣而很容易變得封閉。很難想象一個不愛閱讀的孩子能夠具備多少閱讀能力,而閱讀能力的強弱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他的學業(yè)成績,他的精神生活質量,乃至人生所能達到的高度。
有的老師和家長本身不喜歡閱讀,這在有意無意間成了學生不愛閱讀的主要原因之一,如果一個教師從來不曾在課堂上展現過自己的閱讀視野,從來不曾讓學生感受到閱讀給一個教師帶來的精神魅力,或者一個老師在課堂上從來不曾談論過任何一本教材以外的書,那么我們就很難想象他的學生會熱愛閱讀。
每位老師都應該給自己建立一個“思想之室”,其中收集了自己認為最好的圖書,向學生開放,介紹其中的各種書籍,讓學生看自己多年的讀書筆記,向他們描繪一個有文化修養(yǎng)的人的最大幸福,那就是在精神上跟書籍交往的幸福,一個人安靜地得到智力上和審美上的享樂幸福。孩子們可以聆聽老師的講述,翻閱那一本本厚厚的讀書筆記。從敬愛的老師身上看到閱讀可能帶來的巨大幸福。這就是培養(yǎng)學生閱讀習慣的最好方式之一。也就是說,要讓學生喜愛閱讀,老師必須先讀起來。
在給孩子推薦閱讀書單方面,還有一個問題是教師和家長推薦的閱讀書單種類比較單一,不能滿足不同孩子的需要。有些老師和家長往往根據自己的喜好或根據從一些媒體推薦中獲得的信息,沒有經過仔細選擇,也沒有考慮孩子的具體情況就確立了閱讀書單,結果是教師和家長選擇的書籍孩子并不一定喜歡讀,而老師和家長卻覺得這本書很有閱讀價值,甚至非讀不可,閱讀變成了強迫,變成不得不完成的任務,孩子的閱讀興趣就會在這種情況下漸漸消失殆盡。其實,兒童的閱讀書單也要盡量保持完整的結構,書目的內容、題材、體裁、作者國別等都要多樣化,保持相對均衡的狀態(tài),這樣有利于孩子從閱讀中獲得比較全面的知識,使孩子的知識儲備與閱讀能力都能得到有效提升,同時也有助于我們從孩子的閱讀中發(fā)現他們的興趣點與關注點,從而發(fā)現他們在某一方面的潛能,并幫助他們發(fā)揚光大。
在引導一個不愛閱讀的孩子養(yǎng)成閱讀習慣的過程中,還有很重要的一點是,一定要關注與他同齡的孩子的閱讀熱點,從這個角度尋找突破口。教師和家長可以在與他同齡的孩子中做一些調查,看看同齡孩子都喜歡閱讀什么書,從中可以大體了解這個年齡段孩子的閱讀興趣,鼓勵他們也嘗試讀一讀這一類書,讓他們與同齡的孩子能夠找到共同的閱讀話題,擁有共同的生命成長密碼。同伴的力量往往是巨大的,要讓一個不愛閱讀的孩子獨自閱讀一本書可能很難,但如果他知道自己的同伴正與他一起閱讀某一本書,他閱讀的力量就可能會被激發(fā)起來,從而逐步走上閱讀之路。這也是我們強調在班級開展讀書會,共讀一本書的主要意義所在。另外,要引導一個不愛閱讀的孩子去閱讀,教師和家長在最初階段要善于建立閱讀的儀式感,讓孩子感受閱讀是一件美好的事,是一種令人向往的生活方式。
參考文獻:
[1]唐諾.閱讀的故事[M].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08.
[2]貝蒂娜·蘇雷.做一個高效的閱讀者[M].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2-08.
[3]嚴華銀.讓語文安靜:嚴華銀講語文[M].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08.
[4]閆學.給教師的閱讀建議[M].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