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家希 運城學院音樂系
在打擊樂的演奏過程中,肢體語言起著不可或缺的作用,而且其在長期的表現(xiàn)過程中,也形成了一套獨特的表演程式。肢體語言在打擊樂的演奏過程中可以很好地表現(xiàn)出樂曲的內(nèi)容和內(nèi)涵,也可以很好地渲染演奏的氛圍,給觀眾帶來一種美好的感受。除此之外,打擊樂演奏中的肢體語言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國人的審美價值和民族文化,具有很好的研究價值。同時,打擊樂演奏中的肢體語言對整個演奏具有非常重要的美學作用,也體現(xiàn)了豐富的美學價值,充分表現(xiàn)了演奏者對于樂曲的表現(xiàn)張力和詮釋能力。從音樂的角度來說,肢體語言是一種非常重要的音樂表達形式和表現(xiàn)手法;從音樂美學的角度來說,演奏者的肢體語言是對音樂作品的升華。從某種意義上講,這也是對音樂作品的第二次創(chuàng)作。因此,在打擊樂的演奏過程中,運用肢體語言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引起演奏者和欣賞者在音樂上的共鳴[1]。
在傳統(tǒng)美學的思想中,打擊樂與動作、舞蹈有著密不可分的關(guān)系。特別是從商周時代開始,我國已經(jīng)有比較豐富多樣的鼓舞形式,它們主要是被用來作為一種祭祀的禮儀,為此國家專門設立了管理鼓樂的機構(gòu),并且制定了一系列較為完善的鼓樂制度。打擊樂也占據(jù)著非常重要的地位。
民間音樂的特點、表現(xiàn)張力都包含在民間風俗之中,打擊樂也是民俗活動的重要內(nèi)容。在一些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打擊樂被作為一種人與天地自然交往的媒介。例如,在鼓舞中,通常會將鼓作為一種主要的樂器,再配合一些其他的樂器來表現(xiàn)一些當?shù)靥厣幕顒樱浞终宫F(xiàn)了其獨特的地域特點。這種打擊樂的表演在很大程度上蘊含著中華民族豐富的民俗文化內(nèi)容。這不僅在于其演奏的節(jié)奏、音色方面,更在于演奏者的肢體語言方面。
打擊樂是一種重要的樂曲表現(xiàn),它是在歷史文化的不斷發(fā)展積淀中形成的,并且其自身也具有獨特的藝術(shù)特點,能夠為聽眾帶來良好的視覺和聽覺體驗。但是,打擊樂的演奏不僅對樂曲本身具有嚴格的要求,對于肢體語言的表現(xiàn)也有很高的要求。因此,在打擊樂的演奏過程中,為了能夠更好地增強演奏效果,演奏者需要加強對自身肢體語言的運用,從而才能夠更好地表達出樂曲中的情感。
對于演奏者來說,打擊樂想要與肢體語言達到很強的融合性,還要具備一些客觀的條件,例如,樂器的構(gòu)造、演奏的形式、演奏的技巧等。這就要求演奏者在進行打擊樂的演奏過程中,必須充分調(diào)動起自己身體的動作,通過一些肢體語言來更好地表現(xiàn)作品。這些肢體語言不是隨意添加的,而是根據(jù)對音樂作品全面的分析之后而設計添加的。這就要求演奏者在設計相關(guān)的肢體語言的過程中,必須要對作品有一個全面系統(tǒng)的了解,并且能夠充分理解樂曲的節(jié)奏和旋律,從而進行肢體語言的設計。
對于欣賞者來說,在欣賞打擊樂演奏的過程中,更為注重的是聽覺與視覺的雙重效果,從而為欣賞者帶來一種不一樣的體驗。因此,在打擊樂的演奏過程中,通過加入一些適當?shù)闹w語言,可以幫助欣賞者更好地理解音樂作品,不斷地增強音樂的感染力。除此之外,欣賞者想要更好地理解音樂作品,加深自己的藝術(shù)領悟,就需要多角度地分析音樂作品中的美學價值,例如,音樂作品中所包含的民俗文化、社會學等。通過對這些方面的感悟,以此來不斷提高欣賞者對樂曲的認識。
在打擊樂的演奏過程中,運用肢體語言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增強樂曲的感染力,肢體語言還可以有效地將演奏者和聽眾連接在一起。因此,在打擊樂的演奏中,必須要保持肢體語言與樂曲的一致性,才能夠讓聽眾欣賞到更好的樂曲。演奏者在設計自身的肢體語言的時候,必須要加強自身對于樂曲的理解和感悟,才能夠在演奏的時候更好地表達樂曲真正的情感。同時,因為演奏者的閱歷和經(jīng)驗的不同,對音樂的理解也會存在差異,因此肢體語言在打擊樂的演奏過程中也會表現(xiàn)出不同的個性差異。對于同一首曲子,因為演奏者的理解不同,所表現(xiàn)出來的肢體語言也不同。
在打擊樂演奏時,演奏者為了演奏的效果會配合著做出一些肢體語言。這些肢體語言主要是為了表現(xiàn)某種特定的音色。從另一個角度講,如果想要更好地體現(xiàn)樂曲的音色,必須要配合一定的肢體語言。此外,演奏者肢體語言的表達還必須在具備一定的演奏技術(shù)的基礎上才能進行。這就要求演奏者在演奏的過程中保證肢體語言和演奏藝術(shù)的統(tǒng)一性,從而才能讓肢體語言更好地表現(xiàn)出打擊樂的特點。
在打擊樂中,不同的肢體語言可以表現(xiàn)出不同的音色。例如,在定音鼓的演奏過程中,肢體語言不僅需要與樂曲本身相結(jié)合,而且要與整個演奏氛圍相結(jié)合。對于一些比較活躍的作品來說,在演奏的過程中,指揮者、樂手都必須保持激昂的情緒,肢體語言也必須能夠充分地體現(xiàn)出“活躍”這一特點,這樣才能更好地表達出樂曲本身的情緒,并與活躍的演奏氛圍相融合。此外,在演奏的技術(shù)上,因為定音鼓的演奏有其特殊性,因此它與其他琴類的演奏在肢體語言方面也存在著差異性。通常情況下,定音鼓的演奏是與管樂結(jié)合在一起的,它們的開始與結(jié)束也必須是搭配在一起的。而且為了增強演奏開始的整齊、有力,指揮者必須依靠自己的經(jīng)驗給樂手一定的呼吸時間,當鼓的聲音與管樂的聲音同時開始的時候,還需要搭配一定的肢體動作。
通過上述對肢體語言在打擊樂演奏中的分析,我們充分了解了肢體語言成為打擊樂演奏重要部分的必然性,包括從傳統(tǒng)美學思想、民俗文化和社會日常生活等角度,以及肢體語言在打擊樂演奏中的重要意義,包括對于演奏者、欣賞者兩個主體的重要意義,并且了解了如何在打擊樂中用肢體語言來表現(xiàn)音樂作品,例如,樂曲本身與肢體語言保持一致、肢體語言與演出氛圍相一致等。在打擊樂的演奏過程中,運用肢體語言,能夠更好地增強音樂作品的感染力,從而更好地理解音樂作品中的情感,不斷增強打擊樂演奏的藝術(shù)效果。
[參考文獻]
[1] 張景麗.談打擊樂演奏中的肢體語言[J].人民音樂,2013,(01):68-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