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 虹 (重慶巴蜀中學(xué)高 400000)
我思故我在
彭 虹 (重慶巴蜀中學(xué)高 400000)
《忒修斯之船》風(fēng)靡全球,被稱為“紙質(zhì)閱讀的革命”。它為讀者重新帶來了古希臘著名悖論——忒修斯之船:一艘可以在海上航行幾百年的名為“忒修斯”的船,幾百年間,它被不斷地維修并替換舊部件,總有一天,所有的部件都全部被更換了。那么這艘船是原來的船,還是全新的船呢?
常見的觀點有兩種:一種認為這艘船被造出來的目的就是為了紀念忒修斯,而這個目的沒有改變,那么它還是原來的船;另一種認為這艘船的本身已被新的零部件所替換,而“忒修斯之船”這個名稱是基于舊部件而命名的,現(xiàn)在部件變了,那么這艘船也就變了,理所當然應(yīng)該是艘新船了。
在我看來,這兩個觀點都是基于旁觀者的立場,如果站在船的真正主人的角度,那么問題的答案又會有新的不同。
對于初建這艘船的工匠們來說,他們用自的雙手所建造起來的“忒修斯之船”才是真正的忒修斯之船。因為他付出的汗水和心血使其意義不同。同樣,在換部件的過程中,船員也在不斷更換,他們駕駛和維修船才是忒修斯之船。對于老船員來說,早已物是人非,但每個人心中都有一艘屬于自已那個時代的打上了自己的烙印的“忒修斯之船”。
它屬于每個現(xiàn)在,自然它也可以屬于過去,屬于未來。
我思故我在,這不僅是“忒修斯之船”,更是自已用汗水和心血筑成的夢。
讀了東野圭吾的《白夜行》后,我看到這樣一則書評:世界上有兩樣?xùn)|西會讓人躲不開眼睛,一是太陽,一是人性。著名的電車悖論這樣描述道:假如一個瘋子將五個人綁在同一條軌道上,將另一個人綁在另一條軌道上,駕駛員無法停車,卻可以選擇變軌,如果你發(fā)現(xiàn)正常行駛的軌道上有五個人,旁邊軌道上有一個人,你會選擇變軌嗎?
大部份人會“舍少救多”,盡管犧牲了一個人。也許媒體會大肆渲染,社會輿論會偏向你,你會被認為做了“正確”的事,做了“明智”之舉。但其實你手上已沾上鮮血,因為你其實是主動選擇殺了一個本來不會死的人。這個時候,人們對于這個選擇就不能用“對錯”“善惡”“正義黑暗”來判決了。
人性是復(fù)雜的,世上沒有絕對的好人,也沒有絕對的壞人。孟子說:“人之初,性本善”。荀子卻說:“人性本惡”。不同的角度,公說公有理,佛說佛有理。
善惡也許不是相對的,正義與邪惡實為一體。這世上,沒有黑暗哪來光明?有的時候,黑暗比光明更直擊人心。正如《白夜行》中少年時期被強暴而導(dǎo)致內(nèi)心混沌的主人公唐澤雪穗說的那樣:“我的天空里沒有太陽,總是黑夜,但并不暗,因為有東西代替了太陽。雖然沒有太陽那么明亮,但對我來說已經(jīng)足夠。憑借這分光,我便能把黑夜當成白天。我從來就沒有太陽,所以不怕失去?!?/p>
我思故我在,每個人心中都有光風(fēng)霽月,也有陰云霧霾,每個人心中都住著奧特曼也藏著小怪獸,人性是豐富的,也是復(fù)雜的。
這個世界是先有雞還是先有蛋?小的時候,我和朋友們常會辯論這個問題,可隨著時間的推移,當我再一次提出這個問題時,我身邊的大部分都會斬釘截鐵地對我說“先有雞”,卻不知道為什么。久而久之,我也逐漸認為“這個世界先有雞”。
難道知識就是這樣嗎?——一個大家彼此心照的答案?
想想哥白尼,他便是所謂“知識”的受害者。在哥白尼提出“日心說”時代大部份人都認同的“地心說”。他便成了異端。
可后來證明各星球的確是繞著太陽轉(zhuǎn)的。柏拉圖說:“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數(shù)人的手里。”當大部分人都認可這句話后這句話本身便不再是“真理”?
政治課本上看到這樣一句設(shè)問:先有石頭本身還是先有“石頭”這個詞語?毫無疑問,是先有石頭本身。但在我看來先有“石頭”這個詞語也未嘗不可。所有事物都是被定義出來的。一塊小小的石頭也可以被稱做“山峰”,有道是:“世上本沒有‘石頭’,叫的人多了也變成了‘石頭’?!比绻覀儾环Q為石頭,那么它就并非“石頭”。
知識也是這樣,從古至今,從小到大,我們的思維中已形成了人類的產(chǎn)物,有了人類所謂的“知識”。知識到底是什么?蘇格拉底說:“我越汲取知識,我就感到自己的無知?!?/p>
有人以剝洋蔥來比方對人生真諦的探尋:想要知道洋蔥的外皮里到底是什么,就剝開它,剝開一層下面還有一層,不斷流淚不斷剝,發(fā)現(xiàn)最后一層之中是空的。似乎是說這種追尋是徒勞,其實吧,洋蔥里面到底不是“空的”,而是不斷剝開的過程,還有洋蔥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