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庚全 柏媛媛
(北京體育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北京 100084)
“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對延安整風的繼承和發(fā)展
李庚全 柏媛媛
(北京體育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北京 100084)
延安整風是中國共產黨歷史上一次偉大的建設工程,為開展黨內教育活動樹立了行動標桿,為實現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積累了成功經驗?!皟蓪W一做”學習教育是新形勢下落實全面從嚴治黨戰(zhàn)略的一項經常性黨建工作,是在總結和借鑒延安整風所形成的思想、組織和作風建設的經驗之上開展的黨內思想教育,超越其在戰(zhàn)爭年代建設短期化的局限性,從理論上、制度上提高黨建的層次和水平,將更加有利于繼承中國共產黨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和政治優(yōu)勢,永葆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
延安整風;歷史成果;兩學一做;弘揚;超越
習近平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七次集體學習時強調:“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學習黨史、國史,是堅持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把黨和國家各項事業(yè)繼續(xù)推向前進的必修課?!盵1]延安整風是在全黨范圍內開展的第一次馬克思主義教育活動,對于加強黨的自身建設具有示范作用。“兩學一做”學習教育是在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關鍵階段黨加強自身建設的一項經常性教育,繼承和發(fā)展了延安整風的理論和優(yōu)良傳統(tǒng),是新形勢下全面從嚴治黨的戰(zhàn)略舉措。
70多年前的延安整風所做出的有關黨建的決策和行動,取得了非常珍貴的歷史經驗。
延安整風把黨建偉大工程與獲得民族解放、奪取國家政權的偉大事業(yè)緊密聯(lián)系,開啟了黨在面臨新的歷史任務時,首先加強自身建設,增強凝聚力、戰(zhàn)斗力的優(yōu)良傳統(tǒng)。
黨帶領人民軍隊長征來到陜北,便迅速投入到與日寇的軍事斗爭中,黨的自身建設面臨著如何解決思想路線不明、組織不純和作風渙散等問題。1942年,抗日戰(zhàn)爭進入相持階段,根據地建設極為困難。在這樣的背景下,黨如何更好地把握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領導權,在陜北局部執(zhí)政的條件下發(fā)揮好領導核心作用,奪取抗日戰(zhàn)爭的勝利并主導戰(zhàn)后國家民主建設,就成為當時黨亟待解決的問題。以毛澤東為核心的黨中央,在總結前期黨的建設經驗教訓的基礎上,決定在全黨范圍內開展整風運動,促進黨的自身建設水平得到新的提升,即理論上保持先進、組織上變得純潔、作風上得到優(yōu)化,進而使黨成為全民族抗戰(zhàn)的中流砥柱,為奪取抗日戰(zhàn)爭的最后勝利奠定堅實的思想和組織基礎。
延安整風立足黨建工作,著眼民族解放,以偉大事業(yè)引領偉大工程,用偉大工程去實現偉大事業(yè),辯證地解決了工程建設與目標實現的關系,成為黨在以后各個歷史階段進行革命、建設和改革時必須遵循的重要方法。
從黨要管黨、從嚴治黨的角度看,經過延安整風,黨內首次確立了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深化了以思想建設為根本、以組織建設為保障、以作風建設為重點的黨建原則。
全黨理論上的進步是政治上堅定、清晰的保證,思想上的統(tǒng)一是組織上團結有力的前提。毛澤東在延安整風中相繼發(fā)表了《改造我們的學習》《整頓黨的作風》和《反對黨八股》等一系列旨在加強黨的建設的文章,確立了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把馬克思主義普遍原理與中國革命具體實際相結合,明確提出了反對主觀主義、宗派主義和黨八股。1945年召開黨的七大,代表們討論一致同意,把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第一大理論成果——毛澤東思想,作為全黨行動的指導思想。經過延安整風,全黨、全軍和根據地人民緊密地團結在以毛澤東為核心的中國共產黨周圍,全黨在思想上達到了空前團結,同時也讓全體黨員的作風得到進一步的錘煉。
在革命斗爭中全黨同志認識到,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是黨正確制定和執(zhí)行各項方針、政策以及路線,特別是政治路線和組織路線的根本保證,是黨的生命線。鄧小平曾說:“思想路線不是小問題,這是確定政治路線的基礎。正確的政治路線能不能貫徹實行,關鍵是思想路線對不對頭?!盵2]
從黨的優(yōu)良作風看,延安整風通過在黨內開展集中學習,將建設馬克思主義學習型政黨的良好傳統(tǒng)融入了黨的肌體。
毛澤東當時強調,整風運動實際上是一個自覺地自我教育和自我改造的運動。延安整風時期,中國共產黨對所處時代特征和自身建設的實際情況進行準確分析,堅持和靈活運用唯物辯證法的科學立場和方法論,提出諸如“以研究和解決中國革命的實際問題為中心”“學習馬克思主義與學習社會相結合”“學習理論與自我反思相結合”“區(qū)別對待、分類指導與突出重點相結合”等一整套學習教育的方法。特別是1940年3月24日黨中央頒布的《關于在職干部教育的指示》,決定將每年5月5日馬克思誕生日作為“學習節(jié)”,總結每年的學習經驗并進行獎勵,推動全黨逐步掀起了學文化、學理論的高潮。這些將經常性教育與適當的集中教育相結合的做法,既有理論探索意義又有實踐指導意義。
延安整風培養(yǎng)并營造了黨重視理論學習、重視實踐煅煉的良好作風,形成了一切從實際出發(fā)和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馬克思主義學風,這使得中國共產黨不斷掌握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科學思想武器,不斷保持理論上、思想上、作風上的先進性。注重學習,不斷學習,已經深深融入中國共產黨人的骨髓,成為學習型政黨的內在基因。
“兩學一做”學習教育與延安整風雖然在時代背景和主要任務等方面具有差異性,但作為不同時期的黨內學習教育,兩者在內容和目的上是一脈相承的關系。具體來看,兩者都是黨在全黨范圍內以黨內政治生活的方式開展的,都是以馬克思主義及其中國化的最新理論成果為主要學習內容,期望達到的目的都是增強黨的凝聚力和戰(zhàn)斗力,完成黨所要肩負的歷史使命。兩者具有的這些內在關聯(lián),是“兩學一做”學習教育能夠借鑒延安整風歷史成果的前提。
通過延安整風,黨錘煉了思想和肌體,帶領廣大人民實現了民族獨立的偉大目標,推動中華民族這艘航船由危亡走向振興。這一歷史轉折的實現是以黨的自身建設引領整個民族進步為目標,為黨后來的治國理政提供了寶貴經驗。借鑒延安整風中體現出來的目標導向,以習近平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把“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及其常態(tài)化,作為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中的重要路徑,并且將其貫穿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各項事業(yè)中,轉化成各族人民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巨大推動力。
“兩學一做”學習教育是在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新的歷史時期,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時代大背景下,黨中央開展的面向全體黨員干部的經常性學習教育,是對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以及“三嚴三實”專題教育等黨內教育的深化和拓展。目前,“兩學一做”學習教育正在向常態(tài)化、制度化發(fā)展,成為黨員干部日常必修的功課。馬克思說過:“對于世俗基礎本身應當在自身中、從它的矛盾中去理解,并且在實踐中使之發(fā)生革命?!盵3]全體黨員通過學習黨章和黨規(guī),學習和領悟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和治國理政思想新戰(zhàn)略新理念,進一步增強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和看齊意識,進一步樹立在黨愛黨、在黨言黨、在黨為黨、在黨憂黨的高度政治責任感和使命感,那么,實現“兩個一百年”的奮斗目標就會水到渠成。
借鑒延安整風中思想改造的成功經驗,“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弘揚了黨重視思想與作風建設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將黨性作為教育的主要內容,在黨內開展理想信念教育、宗旨意識教育,著力解決與實現“中國夢”不相稱的思想層面的問題,特別是克服以解決實際問題代替解決思想問題、以某項工作成績掩蓋工作作風問題等弊端,從而杜絕將學習教育簡單化、庸俗化的傾向,進而從根本上改造黨員干部的主觀世界,使之在思想深處經受一次洗禮,更加堅定馬克思主義的政治立場,保證全黨始終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筑牢“四個意識”,把黨建設成為有理想、有信念、有力量的馬克思主義政黨。
習近平指出,“要固本培元,把加強思想政治建設擺在首位,引導黨員特別是領導干部筑牢信仰之基、補足精神之鈣、把穩(wěn)思想之舵,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增強黨的意識、黨員意識、宗旨意識,堅守真理、堅守正道、堅守原則、堅守規(guī)矩,做到以信念、人格、實干立身”[4]。作為黨中央領導的核心,習近平講話的精神實質,就是要求全黨繼承黨建歷史上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從筑牢思想根基入手,使全黨同志和黨組織保持先進性和純潔性,具備強大的動力,防止腐敗變質,在處理國內外各種復雜問題的過程中攻堅克難。
延安整風運動的經驗啟示我們,加強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理論成果的學習,并將其運用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的實踐中,才能把學習內容轉化為黨提升執(zhí)政能力的實際成效。借鑒延安整風認真學習、深入實踐的精神,提煉符合中國國情且行之有效的黨內教育方法,將“兩學一做”學習教育作為當前建設馬克思主義學習型政黨的重要抓手,通過其常態(tài)化的學習教育和實踐安排,不斷總結和深化新形勢下加強黨內教育的路徑,進一步提升馬克思主義學習型政黨建設的制度化和科學化水平。
在全球日益激烈的競爭中,長期執(zhí)政的中國共產黨擔負著民族復興的大任,全黨學習的目的就是要用與時俱進的科學思想即馬克思主義及其中國化的理論成果武裝全黨,引導廣大黨員干部堅持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和方法,并運用其把握當今世界發(fā)展的大勢,認識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制定正確的路線、方針和政策,團結人民群眾共同將中國建設和改革事業(yè)不斷引向深入。
延安整風雖然取得了一系列的歷史成果,但由于當時的歷史條件和執(zhí)政范圍的局限,黨自身建設的水平在方法和機制等方面還存在一些問題,如制度化建設不足,教育方法也不夠多樣,等等。因此,開展“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就要超越延安整風的歷史局限,在制度化、常態(tài)化建設以及影響力等方面加大力度。
延安整風時期,由于當時復雜的歷史條件和黨對自身建設認識的局限,黨的教育制度化建設并不完善,出現了運動式教育和過火斗爭。比如“搶救失足者運動”曾在一定程度上引起黨員干部的恐慌,其所產生的弊端在今后的思想教育中是應當避免的。當前,全黨面臨著長期執(zhí)政、改革開放、市場經濟、外部環(huán)境等“四大考驗”,并且存在著精神懈怠,能力不足,脫離群眾,消極腐敗等“四種危險”。這些問題更加尖銳地擺在面前,對黨的自身建設形成了長期嚴峻的挑戰(zhàn)。怎樣克服延安整風的局限,在新形勢下既發(fā)揚黨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又與時俱進地開拓新路則是一個重要問題。黨建創(chuàng)新的一個重點,就是要在總結歷史經驗的基礎上,通過出臺規(guī)章制度,規(guī)范黨內政治生活,為黨員干部的行為樹立規(guī)矩。反腐沒有休止符,作風建設永遠在路上,黨建必須走向制度化。
落實全面從嚴治黨戰(zhàn)略,推進黨風建設常態(tài)化,突破集中教育的局限,就要將學習教育轉化為工作中的經常性舉措,在黨內政治生活中突出對學習黨章黨規(guī)、學習總書記治國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和新戰(zhàn)略等任務的安排,在本職工作中突出對做合格黨員的成果檢驗,而不是搞一陣風式的運動。一個關鍵問題是,要及時總結“兩學一做”學習教育過程中形成的好做法,將其上升為具體的制度規(guī)范。比如,黨的十八屆六中全會通過的《中國共產黨黨內監(jiān)督條例》豐富了開展黨內教育的制度體系,對于鞏固學習教育成果具有重要的作用,基層黨組織就要制定相應的具體辦法把監(jiān)督條例落到實處。
延安整風時期,黨員成分較為簡單,黨內思想認識雖不一致卻非常多元,要取得思想上的統(tǒng)一雖有難度,但不是太大。當前,社會思潮多元多變,并且也投射到黨內,對黨員干部的行為產生多方面影響?!皟蓪W一做”學習教育要直面社會思潮的沖擊和變化,在運用黨內教育方法上必須超越延安時代,根據黨員隊伍的新情況,不斷探索黨內教育的新方法和新形式。
具體而言,一方面,要統(tǒng)籌運用理論聯(lián)系實際、批評與自我批評等黨內學習教育方法,營造出《中國共產黨黨內政治生活若干準則》中提出的“在全黨形成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紀律又有自由、又有統(tǒng)一意志又有個人心情舒暢生動活潑的政治局面”[5];另一方面,要按照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體學習時所強調:“一種價值觀要真正發(fā)揮作用,必須融入社會生活,讓人們在實踐中感知它、領悟它”[6],探索黨內教育的有效手段,特別是針對青年黨員、新社會階層中的黨員群體,在堅持學黨章黨規(guī)、學系列講話的基礎上,有針對性、有側重點地對涉及各領域的思想問題、政策問題以及各群體廣泛關注的現實利益問題做出正確解答。黨的基層組織應把政策性解讀當作學習的重要內容,并通過黨員喜聞樂見、易于實施的學習教育方式來落實,以增強“兩學一做”的針對性和實效性。通過互聯(lián)網微視頻開展學習教育,發(fā)揮青年黨員朝氣蓬勃的特點,體現黨的新生力量的創(chuàng)新能力和社會影響力;對新社會階層中的黨員可通過實地參觀學習或與主管部門的黨員結對子,或通過在社會主義學院培訓、通過參與黨務工作等方式,激發(fā)其學習的積極性,發(fā)揮他們在社會組織中的先鋒模范作用。
繼承延安整風的歷史成果,開展新的偉大工程的建設,謀劃和開展“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就是要深入學習貫徹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實施的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zhàn)略,深刻把握“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四個全面”戰(zhàn)略布局的核心要義,深刻把握新發(fā)展理念的本質要求,從而增強新形勢下領航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不斷向前發(fā)展的領導能力和駕馭復雜局面的能力。全面深刻地將各級黨組織和黨員在思想建設和作風建設中的問題和矛盾,以及改革發(fā)展穩(wěn)定的具體實踐中存在的體制性、機制性、政策性問題和障礙,作為學習教育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杜絕學習與實踐、思想和行動相脫節(jié)的現象,真正把學習教育的成效落實到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各項工作中。
[1]習近平.習近平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七次集體學習[N].人民日報,2013-06-27(1).
[2]鄧小平文選:第 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176.
[3]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134.
[4]習近平.習近平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三次集體學習[N].人民日報,2016-06-30(1).
[5]關于新形勢下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準則[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4.
[6]習近平.習近平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體學習[N].人民日報,2014-02-27(1).
責任編輯:任芃樸
D264
A
1009-0169(2017)11-0018-04
本文為中共北京市委教育工作委員會2016年“中國特色社會主義50問”系列重大課題“習近平黨建思想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黨建理論的豐富和發(fā)展”(JGWZTWT201605)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李庚全(1959-),男,河南鎮(zhèn)平人,北京體育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執(zhí)行院長、教授、法學博士,主要從事大學生和運動隊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柏媛媛(1990-),女,安徽合肥人,北京體育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碩士研究生,主要從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