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春強
(保山學院,云南 保山 678000)
我國原創(chuàng)民族歌劇對高等民族聲樂教育的價值與意義
楊春強
(保山學院,云南 保山 678000)
隨著社會的進步,人們對于教育事業(yè)的要求越來越高。在我國高等民族聲樂教育中,民族聲樂教育與原創(chuàng)民族歌劇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二者在本質上具有較大的相似性,且在藝術歷史的發(fā)展中,兩者也表現(xiàn)出共同發(fā)展的特點,民族聲樂教育越好,我國原創(chuàng)民族歌劇就越發(fā)達;而原創(chuàng)民族歌劇普及越廣,民族聲樂的教育水平也隨之提高。因此,在教學的過程中,需要將原創(chuàng)民族歌劇的特點與優(yōu)勢融入到聲樂教學中,使高等民族聲樂教學能夠體現(xiàn)出我國傳統(tǒng)歌劇文化的特色。本文著重對我國原創(chuàng)民族歌劇在高等民族聲樂教育的價值與意義展開分析與探討。
原創(chuàng)民族歌劇;高等民族聲樂教育;價值與意義
中國原創(chuàng)民族歌劇一直以來都是弘揚我國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方式,而高等民族聲樂教育正是一種民族歌劇人才的培養(yǎng)方式。因此在民族聲樂教學的過程中,需要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目標,在培養(yǎng)學生興趣愛好的基礎上,讓學生明白我國原創(chuàng)民族歌劇與現(xiàn)階段所學習的民族聲樂之間的關系,從而使學生能夠有目標地進行學習,以此來激勵學生的學習熱情,并使整個高等民族聲樂教育能夠體現(xiàn)出規(guī)范化、系統(tǒng)化以及學術化的特點。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在滿足了基本生活需求的同時,人們對于音樂與藝術的需求也逐漸提高。而在音樂與藝術中,不但需要適應當前社會的發(fā)展,同時還需要將我國的傳統(tǒng)文化融入到現(xiàn)代音樂中,從而使我國的傳統(tǒng)文化能夠走向世界,并起到弘揚我國傳統(tǒng)文化的作用。因此,高等民族聲樂教育成為現(xiàn)階段社會所關注的重點問題。民族歌劇是一種起源于16世紀歐洲的表演形式,以音樂和演繹的方式來進行表演,并將民族文化融入到歌劇當中,通過歌劇的形式表現(xiàn)出社會與民族的方方面面;而我國的民族聲樂則是一種以傳統(tǒng)民歌、戲曲以及歌劇等方式為基礎,并在這些基礎上通過借鑒西歐美聲唱法的理論與優(yōu)點,所形成的一種獨特的歌唱藝術[1]。因此,將民族歌劇與高等民族聲樂教育相結合就顯得尤為重要,通過歌劇與民族聲樂的相輔相成,能夠有效提高民族聲樂的教學質量,并以歌劇的方式提高學生的興趣與表演能力;此外,在歷史發(fā)展的角度中。民族歌劇與高等民族聲樂教育有著緊密的聯(lián)系,兩者互相制約、互相補充,當民族歌劇得到了高度發(fā)展,高等民族聲樂的教育水平也會隨之提高;而當高等民族聲樂的教育水平提高,則也能夠更加為民族歌劇提供大量的人才;而將民族歌劇融入到高等民族聲樂的教學中,能夠讓學生以歌劇的形式進行聲樂演練,使學生能夠基于歌劇背景故事的基礎上,充分理解歌曲中所蘊含的感情,把握歌劇中人物的心理特征,并掌握聲樂中的發(fā)聲方法與技巧,從而使學生的綜合素質能夠得到有效的提高。
目前,人們對于高等民族聲樂的教育開始變得越來越重視,并采取了一些相應的改善方式,但由于缺乏理論知識,且高等民族聲樂教育在我國起步較晚,使得現(xiàn)階段的民族聲樂教學仍舊存在著一些問題:第一,學生的整體素質不高。隨著我國對教育事業(yè)重視程度的提高,近年來我國各大高校均得到了迅速的發(fā)展,并擴展了自身的規(guī)模與招生的人數(shù)[2]。但在民族聲樂這一方面,學生的整體素質不高,其主要原因是由于大部分學生在入校前都沒有接觸過民族聲樂,僅有部分學生是出于興趣愛好,而大部分學生則是考慮到升學方面的因素,缺乏一定的基本功;第二,教師過于注重演唱的基礎部分。民族聲樂是一種通過演唱技巧將歌曲中以及表演者自身所蘊含的情感傳遞出來的表演方式。因此,演唱技巧與情感要素同樣重要。而在現(xiàn)階段大部分的高等民族聲樂教育中,教師往往只注重學生的演唱技巧需求,而忽視了情感方面的教學,使學生在演唱過程中缺乏對作品本身的理解,從而難以對整個民族聲樂融匯貫通;第三,作品鑒賞的課程不足。由于高等民族聲樂教育的課程有限,且內容相對較多,使得在教學方面作品鑒賞的課程有些不足。而作品鑒賞能夠讓了解不同作品中的不同風格與情感表現(xiàn),同時還能夠讓學生學習到優(yōu)秀表演藝術家的聲音技巧,對于學生自身水平的提高有著非常大的作用[3];第四,學生對于民族聲樂的認識不到位。現(xiàn)階段我國大部分學生進行民族聲樂的學習時,對于民族聲樂的理解不到位。將重點放在了聲樂中,而沒有對民族特點進行過多的研究。從而使民族聲樂中美聲唱法較多,但民族特點不夠顯著。
將我國原創(chuàng)民族歌劇融入到高等民族聲樂的教學中,主要是讓學生通過民族歌劇的形式進行民族聲樂的演繹,使學生能夠融入到民族歌劇的背景當中,結合劇中人物的性格、經歷來進行聲樂演唱,以此來激發(fā)出自身的情緒。同時,還能夠在演唱的過程中逐步掌握民族聲樂的發(fā)聲技巧,并以此來形成自身的聲樂演唱風格。因此,教師在進行高等民族聲樂的教學中,首先需要讓學生觀看歌劇的劇本與內容,使學生能夠對歌劇有一個充分的了解,同時教師還需要讓學生自己揣摩劇中人物在當時情景下的心情,充分把握住每一位人物的心理變化,并找到其與聲樂之間的聯(lián)系[4]。例如,在歌劇《江姐》,其背景是在抗戰(zhàn)年代,主要講述了一位不屈的女性共產黨員對于革命事業(yè)的執(zhí)著。在當時的背景下,江姐膽大心細地進行著革命事業(yè)。因此,學生在聲樂表演的過程中,需要通過聲音對人物的形象進行深刻的刻畫,并表現(xiàn)出人物的心理變化與內心的情感。
相比于西方的歌劇,我國原創(chuàng)民族歌劇在聲樂中具有一定的民族特色,無論是在唱法還是發(fā)聲技巧中,都表現(xiàn)出了我國民族的獨特方式。將原創(chuàng)民族歌劇運用到高等民族聲樂的教學中,能夠幫助學生提高自身演唱中的民族性,使其充分了解我國民族聲樂的特點;同時,由于受到了外來文化的影響,許多學生在進行民族聲樂表演中,大量運用了國外的美聲唱法,使民族特征逐漸淡薄[5]。因此,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需要著重注意學生的唱法培養(yǎng),通過演繹民族歌劇,讓不同特點的學生能夠找到屬于自身的唱腔特點,并指導學生選擇合適的民族聲樂唱法,以此來培養(yǎng)學生具有民族風格的獨特唱腔。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首先為學生演繹我國的民族歌劇,并在吐字行腔的過程中,大膽運用虛與實、動與靜、柔與剛、明與暗的對比技巧,同時融入我國傳統(tǒng)的戲曲唱法,做到字里傳情,在每個字中包含字、形、情、聲等四種元素,使每一位學生在觀看的過程中都能夠有所收獲;此外,在學生的演唱中,教師可以讓其根據(jù)時代背景以及人物的性格特點扮演不同的角色,通過不同角色之間的轉換,使學生能夠了解不同人物的性格與情感,從而轉換為自身的演唱特點。
教學體系是教學中的一項基本內容,整個教學的任務與方法均是建立在教學體系之上。而若要將我國原創(chuàng)民族歌劇融入到民族聲樂的教學中,必須要建立起相應的教學體系。由于現(xiàn)階段大部分教育機構對于民族歌劇的重視程度不足,使民族聲樂教學仍舊采用了傳統(tǒng)的教學體系。傳統(tǒng)的教學體系雖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一些作用,但卻不適合當前社會的需求以及學生自身的發(fā)展。因此,教師首先需要了解我國原創(chuàng)民族歌劇的內容與結構,在觀看民族歌劇時,不能單單只看表面內容,需要進行更深層次的剖析,了解整個歌劇的時代背景、創(chuàng)作背景、演練過程、臺詞內容以及音樂特點。隨后,根據(jù)歌劇的結構特點,制定好民族聲樂的教學目標、教學內容以及教學方法,循序漸進地將整個民族歌劇結構納入到民族聲樂教學的體系當中,使歌劇的實踐能夠與民族聲樂課堂教學進行完美結合,從而使學生在歌劇的演繹中提高自身的民族聲樂水平。
綜上所述,現(xiàn)階段人們在滿足了生活需求的同時,對于民族聲樂的教學要求也越來越高。在民族聲樂的教學中,不但需要讓學生了解聲樂的技巧與方法,同時還需要注重其中的民族性。而將我國原創(chuàng)民族歌劇與民族聲樂教學相結合,不但能夠促進學生的情感釋放,同時還能夠讓學生在表演過程中找到屬于自身的聲樂唱法。
[1]王穎.中國民族歌劇實踐在高校民族聲樂教學中的重要性[J].交響-西安音樂學院學報,2013(3):105-108.
[2]于君.初探中國民族歌劇實踐在高校民族聲樂教學中的重要性[J].中國民族博覽,2016(22):94-95.
[3]劉紅豆.中國民族歌劇實踐在高校民族聲樂教學中的重要性[J].文藝生活·文藝理論,2015(10):226.
[4]孫宏娟,陳星汝.中國民族歌劇實踐在高校民族聲樂教學中的重要性[J].北方音樂,2016(18):178.
[5]王穎.中國民族歌劇實踐在高校民族聲樂教學中的重要性[J].交響:西安音樂學院學報,2013(3):105-108.
J607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