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劉俊彥 葉子鵬
(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北京100089;中共中央黨校 黨建教研部,北京100091)
團章修正的歷史沿革與基本規(guī)律
■ 劉俊彥 葉子鵬
(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北京100089;中共中央黨校 黨建教研部,北京100091)
團章是中國共青團的行動綱領。團章自1922年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通過至今經歷了多次修正,團章修正的歷史沿革可以劃分為新中國成立前、新中國成立后和改革開放以來三個時期?;跉v屆全國團代會修正章程的文本考察,可以將團章修正的具體內容按照總則、團員、團的組織、團的經費和團旗、團徽、團歌、團員證進行梳理。每一次團章的修正背后都有其豐富的組織、理論和實踐依據(jù),同時,每一次團章的修正也都始終遵循了黨的領導、實踐為上和務實可行的基本規(guī)律。
團章修正 歷史沿革 基本規(guī)律 全國團代會
中國共青團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先進青年的群眾組織,是中國共產黨聯(lián)系青年群眾的橋梁和紐帶。中國共青團自1922年建立,至今已經走過了95年的風雨歷程。95年來,團章作為中國共青團的行動綱領發(fā)揮了無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同時,這95年來團章也隨著歷屆團代會的召開發(fā)生著不斷的修正變化。
團章自1922年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通過至今經歷了多次修正。建國前、建國后以及改革開放以來的團章在歷屆全國團代會上基本上都有部分修正,本文根據(jù)時間順序對歷屆全國團代會后的修正團章進行系統(tǒng)梳理。
1.新中國成立前團章修正的歷史沿革
1922年,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開幕。同年5月10日,大會討論通過了《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臨時章程》,這是青年團歷史上第一個統(tǒng)一的正式章程。該章程包括九章和附議決案五則。1923年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通過的團章由過去的九章和附則變?yōu)榱肆?,其中第六章為附則,其余五章分別為團員、組織、會議、紀律和經費。1925年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開幕。本次大會一致決議不再沿用“社會主義青年團”的名稱,而改稱“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同年1月30日,大會通過的修正章程進一步完善了團在組織建設上的原則與制度。本次章程結構上仍然沿用團二大章程,為六章,主要在具體細節(jié)上有了修改。比如,入團年齡改為“14歲以上25歲以下”。由于國內形勢嚴峻,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第五次全國代表大會轉移到蘇聯(lián)莫斯科召開,1928年7月12日舉行大會開幕式。大會通過的修正章程在結構上有了巨大變化,共分為十六個部分。此次,出現(xiàn)了類似于總則的雛形,即第一部分“中國共產青年團”。此外,還采用了文中注釋的體例形式。1949年中國新民主主義青年團(以下簡稱 “新青團”)一大通過的章程首次設置了總則,為第一章,此外還有六章,分別為團員、組織、支部的日常工作、紀律、獎勵與處分、經費以及附則?!靶虑鄨F”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五個多月后,中華人民共和國誕生了,從此揭開了中國歷史的新篇章。
2.新中國成立后團章修正的歷史沿革
1953年“新青團”二大通過的章程首次將總則單獨列出,而不再作為章節(jié),同時增加了“中國少年先鋒隊組織”一章,并將“中國人民解放軍內的青年團組織”列為一章。1957年“新青團”三大通過的章程和之前團章的一個重要區(qū)別是團的名稱的改變,即把新民主主義青年團改為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64年團九大通過的章程在總則方面有了重要修改,特別將共青團“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作為指導思想”明確地寫入團章。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發(fā),第九屆團中央書記處被停職反省,《中國青年報》《中國青年》雜志相繼???,中央團校停辦,團中央的系統(tǒng)領導隨之中斷,各地各級團組織在隨后發(fā)生的紅衛(wèi)兵“破四舊”“大串聯(lián)”中也受到猛烈沖擊,相繼停止工作。1978年團十大通過的修正章程在總則部分莊嚴寫上了“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是偉大領袖和導師毛澤東主席親自締造和培育的。毛主席的革命路線始終指引著共青團勝利前進。永遠高舉和堅決捍衛(wèi)毛主席的偉大旗幟,是共青團的崇高職責”[1]。此外,還在原有基礎上增設了團旗、團徽章節(jié)。
3.改革開放后團章修正的歷史沿革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后,共青團中央按照中共中央的部署,認真肅清共青團工作中的“左傾”錯誤思想。1982年團十一大通過的章程主要是突出“團要管團”的思想,消除了團十大通過的章程中“左”的影響,增寫了“黨和共產主義青年團的關系”一章。1988年團十二大通過的章程首次確定了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代團歌為《光榮啊,共青團》,同時確立了團員證制度。1993年團十三大召開,新的章程增加了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等內容,同時,增加了團的經費章節(jié)。1998年團十四大根據(jù)黨的十五大對黨章的修改,在章程中明確規(guī)定中國共青團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作為自己的行動指南。2003年團十五大在北京召開,大會一致同意在團章中明確將“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寫入行動指南。同時,新章程增加了共青團協(xié)助政府管理青年事務的職能等內容,并將《光榮啊,中國共青團》最終確認為團歌。2008年團十六大將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fā)展觀寫入團章,并對共青團的奮斗目標和現(xiàn)階段的基本任務進行充實,特別強調團的建設必須堅持改革創(chuàng)新精神。2013年6月團十七大對原章程進行了修正,將科學發(fā)展觀寫入共青團的指導思想,同時豐富了共青團建設的基本要求以及落實基本任務的工作領域,此外,還充實了共青團思想政治工作和建設的基本內容[2]。
團章一般由不同部分構成,這些部分分別對中國共青團不同領域的相關內容做了細致充實的規(guī)定。歷次團章在各部分的修改略有不同,既包括總則部分、團的經費部分和團旗、團徽、團歌、團員證部分的從無到有,也包括團員部分、團的組織部分的不斷充實。
1.總則部分的歷次修正
1922年的章程和1923年第一次修正章程、1925年第二次修正章程均沒有設置總則??倓t的雛形出現(xiàn)在1928年的章程中,該章程第一部分“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可以看作總則的雛形。在其中,對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的定位進行了明確,指出“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是少年共產國際的支部……是無產階級青年的革命的政治組織……是無產階級青年獨立的組織”[3]。
1949年“新青團”一大通過的章程首次正式設置總則部分,該部分對團的名稱、定位、指導思想、目標宗旨進行了闡述,共兩條。1953年的章程總則部分不再分條排列,而是以五個段落的形式出現(xiàn)。將團的性質、任務以及組織原則,還有與中國共產黨的關系都寫入其中。1957年的章程總則增加為9個段落,值得注意的是將“黨的助手和后備軍”改為“黨的助手”,去掉了“后備軍”,解釋為“助手作用實際上也包括了后備軍的作用”[4]。到了1964年的章程,總則部分有了重要修改,其中將共青團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為指導思想”,明確地寫入團章。經歷了10年“文革”,團的代表大會中斷了14年,1978年團十大對團章進行了大改,總則部分的重要修改就有4條:(1)莊嚴寫明了“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是偉大領袖和導師毛澤東主席親自締造和培育的”。(2)提出了共青團“是團結全國各族青年進行新長征的英勇突擊隊”。(3)“文革”結束,共青團要充分發(fā)揚民主,反對任何壓制民主的行為,反對無政府主義,營造良好的政治局面以及強調要“繼承和發(fā)揚群眾路線、實事求是、批評和自我批評、艱苦奮斗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和作風”。(4)明確寫上了“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必須接受中國共產黨的絕對領導”[5]。1982年的章程則消除了之前版本中“左”的影響,在總則中重新加入了“后備軍”一詞,同時增寫了團的歷史和傳統(tǒng)。1993年的章程對總則部分做了較大調整和充實,增寫了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內容,以及關于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共青團工作的新發(fā)展、共青團在經濟建設中發(fā)揮的作用、對團的自身建設的基本要求等內容。1998年的章程將鄧小平理論寫入行動指南。2003年的章程對團的性質進行了明確表述:“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先進青年的群眾組織,是廣大青年在實踐中學習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學校,是中國共產黨的助手和后備軍。”[6]同時,將“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寫入行動指南。到了2008年,團十六大將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fā)展觀寫入團章,同時對共青團的奮斗目標、現(xiàn)階段的基本任務進行了充實。團十七大對團章總則部分的修改主要集中在幾個方面:(1)將科學發(fā)展觀寫入共青團的指導思想。(2)提出了共青團建設的基本要求。(3)明確了共青團落實基本任務的工作領域。(4)修正了共青團基本任務中奮斗目標的表述。(5)充實了共青團思想政治工作及基本要求的內容。
總則部分經歷了從無到有的過程,團章的歷屆修正在出現(xiàn)總則部分后均有涉及。團一大、二大和三大的修正章程均沒有設置總則,總則首次正式設置是在團六大章程中。在此之后,總則的內容總是根據(jù)時代發(fā)展和中國共產黨對時局的把握不斷進行著豐富和完善。最近一次修改是團十七大章程,對總則進進行了豐富和完善。
2.團員部分的歷次修正
青年團歷史上第一個統(tǒng)一的正式章程中第一章即為“團員”,其中對團員年齡及入團要求等進行了簡單規(guī)定。1923年通過的《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第一次修正章程》在團員一章做了更細化的規(guī)定,其中增設了一條關于“自請出團”的規(guī)定,即第六條“ 團員自請出團,須經過地方之決定,收回其團證及其他重要文件,并須由介紹人擔保其嚴守本團一切秘密,如違時,由地方執(zhí)行委員會采用適當手段對待之”[7]。到了團三大通過的《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第二次修正章程》,將入團年齡改為了“14歲以上25歲以下”,并規(guī)定了候補期。團四大對團員的年齡又重新做了規(guī)定:團員最大年齡為21歲,最小為13歲。1928年7月16日,團五大通過的章程對團員方面在內容上進行了重要充實,其中團員年齡改為了“14歲以上23歲以下”,但同時又注明“在特殊情形下,年未滿14周歲或已超過23歲者,亦可入團?!贝送?,還對入團條件做了明確規(guī)定,如“由其他政黨退出的黨員(如國民黨及其他政黨)及反動軍隊的軍官入團,須有一年以上的三個團員或三個黨員的介紹,同時還得省委的批準”[8]。對于團員前往其他國家以及開除團員也做了相關規(guī)定。1949年“新青團”一大通過的章程再一次進行重要修正,其中對團員入團條件做了四項修改,包括取消了“經過群眾會議推薦可以不要介紹人”的規(guī)定,增加了中共正式黨員可以是青年團入團介紹人、少先隊的基層組織可以作為本組織單位少先隊員入團的介紹人以及“勞動青年、革命青年軍人、革命知識青年和革命職員按照入團手續(xù)申請入團,但其中有些條件尚不夠為正式團員者(特別在新發(fā)展區(qū)域中),得加入本團為候補團員,候補期為三個月等內容”[9]。同時,關于團員的義務也在內容上進行了充實。
1953年“新青團”二大召開。本次大會通過的章程對團員做了規(guī)定:“凡十四周歲以上,二十五周歲以下的男女青年,承認團章、參加團的一個組織并在其中工作、執(zhí)行團的決議,繳納團費者,均得為本團團員?!盵10]同時對超齡團員和團員的權利也進行了修改。1957年“新青團”三大通過的章程對于“團員”一章有了不少重要的修改和補充,將接受青年入團的最低年齡由14周歲改為15周歲,并取消了中國共產黨黨員和中國少年先鋒隊中隊委員會做青年入團介紹人的規(guī)定。1964年團九大召開,大會通過的章程著重闡明了團員的學習問題和聯(lián)系群眾問題。1982年團十一大通過的章程,將團員的年齡改為14-28周歲,年滿二十八周歲后就不再保留團籍,同時還增寫了“團的干部”一章。1988年團十二大確定對團章部分條文做出修改,其中就包括將第一條第二段“團員年滿二十八周歲,如果沒有擔任團內職務,應該辦理離團手續(xù)”改為“團員年滿二十八周歲,如果沒有擔任團內職務,應該辦理離團手續(xù)。團員年滿二十五周歲,如果提出離團要求,也可以辦理離團手續(xù)。”[11]1993年團十三大通過的修正章程在“團員”部分也有較多變化,其中對團員入黨后的黨籍做了新規(guī)定,還對團員、團干部提出了適應新形勢發(fā)展的要求。例如,修正案在原第一章第二條基礎上提出:團員必須努力學習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在改革開放和現(xiàn)代化建設中發(fā)揮模范作用。團十四大、十五大、十六大通過的修正章程則在原有基礎上對團員相關內容進行了充實。團十七大,在“團員”部分修改的內容主要包括將科學發(fā)展觀寫入團員青年學習的基本內容中,同時,還對團員權利的相關表述進行了調整,如考慮到當前新媒體已經成為廣大團員青年發(fā)表意見建議的重要渠道,原有“報刊”已經不能完整涵蓋青年,于是將“在團的會議和團的報刊上”改為“在團的會議和團的媒體上”。
總之,關于團員部分的修正主要圍繞三個方面進行,一是團員年齡;二是團員權利;三是團員義務。在團員年齡方面,可以看出團章早期對于團員年齡進行了反復修正,最終確定為14-28周歲之間,這是充分考慮青年發(fā)展階段特點、擴大團組織覆蓋面等多方面因素的結果。在團員權利和義務方面,隨著實踐的不斷發(fā)展也進行了不斷豐富和完善,其鮮明特點是新時期以來,對于團員權利的重視和保障顯得尤為突出。
3.團的組織部分的歷次修正
1922年青年團歷史上第一個統(tǒng)一的正式章程《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章程》中第二章為“組織”,其中較為簡單地確認了地方及中央青年團組織的架構。1923年《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第一次修正章程》對第二章“組織”部分進行了完善,對地方及中央青年團組織的選舉程序做出了極其精細的規(guī)定。例如,第二章第八條規(guī)定:“一地方有二十人以上,經區(qū)或中央執(zhí)行委員會之許可,得派員至該地方召集全體大會或代表會,由該會選舉五人組織區(qū)執(zhí)行委員會,并選舉候補委員三人,如委員因事離職時,得以候補委員代理之?!盵12]1925年通過的《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第二次修正章程》進一步完善了團在組織建設上的原則與制度。比如,“一個支部有15人以上者應劃分小組,小組人數(shù)不得超過10人;一個地方有支部3個以上、人數(shù)30人以上,可‘成立地方團’;并規(guī)定‘中央局設總書記’”[13]。1927年在武昌召開的團四大討論了團和軍隊中青年團的工作,會議提出軍隊中凡有黨組織的,青年團應受黨的領導并在軍隊中發(fā)展團的組織。1928年團五大通過的章程在組織方面發(fā)生了重大變化,之前的章程第二章—章均為“組織”,本次修正后的章程則包括了五個部分,從形式的變化即可看出在內容上進行了大規(guī)模的分類充實。1949年“新青團”一大通過的章程在原章程基礎上再一次對“團的組織”進行了較大調整,團五大通過的包括五個部分的“組織”又融合到了一章即“第三章 組織”中,而內容上則進行了大量精簡。
1953年“新青團”二大通過的章程又在“一大章程”將“組織”內容融合為一章的基礎上,將該內容按照級別和特殊單位分為了多個章節(jié)。1957年“新青團”三大通過的章程承繼了以往關于“組織”的論述形式,唯一不同的是將“中國人民解放軍內團的組織”移到了“團的基層組織”之后,使有關“組織”的內容更加緊湊集中。1964年團九大通過的章程中涉及“組織”的相關內容變化不大,主要突出了當時團的組織建設工作的兩個重要問題“加強基層組織建設”和“培養(yǎng)提拔年輕干部”。例如,團九大章程中第五章第三十條明確規(guī)定:“基層組織是團的基礎,是團的工作和活動的基本單位?;鶎咏M織應當充分發(fā)揮團結教育青年的核心作用和黨的助手作用。”[14]到了團十大,針對“文革”對團組織建設造成的破壞,團章修改草案團的基層組織部分,在保留團九大章程規(guī)定的基礎上,對團的基層組織的任務做了必要的修改和補充,對團的基層組織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同時還將原本單獨成章的“中國人民解放軍內團的組織”合并到“團的地方組織”章節(jié)中,表述為“團的地方和軍隊中的組織”。1982年團十一大通過的章程在“組織”方面的內容沒有變化,主要強調了對團員的教育和管理。例如,在團的基層組織部分,將“對團員進行教育的管理,健全團的組織生活,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監(jiān)督團員切實履行義務,保障團員的權利不受侵犯”[15]專門列為一項任務。1993年團十三大通過的修正章程中在“組織”方面有較多細節(jié)上的變化。團十三大章程進一步明確了團的中央及地方領導機構內部的工作職權,對團的基層組織的任務做了進一步明確,尤其是對團的基層組織的任期進行了調整:將原第五章第二十四條規(guī)定的團的支部、總支每屆任期由1年改為1年或2年,考慮到大中學校學生流動快的實際情況,規(guī)定學生支部的任期仍為1年[16]。2003年7月26日,團十五大召開并對團章進行了部分修改,其中明確了團的建設必須堅持黨建帶團建,進而促進新形勢下團的建設的要求。團十七大章程充實了關于團的基層組織的有關規(guī)定,一是因當前團員青年的流動性特征對團組織設置產生了重要影響,因而要對團的基層組織設置原則進行補充說明。二是為順應黨章增寫的內容,增加了積極創(chuàng)先爭優(yōu)的相關內容。
團章中涉及團的組織的歷屆修正經歷了從一章到多章再到一章,最后又分為多章的過程。從團一大章程中的第二章“組織”到團五大章程中在“組織”方面變?yōu)槲鍌€部分:“三、中國共產青年團組織系統(tǒng)”“四、支部”“五、城鄉(xiāng)區(qū)的組織”“六、縣或市的組織”“七、省的組織”;又到團六大章程對相關內容進行精簡,合并為第三章“組織”;再到團七大章程又在原“組織”內容融為一章的基礎上,將該內容分為了多個章節(jié):“第三章 團的中央組織”“第四章 團的地方組織”“第五章 團的基層組織”“第八章 中國人民解放軍內的青年團組織”。可以看到整個團的組織的修正歷程體現(xiàn)了對不同層級和特殊單位團組織的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原則。
4.團的經費部分的歷次修正
1922年的首部團章就單獨設置了經費一章,不過著墨較少,即第七章“經費”第三十一條:“經費以團費特別捐及其他收入充之?!蓖瑫r在“‘附’議決案五則”中也有提及“前加入本團團員須追繳入團費。”[17]1923年《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第一次修正章程》、1925年《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第二次修正章程》則對經費章節(jié)進行了充實,兩屆代表大會的章程對經費的論述都為兩條,其中第一條規(guī)定團經費的來源,第二條則規(guī)定地方團費上繳中央的比例。兩屆代表大會的章程也略有區(qū)別,如在上繳團費的標準上,1923年第一次修正章程規(guī)定“但有二十元以上收入之團員,除團費一角外,須按照其收入額繳五十分之一”[18]。到了1925年第二次修正章程,則規(guī)定“每月收入三十元以上的繳一元,六十元以上的繳百分之三,八十元以上的繳百分之五,一百元以上的繳百分之十,二百元以上的特別征收之”[19]。團五大則沒有再設置“經費”章節(jié),而是將原“經費”章節(jié)更改為了“財政”章節(jié),在該章節(jié)中對團費的來源、標準及去向進行了規(guī)定,同時明確規(guī)定“團員無故三月不納團費,開除其團籍,決定后得向團員大會報告”[20]。1949年“新青團”一大通過的章程又恢復了先前慣例,設置“經費”章節(jié),取消“財政”章節(jié),在本章節(jié)中僅對經費來源作了表述。1953年“新青團”章程將“經費”章節(jié)移至了末尾,變?yōu)椤暗诰耪隆保瑫r在第三十八條中規(guī)定“青年團員同時又是中國共產黨黨員者,免繳團費”[21]。1957年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章程則在“經費”章節(jié)規(guī)定了關于監(jiān)督使用和繳納的內容:“各級團的組織應當定期向各該級代表大會或者團員大會報告團員繳納團費和團費使用的情況?!盵22]1978年團十大召開,本次大會通過的章程刪除了“經費”章節(jié),相關內容并入了“團員”和“團的基層組織”等章節(jié)中。1993年團十三大通過的修正章程重新恢復了“經費”章節(jié),并在該章節(jié)中規(guī)定:“團組織創(chuàng)辦的經濟實體,必須認真執(zhí)行國家的有關法律和政策,努力為社會經濟發(fā)展服務,為青少年健康成長服務,為團的事業(yè)服務?!盵23]團十四大、十五大、十六大及十七大基本沿用了團十三大章程中關于“經費”的規(guī)定,只是自團十五大后,將“團組織創(chuàng)辦的經濟實體”改為了“團屬經濟實體”。
團的經費章節(jié)經歷了從獨立成章到合并、再到獨立成章的過程。按照團章規(guī)定向團組織交納團費,是共青團員必須履行的職責和義務。團費的收繳、使用和管理工作,是團的基層組織建設和團員隊伍建設的重要內容。關于團費在章程的修正過程中有兩個最顯著的特征:一是在團章修正早期,團費的具體繳納數(shù)額隨著具體形勢的變化而不斷變化;另一個則是到了團章修正中后期,團費的具體繳納數(shù)額基本固定下來,修正的重點為不斷完善對團費的管理、使用和監(jiān)督。
5.團旗、團徽、團歌和團員證部分的歷次修正
從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成立到1964年團九大,歷屆章程修正都沒有專門章節(jié)對團旗、團徽、團歌和團員證進行過論述,僅在團章的“團員”章節(jié)中的簡單表述,例如,“團員入團時發(fā)給團證”。1978年團十大通過的章程首次增設了團旗、團徽章節(jié),明確規(guī)定:“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團旗旗面為紅色,象征革命勝利;左上角綴黃色五角星,周圍圍繞黃色圓圈,象征中國青年一代緊密團結在中國共產黨周圍。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團徽中間紅太陽光芒四射,團旗迎風飄揚,周圍是齒輪和麥穗。它象征著共青團在毛澤東思想的光輝照耀下,團結各族青年,朝著黨所指引的方向奮勇前進。”[24]團十一大通過的章程在“團旗、團徽”章節(jié)最明顯的變化則是規(guī)定了團旗、團徽的使用:“團的重要會議以及團日活動可以使用團旗。”“團的組織和團員應按規(guī)定使用、佩戴團徽?!盵25]1988年團十二大通過的章程將第八章“團旗、團徽”改為“團旗、團徽、團歌、團員證”和第三十四條“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代團歌為《光榮啊,中國共青團》”和第三十五條:“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團員證封面為墨綠色,象征著青春和朝氣蓬勃的青年運動;封面上方印有紅色燙金團徽,象征著共青團是團結教育青年的核心。團員證的作用是:證明團員資格和政治身份;轉接團員組織關系:記載團員獲得的團內獎勵;進行年度團籍注冊;作為團員超齡離團的紀念?!盵26]團十三大章程增寫了團員證使用的相關規(guī)定:“團的組織和團員應按規(guī)定管理和使用團員證?!盵27]團十四大章程在本章節(jié)基本沿用團十三大章程的內容。2003年團十五大召開,本次大會正式確定《光榮啊,中國共青團》為團歌,章程也相應由“代團歌”修改為“團歌”。團十六大章程沿用了團十五大章程關于本章節(jié)的規(guī)定。團十七大將該章節(jié)中對團徽的具體表述為“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團徽的內容為團旗、齒輪、麥穗、初升的太陽及其光芒”[28]。
中國共青團將團旗、團徽、團歌和團員證寫入章程,并不斷修正,由此可以看出中國共青團十分重視具象化的表達,努力將深厚的意蘊融入簡明和易于普及與接受的形式中。如團旗,旗面為紅色,象征著革命勝利;左上角綴黃色五角星,周圍環(huán)繞黃色圓圈,象征著中國青年一代緊密團結在中國共產黨周圍。
(一)團章修正的依據(jù)
團章的每一次修正背后都有深刻的依據(jù)。通常而言,組織依據(jù)、理論依據(jù)和實踐依據(jù)是歷屆團章修正的根本。團章修正既是由中國共青團的性質、地位所決定的,遵循了組織學的普遍規(guī)律,更是由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具體實踐所決定的。
1.團章修正的組織依據(jù)
團章全稱是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章程,是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的行動綱領。共青團的根本任務就是要堅決擁護中國共產黨的綱領。中國共青團在為實現(xiàn)根本任務奮斗的過程中特別需要一個具體章程來對團員的入團要求、權利義務、組織紀律以及諸多相關內容做出明確的規(guī)范、協(xié)調和明晰。同時,中國共青團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具有與時俱進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品質,根據(jù)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事業(yè)以及共青團自身建設的發(fā)展狀況,需要不斷對自身進行完善和發(fā)展,所以其章程也需要進行不斷完善和修正。
2.團章修正的理論依據(jù)
章程的含義是指組織、社團經過特定程序制定的關于組織規(guī)程和辦事規(guī)則的根本性規(guī)章制度。恩格斯曾明確指出:“一個新的綱領畢竟總是一面公開樹立起來的旗幟。”[29]列寧也認為:“組織首先就是制定章程?!盵30]章程一般具有穩(wěn)定性與發(fā)展性相統(tǒng)一的特點,作用于組織內部,依靠全體成員共同承認并實施,起到凝聚人心、積蓄力量、規(guī)范行為的指導作用。一個沒有章程的組織,一定是沒有向心力的組織。順應時代發(fā)展和歷史進步,在根本原則保持穩(wěn)定的情況下,團章的具體內容、要求等則在不斷發(fā)生變化,這充分體現(xiàn)了團章穩(wěn)定性與發(fā)展性的統(tǒng)一。
3.團章修正的實踐依據(jù)
中國共青團的前身是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自1922年5月成立以來,始終致力于引領廣大青年,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參與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實踐。中國共產黨在偉大實踐中不斷調整對黨自身建設的認識和現(xiàn)實國情的把握,同時根據(jù)時代特點提出了一系列具有中國特色的指導思想。在其領導下的中國共青團自然也要順應黨和時代發(fā)展的要求,不斷與時俱進,我們從每一次團章修正中都能看到它是具體實踐的生動體現(xiàn)。
(二)團章修正的基本規(guī)律
團章的修正并非無章可循,縱覽歷屆全國團代會后的團章修正,有三條基本規(guī)律十分明顯:首先,團章的修正始終堅持黨的領導,這是由中國共青團的性質和地位所決定的;其次,團章的修正始終奉行實踐為上的原則,這是符合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立場、觀點和方法的;最后,團章修正注重務實可行,這也決定了團章的嚴謹和科學。
1.團章修正始終堅持黨的領導
中國共青團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先進青年的群眾組織,是中國共產黨聯(lián)系青年群眾的橋梁和紐帶。黨章是黨的總章程,從中共二大制定第一部正式章程到黨的十八大,中國共產黨先后16次修改黨章,中國共青團章程始終根據(jù)中國共產黨章程的變化不斷進行修正。例如,團十七大章程明確將科學發(fā)展觀寫入共青團的指導思想之中,并作為團的行動指南。黨的十八大明確提出“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奮斗”的目標,團十七大章程關于奮斗目標的表述也提出要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智慧和力量,與黨的奮斗目標保持一致,并根據(jù)黨的十八大精神,首次將建設生態(tài)文明納入共青團的基本任務。
2.團章修正始終奉行實踐為上
自1921年中國共產黨成立以來,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道路是在社會實踐中不斷摸索前行的,中國共青團的發(fā)展也始終是圍繞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這一偉大實踐不斷推進的。例如,1992年鄧小平南巡重要講話發(fā)表后,改革開放的步伐進一步加快,經濟建設和各項事業(yè)出現(xiàn)了蓬勃發(fā)展的新局面,黨的十四大對團的建設和青年工作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在新形勢下,團十三大對團章進行了重要修正。這次修正在總則部分增寫了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內容,以及關于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共青團工作新發(fā)展的表述。
3.團章修正始終注重務實可行
團十七大章程豐富了共青團的基本要求,在原有的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的基礎上增加了“求真務實”的內容。務實可行也是貫穿團章修正始終的重要規(guī)律。務實可行是一個組織章程的基礎性要求,團章的每一次修正既把握了時代大勢,又從細節(jié)著眼,讓每一條款項都切合實際、務實可行。例如,“新青團”三大通過的修正章程,在什么人可以入黨的條文中刪去了先前章程中關于青年工人、青年農民、青年軍人、知識青年及其他勞動青年的提法,明確規(guī)定只有勞動青年才能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這是因為,由于社會主義改造的偉大勝利,我國當時的階級關系已經發(fā)生了根本性變化,當時的青年群體已經全部參加勞動或者正在學校中學習準備參加勞動。
[1][5][24]《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章程》,載《中國青年報》,1978年10月28日。
[2]江西共青團和青年工作理論研究會 共青團江西省團校:《共青團章程匯編——共青團早期臨時章程至共青團十七大章程》,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第194頁。
[3][8][20]團中央辦公廳:《中國青年運動歷史資料》(4),北京:團中央辦公廳1957年版,第160-171頁。
[4]團中央辦公廳:《團的文件匯編》(1957),北京:團中央辦公廳1959年版,第38-48 頁。
[6]《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章程》,載《中國青年報》,2003年7月30日。
[7][12][18]團中央辦公廳:《中國青年運動歷史資料》(1),北京:團中央辦公廳1957年版,第377-382頁。
[9]《中國青年運動歷史資料》(19),北京:團中央辦公廳1957年版,第388-393頁。
[10][21]《中國新民主主義青年團》,載《中國青年報》,1953年7月7日。
[11][26]《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章程》,載《中國青年報》,1988年5月11日。
[13]胡獻忠:《中國共青團歷次全國代表大會概覽》,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2012年版, 第84頁。
[14]《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章程》,載《中國青年報》,1964年7月8日。
[15][25]《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章程》,載《人民日報》,1982年12月28日。
[16]《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共青團重要文件匯編》,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2001年版,第177-182頁。
[17]《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第一次全國大會號》,載《先驅》半月刊第八號,1922年5月15日。
[19]團中央辦公廳:《中國青年運動歷史資料》(2),北京:團中央辦公廳1957年版,第67-73頁。
[22]《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章程》,載《中國青年報》,1957年5月25日。
[23][27]《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章程》,載《中國青年報》,1993年5月13日。
[28]團十七大文件起草組:《共青團十七大報告學習輔導讀本》,北京:中國文聯(lián)出版社2013年版,第98頁。
[29]《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415頁。
[30]《列寧全集》(第八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51頁。
(責任編輯:邢 哲)
2017-04-10
劉俊彥,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研究員,主要研究青年發(fā)展理論與青年工作; 葉子鵬,中共中央黨校黨建專業(yè)碩士研究生,主要研究黨建理論與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