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蘭其木格
摘 要:在新的時代背景和社會轉型期,文學寫作課程的講述也面臨著新的挑戰(zhàn)和難局。如何講授該門課程并讓其煥發(fā)出勃勃生機是每一位從教者應該直面和深思的課題。本論文分別從文學寫作學科的建構、教學理念的更新和教學體系的開放這三個維度來探析高校文學寫作課程。
關鍵詞:文學寫作 學科建構 教學理念 教學體系
文學寫作是人類文明史的構筑和締造活動,是具有寫作能力的人所從事的創(chuàng)新性腦力勞動。寫作能力彰顯出一個人的文化水準和對世界的理解深度。在人類的文明史上,曾有數(shù)位先哲文人將文學寫作的功用發(fā)揮到極致。早在魏晉時期,曹丕在他的《典論·論文》中曾說:“蓋文章,經國之大業(yè),不朽之盛事。”同樣,晚清時代的梁啟超及其五四一代的知識分子,則將小說的寫作與國家——民族的存亡和新民聯(lián)系在一起:“作為現(xiàn)代文學的源頭,梁啟超以‘今日欲改良群治,必自小說界革命始締結了文學和‘新民之間的關系。而五四一代知識分子則接過梁啟超的現(xiàn)代命題,進一步將其推進到實踐層面,他們的邏輯理路首先是確立以‘立人為中心的‘新文化運動的合理性。”除此之外,文學闊達的、沖蕩的情懷和縱論古今、合萬象于一身的特質則成為人格涵養(yǎng)和心靈放飛的精神通孔。真與好的文學作品道疾苦于民間,置靈魂于高格。文學寫作的現(xiàn)實意義和歷史意義由此可見。
但是,雖然文學寫作課程目前幾乎是大學里最常見的課程之一,但很長一段時期內,文學寫作課并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在各種文學史和文學理論為必修課的培養(yǎng)體系中,該門課程基本上被置于邊緣的地位。在許多高校中,尤其是民族院校里,無論是學生還是教師,對該門課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都缺乏清明的認知。毋庸諱言,在新的時代背景和社會轉型期,文學寫作課程的講述也面臨著新的挑戰(zhàn)和難局。如何講授該門課程并讓其煥發(fā)出勃勃生機和無窮魅力是每一位從教者應該直面和深思的課題。
一、文學寫作學科的建構
新時期以來,高校的文學寫作課程在歐美等國家的影響下逐漸開設起來,教育界和學術界的有識之士意識到文學寫作課程的設置對大學生的重要意義。彼時,建構一個科學的現(xiàn)代寫作學理論體系已經成為共識。一大批研究寫作學的教材和學術專著如雨后春筍般涌現(xiàn)。
譬如路德慶主編的《寫作教程》以新穎的訓練體系率先打破知識體例一統(tǒng)天下的格局,它緊扣寫作學的“術科”性質,在“訓練”這一點上與基礎寫作教學的實踐特性相吻合,智能訓練和寫作知識的有機結合,開了高校寫作教材分解式訓練的先河。裴顯生主編的《寫作學新稿》提出了“本質論+過程論+技巧論+文體寫作論”——“四大塊”的理論框架,既將寫作活動以主體為中心環(huán)節(jié)置于時代、社會、讀者的大系統(tǒng)中作全方位的觀照,又將采集、構思、表達和修改四個環(huán)節(jié)的動態(tài)特征進行了較為完整的綜合顯現(xiàn)。建留寶、昌柄蘭等撰寫的《文學寫作學》以科學的寫作理論為指導,以文學作品中的佳作為范文,以寫作訓練為中心,全面系統(tǒng)地闡述了文學寫作的特征,作者的創(chuàng)作動機,文學寫作的思維法則以及文學體裁的不同門類的不同寫作要求。王強模主編的《當代寫作學》鮮明地樹立了寫作的系統(tǒng)觀,他從寫作要素入手,提出寫作主體、寫作客體、寫作受體、寫作文本、寫作中介的寫作五要素,并以寫作主體為中心形成一個系統(tǒng),哲學地闡釋了寫作活動中寫作要素之間既制約又能動作用的關系。林伯麟、孟建偉編著的《寫作原理與技法》引進傳播學的原理考察寫作活動,寫作系統(tǒng)及其與外部環(huán)境的關系成為論述的中心。從宏觀、中觀、微觀三方面入手剖析寫作過程的要素、環(huán)節(jié)以及“零件”組合,“同化律”“類化律”“序化律”和“優(yōu)化律”的提出深化了寫作中傳播轉化的系統(tǒng)內涵。除此之外,具有代表性的論文為王萍的《高校文學寫作訓練方法的探索與實踐》,該論文集中論述了文學寫作訓練方法應做到加大課外訓練、突出課堂訓練和革新課程的評價體系、改變作業(yè)評改模式等幾個要點。周淼龍的《構建有效的測評體系——改革大學寫作課程的考評方案》提出了建立現(xiàn)代寫作學學科的測評體系,具體為利用現(xiàn)代技術,借鑒檔案袋法,把教學評價與能力評價結合,讓過程評價與社會評價趨同,通過理性綜合、直覺把握,做出一個較為合理的評價;彭翠的《回到文學本身——高?!次膶W寫作〉課程改革芻議》探討了高校文學寫作課程當前的重要性和所處的困境,通過“回到文學本身”的闡釋和論證,找到了《文學寫作》課程改革的突圍方向。阮禮義的《關于寫作學一些問題的思考》主要論述了對文學寫作的理論、文學寫作學科及文學寫作操作理論的理解。詹珊的《文學類寫作教學悖論困境探析》主要論述了文學寫作教學在具體實踐環(huán)節(jié)存在的悖論性處境,如寫作客體的多元化,寫作主體綜合素質的不可傳授,在教與學的環(huán)節(jié)中,普遍性與個性之間的沖突的問題。另外還有教學結果衡量的標準不確定等因素的困擾,對這些困境,作者也給出了應對策略,比如創(chuàng)建寫作教學網頁,設置情境案例教學,注意培養(yǎng)學生樹立成品意識和扎實傳授傳統(tǒng)技法等。
由此可見,從新時期及至當下,教育界和學術界對文學寫作學科的建構和探討就從未止息,這些論述有效地拓展了文學寫作的學科深度,為課堂教學提供了理論上的支持,逐漸建構起文學寫作的譜系和脈絡。誠如著名作家嚴歌苓所說:專業(yè)的文學寫作課是非常重要的。因為通過系統(tǒng)的學習寫作理論,可以讓學生掌握各種文體的常識,學會布局謀篇并最大限度地挖掘自身的寫作天賦。
二、教學理念的更新
理論著作和學術論文證明了文學寫作課程的合理性與合法性,但講述文學寫作課程卻并不能僅僅依憑教材的照本宣科。如果教師只停留在解析寫作特點、經驗、規(guī)律和研討寫作者的特質、思維、語言等方面的質素,雖然能夠完成該門課程的教學任務,但學生接受的實際效果卻不能盡如人意。文學寫作課程不只是創(chuàng)作的布局謀篇和理論的生吞活剝,而是要讓學生發(fā)自內心的熱愛和樂此不疲的嘗試。因為,“寫作實踐是寫作者生命活力的承載,是寫作者的精神旅行和現(xiàn)實描摹,它是新鮮的、動態(tài)的,是與當下時代生活息息相關的。這樣的一種洋溢著探求勇氣的精神行動,只把它局限于書本內容,只把它安置在狹小的課堂里是殊為不當?shù)??!蔽膶W寫作的教學理念應該是開放和多元的。尤其是在互聯(lián)網媒體環(huán)境下,更應該不拘一格地探索文學寫作課程的教與學。
隨著時代的發(fā)展、知識的更新,文學創(chuàng)作理論和文體理論也在不斷地更新和完善,而在互聯(lián)網媒體環(huán)境和社會轉型期,新的類型文學開始出現(xiàn)并成為龐然大物,比如網絡文學的繁榮發(fā)展和影視劇本的大量涌現(xiàn),這些都需要文學寫作教師的及時跟進和系統(tǒng)地梳理總結。而傳統(tǒng)的詩歌、散文、小說、戲劇文學等文體也在經歷著變革,老舊的文學理論顯然已經不能夠歸納和涵蓋這些文學文體的新面貌,教師要在寫作操作層面進行新的描述。例如關于散文的概念就需要從古迄今的梳理,尤其是在20世紀90年代“新散文”寫作潮流出現(xiàn)后,散文寫作的角度多從視覺與意識方面切入,散文寫作呈現(xiàn)出某種非回憶的直接在場的狀態(tài)。在敘述上則取消了過去時,永遠是現(xiàn)在時。在美學風格上往往表現(xiàn)出理性的凝重與詩意的激情?!靶律⑽摹痹谒囆g上追求洋洋灑灑,充滿智性、詩性的寫作。
文學寫作課程是動態(tài)和開放的學科,在理論知識上任課教師要改變抱殘守缺的惰性思維,以開闊和勤謹?shù)膽B(tài)度去完成每一堂課的授課任務。設身處地地理解學生在文學寫作中遇到的困難,幫助他們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譬如有的學生在開始上文學寫作課程時苦于沒有寫作素材,不知如何才能寫出一篇有效的文學作品。筆者的經驗是首先講述學生感興趣的“童年經驗”理論,在授課的過程中,讓學生口述童年時難忘的人、事、物,然后據(jù)此寫成小文章。如此的訓練和講述,將有效地消解學生的畏難心理,解決了學生寫作上缺乏素材的難題。啟發(fā)學生用審美化的詩意眼光看待事物,從而讓他們發(fā)現(xiàn)文學寫作本身的魅力,化被動為主動,達到在今后的學習中能夠發(fā)自內心地愿意寫和自愿寫的目的。
開放而不偏狹的教學理念和采用有效的教學方法是教師教好文學寫作課的基礎,但僅僅止步于此還是不夠的。文學寫作作為一門實踐性極強的課程,任課教師除了寫作理論的講述外,還應該親自參與文學寫作,和學生一樣要多讀多思多練筆。不間斷的文學寫作實踐可以讓教師明晰文學創(chuàng)作中的甘苦,有利于寫作實踐和文學理論的融會貫通。同時,任課教師的文學作品也可以和同學們的文學創(chuàng)作放在一起講評,師生之間互相學習,共同提高。教師的言傳身教可以與學生在情感和心靈上建立信任和溝通的可能,引領學生步入文學創(chuàng)作的殿堂,使他們能夠感受到寫作的樂趣和情趣。這樣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情境有利于教師寫作和教學能力的提升,學生也在此過程中感受到文學寫作的魅力,有助于他們寫作能力的培養(yǎng),實現(xiàn)教與學雙贏互利的局面。
三、教學體系的開放
隨著現(xiàn)代教育技術的提高以及互聯(lián)網新媒體的出現(xiàn),高校寫作教學模式也必然面臨轉型和必要的變革。新理念的寫作教材,寫作教學方式的多元,創(chuàng)作型的任課教師將要取代現(xiàn)在的陳舊性的紙質教材、單一的理論化寫作教學課堂以及灌輸教材的知識型寫作教師。文學寫作課要關注教材的新理論、教學的新模式以及寫作的新現(xiàn)象。所有這些都決定了新時代背景下文學寫作課程需要開放而多元的教學體系的變革,有待于新的探索和新的突破。
現(xiàn)代互聯(lián)網技術的繁榮發(fā)展為高校大學生文學寫作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機遇。一個不證自明的常識是,每個寫作的人都有讓作品流布的期盼。發(fā)表作品、接受品評幾乎是每一個寫作者企望實現(xiàn)的美好愿景。但數(shù)量寥寥的傳統(tǒng)文學期刊在高標準、圈子化的情狀下,新的寫作者很難獲得發(fā)表的機會。大多數(shù)頗有天分的寫作者遭到冷遇,他們的寫作只能停留在自娛自樂的境況。久而久之,這些寫作者大都會放棄寫作,不再傾心投入。新媒體的出現(xiàn)和發(fā)展為大學生文學寫作的培養(yǎng)工作帶來了新的機遇?!叭绾巫プ∵@個機遇,改變大學生文學寫作的薄弱局面,是大學教育工作者面臨的一個課題?!毙旅襟w降低了發(fā)表難度,尤其對初入文學門檻的寫作者而言,無疑是一個絕好的消息。微博、博客、各大論壇和文學網站的遍地開花沖決了文學寫作發(fā)表難的困局。各種原創(chuàng)文學大賽的舉辦也為學生的文學創(chuàng)作提供了走入前臺、獲得紙媒出版的可能。
筆者在本職工作之外,堅持文學創(chuàng)作,尤其積極參與各類文學原創(chuàng)大賽的評比,并取得過較好的成績。部分作品因獲獎而獲得了紙媒出版的機會。這樣的個體經驗讓筆者感同身受地領會到新媒體的公平與公正,進一步激勵了創(chuàng)作信心。在文學寫作課程的講授中,筆者呼吁和鼓勵學生們利用新媒體來發(fā)表作品,讓他們的寫作不再是寂寞的獨角戲,而是可以擁有讀者和粉絲跟蹤閱讀的文學寫作。每當學生寫出了優(yōu)秀之作后,筆者會組織文學寫作班的學生自由地開展該作品的“文學研討會”。讓同學們在閱讀作品后,進行文學鑒賞和批評,并以訪談的形式讓學生說出作品的立意和創(chuàng)作心路,讓其他的同學們能夠借鑒學習。這種交互式、互動型的新型寫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學生上課的積極性明顯提高,語言和布局謀篇的功力得到大幅度提升。個別寫作能力突出的學生還被文學網站簽約為駐站作家,成為校園里的明星式小寫手。這樣的示范作用,也帶動了其他的學生積極而主動地投入到文學寫作的創(chuàng)作之中。
在現(xiàn)代教育技術的支持下,筆者組建了文學寫作興趣群,將文學寫作班的全體同學邀約進來。在這里,學生上傳近作,發(fā)表讀書報告和自由評論文學作品。無論是經典文學作品的閱讀,還是原創(chuàng)文學作品,都可以展開討論和爭鳴,打破了傳統(tǒng)的填鴨式理論講述和學生被動接受的怪現(xiàn)狀。這種突破時空限制的、開放的授課模式滿足了學生個體表達的需求,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熱愛讀書和寫作的興趣。
說到底,文學寫作是心靈的囈語和精神的家園。若能通過文學寫作課程的設置,讓學生在今后的人生路途中能夠保持對文學的敬畏之心,在文字里覓塵海天機之變幻并因之而接續(xù)精神之火的傳承便是該門課程的全部意義之所在。
參考文獻:
[1] 何平.網絡文學的文化自覺何以可能[N].光明日報,2016年11月7日.
[2] 林超然,王清學,高方.大學寫作課程建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黑龍江高教研究,2008(10).
[3] 鄭儀東.論新媒體下大學生文學寫作能力的培養(yǎng)[J].語文建設,2016(9).
基金項目:北方民族大學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民族高校文學寫作課程探析”(2016JY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