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天云
摘要:高中地理不同于許多單純依賴純文字表述的課程,地圖是其重要的組成部分,要求學生不僅需要記憶地理知識,更需要具備一定的讀圖能力,保證自己能夠從地圖中獲得相關的地理信息。讀地圖不是對地理知識的機械記憶,它需要教師綜合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邏輯思維與地圖分析能力。
關鍵詞:高中地理;讀圖能力;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3.5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6)11-0276-02
地圖是我們日常生活中經常能夠遇到的事物,在我們的生活中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因此,學生具備基礎的地理讀圖能力不僅是教學大綱對學生學習高中地理的要求,更是為學生以后的生活、工作提供便利的工具,具有明顯的實用價值。地理教育中地理技能的培養(yǎng)應該立足于提出地理問題、獲取地理信息、整理地理信息、分析地理信息、回答地理問題這五個方面。讀圖能力作為地理教學的重點培養(yǎng)目標,也需要遵循科學的地理教學方式,循序漸進,逐步提升學生的地理讀圖能力。
學生在初中階段首次接觸地理學科,初中地理教師一般會以地理事物的認識為主,向學生介紹地理事物的基本特征,幫助學生初步形成對地理的知識構架和思維認知。初中階段主要是讓學生了解、記憶地理事物,對于學生的地理讀圖能力要求不高。而高中地理是初中地理的進一步總結與深入,具體表現為在知識深度上對地理事物進行縱向延伸。隨著新課程改革的實施,地理教學大綱對學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地圖在地理教材中占有很大的比重,這就意味著學生不僅需要分析記憶更多更難的地理內容,還需要在記憶之外進行地圖解析,以適應高中地理的知識組成模式。因此,教師在進行高中地理課堂教學時,不能再沿用過去的教學模式,一味讓學生死記硬背,要及時轉變地理教學觀念,重視對學生讀圖能力的培養(yǎng),通過地理讀圖訓練提高學生的邏輯思維和創(chuàng)新能力。
1.激發(fā)學生對讀圖的興趣
由于初中地理傾向于普及基礎知識,很多教師在進行地理課堂教學過程中通常重視學生對地理內容的理解與記憶情況,對于學生的自主讀圖與分析能力訓練不夠,沒有為學生高中階段的地理學習打下很好的基礎。隨著高中地理內容的深入與系統(tǒng)化,讀圖能力在學生的地理學習中發(fā)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因此,高中地理教師在進行教學時必須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學生對地理地圖的觀察與分析能力,提高學生的地理讀圖能力。
但由于初中地理課堂教學基本采用教師講授知識點,學生背誦的教學模式,學生在心理上已經養(yǎng)成了依賴教師的習慣,對于解讀地圖這種獨立性、邏輯性強的學習活動有著本能的排斥心理,認為這種地理訓練不僅浪費時間與精力,更是完全沒有興趣。因此,教師要想提高學生的地理讀圖能力,必須要從培養(yǎng)學生對地圖的學習興趣出發(fā),激發(fā)學生內在的學習動機,使學生認識到地理地圖的趣味性,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與求知欲,引導學生自覺探索地理地圖的奧秘,主動進行地理讀圖能力的訓練,提高對地圖的解讀能力。
首先,地圖有許多類型,有的抽象難懂,有的具象生動,學生之所以不愿意讀圖很大程度是因為教師在進行授課時教學順序不對,沒有遵循由易到難、由淺入深的教學規(guī)律,導致學生在一開始學習地圖時就打退堂鼓。為了讓學生更好地學習地圖,教師在進行地理課堂教學時,可以從高中學生感興趣的內容出發(fā),在課堂教學開始就抓住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愿意在課堂上主動與教師進行交流互動,充分調動學生地理課堂的積極性與參與性,使課堂教學不再是教師的獨角戲,而是能夠很好地引導學生發(fā)揮自己的主動性,積極參與到地理課堂討論中來。
例如,旅游是大多數學生喜歡的生活方式,旅游的目的地、景點和出行方式都與地理、地圖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學生如果具備高水平的地理讀圖能力,并且將其運用到旅行途中,不僅能合理規(guī)劃旅游線路,更能幫助學生解決旅行途中遇到的難題,給旅游帶來極大的便利,具有很高的實用價值。對于世界地理來說,讀圖的基本要求是能夠認識一些重點國家,清楚它們的位置,這是許多學生的弱勢部分。針對這一問題,教師可以以學生想去的旅游國家為內容導入,讓學生對認識國家產生濃厚的興趣,進而讓學生主動在地圖上找出自己感興趣的國家,記憶其位置和特征。這種教學方式能夠充分激起學生對地理地圖的學習興趣,為提高學生的讀圖能力奠定基礎。
其次,高中地理的教學內容不只是讓學生簡單地了解地理事物,更需要學生對于一些地理現象做出自己的分析與解析,因此,內容比較抽象難懂,這必然會增加學生的地理學習難度。針對這個問題,教師在進行地理課堂教學時,可以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入手,鼓勵學生觀察生活中的地理現象,在課堂上與教師和學生分享。,這樣既能鍛煉學生的觀察能力,又能實現地理教學的生活化,拉近地理學習與學生的距離,使學生能夠認識到地理學習在生活中的價值,從而增強地理課堂教學的趣味性,刺激學生對生活未知現象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從而激發(fā)學生對高中地理的學習興趣。
例如,教師在進行地理氣候相關知識的教學時,可以從學生日常接觸的天氣預報入手,引導學生認識氣象云圖,了解基本的天氣現象符號。在認識這些的基礎上,對學生進行氣溫等高線與降水柱狀圖內容的講授,使學生掌握氣候的相關分析規(guī)律。地理知識與我們生活息息相關,教師在講授鐵路干線相關的知識時,可以從學生的日常出行入手,使學生能夠體會到地理在生活中的實用價值。高中地理教學內容抽象,對學生的地理基礎要求較高,因此,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時,必須立足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地理學習積極性,從而提高地理課堂教學效率。
2.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讀圖習慣
由于應試教育的影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過于依賴知識的死記硬背,對于讀圖這種需要調動觀察思考和邏輯思維的學習活動缺乏熱情與積極性,因此,許多學生在進行地理讀圖練習時,是先將課本上的知識背誦下來,然后再將記憶的知識搬運到地圖上,這種將地圖與知識分離的行為只能導致讀圖訓練形式化,不利于學生地理能力的提高。因此,教師在進行地理讀圖教學時,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結合地圖進行地理學習,養(yǎng)成良好的地理讀圖習慣,提高學生的讀圖能力。同時,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不是一蹴而就的,教師要引導學生在進行地理學習時總結一些讀圖技巧,長期堅持訓練,從而形成一套適合自己的地理讀圖方法。
總之,讀圖作為高中地理教學的重要一部分,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讀圖習慣,提高學生的地理讀圖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