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小寧
【摘要】明代瓊州府官員的所作所為是引發(fā)黎人“叛亂”的重要原因。據(jù)文獻記載,黎人“叛亂”主要是由于官員剝削黎人、官員加征賦役、撫黎流官謀分府權(quán)以及官員撫黎策略不當?shù)纫蛩貙е?。多?shù)官員不愿意直接管理黎人,多借助黎人土官土舍以及里長、胥吏管理剝削黎人。
【關鍵詞】明代 瓊州府 黎人“叛亂”
【中圖分類號】K248.205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619/j.cnki.rmltxsqy.2016.23.015
萬歷二十五年,時任瓊州知府的李多見在《征黎告文》中云:“庸官以貪起釁,征需無藝,誆索多途”。導致黎人“叛亂”頻繁,叛亂爆發(fā)的原因主要“在官而不在民”。①
瓊州府官員引發(fā)黎人“叛亂”
官員剝削黎人導致“叛亂”?!埃尉福┒四?,崖州止強,石訟等村黎酋那燕、那牽、符門欽等作亂。判官黃本靜科索無厭,燕等遂逼崖州,圍感恩。”②歐陽必進亦云:“初四日,趙坤文同王細恩,捉拿黎人那燕綁縛,圖賴先次盜伊馬鞭,勒取牛三只或銀三兩賠還”;嘉靖二十七年(1548年),“知州葉應時、判官黃本靜,累差壯賴以學、雇民王仕廣”,“進小營黎村,外科馬站并雜項銀谷”,“又差趙坤文進止強村外派麖皮、螗蠟等貨”。③這些文字詳細描述了黃本靜等“管理海南的官吏苛暴因循,貪殘私斂,大失黎心”,以致引發(fā)黎人“奮起抗爭”。④
官員加征賦役誘發(fā)“叛亂”。明代統(tǒng)治者受儒家“薄賦輕徭”思想影響,將法定賦役定得較低,“明朝的國家財政安排用于州縣政府行政運作支出的部分十分微薄,州縣政府的行政運作在原則上本來就是要依賴里甲的協(xié)助,里甲正役的人力支應自然就會衍生出物力和財力的負擔”。⑤《萬歷瓊州府志》云:“景泰后,凡百官需悉令出辦,凡歲祭、表箋、鄉(xiāng)飲、科貢、料價、夫馬等項。民苦之。”⑥由于瓊州府繳納賦稅承擔徭役的人少,瓊州府官員只好向現(xiàn)有編戶齊民加派,導致“徭役供應繁難,而民每告病”。⑦在此過程中,“黠猾又干沒出入其間,賦斂不一,供役浩繁,加之額外之征,賠絕之苦,民始不堪命矣”。⑧官員對編戶齊民的剝奪,致使一部分人逃入黎區(qū),成為黎亂的誘因之一。
撫黎流官謀分府權(quán)導致“叛亂”。撫黎知府劉銘借助“招撫生黎為由”,向永樂皇帝請求將熟黎“悉與所屬管”;在請求得到皇帝批準后,再利用永樂皇帝給予的“不要供應差發(fā)”的優(yōu)惠政策,吸引“奸民投作?;?;“永樂十年,造冊收入熟黎未報丁口,報作新招歸附黎戶……暗分州縣人民,立作二萬余戶,四萬九千余名口”。⑨這造成編戶齊民數(shù)量減少,賦役難以維持官府正常運轉(zhuǎn)。劉銘“謀分府權(quán)”行為最惡劣的影響是教會了撫黎土官土舍利用黎人與政府相抗衡,挑撥“愿為良民”的黎人與“樂為?;钡睦枞恕爸\害相殺,馴致攻州陷縣”引發(fā)“叛亂”。⑩
官員撫黎策略不當導致“叛亂”。明王朝對待少數(shù)民族的政策多數(shù)時期是秉承明太祖“威德兼施”策略,即“蓋蠻夷非威不畏,非惠不懷,然一于威則不能感其心,一于惠則不能懾其暴,惟威惠并行,此馭夷之道”。?永樂時期向黎人峒首施“惠”來招撫黎人,使得許多黎人慕義向化。明中后期黎人掠奪叛亂加劇,官府越來越多采取“威”來鎮(zhèn)壓黎人。武力鎮(zhèn)壓后,由于黎區(qū)的“瘴癘之氣”,官府難以直接管理黎人,不得不籠絡黎人峒首?!凹冉o予魚鹽,又犒以花紅羊酒……又將黎童充生員作養(yǎng),賊所需索,無不應付,如奉驕子”,但結(jié)果是“諸黎實潛失交通,聲勢相倚,彼招此叛,此招彼叛。甚者今日見官服招,明日回巢又叛,此以姑息為撫,無益而反釀患之明驗也”。?招撫黎人是治黎必要且正確的手段,但是由官府來招撫向化,才能取得較好的效果,正如萬歷《瓊州府志》所言:“撫之名可屬于官府,不可屬于土舍,撫之實可施于向化,不可施于叛順……黎之始終誤郡以一‘撫字,亦可深長思矣。”?
瓊州府官員管理黎人的途徑
借助黎人土官土舍管理、剝削黎人。多數(shù)官員不愿意直接管理黎人,一是明朝統(tǒng)治者曾頒令禁止官員擅入黎區(qū),如《明英宗實錄》卷二一七“景泰三年(1452年)六月己卯”條載:“仍諭所在軍衛(wèi)、有司官吏、軍民人等,不許擅入村洞,擾害激變。如違,悉治以重罪”;所以即使“間有志立功業(yè)者”想做化黎事業(yè),卻“慮事掣肘難行”,同時還面臨“邀功起恤之讒隨有可懼”的彈劾。?二是黎區(qū)“猶多颶毒草、蟲蛇水土之害”,?外人進去就容易“罹其瘴毒,鮮能全活”。?官府往往通過黎人土官、土舍管理黎人,時間一長,官員和土官土舍常常勾結(jié)起來剝削黎人。明代瓊州府文昌人韓俊云:“今土舍峒首全仗貨利肥家,逢迎府縣?!?黎人峒首“未為土舍也,保舉則賄賣黎頭,委牌則賄賣官吏,此不貲之費,將何從出也”;他們“既為土舍也,衙門之為賂遺,胥役之勒索,此無限之求,將何取償也”;因此峒首經(jīng)?!肮倥梢凰脚墒?,官取百而私取千,而無不責之于黎”,導致的結(jié)果“酒漿雞黍,所至為之一空;花藤皮臘,所見皆為己有”。?這種“吸黎之骨髓”的剝削必然導致黎人的掠奪劫殺,正如廣東按察副使胡訓所說:“黎人劫殺,皆由土舍科斂,土舍之科斂,皆由有司之貪墨。”?
借助里長、胥吏之手剝削黎人。里長、胥吏給官員“每每送薪送菜”,“意實有所希求。謂之意有希求者,蓋億官府不易反面,而今少獻殷勤,他日秉公事、取私債、多科錢糧、占人便宜,得以肆行無忌也”。?里長、胥吏的剝削使得“黎兒憤勇決,挺身負戈矢”,一部分黎人“叛亂”后通過刻箭傳遞、斬牛歃血習俗號召其他村峒黎人也奮起反抗,從而出現(xiàn)“槍急千人奔”的大范圍“叛亂”,連身為官員的錢嶫也稱黎人“犯順非得已”。
官員借黎人“叛亂”謀利?!睹魈鎸嶄洝肪?69“洪武十七年十二月癸丑”條載:“海南衛(wèi)指揮僉事張信討儋州宜倫縣賊,破之……首賊唐那虎、鄭銀等遁走,信追擒之,及其屬送京師。知州魏世吉受賄,縱銀竄去?!庇秩纭埃ㄈf歷)四十三年,因羅活黎亂,(撫黎)通判葛經(jīng)乘擾貪墨不靖”,明中后期對官員的管束放松,葛經(jīng)等人趁黎亂而“貪墨不靖”就不足為奇了。
(本文系海南大學青年基金項目的階段性成果,項目編號:qnjj1277)
注釋
戴熺:《萬歷瓊州府志》,海口:海南出版社,2003年,第847、269、229、422、436、420頁。
黃佐:《嘉靖廣東通志·瓊州府》,海口:海南出版社,2003年,第534,545、526,545,409頁。
參閱歐陽必進的《走報地方緊急黎情疏》和張鏊的《交黎剿平事略》卷四,《玄覽堂叢書》第12冊。
唐玲玲、周偉民:《“凡俗”與“神圣”——海南黎峒習俗考略》,上海大學出版社,2014年,第49頁。
劉志偉:《在國家與社會之間——明清廣東地區(qū)里甲賦役制度與鄉(xiāng)村社會》,北京:中國人民出版社,2010年,第101~102頁。
《正德瓊臺志》,彭靜中點校,??冢汉D铣霭嫔?,2003年,第603頁。
《明太祖寶訓》卷6。
王弘誨:《天池草》,??冢汉D铣霭嫔?,2003年,第47頁。
《海瑞集》,??冢汉D铣霭嫔纾?003年,第112~113、256頁。
張廷玉:《明史》,北京:中華書局,1974年,第8272頁。
陶元淳:《議設土舍之患狀》,載《皇朝經(jīng)世文編》卷88。
張岳崧:《道光瓊州府志》,??冢汉D铣霭嫔纾?003年,第136、1827頁。
責 編/樊保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