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琳靜
雙語教學模式是實現雙語教學目標以及教學過程控制的重要手段。國際貿易課程作為經濟學專業(yè)的一門核心課程,是最早一批開展雙語教學的課程,以國際貿易雙語教學示范課程建設的經驗為依據,通過對構建雙語教學模式的影響因素進行分析,構建出適合中外合作辦學特點的雙語教學模式。
雙語教學國際貿易合作辦學
一、引言
渭南師范學院東盟博仁財經學院是一所與泰國博仁大學合作辦學的二級學院,該院采用中外合作辦學雙方共同制定的培養(yǎng)方案和教學計劃,引進最新教學理念和外文原版專業(yè)教材進行雙語教學。國際貿易課程作為經濟學專業(yè)的一門核心主干課程,是我院最早一批開展雙語教學的課程,通過國際貿易雙語教學示范課程的建設,旨在形成與國際先進教學理念與教學方法接軌,符合中國實際、具有一定示范性和借鑒意義的雙語課程教學模式,為培養(yǎng)學生的國際競爭意識和能力發(fā)揮重要作用。
二、影響國際貿易雙語教學模式的因素
(一)教學環(huán)境
學生能否養(yǎng)成英語思維的語言習慣是實施雙語成敗的關鍵。國際貿易雙語教學的最終目的是學習者能同時使用母語和外語進行思維,能夠根據不同的交際對象和工作環(huán)境需要在這兩種語言之間進行轉換,熟練處理各種外貿事務。作為非英語國家,我國的高等院校沒有天然的英語學習環(huán)境,在校學生既沒有用英語進行思維的壓力,也沒有用英語進行交際的需要,因此無法天然形成一個英語的語言環(huán)境。語言學習環(huán)境是雙語教學中的關鍵環(huán)節(jié),使學生“浸透”于英語語言環(huán)境之中,才能激發(fā)其學習英語的興趣。
(二)專業(yè)教師
雙語教學對教師的要求非常高,教師不僅專業(yè)要精深,還要能用英語表述專業(yè)知識、解析專業(yè)詞匯。教師素質是開展雙語教學的先決條件。雙語教師不同于外語教師。他們除了要有較高的外語水平之外,還必須懂得一門專業(yè),并且要求專業(yè)化,能夠深入淺出、系統(tǒng)地把專業(yè)知識傳授給學生。雙語教師必須同時懂得外語教學和學科教學的相關理論和教學方法,必須擁有先進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思想,能將學科知識和外語結合起來,融會貫通,幫助學生透過外語掌握學科專業(yè)知識。
(三)專業(yè)雙語教材
雙語教學使用原版教材可以使學生能夠在更高起點上進行專業(yè)知識的學習,學到最新學科前沿知識,有利于學校借鑒國外現代教學理念、先進的教學方法和手段,觸及新的教育思想,逐步建立和形成與國際接軌的人才培養(yǎng)新體系。但原版教材在國家制度、法律及宗教等方面與我國存在差異,有些教材脫離我國的實際,而且與其他課程銜接性差,因此在使用方面帶來了諸多矛盾。自編和翻譯教材還存在外語的地道性與鮮活性等問題。如何編制一套能夠密切聯系我國實際的適用教材,實現教材的多元化、市場化、本土化有機地結合,還是一項難度相當大的課題。依托外語原版教材,再輔之以教學參考用書,是目前雙語教學中教材選用的較好做法。
(四)授課學生
雙語教學對學生素質的要求相當高,實行雙語教學并非每個學生都可以輕松接受。如果學生的外語水平尚未達到一定程度,就盲目地進行雙語教學,無異于拔苗助長。要樹立學生學英語的信心,引導學生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充分發(fā)揮學生語言學習的潛力。教師應從知識傳授者轉變成為策劃者、鼓勵者、啟發(fā)者,把學生學習動力和興趣調動到最佳狀態(tài),特別對于一些基礎較差的學生,教師要盡量增強其對自身學習的信心,培養(yǎng)其對英語學習的興趣。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用正確、流利的英語進行專業(yè)知識的講解,但又不能絕對地排除漢語,避免由于語言滯后造成學生的思維障礙。教師還應利用非語言行為,直觀、形象地提示和幫助學生理解教學內容,以降低學生在英語理解上的難度。
(五)反饋機制
反饋機制的設置至關重要,它有助于教師和學生在教學過程中不斷調整和規(guī)范自己的行為,以達到良好的教學狀態(tài)。針對雙語課程,學校系統(tǒng)地收集和分析資料,對課程效果的價值進行評估。對雙語課程教學質量的高低、教學目標和教學方法的有效程度作出判斷,其目的在于進一步指導今后的教學活動。
三、國際貿易雙語教學模式的構建
根據上述影響雙語教學模式建構因素的分析,結合中外辦學的特點,可以總結出一種漸進式雙語教學綜合模式,系統(tǒng)有序地將全外型、半外型、過渡型以及依托型這四種教學模式有機地結合在一起。
學生在剛入學期間,對所學專業(yè)以及相應課程還屬于熟悉與了解階段,此時學生的外語水平有限,課程難度一般。因此采用過渡式教學模式(Transitional Bilingual Education)與其相適應。所謂過渡式教學模式,是指學生進入學校以后部分課程使用母語教學,但教材為外語,逐步加大外語使用比例,然后過渡為使用第二語言進行教學。
半外型教學模式適合于某些課程難度較高,學生欠缺相關課程的知識,外語水平不足以掌握課程內容的情況。在這種情境下,教師可以采用增加母語使用頻率,利用跨語言教學策略或翻譯法,加大課程實踐環(huán)節(jié)的比例等方式,幫助學生掌握所學的課程內容。為了達到雙語教學的整體目標,教師需要依次權衡學生接受程度、課程核心內容以及學生語言掌握程度。
依托型教學模式的特點在于,語言的掌握依托于課程內容之中,重點放在語境應用上,而不是語言形式的教授上。一般情況下,在雙語教學環(huán)境中的學生在入學兩年以后,語言水平有了相應的提高,盡管課程難度加大,但學生專業(yè)知識也有了一定的基礎。因此,高水平的外語將會成為掌握專業(yè)知識的主要工具,而教學中使用母語只是中方教師解決特定問題的輔助手段。
全外型教學模式適合于學生所在班級的整體外語水平較高,且所學的課程難易程度適中的情況。采用全外型教學模式有利于全面提高學生外語水平以及對專業(yè)知識的理解能力。
雙語教學模式的建構受到學生英語水平、課程難易程度以及雙語教學環(huán)境因素的影響。全外型教學模式不適合課程難度較大或者學生外語水平較低的情況。其次,在課程內容學習過程中,教師恰當選擇與學生外語水平與認知能力相適應的教學模式,加大實踐環(huán)節(jié),調整雙語教學中母語使用比例等方法有利于雙語教學的效果。再者,創(chuàng)設有利于雙語教學的環(huán)境能夠提高雙語教學的滿意度。參考文獻:
[1]筱娜.試析高校“雙語”教學模式[J].中國高教研究,2002(7).
[2]劉玲.國際貿易專業(yè)雙語教學研究[J].湖北經濟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9(11).
[3]王學.國際貿易課程中英雙語教學目標與教學方法探討[J].北京大學學報,200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