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 陳洲(本刊特約記者)
如鯨向海,似鳥投林
文_ 陳洲(本刊特約記者)
浪水鎮(zhèn)依靠著一條悠長的河流坐落。
我記憶中的它,是寒春冷冽的蟹青色,混著毛太陽的橘黃,在波光粼粼的水面上碎成的倒影。
我的記憶在各種暈染的色彩中飛快游走。
浪水得益于自然的潤澤,盛產(chǎn)的瓜果蔬菜成為我童年記憶中濃墨重彩的一筆。老宅背后的山林里有一片竹海,每到初夏,孩子們在竹筍剛冒尖不久便將其收獲。嫩筍雖然小,但味道特別鮮美清香。一枚又一枚的嫩筍帶著泥土的氣息和清脆的笑聲被裝在籮筐里成為晚餐的佳肴。我們并不貪心收獲多少,而是傾心于尋找竹筍的樂趣和親手收獲的感動。
相對于這些常見的果瓜蔬菜,浪水有一種更為神秘的野味,它們出沒于人跡罕至的山頭林尾,并且大有曇花一現(xiàn)的趨勢,稍稍不留神就會錯過。這種神奇而昂貴的菌類,有著樸素的名字——紅菇,其味道有著較之任何菇類無法比擬的鮮甜可口,并含有人體必需的多種氨基酸等成分。紅菇時節(jié),人們?nèi)蔽溲b進山里尋找,采回的紅菇被放在木炭上烘干,溫暖的屋子里氤氳著紅菇的芳香,讓人倍感安心,這是豐收的喜悅帶來的對未來的篤定。
離開總是迫不及待,舊的美好遠比不上新的吸引。我像一只候鳥北飛離開了家鄉(xiāng),就這樣背井離鄉(xiāng)二十載,直到兩鬢斑白,語帶他鄉(xiāng)音。我開始懷念那些過往的片段,像是電影錄像不斷重放??v然現(xiàn)在浪水已經(jīng)從一個鄉(xiāng)變成一個鎮(zhèn),人口的增加,經(jīng)濟的發(fā)展,還有潛移默化在改變的一切,讓我雖記得回家的路,卻認不出來路上的一景一物。硬化的道路、新裝的路燈,還有綠野之中斑斑點點的白色居民樓,每每返鄉(xiāng)都會感慨。
我已不再年少,對于遠方的期待逐漸變成對家鄉(xiāng)的執(zhí)著,這種交織纏繞的情感像是麻繩堅韌的纖維,緊緊將我和家鄉(xiāng)捆綁在一起,無論未來如何,我都默默祝福家鄉(xiāng),那塊生我養(yǎng)我的故土。酸甜苦辣,悲歡離合都是不舍的記憶,都是家鄉(xiāng)的記憶,都是光陰的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