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川北
祖母90歲高齡,耳不背,眼不花,身體硬朗。她年輕時喜歡看戲,尤其喜歡看苦情戲,比如《秦香蓮》《竇娥冤》《王寶釧》。她總是一邊看,一邊用手帕抹眼淚。而祖母的人生信條就來自這些苦情戲,她一生就認(rèn)準(zhǔn)一個“熬”字:秦香蓮熬來了正義,竇娥熬來了六月飛雪,王寶釧熬來了正宮院龍鳳衣穿……
抗日戰(zhàn)爭年代,祖母臉上抹著鍋底灰,藏身于逃亡的人群里。祖父膽小怕事,把老婆孩子扔在一邊,自己逃命去了。祖母懷里摟著我大姑,身后牽著我大伯,大伯一路上沒完沒了地哭。3年自然災(zāi)害時期,祖母挖野菜,挖樹根,她把僅有的一點糧食摻和著薺菜、榆樹葉、楊樹葉,讓一家人吃了小半年。為了貼補家用,她紡線織布,然后背著織好的布匹,只身一人走幾十里鄉(xiāng)村野路去賣布。20世紀(jì)70年代末,她獨自去北京城里賣炒貨,嘗盡人情冷暖。嚴(yán)冬時節(jié),她露宿街頭,沒有鋪蓋,就蜷縮在一條破麻袋里。祖母的故事讓我們感嘆不已,她卻莞爾一笑:“人活著就得熬,把苦熬盡,就嘗到甜頭了。”
1985年,祖父和母親相繼病逝。祖母搬到我家來,照料我們的日常生活。我中考那年考師范,要學(xué)校預(yù)考一次,縣里預(yù)考一次,然后再到縣里參加正式的考試,可謂競爭激烈。每次考試,祖母總會煮幾顆雞蛋,也總會囑咐幾句:“世上沒有過不去的火焰山,人把心放正了,老天爺都會幫襯你?!闭娇荚嚹翘欤婺钢罅艘诲侂u蛋,把一個鋁皮飯盒裝得滿滿的交給我。她說:“這些雞蛋吃完,也就熬成正果了。我數(shù)過了,是雙數(shù),門門100分?!敝锌汲煽兿聛?,我名列第一。
我考取本科文憑是熬過來的;我和妻子去山區(qū)支教,是熬過來的;我上了年紀(jì)時考駕照,也是熬過來的;我的每篇文字,都不是靈感降臨時的一蹴而就,而是一句話一句話熬出來的。走過漫漫人生路,我體會到祖母的人生感悟:一個“熬”字,是絕境中的堅守,是不輕言失敗的堅持到底。
熬是一種生活態(tài)度,會熬生活,也就懂得了生活;懂得了生活,才能夠輕輕松松把平淡的生活熬出味道,熬出歲月的芬芳。這是人生的大智慧。
(摘自博看網(wǎng))